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交通连四方 【教学目标】 1.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工具的变化,知道最新出现的交通工具。 2.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交通网络的发展与变迁。 3.关注家乡的交通状况,为改善家乡交通状况出谋划策。 【教科书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的交通事业进人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的巨大成就拓宽了城乡发展空间,开启了交通强国新篇章。曾经困扰中国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行路难”问题基本得到缓解,西藏的墨脱县成为中国最后一 个通公路的县。今天,你去中国任何地方,基本都能够很快到达,而且你还可以 选择经济、舒适的出行方式。本课以引导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 I 具的变化、认 识家乡的交通人手,让他们认识不
2、同的交通方式,体验现代化的交通给生活带来 的影响、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交通现状,为家乡建设出 谋划策。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古今交通工具的变化建立感性认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 的交通不断发展、完善。以前一些偏远地区联系外界的只是一条山间小路 ,很 多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与外界联系很少;后来公路修通了, 这些地区与外界的联系慢慢密切起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1998 年起,高 速公路进人快速发展阶段,高速公路的修建大大缩短了家乡与外地的距离,甚至 能朝发夕归。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和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发展,极大地方便 了人们的出行,也改变
3、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家乡交通事业的发展 和变化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是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进步。比如,修建高 速公路,铁路实现各项技术的改进,高铁大面积覆盖,极大地缩短了出行的时间, 由此也缩短了家乡与外地的距离。二是运输方式的改变。很多地方实现了从单一 运输方式向多元化运输方式的转变。 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组成的“家乡交通网”, 可以让学生对家乡的交通初步建立感性的认识, 了解家乡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 变化,知道是这张“网”把家乡与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交通状况,为改善家乡的交通出谋划策。交 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4、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交通状况依然存在一此 瓶颈,城市交通拥堵和“最后 一公里”等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现 象,尝试探究并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活动设计】 活动一:对比古今交通 1.美文导人。导人语:高速公路的修建使我们的出行更方便、快捷,但在我 们的祖辈时代,他们的出行可能只能通过羊肠小路或崎岖山路。让我们穿越时光 隧道,感受古今交通工具的差别,展望未来的交通工具。 2.“交流厅”。以家乡为起点、首都北京为终点,了解元朝、民国时期与今 天的交通状态,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
5、到达北京分别所需要的大致时间。 3.学生分组整理古代的交通工具、现代的交通工具,了解地铁、高铁等新型 交通工具,展望未来的交通工具。 活动二:了解家乡交通的变化 1.了解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从古今交通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家乡的交通工具 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现代交通工具有哪些优势?未来交通工具将往哪些方向 发展? 2.近年来,不但城市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的交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交流、展示等 方式,了解国家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成就及意义。 3.“收藏夹”。以上海和浙江为例,了解家乡交通网的形成和变化,以及 交通网为人们生活
6、带来的便利。 活动三:关注家乡交通状况 1.聚焦家乡的交通状况。家乡的交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无论是城市 还是乡村,交通状况依然存在一些瓶颈。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家乡交通存 在哪些问题,并一一列举交流。 2.“金点子”。让我们为家乡的交通问题开一剂药方,以小组为单位,学生 讨论改善家乡交通的“金点子”。 【教学建议】 1.“交流厅”部分,杭州到北京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的讨论只是一一个范 例,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直接切人从家乡到北京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的讨论引导学 生关注家乡古今交通工具的变化。 2.“收藏夹”部分,介绍上海、浙江的交通网旨在让学生在关注交通工具变 化的同时,关注家乡交通方式的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引导的重点应是家乡 交通方式的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立体式交通网所带来的便捷。 【评价建议】 1.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使用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古今交通工具的变 化以及交通网所带来的便利,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表扬善于合作的学生。 2.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小组调查和讨论时的综合表现,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 交通状况,为改善家乡交通状况积极献计献策,参与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