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高考专项训练专题汇总:如何读懂诗歌 思想情感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 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 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回:挽回、扭转。 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 夜。庄子往
2、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 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 )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 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 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 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情感又一
3、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 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E.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 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通读全诗,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述之。(6 分) 答案 1、CD 【解析】C 项“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主要还是诗人的身世自况,以寄人篱下 的王粲自比,情感没有那么积极。D 项意思表述全然相反。颈联是说自己总想着年 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情感比较 积极。(答对一个得 2 分,答对两个得 5 分。) 2、怀才不遇之悲。通过贾
4、谊、王粲的典故。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 禄位的崇高理想。通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湖上之典。清高自守的人格自况,对 猜忌小人的无情嘲讽。通过庄子寓言。(意思对即可。一点 2 分,三点满分。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3-4 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折 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
5、,聊赠一枝春。”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 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 秋景图,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 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 境界宏大, 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 “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 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 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 的人彼此思念。 E.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 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4.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
6、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答案 3.B.从下到上描写;D.最后两句是虚写。 4.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 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 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每点 2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上枢密韩公诗二首(其二) 李清照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韩公:南宋绍兴三年,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奉表出使金国。二京: 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
7、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 路。连昌宫:唐宫殿。花萼楼:唐玄宗时期的花萼相辉楼。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皇华”出自诗经,意谓极大的光华,后以“皇华”作为使者或出使 的典故,在此指“韩公”。 B. 在这首赠与韩公的诗里,诗人首先想象了韩公出使金国,受到旧都百姓夹 道欢迎的情景。 C. 颔联中写连昌宫和宫内桃花,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 自谢的凄凉景象。 D. 颈联写皇帝对百姓的怜悯和上天顾念苍生,意在表明恢复宋朝江山社稷本 就是众望所归。 E. 尾联诗人费美“圣君”,表达对南北统一充满信心,并对朝廷的会盟讲和 之策表示理解之情。 6. “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
8、哪些感情?如何表现?请加以分析。 答案: 5. CE 【解析】题中,C 项“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 自谢的凄凉景象”错误,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进 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E 项“并对朝廷的会盟讲和之策表示理解之情”不对。“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意 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对苟安妥协的 南宋朝廷来说,这是一种逆耳的忠言。 6. (1)旧都百姓看见南宋使者时的惊喜之情,诗人久盼南北统一的爱国之 情。(2)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旧都百 姓见
9、到南宋使者出使金国的惊喜之情。(3)诗人通过想象鸟鹊以惊喜的心情迎候 南宋使者的场景,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解析】题干“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感情?请加以分析”, 答题关键词“感情”“感情”“分析”。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惊喜”“渴盼收 复故土、南北统一”,接着结合诗句“华萼楼”“鹊”“惊”,手法“拟人、想象” 分析情感。“华萼楼”,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这 里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拟想旧时宫 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并借此表达渴盼收 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四、阅读下
10、面两首诗歌,完成 78 题。 过郑山人所居 唐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归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释: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 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7.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 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 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 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 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C.
11、 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 语言自然清新, 全诗淡雅沉郁, 情真意切, 回味无穷。 D. 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 而行,自有追求。 E. 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 的真挚祝福。 8. 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 同?(6 分) 参考答案 7. CE (C 项刘诗的诗歌风格淡雅沉郁不准确。E 项王诗一二句为实写,三四 句为虚写。) 8. 答:(一)相同点:两诗中的“武陵”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 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桃花”既点明了时令为春季也说明两诗主人公所居所归之 处均
12、是优美安谧的世外桃源。(2 分)两诗均借“武陵”和“桃花”表达了作者 对友人清高自适人格的肯定与赞美。(2 分)(二)不同点: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 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人迹罕至, 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 王诗则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 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2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
13、杏树。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 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 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 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 动。 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 中与杏花相伴。 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 E“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 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 10.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
14、要分析其中的两种。(6 分) 参考答案 9、B(3 分) C (2 分) 【解析】B:面对红艳的杏花,诗人却因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 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 味。 C:颈联的意思是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 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10 惜春之情。长期观赏都会有花败的遗憾,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 花朵开尽。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要 行色匆匆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
15、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 绚丽景象。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此诗首联以反问的形式开篇,“独”字更刻画出身处异乡,登高临远、愁 情满怀的游子形象。 B诗中写眼见雁归故乡、泾河不流,耳闻塞角声,触景生情,作者采用视听 结合的方法表现边地特有的景物, 体现长年戍守边关、 西去更无州的凄苦军营生活。 C“雁”为诗中重
16、要的意象,北雁南归,加之地僻荒寒从而引起作者滞留边 疆的深沉乡愁。 D尾联点明张贲与自己一为贫官一为贫客,二人离别日久,难以聚首相处的 怅恨,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开头的“牵愁”形成照应,点明主旨。 E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边塞诗歌的昂扬向上 的格调有较大差异。 12千古登楼,几多情思。李煜在相见欢中写道“无言独上西楼”,而魏 野在本诗中也有独自登楼的行为,请简要分析两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6 分) 答案: 11、CE【解析】 A 项中“反问”应是”设问”;B 项并未体现长年戍守边关和军营生活。D 项中 “此中离恨”是指二人皆为“客居异乡”,同怀客愁,
17、而非指两人分别日久、难以 相聚的愁苦之情。 12同:身处异地的孤独、思念之情。异:李煜被囚于宋,登楼只见缺月、 梧桐、深院,由寂寞秋色引发的是无法排遣的故都之思、亡国之痛。魏野作客异 乡,借登楼所见的“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描述了边塞的凄苦之境,由 此引发思乡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4 题。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 设宴,此词作于席上。出自
18、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江东: 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上阕中的“李白”“江东”是词人自喻,而“草堂”是他喻,是指扬州席上的主人。 C“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 D“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E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语,感情深婉真挚。 14词
19、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 分) 答案:13、AB(答对一项给 2 分,两项给 5 分)(A“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不准确,应 该是奠定了悲喜交集的感情基调;B“草堂”是词人自喻,“李白”“江东”是他喻,指词人好友) 14表达了词人在扬州席上与友人相逢时惊喜交加的感情;抒发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苦, 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 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西湖是指河南许昌城里
20、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 相隔。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来形容绿色。“东陂”指西湖的东半。 这句的意思是说,东半湖绿波荡漾,水光粼粼,十分惹人怜惜。 B“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 东半湖水深、水位高,水源源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了一片。 C第四句中一个“展”字,不但照应了标题中的“重展西湖”,而且也表明了湖面开 阔了,诗人极目远望,心胸为之宽广。 D“都浸月”用得很
21、妙,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一个“烟”字,不 但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也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心情。 E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 感情,自然而含蓄。 1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5、A D(A 项“惹人怜惜”错,应为“可爱”。D 项“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 心情”错,应为“表现诗人追求闲静、恬淡而美好的生活境界”。) 16凿通西湖后的喜悦之情。 (1 分)颔联寓情于景,写出了重展后的西湖胜景。 “忘 情地”写出了鱼鸟的欢情,以及诗人见此而喜悦的心境。 “展尽”一语双关,既写湖面开阔, 又写出
22、了诗人极目远眺,胸怀顿觉舒旷。(2 分)热爱自然、厌恶官场的感情。(1 分) 尾联即景抒怀。诗人想做一个渔翁,有归隐之意,希望朝廷赐一个闲散的州郡,能恬适清闲 地度过一生。“愿”字,不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也暗示了厌恶官场庸俗的生活。 (2 分)(每条思想感情 1 分,分析 2 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718 题。 麻平晚行 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百年”和“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时空进行交织,使诗人的
23、愁绪变得更加 浓重。 B颔联写出了诗人“寻道”而不得,只能靠辨听泉声而聊以自慰,排遣内心的苦闷。 C颈联通过“涧叶”“山花”等意象,写出作者陶醉于仙境般的景色,无须分色,不 必辨名。 D“风急暮猿清”描写了暮色中风的呼啸声、猿的哀鸣声不时传来的凄清景象,以景 结情。 E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首尾两联淋漓尽致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自然清新,质朴 无华。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 分) 答案:17.BC(5 分。B 项,诗人凭借视觉、听觉来辨别道路,突出天色之晓。C 项,“作 者陶醉仙境般的景色”错,应为反衬诗人急于返乡的心情。(5 分。答对一处得 2 分,两处
24、 得 5 分)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返乡的羁旅愁苦之情。 (2 分)首联直接 抒写思乡之情,“怀土”与“倦游”都是典型的羁旅思乡的象征;二三两联则是对“倦游” 的具体阐释, 心中的渴望还是自然的美景都无法吸引诗人; 最后一句, 以景结情, 更增愁苦。 (4 分)(分析合理,意思对即可)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920 题。 帐夜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 塔三年之时。连山
25、: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9.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 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 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 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 意的疼惜,又表达了
26、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 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20.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9、AD(A 项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D 项表达的不是“对 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 (对 1 个给 2 分,对 2 个给 5 分) 20.“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 表达了对 家乡的思念;“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风云不断”“空”妻 子白白寄来 了
27、春装, 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 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 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每 点 2 分,共 6 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1-22 小题。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节选) 李白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注】征君:期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 人。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寂历:凋落疏 离。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28、“吴会” 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 情形。 B. “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 飞逝。 C. “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 D. 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淸”写出了秋风的淸凉爽快, “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 E. “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 关系密切。 22.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21. BD 【解析】B 项,“岁月飞逝”分析错误,“岁光屡奔迫不是“良 图俄弃捐”的原因。D 项, “清
29、凉爽快“圆润明亮”分析错误,上句诗中写“秋气方寂历”, 点出了秋气肃杀、凋落万物的特点,因此“淸”“白”二字写出了秋风肃杀、秋露淸冷的特 点,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淸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 加殷切。 22. 孤独漂泊之情。如“飘如远行客”指作者如一片浮云,飘然无可依傍,如同远 行之客。慨叹时光流逝、功业未就之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如“功业莫从就,岁 光屡奔迫”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却奔促急迫地流逝。作者用古琴、长剑作比,比 喻自己有才华不得施展,只能“藏虚匣”“挂空壁。病中思乡怀友之情。题目中有“淮 南卧病”,又如“衰疾乃绵剧指衰老疾病日甚一日,还如“
30、故人不可见”就饱含怀念朋友 之情。 【解析分析诗歌的情感可从作者及相关背景、诗歌的意象和语言风格等入手,还要注意 诗歌中明显的表示情感的词语,和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回答本题,可逐句分析情感。如本诗 中的第一句中,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抒发了孤独漂泊之 情。第二、三句中,“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指功业无处可 以成就,岁月时光却奔促急迫地流逝。抒发了时光流逝、功业未就之情。第四句中作者用古 琴、长剑作比,比喻自己有才华不得施展,只能“藏虚匣”“挂空壁,表达了其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之情。第五、六句是写景,通过写“秋气方寂历”,点出了秋气肃杀、凋落万
31、物的 特点,“淸”“白”二字写出了秋风肃杀、秋露淸冷的特点,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寂寞、 孤独之感。最后一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 己关系密切,从而抒发了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之情。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2324 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 四年(1198 年)秋。“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32、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 B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C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D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E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41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 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 24答案:AB。 A 项,不是重阳佳节,而是快到重阳的时
33、节;B 项,不是委婉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41答案:不矛盾。壮心: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 自然壮怀激烈;断肠: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 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 原因。38 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 壮心难酬的伤感; 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 (共 3 点, 每点 2 分) (二)诗句作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34、唤起一天明月,照我 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 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 情景很好融为一体。 B诗歌中“照我满怀冰雪”句生动形象写出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凄凉 和感伤充分表现了出来。 C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 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D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 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35、 E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 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BE(答对一项 2 分,两项 5 分,多选少选不给分) 详细解析:B 项中,满怀冰雪,指自己冰雪般纯洁的肝胆。E 项中,采用的是 欲抑先扬的手法 2这全词的主旨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 全词的基调也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 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 详细解析:6 分,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 岁暮
36、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北阙:指帝宫。青阳: 指春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匙(5 分) 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 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 B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末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 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 C“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 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 D白发、青阳(春
37、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 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 E这首诗语言显豁,诗人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责自怪,把自己说得一无可取, 说明这次应试失利后他能严格解剖自己。 4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中的作用。(6 分) 答案: 3、DE(D 应是“不愿以白农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E 应是“看似语言显 豁, 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 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 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 ) 4“松月夜窗虚”,匠心独运,一则对上句的“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衬 托出怨愤难解;(2 分)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
38、2 分)以 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2 分) (三)内容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 忧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 溢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 心情。 D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
39、,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 的愿望。 E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 社会现实。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 简要概括。(6 分) 答案: 1BD 解析:B 项,错在“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兄弟分散,不 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乡 的距离远。D 项,错在对末尾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其实是借空中的大雁能够相伴飞 翔,和人的弟兄分散进行对比,表达弟兄离散的悲伤。(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 项给 5 分) 2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饥寒交迫,度日艰难。天下大乱,
40、 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 晨的更鼓之声。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 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竹”和“雪”又蕴含着人物品节和对
41、环境的关切。 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全诗写景优美,借景抒情,写景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目前,令人觉得美不胜收, 极富感染力。 4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如何 回忆胡居士的。(6 分) 答案: 44.A A 项 “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不对, 此诗中没表现作者的痛苦寂寞。 45.尾联借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回忆胡居士。尾联借用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 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
42、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 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花园的君子亭, 自称“园公”。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第一句,诗人先用“日日风”三字写出早春二月的洞庭湖畔春寒料峭的天 气特点。 B第二句,接着再作渲染,直陈“春寒未了”,一个“怯”字写出了诗人心 里的畏惧。 C第三句,诗人写出了海棠鲜洁艳丽,像少女一样具有胭脂美色且敛眉含羞 的神态。 D第四句,写海棠花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毅然在寒风冷雨 中绽放。 E这首诗写出了诗人
43、抗金到底的坚定决心,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屈膝投降的 不满。 6.这首绝句题为“春寒”,但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请结合具体 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案: 5.CE(C 项第三句没有写海棠像少女含羞;E 项“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的不 满”无中生有。) 6. 诗的头两句“风”“寒”二字,点出自然界的风寒,其实是为海棠花的绽放 渲染氛围。(2 分) 后两句诗人正面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寒风冷雨之中,不惜自己美丽 的“胭脂色”,目的在于充分展现海棠的风骨。(2 分) 本诗托物言志,借海棠歌颂勇敢不屈、无私无畏的精神。(2 分) 四、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
44、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句中“暮”“归”两字,表明天色已晚,诗人踏上归途。三四句是说,诗人回顾来 路看到山林苍茫,一片青翠之景。 B“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中,“荆扉”指简易的柴门。这两句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 出诗人与主人之间诚挚的友谊。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中,诗人选取了“绿竹”“幽径”“青萝”的意象,“入” 和“拂”两字赋景物以
45、人的情态。 D这首诗写的是探访友人的所见所感及琐事人情,读来自然亲切,晓畅清新,也表现出诗人 惯有的朗俊豪爽的风格。 8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7. C (“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错) 8.诗人白天游山,山中有茂盛的清苍、翠绿之色,山中美景令人神怡;日暮投宿,朋友家 的恬静环境令人称羡,幽深的小径两旁,绿竹浓密;主客畅饮,与朋友欢欣畅谈,饮酒高歌,忘 掉世俗机心的欢快令人沉醉,评分标准: 共 3 点,每点 2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小题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46、水风轻,萍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 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 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 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抒情主人公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 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
47、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念远怀 人,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10.“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9.A(有离别之情,但没有“送别”之事。) 10.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写出了不 能与思念中的故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之情。(3 分)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 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写出了诗人盼友归来,却又一次次落空的失望 之情。 (四)妙句赏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 渔家傲寄仲高
48、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 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 里。 仲高:陆升之,字仲高,陆游的堂兄。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 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前两句一问一答,写故乡遥远,为全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定下伤感的基 调。 B第三句写词人在空白的纸上写满家书,表达了词人对家人道不尽的思念之 情。 C“寄语”两句借流水表达怀人之情,表明自己用不了多少天便要乘舟去寻 兄弟。 D.“真老”一词写出了万里飘泊、年华老大的慨叹,情感悲伤低回,语言风格 凄婉。 E.作者以“茶烟”的闲适反衬鬓发已白、夜不能寐的愁绪,抒发了故土难回的 无奈。 2. “书回已是明年事” 一句历来为人称道,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答案 1(5 分)B C (B“空”字表明写信只是徒劳。C“何日”表达相寻了无定期。 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