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3)情节 课件(39张PPT).ppt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023111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5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3)情节 课件(39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3)情节 课件(39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3)情节 课件(39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3)情节 课件(39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3)情节 课件(39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说阅读(3)情节 什么是情节? 小说小说情节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特定环境中,由于中,由于人物人物之间之间 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 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 意义。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意义。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 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什么是“情节手法”?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

2、晰、结构“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 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 情节结构手法。情节结构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 叙述人称;叙述人称; 情节结构手法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 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情节有什么作用? 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的作用就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

3、面起的作用就 是情节作用。是情节作用。 它包括两种情形: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它包括两种情形: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 节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节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 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情感、主题、读者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情感、主题、读者 的感受等方面考虑,但还必须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的感受等方面考虑,但还必须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 征,有时又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征,有时又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构思技巧”或“构思技巧”)结结 合在一起考查。合在一起考查。 考点1:情节概括 情 节 概 括 设问 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

4、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概括小说中的变化历程。 审题 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模式 1时间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空间顺序:一个场面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 3文章线索: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 考点2:情节手法 情 节 手 法 设问 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审题 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模式 1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2结合文

5、本简要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考点3:情节作用 情 节 作 用 设问 1文中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段写的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审题 1题干中有情节(情景、段、开头、结尾等)字样。 2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效果”等字样。 模式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考点4:结尾题型 结 尾 题 型 设问 1 小说为什么要以结尾?(结尾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2探究结尾的意蕴(特点和艺术效果)。 3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 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审题 1审清是

6、单一问还是综合问。单一问:只问结尾段的含意,或对表现人物或情节的作用 。综合问:笼统地问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2审清题型。有分析题,如设问方式;有探究题,如设问方式。 模式 情节作用结构作用表现人物作用 1点明情节特点,如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补充情节等。 2点明结构作用,如呼应上文,结构完整。 3点明人物作用,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4点明主旨、情感作用,如深化主旨,加深情感。个别还能引起读者深思,令人感到回 味悠长等。 过关训练 (2017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

7、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 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 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 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

8、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 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 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

9、不是来救他们 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 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 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沙砾石块,屋里霎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

10、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 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 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 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

11、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 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 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思考角度 文本对应 情节 “渴”作为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使情节更简洁明了。 形象 “渴”能集中表现队员在困境中的状态和感受,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竟调动 所有能力开门救助敲门人,表现了乐于助人的品质。 主题 更好地突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忙自己”“各民族一家亲”的主旨。 基础知识1:叙述人称 类别类别 内涵及作用内涵及作用 第一人称第一

12、人称 (有限视角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有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 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 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 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基础知识2:叙述顺序 类类 别别 内内 涵涵 作作 用用 顺叙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13、。 倒叙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 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 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 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 要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 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 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补叙 也叫也叫“追叙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 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

14、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 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 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 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常 被形容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使文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15、 基础知识3:情节结构手法 手法手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悬念悬念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 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 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 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照应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

16、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 ,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 、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 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手法是 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突转 在

17、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 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线索线索 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 1.小说中常见的线索小说中常见的线索 (1)人物线索,如祝福就是以人物线索,如祝福就是以“我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 (2)事物线索,如项链就是以事物线索,如项链就是以“项链项链”为线索的。为线索的。 (3)事件线索,如变色龙就是以警官奥楚蔑

18、洛夫处理事件线索,如变色龙就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狗咬人事件”为线索的。为线索的。 (4)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有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有林冲心理、情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有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有林冲心理、情 感的变化。感的变化。 2.线索的安排线索的安排 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双线一般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双线一般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事件事件)分别进行的,可分为明线和分别进行的,可分为明线和 暗线。暗线。 (1)明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19、明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2)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3.线索的作用线索的作用 (1)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2)巧妙安排小说的结构,便于揭示主题。巧妙安排小说的结构,便于揭示主题。 通关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补 课 聂连新 物理老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 “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

20、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 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门。”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聂志刚推了推眼镜, 回头对着教室喊:“先回去吧,看情况今天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 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室讲台,一会儿田间地头,一会儿西装笔挺,一会儿赤膊挑粪。不过打聂志刚调到 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 里外外忙得也确实不易。 回到家里,聂志刚顾不得换件衣服,掮了把锄头就出了屋门。时令已是清明过后了,金黄的油菜 花开得满坡都是

21、,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间随意翻飞,和煦的阳光照得人直想打盹,两个歇脚的挑夫坐 在草垛上点火抽烟,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啊!聂志刚走在地间的小路上,头一次觉得亲近大自然的感 觉是这样爽,难怪晋代诗人陶潜弃官归田,过得悠然自得无比惬意。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聂志刚今天浑身是使不完的劲,锄头在他手里就像握着根拐杖,下锄、掀 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费力气。两个时辰不到,三厢地就给他翻得只剩下晒席那么大一片了。照这 样的进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收个早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 水澡,说不定还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讲义呢。想着这些,聂志刚就嘻嘻地笑了。 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

22、,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桌子上也特别的丰盛, 甚至还摆了一小盅他最爱喝的杨梅酒。咳,女人的心就像天上的云,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凶神恶煞 一样,指手画脚,如今又侍候大老爷似的,低头哈腰。桂花这个那个的交代了一番,就风风火火地 去接聂志刚的班。 聂志刚吃第三碗饭的时候,桂花气急败坏地返回来了:“你这死脑筋,十足的书呆子,连自家的 三厢地都认不出来,还不如趁早找块石头,一头撞上!”什么?忙活了大半天,都做无用功了!聂 志刚怎么也不相信有这么回事,河边那块三厢地他是去过的,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他亲手给辣椒 苗施的肥,今儿上午的时候,辣椒枯枝还竖在那儿呢。桂花气得跺脚:“猪啊,去年就你家种了辣 椒?咱家的三

23、厢地在河东知不知道?你去瞧瞧,你学雷锋帮谁做好事了?”难道真的弄错了?聂志 刚被桂花放连珠炮似的一通臭骂,自觉理亏,不敢申辩,只一声不响跟了桂花往河边走。 到了河东桂花认定的那块地,两口子都傻了眼:也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家的三厢地已叫谁翻过了,平 平整整地躺在那里,泥土磕得细碎。从又湿又松的泥土可以看出:这地刚翻过不久。咦,这就奇了,他聂 志刚错翻了别家的地,自家的地又莫名其妙别人帮着翻了。难道是那块地的主人回报他聂志刚慷慨行为的 结果?不可能,都是乡里乡亲,为什么不直接打声招呼?聂志刚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土埂边缘找到了五 六个大小不一的脚印,脚印都不大,三十六七码长。聂志刚想起来了,一定是他们

24、班里那几个后进 生那有一个疯子母亲的黄小东,那从小就父母离异、由爷爷带管长大的聂芒,那上山打柴时不小心摔 断了胫骨的李中中,还有聂志刚想着想着,眼圈里就有一股温热的液体溢出来。 聂志刚没有说什么,回到家里,从书桌上挑了两本教科书,径直向其中一个后进生的家里走去 (摘编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 文章在情节方面构思巧妙,为后文翻地埋下了伏笔,使文章前后衔接呼应不显生硬。请找出其 中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文章开头提到桂花拽志刚回去翻地时,志刚回头对着教室喊,其实这是对 着教室里的学生在喊。学生也因此知道了志刚老师的难处,为下文学生为老师家翻地埋下 伏笔。

25、(2)文章第二段提到“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 了”,为下文志刚翻错田和桂花因此气急败坏埋下伏笔。 【解析】 首先我们要理解伏笔的定义。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 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下的线索。 然后细读文章,寻找暗示线索。与“学生翻地”相关的情节有“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 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 身。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 门。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不过打聂志

26、刚调 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 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得也确实不易”。与聂志刚翻错地相关。 2020真题 【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雪 苏康斯坦丁 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 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

27、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 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 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 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 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28、。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 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 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 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 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 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

29、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 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 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 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

30、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 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 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 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 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 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

31、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 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 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 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 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

32、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 “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 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 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 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

33、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 “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 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1943年(有删改)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 识,结尾进行呼应。 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 拉近。 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 照应。 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

34、人的花 园、小屋。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情节手法的能力。“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 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 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 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前后伏笔照应等技巧。 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觉得和波塔波 夫中尉似曾相识,“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结尾以波塔波夫 中尉给彼得洛芙娜的信进行呼应,说出自己与彼得洛芙娜在利瓦季亚的偶遇及 念念不忘,虽然小说已经交代彼得洛芙娜那次并未与他在利瓦季亚

35、偶遇,但是文 章以两个人彼此似曾相识来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非常紧凑。 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彼得洛芙娜知道了波塔波夫中尉 的期待,也知道了他对“自己”的情缘,所以,文章通过书信的方式将男女主人 公的心灵迅速拉近。 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比如文章前面写那 架钢琴“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但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在波塔波夫中尉信中看到 “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这些 话时,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最后她为波塔波夫 中尉“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钢琴的反复出现使小说结构非常紧凑。 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一方面彼得洛 芙娜在小屋中看到的信件、照片、钢琴等,以及波塔波夫中尉在信中提到的旧亭子、钢琴、蜡烛、 曲谱等物件都集中在花园和小屋;另外,两人见面也是先从花园开始,然后到小屋,相对比较集中, 这样小说结构也比较紧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训练(3)情节 课件(39张PPT).ppt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