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一、分析线索及其作用题的方法设问方式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小说的明、暗线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说以“”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审题指津题干中有“线索”“好处”“作用”之类的文字。分析思路 (1)找出线索:分析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人、事、物等);分析标题;分析开头和结尾。 (2) 线索的作用:情节方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紧凑;人物方面,突出人物性格;主题方面,突出主题。答题方法 如何找出线索。小说线索有很多种类型,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一般而言,
2、反复出现的词语(人、事、物等)就是线索,有时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就已交代出来。线索有哪些作用:a.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b.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饱满。c.从结构的角度回答,使文章结构更加巧妙。d.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答题模板本文的线索是。在情节上;在人物塑造上;在主题上。二、如何概括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内容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概括出人物的
3、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要关注的一点。3.从分析情节入手。(1)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2)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3)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4)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4.从分析环境入手。 环境是形成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
4、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入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入手,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都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描写的方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无外乎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两种。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2.侧面描写其他人物言行的对比烘托。“言”包括感受、评价等,“行”指其他人物受到主要人物影响。(借人写人)物象的衬托。刻画人物的性格、身份、爱好、追求
5、等。(借物写人)环境的烘托。(借环境写人)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形象。(借情节写人)三、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营造氛围,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四、环境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雨雪风霜),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目的: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环境特点分析步骤(1)找出物象(注意各物象的特点);(2)重新组
6、合画面,品位画面整体特点;(3)结合文章语句多选用两三个双音节词语或四字词语且词性是形容词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特点(如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答题步骤(1)环境角度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或突出季节特征、表现地域风光,或反映、暗示社会环境;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或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奠定感情基调;(2)情节角度前后多次描写而成为行文线索;转换、展开情节以推动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作铺垫;(3)人物角度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烘托、映衬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象征、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4)主题角度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丰
7、富、深化主旨;(5)艺术效果角度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思考角度人物活动的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分析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弄清楚在此场所中的人际关系是团结友善还是紧张冷漠。要注意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答题步骤社会环境特点结合文本内容的分析五、标
8、题的意蕴及作用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衔接照应。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六、诗化小说概念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
9、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诗(意)化小说主观题答题思路】1.环境: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营造意境的诗意美。2.语言:语言表达的抒情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语言表达的含蓄美;听觉上的音韵美/视觉上的画面美/字词、句、手法运用等语言美。3.人物:人物描写的诗意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 细节描写,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4.情节:淡化故事情节; 叙事节奏缓慢; 笔触细腻,用抒情笔调叙事。5.主旨:展现人性美、人情美,或者表现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6.读者:流露的诗意,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七、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概念: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
10、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特征:1.故事情节散文化、淡化情节。在“散文化”小说的展开中,少有冲突,缺少悬念。这些小说不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情节又与结构不可分割,散文化微型小说,不仅少有冲突,缺少悬念,而且找不到“开端一发展一高潮结局”式的结构模式。自然也编织不出引人入胜的故事。2.人物塑造散文化、虚化人物。传统小说理论强调塑造“典型环境”中
11、的“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本真的原貌,其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3.意境散文化、营造意境。散文化小说一大特点,即追求意境之美。 4.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平淡、口语化;或整散结合、喜用短句;或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或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5.突出抒情情调抒情性味浓。这类小说并不十分注意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描写,而是着力于氛围的渲染,甚至有的作品把氛围的渲染作为整篇小说的结构中心,以至人物反倒成了点缀。其实,这种淡化人物性格而着意
12、氛围营造的方式反而更加浓化了人物的性格,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令人油然而生怜悯、同情、伤感之情。情绪如何酝酿,氛围怎样营造,首要的便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八、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的方法情节是指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小说情节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构成。在情节安排方面,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插叙的内容不属于情节。概括情节要依据主人公做的主要事件进行概括。设问方式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概括小说情节“四步走”第一步: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1)事物线索。
13、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赝品”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与此有关。(2)矛盾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3)人物心理、情感、行为变化等线索。第二步: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第三步:抓,就是抓住场面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抓住场面,全文的基本情节也就清楚了。第四步:写,就是写答案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叙述要完整。答题模板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14、九、概括小说主题的方法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贯穿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它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观照。虽然小说的“三要素”中没有“主题”的席位,但是主题的重要性是不容轻视的,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刻与浅显、新颖与陈旧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大小。因此,欣赏小说必然要欣赏小说的主题,必然要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一) 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3.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15、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二)把握主题四大着眼点: 1.从题材内容着眼,通过抓标题、抓主要事件来把握主题; 2.从人物塑造着眼,通过对主要人物的记叙描写、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主题; 3.从情节发展着眼,通过梳理情节、分析情节设置的原因和品味细节来发掘主题; 4.从环境描写着眼,通过分析环境的特点和背景介绍来理解主题。 设问方式: 1.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结合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3.结合本文,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这篇小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题思路】 “五角度”准确把握小说主题: 1
16、.从小说标题看主题。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其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写人离不开情节,而情节的发展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推动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被
17、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厘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4.从环境描写看主题。不管环境描写的直接作用如何,其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4. 从环境描写看主题。不管环境描写的直接作用如何,其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5.从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
18、色彩看主题。小说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往往能体现作者本身对此人物形象的观点态度,由此可分析出作品的主题。答题模板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歌颂赞美了精神/讽刺批判了社会现象/控诉了制度的罪恶),揭示了人生道理(对现象进行了反思,表达了思想感情,寄寓了希望,呼吁人们) 十、物象 (一)物象含义1. 表层义:在文中的表层含义。2.深层义: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挖掘深层含义,还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 3.主旨义:对揭示主题、表明情感态度方面的意义。 (二)物象作用 先分析物象自身的内容、特点,再考虑其它方面。 1.自身作用:指的是物象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特点,应特别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 3.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能够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4.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具有象征、暗示意味,揭示或暗示时代特色等。 5.主题作用: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6.读者作用:引起读者兴趣,激发读者想象等。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