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单元 环境保护 备考导航 思维导图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 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 境保护中的作为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2、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 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 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 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 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 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 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 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 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华”,又 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 “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
3、块 危害 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 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 终危害人畜健康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 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 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 防治 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实施清洁生 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 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危害 主要类型 成因 危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硫 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 物、森林
4、;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 康 光化学烟 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 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 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入 颗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 加剧;工业烟尘;建筑尘土 人体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 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土壤污染 1.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 (2)常用的城
5、市垃圾处理方法 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势 劣势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 理所有种类垃圾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 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分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 污染 热处理 (焚烧)法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 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 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 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填埋和焚烧两种。 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
6、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数量、 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累积 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2.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 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开展污染土壤恢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方法技巧 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 沿海地
7、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 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 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长江南、北 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以南 大 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 体的扩散;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长江以北 小 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地势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
8、 (3)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 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 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区域特点补充针对性的措施。 命题视角一 水污染及其防治 1.(2019 课标,44,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 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 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
9、境的影响。 1. 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 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 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 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 本题以“美国河流开发和河道治理”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 能够从题目图文信息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并能用简洁的文字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不同比例尺 的两幅图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河流开发以及河道治理旨在体现人地协调发展观和绿色发 展观念。该工程
10、建设对当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去分析。 命题视角二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2.(2016 课标,44,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 年我 国快递业务量完成 206亿件,同比增长 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 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 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 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
11、坏的情况下,实行适 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解析 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第一问难度中等,第二问相对简单。快递外包装带来的 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说明外包装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还要说明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 胶带会造成环境污染。解决此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应联系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材料的选取、 加工以及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注意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命题视角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3.阅读关于 PM2.5 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 1/20,又称 “可入肺颗粒物”。人吸入过多
12、的 PM2.5 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 导值中, PM2.5 为每立方米 10 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 PM2.5 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g/m3) 甲 学校。东、北、西约 1 000 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 1 000米是煤矿,北邻车流量较大的公 路 160 丙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丁 居民区。紧邻大型超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 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戊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 PM2.5 浓
13、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 PM2.5 污染物 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 PM2.5 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 PM2.5 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 PM2.5 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3. 答案 (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 PM2.5 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 PM2.5 浓度;反之,PM2.5 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 PM2.5 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 时,PM2.5 不易扩
14、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 PM2.5 浓度。 (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 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 (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植 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区域资源开发问题区域资源开发问题 一、主要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措施 (1)短缺原因 (2)解决措施 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 现 状
15、耕地不足,中国依靠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小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问 题 耕地减少和退化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土地污染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措 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 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 必须节约用 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
16、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 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 舍饲养畜,把
17、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方面 危害 对土地造成的 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 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 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环 境的影响 煤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造成水资源的流失与污染。石油:污染海 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环 境的影响 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 碳、烃类、氨气和废渣;石
18、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环 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枯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归纳如下表: 种类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 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 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 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 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 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风能 发电成本较 低,无污染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 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 海地区 水能 发电成本较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
19、落差大的地区 低,无污染 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潮汐能 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 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利用潮汐进行发 电 沿海地区 生物能 可再生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 染,造成资源浪费 比较理想的利用 方式是沼气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 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 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 质 发电、取暖、建 地热温室等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 高原 特别提醒 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加强勘探,挖掘潜力。 2.节约使用,提高利用率。 3.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多元化进口。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新能源。 方法技巧 资源问题产生原
20、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1)“开源”的具体举措: 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命题视角一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 年为苏州河,1928 年改至黄浦江 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
21、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1. 答案 (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 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水资源问题。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不难分 析。 (2)本题考查水资源保护措施。回忆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命题视角二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2.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 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
22、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 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 简述理由。 2. 答案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 措施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命题视角三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3、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 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3. 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 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 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析 本题以社会关注度较大的工业尾矿矿渣库危害为背景,提供区域尾矿资料,考查工业尾矿 矿渣库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以及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显示该地尾
24、矿 矿渣库中有重污染的物质且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坡上,经纬度信息显示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则降水多发季节,该尾矿矿渣库可能对下游江河造成污染。应对措施可从加固尾矿矿渣库, 防止被污染水源下泄角度分析。 探究点三探究点三 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一、主要生态环境资源及其保护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 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
25、乱采滥挖等。 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其保护 (1)灭绝的原因 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6、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二、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 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 南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 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 采育结合、退耕还林、 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垦殖 气候干旱、降 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 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湖 滨、海滨
27、环境污染、围湖(海)造 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 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 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 减 林区、草原、近 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 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 坏 物种都有一定 的发生、发育 和消亡过程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 态走廊、采育结合、合 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 度 土壤侵蚀(水土 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 丘陵 人口稠密,过垦 降水季节变化 大且多暴雨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 缓坡修梯田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 旱区 过牧 降水少、气候 干旱、蒸发旺 盛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 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命题视角一 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
28、义 1.(2017 课标,44,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 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1.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 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 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 定。 解析 首先明确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因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延缓地表径流 速度及增加下渗而
29、具有的涵养水源的作用以及根系的固土作用等方面;其次要比较自然恢复的次 生林与人工松林的植被差异,次生林一般树种多样,植被结构复杂,从而地表植被覆盖度要大于人 工松林,地下根系发育程度要高于人工松林。 命题视角二 生物多样性减少与保护 2.(2018 课标,44,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 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 (通过约 100 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 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 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 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
30、环境风险。 2. 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 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 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 自然状态下保存种子样本应考虑该地区的气温、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全球变暖会改 变该地气温条件,进而威胁种子样本安全。 命题视角三 湿地开发与保护 3.(2018 课标,44,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 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 性下降,大量
31、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 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 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 3. 答案 (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 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 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
32、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 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与淤泥中的营 养物质,减缓富营养化过程;同时还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体,提高水环境质量。芦苇长成后高出水 面,能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2)注意材料中“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 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由此说明芦苇出现倒伏、腐烂现象,从而影响水质,降低湿地生态功能。 管护、收割芦苇的意义,可从减少负面影响,提高水质角度分析。 命题视角四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4.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33、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4.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 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 (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 填埋。 解析 本题以坡耕地上的切沟景观图片为背景,考查切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结合图片理解切沟 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切沟为水土流失而形成的沟谷,从图中可看出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分割、损坏 耕地,加大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可从防止切沟的形成及
34、切沟形成后的治理两方面分析。 命题视角五 土壤盐渍化的治理 5.(2019 课标,43,10分)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 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 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5.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 (洗);客土置换。 解析 本题以农用大棚为切入点,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考查农用大棚内土壤 次生盐渍化问题,旨在警示人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生 态、经济和社
35、会的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材料表明农用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逐渐凸 显,且带来严重后果,并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做了一定提示。结合区域(我国北方)自然地理特 征和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不难得出答案。 时间:40 分钟 分值:51 分 非选择题 1.(2019 安徽马鞍山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大连 市雾霾天气频发。大连市空气质量日均数据显示,细颗粒物已成为大连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主要成分是硝酸盐、铵盐和硫酸盐等,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是大连市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下图是 大连市 20142015年大气污染天数分布图。 分析图示大气污染天数的季节分布规律并提出
36、防治措施。 1. 答案 分布规律:污染天数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11月至次年 4月,其中 12月至次年 2 月 (冬季)最多,68月 (夏季)最少。 防治措施:调整(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强化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减少 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淘汰水泥、电力、化工等行业 落后产能;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立法保护,完善重度及 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 2.(2016 课标,44,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 池(下图)。高位
37、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 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 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速公路通过地势较高地段时,常需要开挖山体以使道路平直通过,由此形成裸露的高边坡, 坡面上的植被自然恢复非常困难。下图为北京境内某高速公路的一段高边坡植被人工修复图。 说明高边坡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原因及进行人工修复的可行措施。 3. 答案 原因:坡面不稳定;坡面缺乏土
38、壤(或土层薄、贫瘠);坡面在多雨季节易被冲刷侵蚀;坡度 大,涵养水源能力差,不利于植被生长;等。 措施:工程措施加固坡面;坡面进行人工覆土;选种对水土条件要求较低的植物;等。 4.(2019 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大量增加,严重危害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下图 示意我国省级行政区(未含港、澳)入侵物种数量分布。 描述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华南地区外来物种数量较多的自然原因。 4. 答案 分布规律: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自然原因: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适宜动植物生长;临海,外来物种容易到达;等。 5.柘沟镇位于鲁中
39、南山区,花岗岩和陶土质量上乘且储量丰富,形成了石材加工、陶土加工等特色 产业,目前已有 200多所石材加工厂。用柘沟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 一。随着花岗岩和柘沟陶土的大规模露天开采,水资源被大量耗用,一些环境问题也显现了出 来。 简述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 5. 答案 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 水位下降;矿渣等大面积堆积,易引发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 6.(2019 广东广州三模)东北虎位于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为大型肉食性动物,其繁殖期在冬 季。东北
40、虎豹国家公园地处我国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总面积 1.46万平方千米,保留了东北虎 原始的生存环境。公园每年冬季购置稻谷、玉米等饲料两万斤,对动物进行大规模野外投食。 分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冬季需要购置饲料进行野外投食的原因。(10分) 6. 答案 东北虎为大型肉食性动物,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冬季是其主要繁殖期,所需食物量大。冬 季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植食性动物缺乏食物,东北虎食物来源不足;野外投食使植食性动物数量 增加。 7.(2019 四川泸州三诊)江西省大余县素有“世界钨都”之称,但现在正面临资源逐渐枯竭的严峻挑 战,多年积累的问题凸显。下图为大余县地理位置图。 (1)从地质角度分析钨矿开
41、发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针对上述问题,请提出合理化的措施。 7. 答案 (1)开采中堆放的表土、废石、矿渣等易诱发滑坡、泥石流;采矿区易引发地面塌陷、 沉降、裂隙等。 (2)合理堆放表土、废石、矿渣等;及时做好矿区的回填与修复;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8.(2019 山东潍坊三模)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 7块湿地之 一。20 世纪末,为满足日益扩大的造纸原料需求,洞庭湖区引入了生长快、林木蓄积量高的欧美 黑杨。随后,欧美黑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垸内转向垸外,从沿岸向洞庭湖深处“进军”,面积一度 达到 39万亩,其中湿地保护核心区 9 万亩、缓冲区 21万亩。 欧美黑杨具有高大挺拔、根系发达、耐水淹等特点,外号“湿地抽水机”。2017年底,按照中 央环保督察组要求,洞庭湖区将核心区 9 万亩欧美黑杨清理殆尽。 下图为洞庭湖水系简图及湿地保护区欧美黑杨清理现场照片。 试分析大面积种植欧美黑杨对洞庭湖湿地生态安全的影响。 8. 答案 在洞庭湖湿地大规模种植欧美黑杨,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鱼类繁育场所和鸟类栖息地; 加快了泥沙淤积速度,造成洲滩湿地加速旱化,使湿地环境向陆地环境演化;对洪水水流产生阻滞 作用,降低湿地的行洪、泄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