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类文本阅读20252025年年高高考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考点1理解和推断信息“理解和推断信息”是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常规考点,考查考生理解、概括、分析、推断信息的能力。主要有四个命题方向:一是理解和分析内容,二是判断与推断内容,三是理解和推断文中概念,四是文字信息的图示图解。该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四个选项的顺序与相关内容在文中的前后顺序大体一致,但信息转述或整合的选项较少,综合性强的选项较多。命题点1理解和分析内容理解和分析内容,主要对应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的第1题,有时也会出现在第2题。此类试题中的每个选项都是对文本内容要点的概括或转述,有时是对跨段信息的转述,但各选项的相关表述
2、在文中均能找到相应的信息点。题干中常有“原文/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概括”等字眼,命题越来越注重文意理解和关键性细节信息的辨析。常见的设误方式有9种,识别这9种设误方式,有助于快速判断选项的正误。设误方式一:曲解文意设误方式判定技巧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误项故意更换原文中的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阅读文章时,关注对事物、对象的描述,并用圈、点、画、批等方式标出;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拼接错误的问题,比如主语、谓语与原文不一致,关键词被替换,限制性成分被遗漏等。典例12023新课标卷,T1,C见第002页【真题帮】真题1第1题C项。【对应原文】社会科
3、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尝试分析】见第002页【真题帮】真题1第1题的【解题思路】中对C项的解释。设误方式二:混淆是非设误方式判定技巧命题者对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时,有意将原文中肯定的内容予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内容加以肯定。注意辨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重点关注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特别是选项和原文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典例22021北京卷,T1,D浅层学习无需人工干预,完全依赖机器自主完成。【对应原文】传统的机器学习主要关注预测函数
4、的构建,至于特征,则一般是通过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准则从观测数据中获得。对机器而言,这可看作是一种“浅层学习”。由于浅层学习有时不能很好地获得有助于提升预测准确率的特征,“深度学习”应运而生。【尝试分析】“浅层学习无需人工干预”混淆是非,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浅层学习”并非机器“自主完成”,还需要“人为地设计一些准则”才能完成。设误方式三:以偏概全(扩大范围)设误方式判定技巧命题者故意增删、变换、改动文中表示范围大小或程度轻重的词语,常常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若代替的情况相反,则属于扩大范围)。重点关注以下几类修饰限制性词语: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几个、大多数
5、等);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典例32020全国卷,T1,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对应原文】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不过此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这类文章也选多了。二、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
6、物。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尝试分析】“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错误,文章只是说所选的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持论偏颇,并非所选取的宋人作品都持论偏颇。另外,“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曲解文意,原文“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的意思是古文观止不该收录有争议的作品,并不能因此说明编者认为答苏武书不是伪作。设误方式四:混淆关系设误方式判定技巧命题者在命制选项时,将原文材料的句内或句间逻辑关系进行了改变或混淆,如将并列(或递进)转换成递进(或并列);或者将条件转换成结果,将充分(必要)转换成必要(充分)等,从而导致关系错位。原文中两个概念或两句话
7、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命题者在选项中对这两个概念或两句话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强拉硬套。既要细心分析原文相关信息、语句之间的关系,又要分析选项中语句之间的关系,还要细心比对选项中对两者关系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典例42020新高考卷,T1,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对应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由
8、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尝试分析】“沿革地理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混淆关系,材料中仅说明沿革地理学是古代学者“治学的基础”,选项直接将古代沿革地理学的发达归因于“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则是不对的,二者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且“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曲解文意,文中只是说它“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设误方式五:无中生有设误方式判定技巧命题者在转述原文内容时增添了原文没有的信息,以此来干扰考
9、生。仔细检查选项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能否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典例52022浙江卷,T8,B两宋时期饮食风气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转折,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从朝廷角度来看,这都是经济比较发达造成的。【对应原文】转折来自于两宋:从个体角度来看,两宋文化昌盛导致读书人与日俱增以至于仕途门槛抬高,同时武功疲弱又令多少人壮志难酬;从朝廷角度来看,宋室有鉴于唐朝藩镇割据之痛,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始便鼓励朝臣“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用舍行藏之下,也不由得士大夫们不将视线转向饮食了。【尝试分析】“这都是经济比较发达造成的”无中生有。根据原文
10、可知,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和政治原因是促使士大夫们把视线转向饮食的重要原因,并未提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因素。设误方式六:武断绝对设误方式判定技巧原文内容在范围、程度等方面有所保留,而选项内容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特别关注选项中出现的表达绝对的词语,如“全”“最”“都”“所有”“囊括”“必须”“一定”等。典例62020新高考卷,T1,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对应原文】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11、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尝试分析】“最能彰显”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设误方式七:混淆时态设误方式判定技巧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内容,通过增删关键词,转换成既成事实。主要是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之间的混淆。注意选项与原文中与表示时间、结果等相关的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
12、”“完成”“成功”等。典例7天津卷,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对应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尝试分析】“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错误。原文说的是“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选项将未然改为已然。设误方式八:张冠李戴设误方式判定技巧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信息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阅读原文时,要关注描述的对象,并
13、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拼接错误的现象,尤其要注意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典例82022新高考卷,T2,C学界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的比较并不在翻译的技术性层面,而主要集中在其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问题上。【对应原文】学界就这两种译本的翻译技术性问题有着相当细致的讨论。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尝试分析】选项信息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中的“学界就这两种译本的翻译技术性问题有着相当细致的讨论。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
14、题”可知,学界关注的是“翻译的技术性层面”,而对二者的“差异性等问题”感兴趣的是作者。设误方式九:偷换概念设误方式判定技巧命题者在整合概括信息时,故意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提取相关语句主干,进行有效压缩概括,特别注意选项在对原文整合概括过程中改换的词语,思考换用的词语是否犯了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或否定、改变现象或本质等错误;在具体比对过程中既要比对主干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也要比对修饰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以防轻重失当、偷换概念。典例92021新高考卷,T1,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对应原文】所谓“等效意识”,就是
15、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尝试分析】“等效意识要求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偷换概念。文中说的是“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规范要求”,这并非意味着“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命题点2判断与推断内容判断与推断内容一般出现在信息类文本阅读的第2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的能力。其选项内容是命题者依据文本中的某些内容,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的分析和推断。题干中常带有“根据”“说
16、法”等关键词。选项的内容为文内相关或延伸“语境”,考查“语境辨析”能力。“语境”主要分为“文内情景语境”和“文外情景语境”两种。语境1文内情景语境“文内情景语境推断”,即对通过整合文本信息的方式构成的文内语境进行推断。考生应根据推断的前提、结论、过程,做好“三分析”。1.分析推断前提是否有据解读判定技巧分析推断前提是否有据,就是分析前提是否合乎文本内容,看作为推断的依据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分析选项的前提时注意:前提是否混淆范围,如原文内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体的),到了选项却成了整体的(或局部的)。前提是否混淆了语气,若前提中有表示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则推断可
17、能成立;若前提中有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一定”“必定”“肯定”,则推断可能不成立。典例10全国卷,T3,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对应原文】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尝试分析】选项“杜甫之前的诗人理性
18、见长”是前提,而原文中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如何。没有前提,自然不能推断出结论“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2.分析推断结论是否合理解读判定技巧分析推断结论是否合理,就是推断选项根据文中已有信息,在整合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以此推彼、以已知推未知、以现在推未来、以整体推局部、由抽象推具体以及因果。互推等形成的新信息是否正确。推断的结论在选项中一般放在“由此可见”“说明”“总之”“启示”“将会”“应该”等词的后面。一看:选项结论是否绝对。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绝对的词语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匹配的信息。二看:选项结论与原文结论是否相悖。注意选项表述结论的语句和原文表述结
19、论的语句,二者信息是否相符。三看:“启示”“将会”“应该”等词的后面对相关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否合理。判断时要格外关注由文本内容能否推断出选项预测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合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典例112023新课标卷,T2,C见第002页【真题帮】真题1第2题C项。【对应原文】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尝试分析】见第002页【真题帮】真题1第2题的【解题思路】。3.分析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解读判定技巧分析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就是分析因果推断、假设推断、条件推断或
20、目的推断等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选项一般以表示因果、假设、条件或目的等关系的复句呈现。(1)因果推断判断方法。常用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有时直接用“因此”关联结论。关注点:是否因果颠倒、一果多因、强加因果。(2)假设推断判断方法。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若就”“只要就”。有时关联词会省略,但整个句意是表示假设推断的。关注点:假设的前提是否正确,假设的结论是否必然。解读判定技巧分析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就是分析因果推断、假设推断、条件推断或目的推断等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选项一般以表示因果、假设、条件或目的等关系的复句呈现。(3)条件推断判断方法。根据前提和结论又可分为:充分条件,常用
21、关联词有“只要就”;必要条件,常用关联词有“只有才”;无条件,常用关联词有“无论都”。关注点:是否错置条件,把充分说成必要、把必要说成充分;条件和结果是不是一一对应;有无以偏概全或张冠李戴的问题。(4)目的推断判断方法。常见关联词有“为了”“以”“以便”“用以”“为的是”“以免”等。关注点:是否无中生有。典例122022全国甲卷,T3,B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对应原文】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熔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
22、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尝试分析】“金银器因其俗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错误,根据原文可知,较之其他艺术品,金银器因“反复销熔”而能“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也可用其“俗”来传播时代风尚,这些与其“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无必然因果关系;“与其他艺术品相比”“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于文无据。语境2文外情景语境“文外情景语境推断”类题目要求考生联系生活实际对选项中的文外语境进行合理推断。选项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文本,采用“文外设题”的方式,考查考生对文本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
23、力。典例132021新高考卷,T2,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对应原文】材料一: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材料二: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尝试分析】选项信息偷换概念,“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能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画
24、的意境非常优美。而沈括对唐代关于王维的传说的质疑意在表明图画在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方面存在局限,并不能因这个质疑就否定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技法点拨文外情景语境推断题的破解思路答题时,首先应理解文外情景语境蕴含的观点、态度,然后回归文本来概括材料观点,再把文外观点与文内观点进行对照,最后合理推断。命题点3理解和推断文中概念是什么这里的“概念”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内容,一般是文章论述的中心词、主题词等。理解概念含义一般涉及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怎么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选项引入文外的相关材料,或诗句,或理论,或情境化的具体现象、事例等
25、,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与分析。题干中一般有材料中的某个概念、“不符合”、“不属于”等信息。典例142020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
26、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
27、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
28、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
29、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
30、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
31、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D)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D【解题思路】由材料一第4段“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可知,沿革地理的研究范畴包括地
32、名注释、区域变迁和水道变迁。A项,“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属于“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的范畴,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B项,“赤壁之战地名考释”属于“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的范畴,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C项,“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属于“水道的变迁”的范畴,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D项,“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侧重于对其变化发展的原因和背后规律的研究,属于历史地理学研究范畴。命题拓展1.推定符合理念的事例/2023北京卷,T4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项是(3分)(D)A.学习成语“手舞足蹈”时,手和脚都舞动起来。B.上生物课时,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C.朗诵李白
33、静夜思时,随之做抬头低头动作。D.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D12345678【解题思路】分析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A项的“手和脚都舞动起来”、B项的“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和C项的“做抬头低头动作”都体现了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D项,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虽然也有身体动作,但学生不能通过这一身体动作引发主动体验式学习,获得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因此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123456
34、782.判断概念的范畴/2022北京卷,T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籍的一项是(3分)(B)A.三国志史传散页(刊刻于明代,2018年发现于日内瓦图书馆)B.韩柳文研究法(林纾,1914年铅印本,研究韩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C.秦妇吟残卷(唐韦庄,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D.春秋左传(明代刻本,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B12345678【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可知,“古籍”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不仅包括汉文古籍,还包括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
35、韩柳文研究法是1914年铅印本,不符合材料一中“1911年以前”这一时间限定。123456783.推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021北京卷,T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可以更好地处理数据特征,更准确地预测。B.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组件数量会影响其深度。C.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最大的组件不难确定。D.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已有广泛的应用。【解题思路】定位概念在原文中的位置:材料一第3段;分析选项与原文的不同之处,“以下围棋为例在深度学习中至关重要,解决起来也非常困难”;得出C项中的“影响最大的组件不难确定”错误。C123456784.理解概念/2021北
36、京卷,T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人脑神经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一个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的状态不全由其自身决定。B.一个神经元接收到其他神经元的电脉冲以后就会兴奋。C.人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本身不如神经元如何组网重要。D.人脑神经系统启发了深度学习中一种主要模型的构建。【解题思路】“接收到其他神经元的电脉冲以后就会兴奋”错误,材料二第1段中说的是“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量总和超过了某个阈值,细胞体就会兴奋,产生电脉冲”。B123456785.判断事例是否属于概念/2021上海卷,T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合作的一项是(2分)(B)A.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交流,一对爱看电视的夫
37、妻卖掉了家里的电视机。B.为了当上寝室长,某寝室的两名同学每天打扫寝室卫生。C.为了改善与同桌的关系,小洁主动在课间帮同桌打水。D.为了全家人的健康,小亮力劝爸爸戒烟。B12345678【解题思路】根据原文第段内容可知,文中的“合作”是指至少由两个成员构成的群体中的成员为让群体中所有成员都获益而做出贡献,不论其他成员是否也做出贡献,而合作者在获益的同时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A项,“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交流”,有利于拉近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付出的成本是卖掉电视机,属于本文所说的“合作”。B项,“打扫寝室卫生”,虽然付出了成本,但当寝室长,不是让群体获益,而是让个人获益,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合作”,
38、且两名同学间是竞争关系而非合作关系。C项,“为了改善与同桌的关系”,能够使二者关系和谐,对双方都有利,付出的成本是帮同桌打水,属于本文所说的“合作”。D项,“为了全家人的健康”,是让群体获益,付出的成本是力劝戒烟,属于本文所说的“合作”。123456786.理解和分析概念/2020浙江卷,T7下列对材料中“文字阅读”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字阅读习惯于将视线聚焦于文字,按照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移动视线。B.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从字词与字词、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获取信息。C.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可引人深思,文字阅读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和反思的可能。D.文字阅读是单向的,需
39、要遵循传统逻辑、安安静静地体验、细嚼慢咽、掩卷沉思。D【解题思路】“文字阅读是单向的”错,材料三中说的是“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123456787.联系教材,推断概念/2024广东六校联考,T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情况最符合公共说理特征的一项是(3分)(B)A.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通过驳论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这篇文章行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B.鲁迅发表在中华日报的文章拿来主义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理,呼吁人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C.霍金在一场公开演讲中为人们阐释宇宙如何开始、生命如何起源、宇宙中是否
40、只有人类等终极命题。D.某知名导演在社交平台公开回应外界对其新电影的差评,以过往作品的亮点为理据断言影评人“浅薄”“自视甚高”。B12345678【解题思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这种说理“面向所有公众,说的是社会群体中的许多人,而不只是专业小圈子里的专家们所能听得懂的道理”。A项,只是针对司马光个人的说理,不是公共说理。C项,“阐释宇宙如何开始、生命如何起源、宇宙中是否只有人类等终极命题”不以说服别人、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为目的,不是“说理”,而是科普。D项,“断言影评人浅薄自视甚高”不是一种平等、理
41、性的交流,而是“攥紧拳头而非摊开手掌的话语行为”。以上三项都不符合公共说理的特征。B项,“深入浅出地说理”“呼吁人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说明鲁迅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希望能借此说服大众,符合公共说理特征,故选B。123456788.仿照示例下定义/2024山东济南摸底考,T4请参照下面的注释示例,给文中的“笔墨”加注。(4分)注释示例:拳脚,本指拳头和脚,文中指武功。笔墨,本指中国画绘画用的工具材料,即笔和墨;文中指用笔规范或程式、范式,即造型手段。(4分,指出基本意义给2分,指出文中意义给2分)12345678【解题思路】根据注释示例“拳脚,本指拳头和脚,文中指武功”可知,需要先解释“笔墨”的
42、本义,再指出其在文中的意义。由材料一第二段中的“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和材料二第二段中的“笔墨之争并非工具材料之争”可知,“笔墨”本指中国画绘画用的工具材料,即笔和墨。由材料一第三段中的“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成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曰笔、墨,等等,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以及材料二第二段中的“文人笔墨中,造型程式是为笔墨程式服务的,程式化是为书法用笔服务的,文人画程式规范的核心就在笔墨”“笔墨之争而是范式之争”等内容可知,“笔墨”在文中指用笔规范或程式、范式,即造型手段。12345678技法点拨理解和推断文中概念题的设误角度和判断技巧设误角
43、度对概念内涵的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偷换概念、扩大或缩小概念范围、改变概念属性等;对概念外延的考查,一般的设误角度是误划类别。判断技巧定义判断法。寻找与“概念”对应的原文,弄清其内涵,从多个角度理解其含义。列举排除法。在文中寻找为解释概念所列举的例子或包含的对象,将其与选项比对,再进行取舍。12345678命题点4文字信息的图示图解是什么该命题点是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基础考点,不是纯文字的表述,而是融合了思维导图,其本质依然是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怎么考 题干中一般有“梳理”“图解”等关键词。12345678典例152022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
44、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
45、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12345678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思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12345678
46、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霍克思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译,直接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译起。霍克思的省译,显然不是漏译或者不能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12345678思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
47、量。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思将“忠实”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与原作的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12345678材料三:从当下国际学界关于两百年红楼梦翻译史及诸种译本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学界就这两种译本的翻译技术性问题有着相当细致的讨论。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这两位译
48、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杨宪益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更注重推动英语贴着汉语文化观念的地面行走,所以杨译本不可遏制地透露出把中国文化传统及其风俗观念直输给西方读者的翻译立场,这也是杨译本失去西方英语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于杨译本,霍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超越了汉语红楼梦的字面意义,而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他使用西方本土读者谙熟且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以此来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摘编自杨乃乔红楼梦与The Story of the
49、 Stone谈异质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及其翻译的创造性)1234567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A)A.B.C.D.A12345678【解题思路】B项,“有时使用省译的方法来迎合读者”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霍克思的省译,显然不是漏译或者不能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思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可知,霍克思使用省译的方法极大可能是出于艺术性的考量,而非迎合读者。C项,“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等特点”错误,材料一只是说“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并没有指出杨宪益译本也具有这些特点。D项,“增强译作的思想深度”错误,由材料
50、二“是霍克思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和材料三“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可知,霍克思译本追求艺术性和探究两种异质文化观念,并没有谈及思想深度。12345678技法点拨文字信息的图示图解题的答题方法读题,把握选项内容弄清图示是在陈述文本的哪一点(陈述的对象)、做了怎样的分析或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陈述的信息)、以怎样的方式去陈述等。比对,判定选项正误将选项内容与文本相应内容进行比对,看选项的陈述对象和得出的结论是否与文本信息相符,由此判定正误。12345678 一、建筑文化/2024黑龙江大庆高三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