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八)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978521 上传时间:2020-12-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八)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1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八)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1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八)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1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八)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1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八)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课时作业(八八)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一、论语十二章 (一)(2020 内蒙古包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论语八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 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

2、释下列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 志( ) (2)即 之也温(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3、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4、)传 不习乎( ) (2)饭 疏食,饮水( ) (3)择其善者 而从之( ) (4)三军 可夺帅也( ) 2.“之”常用作代词,写出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 (1)学而时习之 ( ) (2)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 ) (3)曲肱而枕之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5.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二、陋室铭 (2017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第 14 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 注。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 (2)斯 是陋室( ) (3)谈笑有鸿儒 ( ) (4)无案牍 之劳形( ) (5)子欲 居九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6、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 ”。(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三、爱莲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独守贞择禄,不

7、类他卉。置之盆中,携近书案间,自有一种善气迎人。兰之品类最多,色 色俱可去俗,当为珍之,以作盆玩。若置之庭砌,与众草为伍,既不能舒其志,亦无所见其长,何异士之困 穷不遇者哉? (选自黄图珌赏花,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濯 清涟而不妖( ) (2)亭亭净植 ( ) (3)陶后鲜 有闻( ) (4)色色俱 可去俗( ) (5)若置 之庭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何异士之困穷不遇者哉? 3.两文的作者都喜欢赏花,分别提出怎样的观赏方式? 4.莲花和兰花都具有君子之风,由此可见,君子应有怎样的品格? 四、河中石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8、 14 题。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 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9、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杜处士 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 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 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戴嵩:唐代画家。拊掌:拍手。搐(ch):抽缩。掉:摆动, 摇。 1.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0、。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石之 半 有牧童见之 B.当 求之于上流 织当 问婢 C.乃 石性坚重 今乃 掉尾而斗 D.然 则天下之事 处士笑而然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据理臆断欤?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A.讲学家要找石兽的人到上游去寻找,老河兵要找石兽的人到下游去寻找。 B.牧童“笑”的原因是: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 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 C.【甲】文“尔辈不能究物

11、理”中的“物理”与现代物理学科的“物理”意思是一样的。 D.【乙】文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中的“奴”与“婢”都是指的丫鬟。 五、三峡 (一)(2020 重庆 B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12、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略无阙 处( ) (2)至于夏水襄 陵( ) (3)沿溯 阻绝( ) (4)虽乘奔 御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段分别

13、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 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滟(yn)滪(y):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瞿(q)塘:瞿塘峡, 长江三峡之一。幞(f):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

1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 注 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瀵:水源自地下喷涌而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 ) (2)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4)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15、3.两则文字都写到了水景,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特点? 4.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六、答谢中书书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 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16、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 (4)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

17、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 文中语句“ ”中。 七、记承天寺夜游 (2020 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 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 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 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 而已。” (选自陆游

18、老学庵笔记) 注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梧、藤:梧州、 藤州。鬻(y):卖。觕(c):同“粗”。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欣然 起行( ) (2)念 无与为乐者( ) (3)共买食 之( ) (4)饮酒但 饮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

19、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 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八、富贵不能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20、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 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 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 ) (2)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 ) (3)得志,与民由 之( ) (4)以家用不足辞 其兄况( ) (5)遂之 北地田牧(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21、2)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3.【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什么? 4.联系【甲】文,说说【乙】文中的马援能否算作“大丈夫”。 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22、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 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 劳。至明年 春,勾践伐吴。吴师败。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会稽:会稽山,地名。折节:降低身份,屈己下人。明年:第二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管夷吾举于士 ( ) (2)空乏 其身( ) (3)而后喻 ( ) (4)越王勾践反 国( ) (5)身自 耕作(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女忘会稽之耻邪? 3.【甲】

23、文中具体写“死于安乐”的句子是“ ”,【乙】 文故事内容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4.【乙】文中的越王勾践和甲文第一段所提到的六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身上你获得了怎样 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 告子下)

24、【乙】赵襄子 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 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 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 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翟:春秋时期的国家。老 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n)饭:捏成团的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 ) (2)行拂 乱其所为( ) (3)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 ) (4)使使者

25、来谒 之( ) (5)江河 之大也,不过三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3.通过论证,两段文字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甲】文得出的结论是 , 【乙】文得出的结论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文中“生于忧患”的观点,在【乙】文中在赵襄子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十、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26、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相命 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 路暧 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节选自桃花源诗) 注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菽稷:泛指粮食作物。艺:种植。靡:没有。 暧:遮蔽

27、。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仿佛 若有光(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3)便要 还家( ) (4)此中人语 云( ) (5)日入从所憩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3.两文都描写世外桃源,很多内容是相互照应的。请你分别从两文中找出两处照应的句子。 4.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十一、小石潭记 (一)(2020 黑龙江齐齐哈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5 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 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 岩下望,以面受沫,乍

29、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 记) 注罅(xi):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 欹:斜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悄怆幽邃 ( ) (2)而犹不忍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游人坐欹岩下望 4.【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 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

30、运用了 。 5.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

31、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 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 马。 (选自旧唐书 柳宗元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下 见小潭( ) (2)潭中鱼可 百许头( ) (3)不可久居 ( ) (4)与之图 事( ) (5)与同辈七人俱 贬(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王叔文、韦执宜用事,尤奇待宗元。 3.【甲】文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潭中景物;第三段写 ;第四 段突出潭上气氛,可用一个“ ”字概括。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柳宗元“凄神

32、”“悄怆”的原因。 十二、北冥有鱼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上李邕 李 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 犹能畏后生,

33、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宣父:孔子。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北冥 有鱼( ) (2)志怪 者也( ) (3)去以六月息 者也( ) (4)扶摇 直上九万里( ) (5)丈夫未可轻 年少(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3.两文都运用了 和 的写法,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浪漫景象。 4.两文都塑造了大鹏的形象,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 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 及其得柘棘枳枸 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节选自庄子 山木) 注柟梓豫章:都是端直好木。眄睨:斜视。柘棘枳枸:都是有刺的小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名为鲲 ( ) (2)志 怪者也( )

35、 (3)野马 也,尘埃也( ) (4)揽蔓其枝而王 长其间( ) (5)及 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未足以逞其能也。 3.【甲】【乙】两文段都寓理于事,共同表达了 的观点。 4.【甲】【乙】两个文段在塑造形象时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十三、虽有嘉肴 (2020 四川凉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夫君子之行,

3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 有嘉肴(即使) 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B.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 斗 折蛇 行(名词用作状语) C.非学无以广 才(增长) 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勉励) D.其 此之谓乎(表推测) 其 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

37、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十四、马说 (一)(2020 黔西南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38、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 所在, 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选自世说新语) 注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同“轼”,车前横木,文 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才美不外见 ( ) (2)策之不以其道 ( ) (3)登车揽辔 ( ) (4)吾之礼贤 (

39、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二)(2020 湖北荆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江宁之龙

40、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 为美,正 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 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 使天下之民斫 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 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 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 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 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斫(zhu):砍削。鬻(y):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 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41、) B.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 天下之梅也(约束) C.策 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 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沟通) 遏 其生气(抑制)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故虽 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 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其 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 D.梅以 曲为美(介词,凭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

42、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 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十五、岳阳楼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

43、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选自孟子 梁惠王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2)是进 亦忧( ) (3)微 斯人( ) (4)民亦乐 其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甲】文中“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4.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44、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 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 ) (2)不以 物喜( ) (3)然则 何时而乐耶?( ) (4)为 众所嫉( ) (5)子京忽以书 抵仲淹(

45、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正患无隙以规之。 3.【乙】文中直接表明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目的的句子是“ ”,【甲】 文中委婉表明这一目的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十六、醉翁亭记 (2020 吉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5 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46、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中考语文专题练习(八) 文言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