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 100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 , 进一步学习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 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 ,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这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这 既是对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既是对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 ,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 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学生在之前都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学生在之前都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这次着重学习运这次着重学习运 算中的竖式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算中的竖式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 ,继续应用以前学过继续应用以前学过 的计算法则计算的计算法则计算, ,因此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 题。题。 1.1. 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2. 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会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3. 培养书写工整培养书写工整, ,计算认真的好习惯。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4.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 连加、连减连加、连减 1 1 课时课时 2 2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1 1 课时课时新新| | 3 3 练习一练习一 1 1 课时课时 4 4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1 1 课时课时 5 5 求比一个数多求比一个数多
4、( (少少) )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 1 课时课时 6 6 练习二练习二 1 1 课时课时 连加、连减。连加、连减。( (教材第教材第 1 1、第、第 2 2 页的内容页的内容) ) 1.1. 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具体情境, ,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使学生学会使学生学会 灵活地进行计算。灵活地进行计算。 2.2. 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100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以内的连加、连减。 3.3.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竖式的写法。竖式的写法。
5、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课件。课件。 师师: :同学们同学们, ,你们喜欢折纸船吗你们喜欢折纸船吗? ?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 !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教材第教材第 1 1 页例页例 1 1 情景图。情景图。 师师: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 生生: :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 ,最左边的小朋友最左边的小朋友折了折了 1919 只只, ,中间的小朋中间的小朋 友折了友折了 2727 只只, ,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 2626 只。只。 师师: :同
6、学们发现的信息真不少。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 (折纸船折纸船)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的学习兴趣】 1.1. 教学例教学例 1 1。 师师: :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当场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就当场解决, ,如如 果学生能提出“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果学生能提出“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的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的问题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 ;如果学如果学 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作为参与者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作
7、为参与者,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师师: :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谁能列出算式谁能列出算式? ? 生生:19+27+26:19+27+26 师师: :想一想想一想, ,先算什么先算什么, ,再接着算什再接着算什么么? ?自己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学生尝自己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学生尝 试自己列竖式计算试自己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教师巡视, ,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 ,可能出现的算法有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 (1)(1) (2)(2) (3)(3)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
8、法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教师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 , 学生以前没有用过学生以前没有用过, ,如果交流不出来如果交流不出来, ,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 ,同时同时, ,也是互相学也是互相学 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 力力, ,体验算法多样化】体验算法多样化】 2.2. 教学试一试。教学试一试。w w
9、师师: :同学们同学们, ,学习了连加竖式的计算学习了连加竖式的计算, ,你能试试用竖式计算你能试试用竖式计算 9090- -2525- -2828 吗吗? ? 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教师巡视, ,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并了解情况。并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组织交流, ,展示学生的方法展示学生的方法: : (1)(1) (2)(2) (3)(3)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1)种和第种和第(2)(2)种算法种算法, ,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交流时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交流时, ,没没 有出现第有出现第(3)(3)种方法种方法, ,教
10、师就作为参与者教师就作为参与者,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可以先算出两个减数的 和和, ,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中。连减教学中中。连减教学中, ,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 ,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引导学生思考先算出两个减数的 和和, ,再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再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
11、略的多样化, ,又为下一节课又为下一节课 “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 ,一举两得】一举两得】 师师: :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问题。你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问题。你 有什么收获呢有什么收获呢? ? htt p:/htt p:/ 连加、连减连加、连减 19+27+26=72(19+27+26=72(只只) ) (1)(1) (2)(2) (3)(3) 9090- -2525- -28=3728=37 (1)(1) (2)(2) (3)(3) h h 1.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算法多样
12、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 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 ,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 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其中的找出其中的 规律规律, ,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2. 对于多种算法对于多种算法, ,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不应急于作出选择优化, ,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 ,进进 而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
13、学生自己去思考而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 ,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 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A A 类类 1.1. 填空。填空。 2.2. 笔算下面各题。笔算下面各题。 (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 :连加、连减连加、连减;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 问题问题) ) B B 类类 有有 8585 个西瓜。个西瓜。 (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 :连加、连减连加、连减;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法运
14、用连加、连减解决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 问题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A A 类类:1.:1. 2.2. 7878 9999 7878 4343 7 7 0 0 B B 类类:85:85- -4040- -27=18(27=18(个个) ) 教材习题教材习题 第第 2 2 页“想想做做”页“想想做做” 1.1. (1)59(1)59 7676 (2)35(2)35 1818 2.2. 8686 8989 2525 0 0 1818 9696 3.3. 37+48+14=9937+48+14=99 4.4. (1)38+46=84(1)38+46=84(个个) ) (2
15、)84(2)84- -60=24(60=24(个个) )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教材第 3 3、第、第 4 4 页的内容页的内容) ) 1.1. 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具体情境, ,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2. 让学生掌握让学生掌握 100100 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计算。并能正确地计算。w w 3.3.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16、优化算法优化算法,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课件。课件。 师师: :同学们都喜欢讲故事同学们都喜欢讲故事, ,现在现在, ,谁能看着情景图讲故事谁能看着情景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课件出示教材第 3 3 页例页例 2 2 情景图情景图) ) 学生讲故事时学生讲故事时, ,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男生一共折了男生一共折了 3838 只小纸船只小纸船, ,女生一共折了女生一共折了 4242 只小纸船只小纸船, ,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 3333 只。只。 师师: :谁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谁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
17、数学问题? ?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如果学生能提出“还剩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如果学生能提出“还剩 多少只”的问题多少只”的问题, ,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探究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探究, ,学生提不出来学生提不出来, ,教师参与启发提出。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数学信息了解数学信息, , 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1.1. 教学题教学题 2 2。 师师: :要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算式要
18、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算式? ? 在学生列出在学生列出 38+4238+42- -3333 之后之后, ,启发学生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 :男生折了男生折了 3838只只, ,加上女生折的加上女生折的4242只只, ,就是一共折的只数就是一共折的只数, ,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3333只只, ,就是减少就是减少3333只只, , 所 以 要 从 总 只 数 里 面 减 去所 以 要 从 总 只 数 里 面 减 去3333 。 如 果 有 学 生 列 出 两 个 算。 如 果 有 学 生 列 出 两 个 算 式式:38+42=80(:38+42=80(只只),8
19、0),80- -33=47(33=47(只只),),教师也给予肯定教师也给予肯定, ,师生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师生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 个算式个算式:38+42:38+42- -33,33,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w w 师师: :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 ,你会计算吗你会计算吗? ?试一试。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及时巡视教师及时巡视, ,一方面一方面, ,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 鼓励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和必要的指导;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 ,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
20、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准备下一步组织准备下一步组织 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师师: :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说一说先算的什么说一说先算的什么, ,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 ,结结 果是多少。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一般方法是: :先算先算 3838 加加 42,42,再减再减 33,33,结果等于结果等于 4747。如果出现先算。如果出现先算 4242- -33,33,再再 加加 38,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 方法。方法。 师师: :加减混合
21、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 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 ,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 ,就直接指导就直接指导, , 如果没有出现如果没有出现, ,教师主动介绍。教师主动介绍。 师师: :加减混加减混合运算合运算, ,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 ,教师要重视教师要重视 指导
22、】指导】 2.2. 教学试一试。教学试一试。 师师: :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 ,请你自己算一算请你自己算一算, ,检查一下加减混合检查一下加减混合 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教材第教材第 3 3 页“试一试” 。页“试一试” 。 教师巡视的时候教师巡视的时候, ,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师师: :这节课
23、我们主要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一般情况下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一般情况下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计算。你有什么收获呢计算。你有什么收获呢? ? X X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课堂教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结束时,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 ,有助于学有助于学 生逐步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生逐步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增强学习数学的信 心】心】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38+4238+42- -33=47(33=47(只只) ) (1)(1) (2)(2) 6060-
24、 -38+40=6238+40=62 (1)(1) (2)(2) 1.1.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遭遇“心求通而未达遭遇“心求通而未达, ,口口 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欲言而不能”的时候, ,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 ,使学使学 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 ,重新认识重新认识, ,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找
25、到正确的方法、答案。案。 2.2.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也 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 ,不必做过多不必做过多 的铺垫的铺垫, ,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A A 类类 在在里填上正确的数。里填上正确的数。 (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 B B 类类 1.1. 2.2.
26、操场上有操场上有 2626 名同学在跳绳名同学在跳绳,36,36 名同学在拍球。 刚刚走了名同学在拍球。 刚刚走了 4545 名同学名同学, ,还剩还剩 多少名同学多少名同学? ? (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 题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A A 类类:84:84 2626 1111 6464 B B 类类: : 1.1. 6464- -7+15=72(7+15=72(人人) ) 2.2. 26+3626+36- -45=17(45=17(名名) ) 教材习题教材习题
27、第第 3 3 页“想想做做”页“想想做做” 1.1. 7373 5959 5959 8383 2.2. 6767 6161 5151 4545 4545 3939 3.3. 6161 5555 8181 2424 4.4. (1)45(1)45- -37=8(37=8(棵棵) ) (2)8+28=36(2)8+28=36(棵棵) ) 5.5. (1)36+28=64(1)36+28=64(棵棵) ) (2)64(2)64- -31=33(31=33(棵棵) ) 练习一。练习一。( (教材第教材第 5 5 页的内容页的内容) ) 1.1. 掌握掌握 100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
28、减混合运算。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2.2.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100100 以内两位数加、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 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件。课件。 师师: :同学们同学们,100,100 以内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以内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 ?有有 什么收获什么收获?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开门见山, ,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
29、点】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师师: :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意见梳理好后请一个代表汇报意见梳理好后请一个代表汇报, ,与大家分享。与大家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交流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学生可能会说: : 生生 1:1: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生 2:2:连加竖式计算时连加竖式计算时, ,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师师: :学习了加减混合运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30、 ,你有什么想法呢你有什么想法呢? ? 生生: :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 ,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 , 再算减法再算减法; ;有时候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有时候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 师师: :说得非常好说得非常好, ,就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就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现在咱们就试试吧现在咱们就试试吧! ! ( (课件出示教材第课件出示教材第 5 5 页思考题页思考题) ) 师师: :同学们同学们, ,仔细看看仔细看看, ,你了解了什么你了解了什么? ?
31、生生: :第第 1 1 辆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辆车上的三筐苹果分别是 2626 个、个、3030 个、个、2828 个个; ;第第 2 2 辆车上的三筐辆车上的三筐 苹果分别是苹果分别是 2424 个、个、2222 个、个、2626 个。个。 师师: :要咱们解决什么问题呢要咱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 生生: :交换哪两筐交换哪两筐, ,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 师师: :是啊是啊, ,交换哪两筐交换哪两筐, ,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呢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呢? ?用你学过的知识用你学过的知识 算一算吧。算一算吧。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学生尝试独立解
32、答,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组织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学生可能有如下情况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学生可能有如下情况: : 第第 1 1 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是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是 26+30+28=84(26+30+28=84(个个););第第 2 2 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辆车上苹果的总个数 是是 24+22+26=72(24+22+26=72(个个) )。第。第 1 1 辆车上的苹果比第辆车上的苹果比第 2 2 辆车上的苹果多辆车上的苹果多 8484- -72=12(72=12(个个) )。 那么就要给第那么就要给第 2 2 辆车辆车 6 6
33、 个才能使两车上的苹果个数相同个才能使两车上的苹果个数相同, ,所以应该把第所以应该把第 1 1 辆车上辆车上 有有 2828 个苹果那一筐跟第个苹果那一筐跟第 2 2 辆车上有辆车上有 2222 个苹果那一筐交换。个苹果那一筐交换。 我是一筐一筐作比较的我是一筐一筐作比较的:26:26 个比个比 2424 个多个多 2 2 个个;30;30 个个比比 2222 个多个多 8 8 个个;28;28 个个 比比 2626 个多个多 2 2 个个, ,这样第这样第 1 1 辆车上的苹果就比第辆车上的苹果就比第 2 2 辆车上的苹果多辆车上的苹果多 2+8+2=12(2+8+2=12(个个),),
34、要想两辆车上的苹果同样多就要把第要想两辆车上的苹果同样多就要把第 1 1 辆车上的苹果给第辆车上的苹果给第 2 2 辆车辆车 6 6 个个, ,这样这样 2828 个就正好比个就正好比 2222 个多个多 6 6 个个, ,交换这两筐就相当于是给了第交换这两筐就相当于是给了第 2 2 辆车辆车 6 6 个苹果个苹果, ,所以两所以两 辆车上的苹果个数就相等了。辆车上的苹果个数就相等了。 我觉得我的做法更简单。因为第我觉得我的做法更简单。因为第 1 1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2626 个与第个与第 2 2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2626 个个 相等相等, ,我们不用考虑这两筐了我们不用考虑这两筐了, ,
35、第第 1 1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3030 个比第个比第 2 2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2424 个多个多 6 6 个个, , 第第 1 1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2828 个比第个比第 2 2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2222 个多个多 6 6 个个, ,这样只要把它们相应的交换一这样只要把它们相应的交换一 组就可以使两辆车上的苹果组就可以使两辆车上的苹果个数相等了。个数相等了。 学生讲解后学生讲解后, ,教师要适当给予表扬。教师要适当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 ,要适时进行练习要适时进行练习, ,使学生在练习中能使学生在练习中能 够学以致用够学以致用,
36、 ,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师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 练练 习习 一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 悟悟, ,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应当是一个过程。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悟”的。如果我们的数 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学教学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己领悟数学, ,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充满灵性, , 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将心怀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将心怀向往。向往。 2.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3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的教师的 作用作用, ,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 关联方面关联方面, ,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 ,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 的情境与空间。的情境与空间。新新 A A 类类 星期日同学们帮助农民伯伯摘南
38、瓜星期日同学们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 ,他们的劳动成果记录如下他们的劳动成果记录如下: : 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 ? (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 :连加、连减连加、连减;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选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 问题问题) ) B B 类类 100100 元钱去买一套衣服元钱去买一套衣服, ,可以怎样买可以怎样买? ?应付多少钱应付多少钱? ? (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A A
39、 类类:28+34+23=85(:28+34+23=85(个个) ) B B 类类: :可以买可以买: :+ +或或+ +或或+ +或或+ +或或+ + 教材习题教材习题 第第 5 5 页“练习一”页“练习一” 1.1. 3030 2828 4141 2525 7777 6262 2.2. 8484 4848 7878 4848X|X| 3.3. 左左 9090 右右 9090 下下 9090 左左 8787 右右 8686 上上 9595 下下 9494 4.4. 28+25+37=90(28+25+37=90(个个) ) 思考题思考题: :方法一方法一 第第 1 1 辆车上辆车上的的 28
40、28 个换第个换第 2 2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2222 个。个。 方法二方法二 第第 1 1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3030 个换第个换第 2 2 辆车上的辆车上的 2424 个。个。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第教材第 6868 页的内容页的内容) ) 1.1. 结合具体情境结合具体情境, ,让学生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样性。样性。 3.3. 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
41、过程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性。性。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高学生学提高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习数学的兴趣。 课课件、圆片。件、圆片。 师师: :同学们同学们, ,你们喜欢穿珠子吗你们喜欢穿珠子吗? ?瞧瞧, ,小军和芳芳在聊什么呢小军和芳芳在聊什么呢? ?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教材第教材第 6 6 页例页例 3 3 情景图。情景
42、图。 师师: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 生生: :小军穿了小军穿了 8 8 个彩珠个彩珠, ,芳芳穿了芳芳穿了 1212 个彩珠。个彩珠。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欢的穿彩珠活动导入新课用学生喜欢的穿彩珠活动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进而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师: :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 ,你有什么办法你有什么办法? ?先用圆片摆一摆先用圆片摆一摆, ,再和同学交流。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摆圆片学生动手摆圆片, ,交流自己的办法。交流自己的办法。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重
43、点说清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重点说清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 我在第一行摆了我在第一行摆了 8 8 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 ,然后在第二行摆了然后在第二行摆了 1212 个个圆圆 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观察后我发现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观察后我发现, ,如果再让小军穿如果再让小军穿 4 4 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多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多 了。了。 我也在第一行摆了我也在第一行摆了 8 8 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 ,然后在第二行摆了然后在第二行摆了 1212 个个 圆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但是我是想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圆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但是我
44、是想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 4 4 个个, ,这样他们穿的彩这样他们穿的彩 珠个数也就同样多了。珠个数也就同样多了。 我也在第一行摆了我也在第一行摆了 8 8 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个圆片表示小军穿的彩珠, ,然后在第二行摆了然后在第二行摆了 1212 个个 圆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别的彩珠圆片表示芳芳穿的彩珠。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别的彩珠, ,就可以把芳芳穿的就可以把芳芳穿的 2 2 个彩个彩 珠拿给小军珠拿给小军, ,这样他们穿的彩珠个数也可以相等。这样他们穿的彩珠个数也可以相等。X X 师师: :同学们同学们, ,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们的办法都很好。回顾解决问题的
45、过程, ,你有什么体会你有什么体会? ? 生生 1:1:我觉得动手操作我觉得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生生 2:2: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促使学生体会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促使学生体会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 们解决问题们解决问题, ,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师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 解解 决决 问问 题题 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个人体
46、验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 学学,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 学生实际学生实际,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 学习数学学习数学,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数学 应用意识。应用意识。X X A A 类类 小东家有母鸡小东家有母鸡 2222 只只, ,公鸡
47、比母鸡少公鸡比母鸡少 9 9 只只, ,小东家公鸡有多少只小东家公鸡有多少只? ? (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问题) ) B B 类类 妈妈买来一些铅笔妈妈买来一些铅笔, ,小明拿了其中的小明拿了其中的 1111 支支, ,妹妹只有妹妹只有 7 7 支。怎样才能使两人支。怎样才能使两人 的铅笔支数相同呢的铅笔支数相同呢? ? ( (考查知识点考查知识点: :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 实
48、际问题实际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A A 类类:22:22- -9=13(9=13(只只) ) B B 类类: :小明给妹妹小明给妹妹 2 2 支铅笔。支铅笔。( (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 ) 教材习题教材习题 第第 7 7 页“想想做做”页“想想做做” 1.1. (1)6(1)6 (2)6(2)6 (3)3(3)3 2.2. (1)(1)7 7 7 7 7 7 (2)20(2)20 1010 新新| | 3.3. (1)18+35=53(1)18+35=53(只只) ) (2)53(2)53- -26=27(26=27(只只) ) 4.4. (1)25(1)25- -17=8(17=8(盆盆) ) (2)(2)略略 求比一个数多求比一个数多( (少少) )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教材第 810810 页的内容页的内容) ) 1.1. 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