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段综合专练(三)语段综合专练(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 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 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 娴熟起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 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那针 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 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 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
2、作。 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 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 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 血迹斑斑。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 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 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3、: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 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D.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过不去。 2.文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此句与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为 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 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
4、。 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 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 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 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 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 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1.下列各句中的逗号,和文中“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的逗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应该看到,科学
5、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C.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D.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赏析。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鸟声、 蛙声、秋天的虫吟也都很少听到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_。因为这些花香, 都使我头疼,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 中,_。海棠,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 叶掩
6、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 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 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的涌出 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分散在极大的周围, 在生的季候里成了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 似乎春在九十日里无数次徘徊瞻顾,百
7、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 1.文中画框的句子涉及到顿号的基本用法,下面句子中,顿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 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 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 泥腿子院士 的称谓。 C.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快、体型小、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 比作小白鼠,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全世界有众多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
8、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 喜爱。 2.文中使用了 4 种常见修辞手法,请列举其中 3 种并举出例句。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0 个字。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 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9 月 23 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 斯时强调。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应当在国际秩序的稳定中继续 发挥重要基石作用。它是国际法治和国际社会规则意识的最重要体现。 放眼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_,对联合国作用
9、“两个只有”的定位具有极强现实意 义。纷繁复杂的国际现象证实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人类社会_开始展现深刻内涵, 世界范围内的大调整大变革冲击着各国和人民基于既往经验所形成的认识,国际格局演变的烈 度和迅猛之势也超乎想象。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时代的主题,( );公平与正义虽然仍是人类 的普遍追求,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例外主义与双重标准的顽固也逆势回潮;多边主义与国际 合作虽然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但单边主义与民粹思潮的弥漫正破坏着国际和平稳定与世界共 同发展。 一个更强大的联合国必须有效运行:一个更强大的联合国在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利益的和平稳定与安全事务领域发挥着_的作用。一个更强
10、大的联 合国追求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致力于帮助各国共同努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改善贫困人民的 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一个更强大的联合国将奠定多边主义、国际法等在国际秩 序中的基础地位,成为反对和约束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最重要力量。在多边办法 _的艰难局面之下,更需要联合国增强多边主义并提高实效,登高望远、胸怀壮志并彰 显影响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触目皆是 方方面面 不可或缺 凤毛麟角 B.比比皆是 林林总总 举足轻重 屈指可数 C.触目皆是 林林总总 不可或缺 凤毛麟角 D.比比皆是 方方面面 举足轻重 屈指可数 2.请在文中两处补
11、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3.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遵循,应当在国际 秩序的稳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入夏,脚下那些冒着白泡泡的碱土。_。碱蓬草探出胖脑袋,拱裂头上土盖,一 挺身有半柞高,一铺展有巴掌大。用铲刀、镰刀轻剜,连根带叶到了手里,抖抖扔进篮子。 掐下梢头鲜嫩的,扔进滚开的水里,翻几个身,入凉水沥干,包饺子。或者拌蒜末酱油,多 下半碗清粥。碱蓬草结籽,秋日就到了。慵懒最先落到牛羊身上,走几步愣愣神,
12、才啃上几 口。秋日草盛,草盛籽多,多籽的秋日脂膏肥厚,微视下的大野,到处都是草们堆积起来的 粮仓。人也吃,缺油少菜的日子,多的是女人孩子提着袋子捋草籽。 碱蓬草肉乎乎的叶子一天一天散失水分,一副嶙峋的样子,而骨架依然硬挺,无衰败相。 通体变成红色,赤红,熊熊燃烧,展目望去,天边云彩也变得嘹亮。夕阳匍匐在碱蓬草根间, 蚯蚓似的爬,做自己夜间的窝。一只灰兔蹦起来,一道一道波纹,红的,酒红的,赭红的, 荡啊荡,漫向远处的林子。秋风吹向纵深,白色芦花招展成一面绵软的旗帜,土路上多了爱 钻芦苇荡的孩子,_,一大片一大片的苇子倒下去,惊起蒲鸭嘎嘠地叫。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比喻、夸
13、张 B.拟人、通感、比喻 C.借代、通感、排比 D.排比、借代、夸张 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一道道的红色、酒红、赭红等各色波纹延伸到远处的林子。”从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 _ 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仿佛一条长河,_。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 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 上,_。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
14、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 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 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 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 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 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引用 比喻 反复 B.对偶 反复 排比 C.对偶 夸张 拟人 D.排比 引用 比喻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15、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 个字。 _ _ 3.文中画框的部分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C; 2.“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针头被赋予人类的行为特 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因粗心煮软了针头对病人造成伤害(针头变得特别软,插不进皮肤,令 皮肤血迹斑斑),让读者感到针头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从语体风格看,改句“偷偷地”表达过于普通;原句善用“半掖半藏”的细致动作,表现“我”反复 扎针却弄得邻居
16、的皮肤“血迹斑斑”也扎不进的羞愧,形象生动。 词语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难 看”的针头只能说明针头由于被煮软一次次变做弯钩的表象;原句“难堪”运用拟人修辞,通过 “我”扎不进弯曲针头的难堪,表达对邻居痛苦不堪,却仍默默承受的愧疚。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省略号作用的能力。文本“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中省略 号的作用是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前面内容写在“我”因粗心煮坏了针头对病人造成伤害时,她原 谅并安慰“我”:“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我”对病人所说 的“隔一天吧”既诧异又感动,所以反复回想。 C 项,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省略了 我对
17、指导员的呼喊。与原文省略号作用相同。A 项,省略号的作用引文的省略,选项省略了摇 篮曲的部分引用句。B 项,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省略的是各种花的品种。D 项,省略 号的作用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小马因没有尝试过自己过河,犹豫害怕不知该不该过河,所以语 言断断续续。 二、答案:1.C; 2.句中把公寓时代的台北比作黑白的默片,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没有瓦的台北, 少了鸟声、蛙声、虫鸣的台北,和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的默片相似;没有树的的台北,在色彩上与没 有颜色的黑白片相似。 3.原文用并列的短句,形式整齐,更能突出没有树的台北少了鸟声、蛙声和虫鸣的音乐之美,强调 了作者心中的遗憾;原文采用叠词来形
18、容鸟声、蛙声和虫鸣,更有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解析:与例句都是都是抒情的需要,要延长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A 句是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 顿,B 句是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D 是状语提前而需要停顿。 三、 答案: 1.C; 2.对偶,例:“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比喻,例:“像 一个天真、 健美、 欢悦的少女”;拟人,例:“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 排比,例:“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 3.栽后都很后悔;我最喜欢海棠 解析:1.A 项,“十七、八岁”,约数中间不用顿号;B 项,并列的几个双引号之间不用引号;D 项,顿 号改为逗号。
19、3. 第处,根据横线后面“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疼,不能折来养在屋里”可以推知此处 应填“栽后都很后悔”之类的句子。第处,根据分号的提示可知,“无香的花中”与 “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存在对应关系,再根据横线后作者对海棠的赞扬,可以推知此 处应填“我最喜欢海棠了”之类的句子。 四、答案:1.D; 2.只有一套规则。但战乱与贫困的挑战空前突显。 3.原文用“根本”修饰“遵循”,具有强调的作用。强调联合国宪章是用来处理国际关系最重 要的依据。改文少了“基石”一词,原文使用比喻,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比喻成国际社会 稳定的“基石”,形象生动。突显“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重要性。 解析:“比比皆是
20、”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无所谓侧重点;“触目皆是”意思是眼睛看到 的都是,只用于看得见的、 具体的物,不用于看不见的、 抽象的物。 “方方面面”指各个方面;“林 林总总”形容杂乱无章的多。“举足轻重”的意思是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 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 局;“不可或缺”的意思是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屈指可数”形容数 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 物。 五、答案:1.B 2.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语言也更活泼
21、;原文层次感更加明显,表 现出了动态过程;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更口语化,更亲切生动。 3.【示例】再也看不分明;他们割苇子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探出胖脑袋”“一副嶙峋的样子”等句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天边云彩也变得嘹亮”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蚯蚓似的爬” “白色芦花招展成一面绵软的旗帜”等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两个句子,找到句子间的差别,分析差别所带来 的效果。本题中,原句“红的,酒红的,赭红的”单独成句,具有强调作用,且具有层次性 和跳跃性;“荡啊荡,漫向远处的林子”是一种动态描写,似乎让人看到了这个
22、动荡漫延的 波纹;语体上更符合上下文语境,短句更符合口语的表达特点,亲切自然。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考生要把握 前后文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句式的对称性以及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第一空,横 线后的句子“碱蓬草探出胖脑袋,拱裂头上土盖,一挺身有半拃高,一铺展有巴掌大”强调 了碱蓬草的高与宽大,在碱蓬草的遮掩下,碱土应该是看不清楚的,所以此处应填写“再也 看不分明”之类的句子。第二空,根据横线前的句子“土路上多了爱钻芦苇荡的孩子”分析 可知,主体是“孩子”,再结合横线后的句子“一大片一大片的苇子倒下去”可知,孩子们 在割芦苇,所以此处应填写
23、“他们割苇子”之类的句子。 六、答案:1.D 2.【示例】有着自己的源头;便晕染成(或“绘就”)一幅幅画卷 3.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 个效果了。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环境特 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 现”后,这层“诗意”就显得单薄无力。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仿佛一 条长河”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的修 辞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
24、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处,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 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极为 生动的描写了”,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着自己的源头”; 第处,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 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此空就应当提到 “画”,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或绘就)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与“化成一行行韵 脚”要协调一致,答案不超过 12 个字。 3.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处区别:一处是原句是短句,题干句 子是长句;另一处是题干句删掉了“参差隐现”这个词语。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练,读起 来节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 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变成长句就不协调了。 “参 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淡泊 的诗意”共同营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来表现山水长卷的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语 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不能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相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