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6第2课时 六国论.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033756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6第2课时 六国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6第2课时 六国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6第2课时 六国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6第2课时 六国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6第2课时 六国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 六国论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苏洵(10091066),字明允,旧传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 著名散文家。宋仁宗嘉祐年间,欧阳修以为其文可与大家的文章媲 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他。其文一时被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 相模仿。苏洵精于散文,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 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 家”。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辽、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输 多胜少。1004年辽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 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

2、者面对有利的形 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后 来,也向西夏提供岁币。这样的结果,助长了辽和西夏的气焰,加重 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 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 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 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 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 记中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

3、世人物 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读 音 加点字 读 音 赂 秦 l 草芥 ji 互丧 sng 与嬴 y ng 暴 霜露 p 洎 j 2.成语积累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 扩大。 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3.一词多义 (1)兵 非兵不利,战不善(名词,兵器,武器) 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2)亡 诸侯之所亡(动词,失去)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动词,灭亡) (3)或 或曰:六国互丧

4、(代词,有人) 或未易量(副词,或许) 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词类活用 (1)小 则获邑,大 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 (2)日 削月 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一月月地) (3)义 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4)李牧连却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5)并力西 向(名词作状语,向西)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5.古今异义 (1)其实 百倍 古义:那实际上。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思厥先祖父 古义:泛指祖辈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5、。 (3)可谓智力 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5)至于颠覆 ,理固亦然 古义:灭亡。 今义: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常识 知识整合 6.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3)举以予人(省略句) (4)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5)洎牧以谗诛(被动句) (6)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6、(被动句) (7)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 7.文化常识 邑:城市,都城,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六国论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 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 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任务一】 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的?用 这样的方式提出,有什么

7、好处? 提示: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它的好处 是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引起人们的思考。 本文分论点有二: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不赂者以 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前者是直接提出来的。它的好处 是顺应前文,接续自然,道理明晰,使人认识更深一层。后者是在一 问一答中提出来的。行文至此,意思有了转折。这种提出论点的方 式便于思路的转折,使其转入下一个问题时自然顺畅,同时在一问 一答之间也可以引人思考。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任务二】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体悟其语言艺术 2.六国论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提示:语言生动。

8、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 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 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气势充沛。六国论运用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 辞方式,使文章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 伏跌宕,雄起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本文开篇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点明了全文的 中心论点,开门见山道出了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你赞同苏洵对六 国破亡原因的看法吗?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提示:观点一:赞成

9、。从写作目的看,作者写此文,并非旨在全面探求 六国破灭的原因,而是为了“讽今”,因此便从某一角度着眼分析历史, 总结教训,告诫北宋统治者。作者这种针砭时弊,关心国家前途的 精神应予肯定。 观点二:不赞成。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 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 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同 时,秦灭六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走向统一的大势,有其历史的必 然性,但苏洵仅从斗争策略方面论六国之过,未从政治、经济、历 史的发展等方面考察,结论是偏颇的。 技法迁移 思维

10、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

11、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出来,使 别人信服。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 能”等。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 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 这种方法能进一步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增强文章 的说服力。如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有“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 复爱六国之人”等假设论证,六国论中苏洵也运用了一系列的 假设,如为六国设图存之道:一是用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

12、谋 臣”;二是礼贤下士,“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三是六国联合,“并 力西向”。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请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围绕“照镜子”这一话题写一段文 字,不少于200字。 示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当作“镜子”,随时 对照;又能懂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 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从而“知兴替”“明得失”,而成为 一代名君。(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 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

13、之,砸之,又哪会 有“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 提高自己)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 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查。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 且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 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 在内容的概括分析方面,通常包括三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内容分析概括题的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翻译、转述和分 析。在这一

14、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 断。而比对法则是解决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 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 而正确判断。那么,重点比对分析的是什么呢?下面讲解一下比对 分析的主要内容。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一、如何判断明确五大比对角度、十个命题设误点 题目怎么命洞悉三大特点 正误怎么判从五个角度 思考、十个设误点上判断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 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 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 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常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 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 事例印证分析

15、。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 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误, 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 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 内容。 角度一:比对人 物 误解形象 张冠李戴 角度二:比对时 间、地点 时序颠倒 空间错位 角度三:比对关 键词语 曲解文意 归纳不全 角度四:比对添 加或删减内容 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 角度五:比对关 系 改变因果 事件杂糅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二、分类例析五大比对角度、十个命题设误分类例析 角度一:比对人物 命题 设误 误解 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 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张冠 李戴 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

16、,或者把甲事 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 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 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 原文是否一致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命题 设误 时序 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 顺序颠倒 空间 错位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 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比对 方法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关于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 何事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 设误 曲解 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

17、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 项迷惑考生,这种设误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归纳 不全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 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比对 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 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原 文意思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命题 设误 无中 生有 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 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以偏 概全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 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 的范围 比 对 方法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

18、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 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词语或内容,或者筛查选项中 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 况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角度五:比对关系 命题 设误 改变 因果 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 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事件 杂糅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 ,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 的混乱状态 比对 方法 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 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 是否恰当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

19、面的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 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 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 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 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 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 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 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 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

20、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 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 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 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 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 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

21、郡,非古之制,可 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 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 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 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 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 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 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

22、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 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 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 尽责,悲泣而死。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答案:C 解析:C项,“重新得到重用”错,贾谊答复询问后,文帝对其才华大加 赞赏,并让其担任梁怀王的太傅,但贾谊之前担任“长沙王太傅”,而 文帝对贾谊所提建议“不听”,所以不能说明受其重用;且“任命他为 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与“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前后 次序颠倒。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 写文章而

23、在本郡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 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喜欢他。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 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且曾向李斯 学习过,于是就调任他做廷尉。吴廷尉于是就向朝廷推荐贾谊年轻 有才华,且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孝文帝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 当时贾谊年仅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文帝每次下令让博 士们讨论一些问题时,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不能说什么,而贾谊 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都认 为才能比不上贾生。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 内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 多年了

24、,天下太平和睦,正是改定历法、改变服色、制定法令制度、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确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详细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 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帝刚 刚即位,谦虚礼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 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 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灌、东阳侯、 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 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此后也就疏远 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担任长沙王太傅。贾谊辞京之 后,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水

25、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 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又过了)一年多之后,贾谊被皇帝召见。 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因孝文帝 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详细地 知识阐释 技法攻略 例题展示 讲述了这里面的道理。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 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慨叹道:“我好 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 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 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做他老师。孝文帝又封 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 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 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几年 之后,梁怀王因骑马出行,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 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不称职,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 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人教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6第2课时 六国论.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