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pdf

上传人(卖家):binbin 文档编号:932123 上传时间:2020-12-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 结(人教版)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 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 通过“共同纲领”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 1949.10.1 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注意理解) 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 奴役的 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成为国家 一、成立 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 通过“共同纲领”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 1949.10.1 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注意理解) 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 奴役的 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的主人。 (2)国外(国际)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 争。 二、

3、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 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 :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 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 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土地改革 的主人。 (2)国外(国际) : 壮大了世界

4、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 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 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 :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 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 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

5、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 、土地改革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1)必要性(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 底(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 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 (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 13 页) 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 级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 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必要性(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

6、2 底(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 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 (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 13 页) 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 级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 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一、成功的探索 1、 “一五计划” (19531957)1、 “一五计划” (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 (

7、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 业,相应地培养人才; (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 (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 业,相应地培养人才; (3)成就 工业方面: )成就 工业方面: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 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

8、公路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 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4)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工业化开始起步。 巩固了国防,(4)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工业化开始起步。 巩固了国防, 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9、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 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制定宪法的意义: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及建国后制定宪法的意义: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及建国后 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保证,调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保证,调动了 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三大改造 19531956 底3、三大改造 19531956 底 对象对象背景(必要性)背景(必要性)形式 (途 径) 形式 (途 径) 目

10、的目的意义意义问题问题 农业农业 农民缺乏工具、资金、牲 畜,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 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 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 也不能使用机械化工具, 影响生产发展和工业化的 需要。 农民缺乏工具、资金、牲 畜,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 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 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 也不能使用机械化工具, 影响生产发展和工业化的 需要。 参加农 业生产 合作社 参加农 业生产 合作社 走集体走集体 化和化和 共同共同 富裕富裕 的社的社 会主会主 义道义道 路。路。 三大改造的完成, 实现了把生产资 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我国初步 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 我国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

11、初级 三大改造的完成, 实现了把生产资 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我国初步 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 我国开始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 要求过急, 工作过 粗,改变过快 要求过急, 工作过 粗,改变过快 手工业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阶段。阶段。资本主义资本主义 工商业工商业公私合营公私合营 备注备注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 4、中共八大中共八大 19561956 1.1.中共八大召开背景:中共八大召开

12、背景: (国内)(国内) 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面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 (国际)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潮流。(国际)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潮流。 2.2.中共八大内容(正确指导思想):中共八大内容(正确指导思想): 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主要任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3.中共八大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4.中共八大后时间的建

13、设成就:中共八大后时间的建设成就: 主要工业产品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主要工业产品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靠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 产品全部自给)产品全部自给)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主要有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铁人铁人”王进喜王进喜(艰苦创业艰苦创业 精神精神、坚强意志坚强意志)、 “党的好干部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焦裕禄和“人民的好战士人民的好战士”雷锋雷锋。 二、探索

14、中的失误二、探索中的失误 1 1、 “总路线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 1)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着。)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着。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2)“大跃进”表现在工业和农业上。 存在的问题是: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盲目蛮干,造成 人力物力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运动存在的问题: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 “左”的错误是指过分激进,脱离实

15、际。 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4)评价: (积极)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消极)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错误思想指导发 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2)“大跃进”表现在工业和农业上。 存在的问题是: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盲目蛮干,造成 人力物力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人民公社运动存在的问题: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 “左”的错误是指过分激进,脱离实际。 主要标志

16、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4)评价: (积极)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消极)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错误思想指导发 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重要会议(邓小平理论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的形成过程) 一、重要会议(邓小平理论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的形成过程) 会议和 谈话 会议和 谈话 时间时间内容内容意义意义邓论的形成邓论的形成 十一届 三中全 会 十一

17、届 三中全 会 1978.1 2 1978.1 2 1、思想:彻底否定两个 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 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2、 政治: 停止使用以阶级 斗争为纲,做出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3、 组织: 实际上形成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 集体 1、思想:彻底否定两个 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 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2、 政治: 停止使用以阶级 斗争为纲,做出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3、 组织: 实际上形成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 集体 (一个转折,两个 开始)、建国以

18、 来的伟大转折2、 完成拨乱反正,是 改革开放的开 端; 3、 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 (一个转折,两个 开始)、建国以 来的伟大转折2、 完成拨乱反正,是 改革开放的开 端; 3、 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 开 始酝酿 开 始酝酿 十二大十二大 19821982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 自己的路,建设由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 自己的路,建设由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概念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概念 明确提出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

19、 会主义的概 念 明确提出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概 念 十三大十三大 198719871、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2、提出党的基本路 线 3、提出三步走战略 1、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2、提出党的基本路 线 3、提出三步走战略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初步形成 (系 统概括) 初步形成 (系 统概括) 南方谈 话 南方谈 话 19921992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 特区姓社不姓资 3、改革 开放胆子要大 4、发展才 是硬道理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 特区姓社不姓资 3、改革 开放胆子

20、要大 4、发展才 是硬道理 进一步解放了人 们思想 进一步解放了人 们思想 成熟并形成 体系 (进一步完 善) 成熟并形成 体系 (进一步完 善) 十四 大 十四 大 19921992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 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 位。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确立了它在 全党的指导地 位。 确立了它在 全党的指导地 位。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十五 大 十五 大 1997199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

21、想, 写入党章。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 写入党章。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 写入党 章。 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 写入党 章。 二、 改革开放 1、改革 (1)农村改革(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 乡镇企业; (2)城市改革(1985 年开始,重点是国企改革)措施如 下: 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管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 营责任制 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开放 (1)格局:经济特区(深

22、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目的(也是意义) :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 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民主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 (1980 年平反刘少奇案) 2、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以宪法为 二、 改革开放 1、改革 (1)农村改革(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 乡镇企业; (2)城市改革(1985 年开始,重点是国企改革)措施如 下: 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管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 营责任制 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23、种分配方式并存 2、开放 (1)格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目的(也是意义) :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 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民主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 (1980 年平反刘少奇案) 2、法制建设的加强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以宪法为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核心的法律体系。核心的法律体系。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1、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1)背景、原因: 民族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民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4、(2)提出:筹建新中国时 (3)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区建立民族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的 事务。我国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 一、民族团结 1、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1)背景、原因: 民族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民族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提出:筹建新中国时 (3)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区建立民族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的 事务。我国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 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

25、自治区、西藏 自治区)自治区) (4)意义: 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 用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发展:各民族共同发展 (1)西藏:重要牧区 (4)意义: 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 用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发展:各民族共同发展 (1)西藏:重要牧区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2)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基地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2)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基地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4)西藏地区发展实例:(4)西藏地区发展实例: 1951

26、 年,西藏和平解放;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3 年1957 年一五计划新藏、青藏、川藏公路通车;1953 年1957 年一五计划新藏、青藏、川藏公路通车; 1959 年1961 年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1959 年1961 年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通车。 二、祖国统一 1、港澳回归(香港-1997澳门-1999) 政策(构想) :一国两制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通车。 二、祖国统一 1、港澳回归(香港-1997澳门-1999) 政策(构想) :一国两制 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 邓小平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27、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 洗雪百年国耻, 维护祖国、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 祖国统一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 邓小平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 洗雪百年国耻, 维护祖国、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 祖国统一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香港被割占史实:1842 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2.香港被割占史实:1842 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 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地区;1898 年租借新界。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地区;1898 年租借新界。 澳门被割占史实:澳门被割占史实

28、: 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进入;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进入; 1557 年葡萄牙殖民者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居住权;1557 年葡萄牙殖民者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居住权;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侵占凼仔岛、路环岛。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侵占凼仔岛、路环岛。 1984 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1984 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19971997 年年 7 7 月月 1 1 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71987 年年 4 4 月,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月,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19991999 年年 12

29、12 月月 2020 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 3、海峡两岸的交往、海峡两岸的交往 1 1党、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党、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 东东)武装解放武装解放2020 世纪世纪 5050 年代年代(毛泽东毛泽东) 和平解放和平解放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邓小平)和平统一和平统一,一一 国两制国两制 (江泽民江泽民) 八项主张八项主张 (胡锦涛胡锦涛) 四点意见,反国家分裂法四点意见,反国家分裂法 2 2台湾问题的由来: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对局台湾;朝鲜台湾问题的由来: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对局台湾;朝

30、鲜 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史实: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的史实: 三国时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三国时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16621662 年收复台湾,年收复台湾,16841684 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951895 年年 割让给日本,割让给日本,19451945 年回归祖国。年回归祖国。 3 3两岸关系的改善:两岸关系的改善: 19871987 年台湾被迫调整年台湾被迫调整“三不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政策(不接触、不谈判、 不妥协),两岸不妥协

31、),两岸 3838 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 史性的变化。史性的变化。 19901990 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1991 年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协会海协会) )。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1992 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1992 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 识(九二共识)。识(九二共识)。 1993 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将“加强两岸经济 1993 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将“加强两

32、岸经济 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 性的重要一步。性的重要一步。 1995 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 1995 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 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 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第五单元外交成就第五单元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1953 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

33、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国际影响深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 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 ,促 进会议取得成功。 会议特征(性质)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 际会议 会议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 济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1953 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国际影响深远,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 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 ,促 进会议取得成功。 会议特征(性质)

34、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 际会议 会议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 济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3、70 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中美建交 1979 (3)中日建交 1972 (4)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中国迄今举行的规 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增强。 3、70 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中美建交 1979 (3)中日建交 1972 (4)中

35、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中国迄今举行的规 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增强。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一、科技成就 1、 “两弹一星” (1964 原子弹、 1964 和 1966 导弹、 1970 人造地球卫星) 2、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 (1999-无人飞船“神一”和 2003-载人飞船“神五” ) 3、(籼型)高产杂交水稻:1973-袁隆平 4、制定 863 计划(1986.3) (1)背景: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发展高新技术,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高科技领域(8 个)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36、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 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一、科技成就 1、 “两弹一星” (1964 原子弹、 1964 和 1966 导弹、 1970 人造地球卫星) 2、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 (1999-无人飞船“神一”和 2003-载人飞船“神五” ) 3、(籼型)高产杂交水稻:1973-袁隆平 4、制定 863 计划(1986.3) (1)背景: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发展高新技术,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高科技领域(8 个)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 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二、教育的发展 1、成就(表现)

37、 (1)基础教育方面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到 2000 年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已居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 (2)高等教育方面 规模大、数量多、学科全、结构合理 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提高 科学技术工作(学术工作)成绩显著 2、原因 (1)国家重视教育发展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 三、文化与体育的发展 1、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冬 天里的春天 、 东方 、 李自成 、 将军吟 、 芙蓉镇 。 2、 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 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毛泽东更

38、对 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3、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乒乓球开始赢得世界的瞩目) : 我国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原因: 二、教育的发展 1、成就(表现) (1)基础教育方面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到 2000 年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已居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 (2)高等教育方面 规模大、数量多、学科全、结构合理 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提高 科学技术工作(学术工作)成绩显著 2、原因 (1)国家重视教育发展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 三、文化与体育的发展 1、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冬 天

39、里的春天 、 东方 、 李自成 、 将军吟 、 芙蓉镇 。 2、 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 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毛泽东更对 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3、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乒乓球开始赢得世界的瞩目) : 我国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原因: 答疑请加微信:junjunmishu 群众性运动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综合国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举世瞩目。 4、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原因: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实现改革开放,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

40、时期,呈现出崭 新的历史面貌。 群众性运动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 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综合国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举世瞩目。 4、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原因: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实现改革开放,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呈现出崭 新的历史面貌。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 1、表现(内容简单,无需总结,见课本 112-113 页) 2、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3、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变化

41、(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 1、就业制度的变化: “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 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公开招聘等。 2、社会保障制度向成熟迈进(措施或者表现) (三制度) (1)建立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 1、表现(内容简单,无需总结,见课本 112-113 页) 2、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3、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 1、就业制度的变化: “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 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公开招聘等。 2、社会保障制度向成熟迈进(措施或者表现) (三制度) (1)建立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制度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地理 > 中考专区 > 历年真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pdf)为本站会员(binbin)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