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伤仲永伤仲永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节奏。(重点) 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稍稍、宾客、泯然”等。(重 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句俗语:“一勤天下无难事。”古人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 千古名言更是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 终生学习,才能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不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是一个神 童,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方 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证。 二、自主预习 1文学常识。 伤仲永选自王临川集 ,作者
2、王安石,字介甫,宋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伤仲永中的“伤”字的意思是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 对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2给加点字注音。 邑 人(y ) 乞 之(q) 世隶 耕(l ) 日扳 仲永(pn) 环谒 (y ) 泯 然众人(mn) 称 前时之闻(ch n) 3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余闻之也/久 4积累下面词语的含义,并注意特殊句
3、式。 (1)通假字 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牵,拉) (2)一词多义 自并自 为其名(自己) 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闻余闻 之也久(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声) 其其 诗以养父母(这) 稍稍宾客其 父(他的) (3)古今异义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今义:判断词) 或 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 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4)词类活用 忽啼 求之(哭着,动词作状语) 父异 焉(奇怪,形容词意动用法) 宾客 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做动词) 父利 其然(以?为利,意动用法) 日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名词作状语) (
4、5)特殊句式 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句表判断) 省略句 令作诗(“令”后省略宾语“之”) 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5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出示要求。 (1)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2)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 2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3集体朗读课文。 (二)二读课文,翻译课文 1学生自由译讲课文,讨论难理解的词句。 2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 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 (三)三读课文,梳理重点字词。见自主预习 4 四、布置作业 1识记本课重要字
5、词。 2翻译并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结构。(重点) 2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难点)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翻译了这篇课文,积累了一些重点字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 篇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二、自主预习 1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明确:方仲永小时候是一个有奇才的孩子。 2方仲永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3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 明确:父异焉;邑人奇之。 4后来,方仲永还神奇吗
6、?作者是怎么说的? 明确:不神奇。(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表现? 明确: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写仲永天资聪慧, 表现: “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写仲永才能衰退,表现:“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才 思平庸,表现:“泯然众人矣”。 (二)深层探究 1“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哪些资料(背 景)? 明确: “世隶耕”三个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 既衬托了方仲永 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开篇一句
7、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仲永的父亲是一个贪财短视的人。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因是“父利其然也,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 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三)体会写作特色 1文章对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材料有何 好处? 明确:作者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 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 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
8、示其前途无量;后两个阶段,几 笔点出,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2作者写方仲永的奇异表现,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正面描写的句子:“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侧面描写的句子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异焉”。 作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更加突出了仲永的“神童”形象,增强感染力。 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用词生动传神,请你列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 明确:示例一:“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
9、 “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示例二:“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 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 “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 永“泯然众人矣”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传神又贴切,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叙述经历童年:天资非凡: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 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才思平庸:泯然众人矣 五、课外拓展 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
10、为题,说说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明确:示例一:从方仲永的悲剧中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 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变成了一个平常人。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不是天 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 示例二: 从方仲永的悲剧中我想到了: 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 学”。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让他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一个大诗人,跟李白、杜甫 一样。 示例三:从方仲永的悲剧中我想到了:后天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没有学 习,最后一事无成。而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小时候并不很聪明,但他们通过后天刻苦的学习 都获得了成功,像大发明家爱迪生? 7C 163文库,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