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二)(二)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 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 理清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并学会 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 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 想。 例 3(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2、,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 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 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 提 高综合能力。 四、课堂引入四、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五、例习题分析 例 1(补充)在 RtABC,C=90 已知 a=b=5,求 c。 已知 a=1,c=2, 求 b。 已知 c=17,b=8, 求 a。 已知 a:b=1:2,c=5, 求 a。 已知 b=15,A=30,求 a,c。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已知两 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已知斜边和一
3、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 便形式。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 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 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 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 和 12,求第三 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 12 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 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 讨论思想。 例 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 6cm。 求等边ABC 的高。 求 SABC。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
4、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 法。欲求高 CD,可将其置身于 RtADC 或 RtBDC 中, 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 AD=CD= 2 1 AB=3cm,则此题可解。 D C B A 六、课堂练习六、课堂练习 1填空题 在 RtABC,C=90,a=8,b=15,则 c= 。 在 RtABC,B=90,a=3,b=4,则 c= 。 在 RtABC,C=90,c=10,a:b=3:4,则 a= ,b= 。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cm 和 5cm,则第三边长为
5、。 已 知 等 边 三 角 形 的 边 长 为 2cm , 则 它 的 高 为 ,面积为 。 2已知:如图,在ABC 中,C=60,AB=34, AC=4,AD 是 BC 边上的高,求 BC 的长。 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 10,底边长是 16,求这个等腰 三角形的面积。 七、课后练习七、课后练习 1填空题 在 RtABC,C=90, 如果 a=7,c=25,则 b= 。 如果A=30,a=4,则 b= 。 如果A=45,a=3,则 c= 。 如果 c=10,a-b=2,则 b= 。 如果 a、b、c 是连续整数,则 a+b+c= 。 如果 b=8,a:c=3:5,则 c= 。 2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DBC,ADDC, ABAC,B=60,CD=1cm,求 BC 的长。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八、参考答案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17; 7; 6,8; 6,8,10; 4 或34; 3,3; 28; 348。 课后练习 124; 43; 32; 6; 12; 10; 2 3 32 A CBD B C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