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010252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 T8 联考联考 2021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T8 联 考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 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 们必须建构全面的、 透彻的、 强势的话语体系, 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 部世界。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

2、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 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 进行对话、交锋乃至胜出。“文明型国家”指的是一个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 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即中国。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就是按照西方市 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改革,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提高,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它将越来越多 地接受西方的各种理念及制度安排,最终被接纳为西方社会的成员。“文明型国家”的观点与此 截然不同,它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中 国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逻辑。 延绵不断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使中国这

3、个现代国家与众不同。 中国拥有超 悠久的历史、超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任何一个方面,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因此,我们古老文明形成 的许多传统使得中国能融合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长处。今天的中国是带着孔子、孟子、 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孙子等伟大先哲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是带着五千年伟大文明并汲取了包 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之长而重新回到世界中心的。“文明型国家”的文明基因太强大了,如果 这样的国家要被全盘西化的话,它必定走向混乱、分裂乃至解体。 中国是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崛起的,并继续以西方不认可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文明 型国家” 的崛起也因此而分外厚重和精彩。 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

4、道路, 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自身的许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所形成的优势,实 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摘编自张维为这就是中国:文明型国家) 材料二: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传媒市场竞争,取得 重要成果。这也让中国这一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较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赢得国际友人的认 同和点赞。但我国在世界上有时仍然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 中国声音,是解决好“挨骂”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自塑与他塑的关键所在。 必须深刻领会、努力实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人更好了解一个进入新 时

5、代、展示新作为的中国。 国家形象的塑造要求增强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创新对外宣传方式, 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 语的国际影响力。“文者,贯道之器也”。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必须坚持独立 自主的方针,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 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主动讲好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故事,展示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贡献,让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 内涵。 (摘编自国家形象何以自塑与他塑) 材料三:材料三: (图片摘自【新闻眼】中国国家形象全球

6、调查最新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文明型国家”代表了中国与西方主流话语权的交锋和博弈,所以它必将有利于中国进行 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 B.中国只有不断加大国际传播的力度, 积极参与传媒市场的竞争, 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形 象呈现出来,进而赢得国际友人的认可。_18_18 C.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所以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必须 着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D.中国主流媒体在各国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尽相同,因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受访者 与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的认知度不同。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7、项是(3 分) A.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伴随文化的自信,如果当初中国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而对西 方亦步亦趋,中国的命运必定面临重大危机。 B.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文明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是它使中国成为了 “文明型国家” , 并最终实现了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C.我国虽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也要正视其中存在的困境, 并需要通过自塑和他塑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D.关于我国在海外的国家形象,一些研究已经能从传-wqppqi 播受众、传播渠道等角度 展开分析,为我国传播策略的改进提供参考。 3.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则材料均使用了开门见

8、山的方式直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逐步深入,展开其丰富论 证。 B.材料一始终围绕“文明型国家”核心概念展开论证,材料二则侧重讨论如何塑造国家形象的议 题。 C.两则材料说理清晰、逻辑严密,论证方法上材料一使用了对比论证,而材料二则使用了引用论 证。 D.两则材料共同提出相同的观点要想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 就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文明型国家”的特征。(4 分) 5.面对某些西方国家抹黑中国的不实报道和宣传, 请你结合材料, 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阅读下面的小说,

9、完成 69 小题。 文 明 西元 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头顶上有月光,王尽美和布宁头对头坐着。 这已经是小战士王尽美接受押送战俘任务的第三天, 离二 O 九四号高地指挥部还有最后 一段山路。布宁试探着说,我去过中国,而且曾经和中国人一起,跟日本一 0 三师团在湖 南打过仗。对面的中国人说,我是南京人,见过你们。在我很小的时候,还看过美国的宣传画。那 画上说中国人善良勇敢,正在被日本侵略,应该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你的英语很好, 让我很吃惊! 我小时候上过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所以对英文很熟悉。但为什么你会吃惊? 因为,因为,你看你们的军队,你知道的,有点,有点像一群不太文明的野蛮人。 呵呵,那是

10、你还不太了解我们。 无论如何,布宁觉得这个中国人正在变得熟悉起来,陌生的世界被撕开了一道裂缝,可 以从缝隙里面一窥究竟。布宁道,王先生,老实讲,我特别地困惑。过去,我以为我很了解中国人,可 现在又发现你们很陌生。 美国军队,你要知道,很少打败仗。 可是,这一回,我们的一个军竟然要向南逃 几百公里,要一直逃到海边去。 布宁接着说,讲心里话,我们的人真的有点被吓坏了!你们的脸总是面无表情,成百上千的同伴 死了不害怕,受了重伤不惨叫,像影子一样。我总是在不停地问,这些中国人脚踩无数战友 尸体向前冲锋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我不想激怒你,但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你们是不太文明的野蛮人,人的生命最重要,这 是

11、文明人的共识,只有野蛮人才会不吝惜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所以,你们的勇敢是野蛮 人的勇敢,或许不能叫勇敢,而只能叫疯狂。 对面的中国人一直低着头,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许久,他说,参加这支军队的人,都是些 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的人,我们经过大灾大难,九死一生,才活到了今天。我们比谁都想活着,为了活 得更好,我们可以付出一切! 他又说,被叫作文明人或野蛮人有那么重要吗?我们的苦难你们经受过吗?你们理解吗?我们为 什么要在乎你们的看法呢? 布宁说,可无论如何,野蛮人终究是过不上好生活的呀!就算你们打赢了这一仗, 好日子能自己来吗?说到底,只有让人们都接受了文明人的共识,这世界才有希望。 对面

12、的中国人说,可你们是怎么让别人接受的呢?用的是刺刀炸弹。我是南京人,小的时候,亲 眼看见日本军队在南京屠杀了几十万人。我脑子里的记忆只有滴血的刺刀!十几年来,我的梦里也都 是各种各样滴血的刺刀!南京城外的长江里漂着密密麻麻的尸体,一眼望不到头,比蚂蚁还多。这 个景象就连一个疯子都不敢去想。所以,别用武力恐吓中国人,这会让我们不顾一切的。 是的,你们可能没想到中国人会来到朝鲜,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和你们打一仗。依你 们文明人的共识, 我们就应该投降, 因为我们在冰天雪地里还穿着薄衣服、 单胶鞋, 我们不是在打仗, 而是在送死。 我们投降过, 跟俄国人投降过, 跟英国人投降过, 跟八国联军投降过,

13、 跟日本人投降过, 可是,投降有用吗?投降换来了生存吗?投降换来了更好的生活吗?你理解一个总是被抢掠、总是 被屠杀的民族的心吗?中国人骨子里头是很善良的。可是善良人只有流泪,泪流干了,也 就清醒了,现在把善良收起来了! 布宁有些失望。他想对这个中国人说点什么,可对方太情绪化了,什么也听不进去。美 国就像个拿着刀的猎人, 想让一头野牛驯服下来, 可偏偏这头牛彻底被激怒了。 我们该怎么办呢?从 精神上沟通看来是办不到了,我们和他们之间似乎隔着一道厚厚的墙,不仅是思想的,还是历史的, 凡人的智慧无法穿过这道墙,只有上帝办得到,继续用武力?像对待德国人和日本人那样?可是,他 们并不是狼,而只是一头红了

14、眼睛的牛,过去,他们总是被人推进屠宰场,现在,只想保住属于自 己的草,说到底,如果我们没做错什么,那他们又有什么错呢? 布宁有些伤感地说,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死去的美国士兵的头盔写着: “War is hell” (战争就是地狱)。 当时我的脑子好像被硫酸洗了一样。 我在想,成为一名职业军人这么多年, 我竟然一次也没在清晨惊醒过。你看看,在战场上,除了仇恨还是仇恨, 到处是以血还血, 以牙还牙,今天你用子弹打死了我,明天,我用匕首割断你的喉咙!在太平洋战场上,我 们的士兵会把日本人的脑袋割下来, 晒干, 直到只剩下焦黄的头骨。 他们还会在上面签自己的名字, 以及战友们的名字,并且带回家乡,给亲友

15、们看。你能说他们做错了吗?日本人不也是这样残忍地对 待我们的吗?可是,这样的战争难道不是噩梦吗? 布宁停顿了一下,说,过去,我总是在想,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更多的人可以在战争之外得到 福祉。挨揍的那些国家本来就是强盜,那是他们应得的,他们应该受到教训,然后改过自新。可是, 我却从来没想过,有没有一种比战争更好的方法?春天里的风可以让枯树长出绿叶子,可枪炮能做 得到吗? 对面的中国人似乎没听懂他的话,当然,他觉得这个美国人也同样没听懂自己的话。他 说,你们怎么就不明白,中国人要的很简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但这好日子可不是你们 嘴上讲的那些好听的话。什么是好日子?只有经过大灾大难的人才知道! 说完

16、,王尽美又开始发起抖来,能发热的纸袋凉透了,再没有一丝热量。他看了眼头顶 的月亮一狠心,说,咱们得赶路了。他站起来,阵阵眩晕,身体像块干透了的黄泥,稍一用力就会碎 掉。 (摘编自解放军文艺20218 年第 7 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描写了在抗美援朝战斗中, 中国战士与美军战俘之间的一段对话, 透过美国人的视角表达 了对在天气极度严寒、缺乏战斗装备的情况下依然顽强战斗的中国战士的崇敬之意。 B.小说中的对话描写, 让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这位志愿军战士对和平幸福生活充满了 憧憬与向往,但他更明白争取这样的生活必须靠中国人的自立自强。 C.一无所有

17、的中国人在坚守高地,而装备精良的美国人却在“逃亡”,这一对比尤为鲜 明的突出了中国军人意志上的坚不可摧,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D.王尽美说 “我们投降过” 是指中国因为自己的孱弱而在曾经经历的那些侵略战争中受尽屈辱和 欺凌,而“现在把善良收起来了”则是指中国再也不会软弱地把希望寄托在“投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注重使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格来增强小说的艺术性,比如“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身 体像块干透了的黄泥,稍一用力就会碎掉”使用比喻来说明年轻战士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 B.小说多处使用心理活动描写,比如:“布宁有些失望”,“布宁有些伤感”

18、,“他想 对这个中国人说点什么, 可对方太情绪化了, 什么也听不进去” 等等, 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C.小说善用细节呼应, 开头的 “身子热了, 反倒发起了抖” 和结尾的 “王尽美又开始发起抖来” , 再比如首尾出现的“头顶的月光”等等,在形成了首尾照应的同时,也渲染了战地环境的恶劣。 D.小说开始交代了对话双方的姓名,但是后文展开故事情节时却多次使用“对面的中国人”来指 代王尽美,这样故意制造抽象称谓,暗示了两个士兵背后国籍、阵营、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 8.小说中处处充满战争的“野蛮”与残酷,却以“文明”为题,请简要分析“文明” 与“野蛮”的内蕴。(4 分) 9.小说以对话展开

19、情节,却以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作结,这样写有何效果?请结合 全文简要赏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甲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 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 穰苴, 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 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20、乃 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 表 下 漏 待贾。贾亲戚左 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 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 “何后期为?”贾谢曰: “不 佞 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援枹 鼓 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 邦内骚动, 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 正 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 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

21、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 受 。 ” 问 军 正 曰 : “ 驰 三 军 法 何 ? ” 正 曰 : “ 当 斩 。 ” 使 者 大 惧 。 穰 苴 曰 : “ 君 之 使 不 可 杀 之 。 ”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 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 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 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摘编自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乙乙 【兵谈第二】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22、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 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制谈第三】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陷 行乱陈,则千人尽斗。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 【武议第八】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 妾人之子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 离 其 肆 宅 士 大 夫 不 离 其 官 府 由 其 武 议 在 于 一 人 故 兵 不 血 刃 而 天 下 亲 焉 (摘编自尉缭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

23、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 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B.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 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C.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 /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D.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 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表和漏都是古代计时的工具,分别通过日影的角度、水位的高度来计时。 B.不佞,意思是自己没有才能,是一种用于自称的谦辞,也叫

24、作不吝。 C.鼓是战鼓,枹是鼓槌,古代用击鼓传达军事指令,因此枹鼓可代指战事、军阵。 D.军正,是古代军中专职的执法官,因此司马穰苴遇事向他询问军法细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司马穰苴有自知之明。他虽受到晏婴和齐景公的赏识,得到提拔,但仍主动请求齐景公派出宠 臣担任监军。齐景公答应了他,派亲信庄贾随军。 B.司马穰苴体恤士卒。对于士兵的饮食起居等各类事宜,他都亲自过问。有伤病的士兵得到了照 顾,心怀感激,也斗志昂扬地请战。 C.尉缭子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司马穰苴面对已经没有战意的晋燕联军,仍执意 展开进攻、乘胜追击,是尉缭子所反对的不义之战。 D.

25、尉缭子对军事实践作出了理论总结。结合两则材料,我们能看出古代军事家们重视治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一贯的思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2)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14.司马穰苴为什么要处死庄贾?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万山潭作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26、注: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 交甫见而悦之, 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稳坐磐石之上垂钓,心境仿佛与水性相通,将自我沉浸于周遭景物之中。 B.鱼儿和猿猴一低一高, 相映成趣; 作为动景, 又恰与上联稳坐之 “静” 形成对照。 C.后两联借助典故, 把自己游山的过程说成是在 “寻访神女和玉佩” , 浪漫而有趣。 D.诗人为传说而神往却求之不得, 只得与当年的郑交甫一样心怀遗憾, 郁闷而归。 16.闻一多称此诗贵在“冲淡”,“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

27、底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 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请结合诗句,对本诗“淡”的特点加以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题,6 分)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03 课标实验版选做】 (1)荀子劝学中的“ , ”两句,用踮脚和爬山 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 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 , ” 两句委婉而贴切地表达 了对故友的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3)李白在蜀道难中的“ , ”连续使用数量词,写出了山岭的曲折蜿蜒。 【2017 课标标准版选做】 (1)荀子劝学中的“ , ”两

28、句,用踮脚和爬山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 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 2 )张孝祥念奴娇 过 洞 庭中描绘水 天辉映,天地一片纯 净晶莹的句子 是 “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的“ , ”连续使用数量词, 写出了山岭的曲折蜿蜒。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820 小题。 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政治制度,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经济,也要对人民负 责,对世界负责。 中国人民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 共战疫情。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 感叹,由于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的新标杆,而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 宝贵的窗口期。 实

29、际上, 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偏见一直都在。 只不过这次突然 的疫情, 给了他们一个 落井下石的新机会。不过,这一次他们被整个中国模式给震撼了,14 亿人同时戴口罩,可以一起宅 在家里渡过这个难关,一批一批的医务人员、解放军、志愿者冲到前线,这在西方是 的。 其实今天的世界经济早已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湖北是全 球汽车供应的关键区域, 因为 疫情, 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一场停产危机, 从日产到韩国 现代都因 为中国供应的零部件短缺而受重创。德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遇到供货问题,连 美国的药品供应也出现了危机。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抗疫模式,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这和美国那 种

30、美国优先、极端自私、 、零和博弈的模式截然不同。从短期来看,中国模式意味着中 国一 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代价。但中国人相信“天下为公”,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中国推动着对整个人类负责的抗疫模式,必将赢得更多的朋友与更广泛的共同利 益。俄罗斯政治学者马尔科夫说, 从中国的表现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 它独 自承受了打击, 保护了全人类。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字音字形及语义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同仇敌忾 暴发 束手无措 新冠(gun) 荒诞无稽(j) B.众志成城 爆发 望尘莫及 新冠(gun) 尔虞(y)我诈 C.众志成城 暴发 不可思议 新冠(gun)

31、 以邻为壑(h) D.同仇敌忾 爆发 无能为力 新冠(gun) 专横跋扈(h)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问题,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 所以也为国际社会对抗疫情制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 期。 B.中国不是为国际社会对抗疫情制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而是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 C.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更是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 D.中国不仅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 也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项是(3 分) A.2000 年

32、,阿根廷的马拉多纳被国际足联评选为“世纪球王”。 B.南京本地有句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C.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 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 国光”。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韩非子记载了仓颉造字时的一个思路。仓颉想给公开的“公”和自私的“私”造字。 “私” 字的意思有点抽象,用什么字形来表达呢?想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造字的好办法:画一 个圆圈, 圈里的东西都是我的, 也就是 “ (厶)”。 在古人心中, 。于是他

33、在“厶” 旁加一个 “ ” (禾),创造出 “” (私)字,强调这是我私有的财物。 “公” 和“私” 的意思相反,把私有的财物分给大家,就是“公”的意思。于是,他在“厶”的上面 。 在古人眼中,一先分为二,二又分为四,四再分为八, 。因此“八”可以表示“分” 的意思,把“私”用“八”不断地分开,这就是 ”(公)。 22.阅读下面新闻, 请简要概括 “九章” 量子计算机的优势, 字数不超过 30 个字。 (5 分) 2020 年12 月3 日科学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中国团队研发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实现 了对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速度比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快 100 亿倍。在 中科

34、大,记者见到了“九章”:3 平方米左右的实验桌上摆满了部件,另一张桌子上摆放着接 收器。传统计算机由于晶体管和芯片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的减小是有限的。而每个量子元 件尺寸都在原子尺度, 构成的量子计算机自然也没有那般庞大。 “九章” 使用光量子计算, 和原子、 离子、超导电路等类型的量子计算机相比,它可以在室温下运行,但在量子比特增加上要比 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更难。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4 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国 和协约国士兵不约而同地放下武器,爬出战壕,走到曾经的“无人区”庆祝

35、节日,交换礼 品。这就是著名的“圣诞节停战”。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2007 年,科特迪瓦内战频仍。足球明星德罗巴提议将3 月的非洲杯预选赛放在叛军首 都布尔凯举行,并邀请 200 名政府军前往观战,还送给叛军领袖一双印着“为了和平而团 结” 的球鞋。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双方首次没有敌意的见面,最终科特迪瓦 5 球大胜,大家共 同欢呼。足球竟成为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 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 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造福世 界各国人民。 习近平在 2020 年

36、 11 月 12 日的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 2020 年还剩下最后几天,校团委计划举办一个“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团会,请你围绕上述材 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T8 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逻辑关系的能力。A 项,强加因果。根据材料 一判断“比较预测”和“交锋博弈”为递进关系。C 项,逻辑混乱。“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和“着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都是提升中国形象的重要方 式。D 项,无中生有。 2.

3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B 项,推断不合 理。根据原文对“文明型国家”的界定,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才是中国崛起的决定 性因素。 3.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A 项, “开门见山”分析错误。文章中心论点是第二自然段提出的关于“文明型国家”核心 概念的界定,而开篇提出“中国话语权”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 4.“文明型国家”是将传统而古老的文明与超大型现代国家特征的重叠和融合; “文明型国家”对外来文明能兼容并蓄,但它却不会被任何外来文明所同化;“文 明型国家”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优势。 (每点 2 分

38、, 任答两点得满分。) 5.我国媒体应全面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大力推广中国理念和主张。创新对外宣 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现真实中国。借助当地的传统 媒体和新媒体发声,让海外民众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每点 2 分;其他答 案言之成理即可。) 6.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分析理解的能力。A 项,“以美国人的视角 表达崇敬之情”结论错误,小说中明显二人之间并未达成一种沟通和统一,美国人始 终认为这是一种“野蛮人的勇敢”。 7.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艺术手法效果的鉴赏能力。“头顶的月光”并没 有渲染环境的恶劣。 8.标题中的“文明”和“野蛮”均使用反语。“文

39、明”:表面是指的美国文化和 精神,而这种文明必须用战争来推广。这种典型的美式思维用极其霸道、自以为是的 大棒式武力侵略来强行灌输自己所谓的文明,而根本不在意被侵略者是否能接受的方 式恰恰是最野蛮的行径。“野蛮”:表面意是指中国人的“不吝惜生命的疯狂”, 其实是指被迫用战争来捍卫国家的独立自由和民族的尊严,是经历了无数苦难的洗礼 之后的中华民族最朴素最真挚的信念, 这正是最高程度的民族自觉, 才是真正的文明。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留白式结尾。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与前文二人交流的顺畅形成了鲜明的反 差,结尾处的“没听懂”给读者心理上留下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塑造鲜明形象。谁

40、 也“没听懂”是将同为军人,但来自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物对立起来;对比的设计 鲜明塑造了人物形象,使读者能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彰显小说的主题。 “没听懂” 是一种象征手法,暗示了两种思想文化的隔阂:两者格格不入,在文化上存在深深的 隔阂和误解。(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C【解析】原文句读: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 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译文:对于被讨伐的国家, 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 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11.B

41、【解析】不佞不是不吝。不吝是不吝惜的意思,是用于征求意见时的客套话。 12.C【解析】晋国、燕国入侵齐国,司马穰苴守护国民,率军反抗,收复失地,所 发动的是正义之战。 13.(1)穰苴虽然是田氏的妾生的孩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大家归附、顺从,武 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任用他。(“庶孽”“附”“威”各 1 分,基本句意 1 分。)(2)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 为。(“利”“臣妾”“此皆盗也”各 1 分,基本句意 1 分。) 14.庄贾身为监军,却迟迟未到,耽误了军队的行程,违反了军纪。司马穰苴 试图通过此举,达到严明军纪,树立权威的目的。尉缭子指出,

42、统帅须先建立 制度,树立威信(或统帅有独立处置军中事务的权力)。(评分标准:每点 1 分,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5.D【解析】诗人诗人虽求之不得,也并不沮丧,而是唱着歌乘兴归去。 16.意象素雅清淡:诗中的万山潭水色彩清淡;石、鱼等意象也不着雕饰,清朗 简洁。情感闲适恬淡:诗人心境平和纯粹、安然自得,没有激烈的争斗之心、忧愁 之情。语言简洁淡雅:五言律诗文辞简洁,用词朴实,不事雕琢、不尚华丽,明白 如话。结构自然冲淡:四联融诗人所为、所见、所想于一体,如散文般自然地生出 情趣。(每点 2 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2003 课标实验版选做】(1)吾尝跂

43、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怀旧 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2017 课标标 准版选做】(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解 析:不能写“表里俱澄澈”,此句着重表现主客合一】(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 岩峦。 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中字音、字形、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 “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众志成城”是指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 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此处根据语境应使用后者。“暴发” 与“爆发”均为动词,都是“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暴 发”多用于山

44、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可用于具体事物,如火山,也可 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根据具体语 境应使用前者。“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望尘莫及”指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 面,也常用作和人比较时自谦的话;“束手无措”指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 一点办法也没有;“无能为力”指不能施展力量,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 情、解决某个问题。此处根据具体语境应强调难以理解和想象,所以使用“不可思议” 最合适。“新冠”的“冠”是“冠状病毒”的意思,属于名物义,如冠心病,读音 为“g

45、un”。“以邻为壑”指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现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荒诞不稽”指十分荒唐离奇, 毫无根据;“尔虞我诈”指互相猜疑、互相欺骗,“虞”读音为“y”;“专横跋扈” 指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根据语境和读音,应该选择“以邻为壑”。 1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中递进复句中的连词搭配、动宾搭配以 及语序问题的辨析能力。“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谈中 国举措对世界抗击疫情提供的短期帮助,意义相对较小;而“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 新标杆”谈中国举措对世界防疫事业起到的典范作用,意义相对较大,所以本句

46、应该 是递进关系复句。而“窗口期”只能和“创造”搭配,故选 D。 20.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 B 项, 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 A 项,是特殊称号;C 项,是需着重论述的内容;D 项,是反语。 21.最强调“私有”的东西是粮食(关键词:私有、粮食)加了个“八”(关 键词:八)都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关键词:不断、分离)(每空 2 分) 22.运算速度快;体积小;对运行环境要求较低。(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 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 23.作文。【参考立意】1.和平是历史潮流、人心所向、时代的主题 2.铸剑为犁、 化干戈为玉帛 3.反对战争,抛下敌

47、意,拥抱和平 4.对和平的渴望,能超越一切纷争 5. 总有比战争更宝贵、 更崇高的东西 6.寻找和平使者, 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7.团结合作, 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立意分析】本题给出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介绍了 20 世纪一战时期的“圣诞 节停战”事件,结尾提示:“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第二则材料讲 述了本世纪初球星德罗巴通过足球比赛使科特迪瓦内战双方和解的故事, 结尾提示说, “足球成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材料三引用了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 上的致辞,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考题最后引入了校团委“祈愿世界和平” 主题团会的情境,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结合这四个

48、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提示材 料和写作任务是以“和平”为主题组织的。材料一、材料二谈的是战争时期因为某个 特殊契机而迎来的和平: 材料一中的敌对双方以圣诞节为契机, 自发停战, 庆祝节日, 表明人性之中天然有对和平的渴望;材料二中的足球比赛是化解战争的有效手段,让 敌对双方搁置敌意,共同为比赛欢呼。材料三更偏向道理的阐述,正面肯定了“和平” 的价值,并据此提建议:和平是时代主题、历史潮流、人心所向;我们应秉持和平的 理念,团结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三则材料和作文情境,考生可以围绕“和 平”这一主题,表明“崇尚和平”的共识、“祈求和平”的愿望,同时深入思考如下 问题:什么是和平?为什么说和

49、平是人心所向、时代主题?为什么世界上、历史上又 会产生战争?和平和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圣诞节、足球对于战争、和平的意义是什 么?足球成为“和平的使者”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天,我们该如何制止战争,守护 和平?材料中是极富于哲理意味的情节, 礼物象征着人性的本真, 象征着幸福和温馨, 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希冀。战争为节日和足球让路,或者说共同的节日和爱好驱散了 战争的阴云,这是人类理性和良知的胜利,是人们在战争的血雨中撕开的一小段明净 的时空。人们常常并不屈服于暴力,却不得不屈服于美好和温暖,这个哲学命题值得 所有人深思。战争里,人们依然能从心底生出一种可以称之为美好或圣洁的情愫,会 真诚地为之祈祷:让这一刻长久些,再长久些,直至永恒。 参考译文: 【甲】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八省联考适应考新题: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