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糖类.docx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972743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糖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糖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糖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糖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糖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3 页 2020 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糖类糖类 1.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 B. 鸡蛋清中加入 Na2SO4、CuSO4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C.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D. 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2.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8g 果糖分子中官能团数目为0.6NA B. 已知:3BrF3+5H2O=HBrO3+Br2+9HF+O2,如果有15molH2O参加反应,则 由水还原的B

2、rF3分子数目为4NA C. 常温下,5.6gFe与含0.2molHNO3的溶液充分作用,最少会失去电子数为0.15NA D. 标准状况下,11.2LCH3Cl所含的极性键数目等于2NA 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水泥、水晶都是硅酸盐制品 B. 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C.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液化,涉及的都是物理变化 D. 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对人体有益 5. 下列相关实验或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3、 ) A. 少量氯化铁稀溶液与过量的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有血 红色出现,说明该反应有一定限度 B. 苯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和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C. 将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D. 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热,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 镜生成,说明淀粉未水解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苯和甲苯属于同系物 B.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C. 乙烷、苯和乙醇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区别 7. 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 蔗糖溶

4、液、葡萄糖溶液、乙酸 B. 苯、己烷、环己烷 C. 苯、醋酸、己烯 D. 乙醇、硝基苯、己烷 第 2 页,共 13 页 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 分子式为C5H12的烃有三种可能的结构 C.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D. 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体的质量之和等于所生成高聚物的质量 B. 单体为一种物质时,则单体发生加聚反应 C. 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两种物质 D. 淀粉和纤维素的链节都是C6H10O5,但聚合度不同,彼此不是同分异构体

5、10.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 泡产生,说明Ksp(BaCO3) Ksp(BaSO4 ) B.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则此气体一定是SO2 C. 取少许某溶液并滴加数滴硫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另取少许该原溶液, 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数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 含Fe2+ 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片刻再加入适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没有银 镜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弱电解质,4时,纯水的pH = 7

6、 B. 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C. 常温下,KspMg(OH)2 = 5.6 1012,pH = 10的含Mg2+中,c(Mg2+) 5.6 104mol L1 D. 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H 3:8,可知 Fe 过量,反应按HNO3的量计算,还原产物为 NO, 1mol HNO3中有1 4mol被还原,转移 3 4mol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转移的电子数为 0.2mol 3 4 = 0.15mol,当硝酸为浓硝酸时,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Fe 过量,反应按 照HNO3量计算,还原产物为NO2,1mol HNO3中有1 2mol被还原,转移 1 2mol电子

7、,转移 的电子数为0.2mol 1 2 = 0.1mol, 因此至少转移电子数为0.1mol, 即0.1NA, 故 C 错误; D.标准状况下,11.2L CH3Cl物质的量= 11.2L 22.4L/mol = 0.5mol,1个分子中含 4个极性键, 11.2L CH3Cl所含的极性键数目等于 2NA,故 D 正确。 故选 C。 3.【答案】D 第 6 页,共 13 页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现象的正确解释,难度不大。 【解答】 A.醛基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干扰碳碳双键的性质检验,A错误; B.氢氧化铜需在碱性溶液中与醛基生成砖红色沉淀,B 错误; C.若苯酚过量,则苯

8、酚与溴水生成的 2,4,6 三溴苯酚能溶于有机物苯酚中,无法观 察到白色沉淀,C错误; D.植物油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二者均易溶于水, D正确。 答案选 D。 4.【答案】D 【解析】解:A.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水泥、玻璃是硅酸盐制品, 故 A 错误; B.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不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故 B错误; C.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 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 CO通过化学合成 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故 C 错误

9、;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的蠕动,故 D 正确 故选 D A.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B.蚕丝的主要成份为蛋白质,含有 C、H、O、N 等元素,棉花的主要成份为纤维素, 含有 C、H、O 元素,分子结构不同; C.煤的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涉及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纤维素和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煤的加 工等,为高频考点,主要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化学平衡及其影响、苯、乙醇的化 学性质,淀粉的水解等知识,明确常见有机物组成、结构

10、与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 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在FeCl3与过量的 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有血红色出现,反应后的 溶液中有三价铁离子, 即铁离子没有完全反应, 说明该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故 A正确; B.苯为不饱和烃,在一定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作用下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 烷,故 B 正确; C.乙醇能够被氧化铜氧化生成乙醛,则灼热的铜丝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后会有刺 激性气味的乙醛产生,故 C正确; D.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热,冷却后,应该先加入 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 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否则稀硫酸与银氨溶液反应,干

11、扰了检验结果,故 D 错误; 第 7 页,共 13 页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A.苯与甲苯的结构相似,组成相差 1个CH2原子团,则二者互为同系物, 故 A 正确; B.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二糖、多糖、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故 B错误; C.乙烷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取代 反应,所以乙烷、苯和乙醇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 C正确;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 而乙酸乙酯与碳酸钠不反应且出现分层现象, 现象不同, 所以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区别,故 D正确; 故选 B A.苯与甲苯的结构相似,组成相差 1 个CH2

12、原子团; B.糖类中单糖不能水解; C.乙烷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取代 反应;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酸乙酯与碳酸钠不反应且出现分层现象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性较强,涉及苯、糖类、油脂、蛋白 质、烷烃、乙酸、乙酸乙酯等物质性质,侧重有机反应及物质鉴别的考查,较好的夯实 学生的双基,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 A.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乙酸分别加入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可加热),现象分别为: 无现象、生成砖红色沉淀、沉淀溶解,可鉴别,故 A不选; B.密度均比水小,且均不溶于水,利用化学性质一种试剂不能

13、鉴别,故 B 选; C.苯、醋酸、己烯分别与溴水混合,现象分别为:分层且溴水层褪色,不分层、无明显 现象,溴水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 C 不选; D.乙醇溶于水,硝基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己烷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鉴别, 故 D 不选 故选 B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中的现象为解答的 关键,注意现象相同不能鉴别物质,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 聚乙烯中没有双键, 不能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错误;B、分子式为C5H12的烃有三种可能的结构,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正确;C、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

14、乙基环己烷,正确;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 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正确。 考点:有机物的有关知识。 9.【答案】D 【解析】解:A.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和小分子,所以缩聚反应中单体的质量之和小于所 生成高聚物的质量,故 A错误; B.单体是一种物质时,也可以发生缩聚反应,如氨基酸发生的缩聚反应,故 B错误; C.缩聚反应的单体不一定只有一种,如HO CH2 CH2 OH与HOOC COOH发生缩聚, 故 C 错误; D.淀粉和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因聚合度不同所以他们不是同分异构体, 故 D 正确; 故选 D 第 8 页,共 13 页 A.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和小分子;

15、B.单体是一种物质时,也可以发生缩聚反应; C.缩聚反应的单体不一定只有一种; D.淀粉和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本题考查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以及有机高分子的结构特点等, 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掌握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离子检验、物质检验、溶度积常数等知识点,明确 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 知道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注意 A中生成程度还与反应 物浓度有关,为易错点。 【解答】 A.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部分BaSO4因饱和Na2CO3溶液中高 浓度CO3 2转化为Ba

16、CO3, 因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但是Ksp(BaCO3) Ksp(BaSO4),故 A错误; B.强氧化性物质也能使品红褪色, 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硫, 故 B 错误; C.取少许某溶液并滴加数滴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再另 取少许该原溶液,先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数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说 明加入氯水后的溶液中存在铁离子,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一 定含Fe2+,故 C正确; D.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在做银镜反应前没有中和过量的酸,所以实验不成 功,故 D 错误。 故选 C。 1

17、1.【答案】C 【解析】解:A、水能微弱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并且水的电离 过程吸热,常温下水的pH = 7,4时,纯水的pH 7,故 A 错误; B、 适宜的温度下, 酶的催化活性最大, 反应速率最快, 升温可能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反应速率降低,故 B错误; C、pH = 10溶液中c(H+) = 1010mol/L,c(OH) = 104mol/L,调节 pH形成饱和溶 液时,溶液中c(Mg2+) = KspMg(OH)2 c2(OH) = 5.61012 (104)2 mol/L = 5.6 104mol/L,当调节 pH = 10,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c(Mg

18、2+) 5.6 104mol/L,所以pH = 10的 含Mg2+中,c(Mg2+) 5.6 104mol L1,故 C 正确; D、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H 0),加入少量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则反应的反应 速率增大,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常数 K,加热则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 K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C。 A、水存在微弱的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并且水的电离过程吸热,常温下水的pH = 7; B、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有关,适宜的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C、pH = 10溶液中c(OH) = 104mol/L,根据KspMg(OH)2 = c(Mg2+) c2(OH )计 算

19、形成饱和溶液中c(Mg2+); D、平衡常数 K只与温度有关,正反应吸热时,升温则 K增大,反之则减小;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水的弱电离和离子积 Kw 计算、溶度积常数及计算、反应速率 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侧重学生分析、计算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把握基本原理 和计算公式即可解答,注意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第 9 页,共 13 页 12.【答案】A 【解析】解:A.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热的 NaOH 溶液中水解,上层为高级脂肪酸钠, 为乳状,故 A 错误; B.甲基丙烯酸甲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可用于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 有机玻璃,故 B正确; C.淀粉水解生

20、成葡萄糖,葡萄糖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故 C正确; D.乙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铜溶解,葡萄糖被氧化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 不反应,可鉴别,故 D 正确。 故选:A。 A.上层为高级脂肪酸钠,为乳状; B.甲基丙烯酸甲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 C.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D.乙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被氧化,淀粉不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把握结构中官 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A 【解析】解:A.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 5个碳原子: CH3CH2CH2CH2CH2C

21、l; CH3CH2CH2CHClCH3; CH3CH2CHClCH2CH3; 主链有 4个碳原子: CH3CH(CH3)CH2CH2Cl;CH3CH(CH3)CHClCH3;CH3CCl(CH3)CH2CH3; CH2ClCH(CH3)CH2CH3;主链有 3 个碳原子:CH2C(CH3)2CH2Cl,根据分析可知,该有 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总共有 8 种,故 A正确; B.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没有发生加成反应,故 B错误; C.乙酸酸性大于碳酸,能够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 C 错误; D.有的物质在人体内无法消化,如纤维素,故 D 错误; 故选 A A.

22、确定C5H12的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然后根据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及等效 H 原子分别判断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中含有的一氯代物种类即可; B.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 C.乙醇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D.纤维素属于糖类,但人体无法消化纤维素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为解 答关键,注意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4.【答案】C 【解析】解:A.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乙烷不能,现象不同,高锰酸钾可鉴别,故 A正确; 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氯代烃不溶于水,且CH3Cl为气体,则试管内不能充满液体

23、,故 B正确; C.乙酸、 乙酸乙酯均与 NaOH溶液反应, 不能除杂,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杂, 故 C 错误; 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用 NaOH溶液和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葡萄糖可知淀粉是否 水解,故 D正确; 故选 C A.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乙烷不能; 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氯代烃不溶于水,且CH3Cl为气体; C.乙酸、乙酸乙酯均与 NaOH溶液反应; 第 10 页,共 13 页 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注意有机物的鉴别、除杂及检验,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4、 1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用 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 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 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A、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故 A 正确; B、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通过此性质可以鉴别真假硝石,故 B正确;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故 C 正确; D、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和纤维素,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故 D 错误。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解: A、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SO2、NO2而引起的,故 A正确; B、垃圾回收利

25、用可以节约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故 B 正确; C、人体内不含水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被分解提供能量,故 C错误; D、苏打是碳酸钠,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依据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信息 可知,如果是假红酒就没有葡萄糖,就不显蓝色,所以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故 D 正确;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 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物质的分类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故 A正确; B、漂白粉是混合物,故 B错误; C、氯化铵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电解质,故 C错

26、误; D、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 D 错误; 故选 A。 18.【答案】A 【解析】解:A.木屑、树皮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为多糖,故 A正确; B、汽油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故 B 错误; C、其摩尔质量为126g/mol,故 C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食醋、纯碱、食盐,其对应的主要化学物质分别属于酸、盐、 盐,故 D 错误; 故选 A A.木屑、树皮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B、汽油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 C、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方法,酸碱盐概念的判断,

27、注意摩尔质量单位应用,题目较简单 19.【答案】C 第 11 页,共 13 页 【解析】【分析】 A.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发生胶体的聚沉; B.毛织物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C.蛋白质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变性; D.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 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反应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发生胶体的聚沉,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故 A 正确; B.毛织物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故 B正确; 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28、,则应在合适的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最强,故 C错误; D.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 则浓硝酸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 质发生了显色反应,故 D正确。 故选 C。 20.【答案】B 【解析】解:A.加热片刻,可能淀粉部分水解,冷却后滴加淀粉溶液,变蓝说明还有淀 粉,不能确定水解程度,故 A 错误; B.同浓度时水解沉淀大的碱性强,由现象可知酸性为碳酸大于硅酸,则非金属性 C大于 Si,故 B正确; C.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可氧化碘离子,则由现象可知,气体可能为氯气、二氧化氮等,故 C错误; D.浓氨水与具有挥发性的浓酸反应生成固体,由现象可知,酸为浓盐酸、浓硝酸等,故 D错误; 故选

29、 B A.加热片刻,可能淀粉部分水解; B.同浓度时水解沉淀大的碱性强,可知酸性的比较,以此分析非金属性; C.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可氧化碘离子; D.浓氨水与具有挥发性的浓酸反应生成固体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为高频考点, 涉及淀粉水解实验、 酸性与非金属性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及物质检验等,把握反应原理及反应与现象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 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步骤,难度不大,注意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实验的失败是 解答的关键。 【解答】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利用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

30、化反应生成乙酸乙 酯和水,不是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故错误; 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制得乙烯,不是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故 错误; 卤代烃水解脱掉X生成卤素离子, 先加HNO3酸化(因 NaOH过量, Ag+会和OH反应 变成不稳定的 AgOH, 进而变成白沉Ag2O, 影响实验, 所以加H+把OH除掉), 再加AgNO3, AgI黄色沉淀,看颜色判断 X 是碘,是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导致实验失败,故正确; 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应碱性条件下加热才会出 第 12 页,共 13 页 现红色沉淀,是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导致实验失败,故正确; 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

31、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由于酸过量,需先加氢 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析出银镜,是缺少必要 的实验步骤导致实验失败,故正确; 故正确,故 C 正确。 故选 C。 22.【答案】A 【解析】解:A.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故 A 错误; B.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故 B正确; C.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才具有四级结构,故 C 正确; D.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的结构像螺旋状的梯子,故 D正确 故选 A 23.【答案】D 【解析】解:A.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可鉴别,故 A正 确; B.蔗糖为二糖,水

32、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故 B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用淀粉检验碘,故 C 正确; D.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价脂肪酸钠,由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故 D 错误。 故选:D。 A.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B.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C.淀粉遇碘变蓝色; D.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 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基本营养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A 【解析】解:A.裂解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 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

33、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 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 于化学变化;海水制镁由镁离子生成镁单质;火棉就是硝酸纤维,是硝酸和纤维素发生 酯化反应生成的等;以上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故 A正确; B.宝石是氧化铝,水晶是二氧化硅,陶瓷、玻璃是硅酸盐,故 B 错误; C.光导纤维、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糖类,故 C 错误;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 D错误。 故选:A。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B.宝石是氧化铝,水晶是二氧化硅,陶瓷、玻璃是硅酸盐; C.光导纤维、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涉及到化学变化、材料、环境的污染与保护,题目 难度不大,解答此题,注意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 25.【答案】B 【解析】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A不正确;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 应,据此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B正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不正确;蛋白质的 第 13 页,共 13 页 水解产物是氨基酸,D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化学 > 高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糖类.docx)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