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智伯专题练智伯专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 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 谁敢兴之!”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 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 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 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 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 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
2、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 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 氏。襄子出,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 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要以亡人国也。”恒子肘康子,康子 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 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 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 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 二子曰:“此夫
3、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 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 2 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 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 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 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 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 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
4、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 注智襄子:即智伯,“襄子”是他死后的谥号。狃(ni():习惯。 版:表示墙的高度和长度。一般认为高二尺、长八尺这一版。安邑:魏的都城, 下文的“平阳”是韩的都城。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不备,难难必至矣 难:灾难、灾祸 B智伯不悛悛,絺疵请使于齐 悛:悔改 C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伤也 伤:妨碍 D使使者致致万家之邑于智伯 致:归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智伯“好利”的一组是 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
5、国也 3 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索要土地,韩康子、魏桓子慑于智伯的威势,满 足了智伯的要求,而赵襄子拒绝了智伯,遭到了引水灌城的攻击。 B 段规和任章的劝说之辞,均能抓住智伯的性格弱点,分析了事情发展的必然性, 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保全了各自的君主。 C絺疵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难得人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用,后来 自请出使齐国。 D智伯无故索要土地和他不听臣下劝谏,都突出地表现了他利令智昏、刚愎自用的 性格弱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智伯曰
6、: “子何以知之?”对曰: “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 知臣得其情故也。 ” 答:_ (2)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 答:_ 答案:1D;2C;3A; 解析: (1) 致:送给 4 (2) 和“利”无关 (3) A 项韩康子、魏桓子满足了智伯索要土地的要求,但并非只是因为慑于智伯的威 势。 (4) 答案:(1)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的?”絺疵回答说:“我看见他俩看我 很仔细,然后快步跑开,那是知道我识破他们心思的缘故。”(何以:凭什么,怎 么,1 分;端,仔细,详审 1 分;趋疾,快步跑开,1 分;最后一个分句是判断句, “故”解释成原因,1 分;句子通顺,1 分) (2)智
7、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军从侧面攻击智伯军,赵襄子带领士 兵从正面迎击。(翼:从侧面,1 分;之,智伯的军队,1 分;将:带领,1 分;犯, 袭击,迎击,1 分;句子通顺,1 分) 译文: 等智宣子去世后,智襄子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伯 戏弄韩康子,而且侮辱段规。智国听说此事,就劝谏他说:“您不防备灾祸,灾祸 一定会到来了!”智伯说:“灾祸将由我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兴起灾祸?” 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想不给他。段规说:“智伯好利,而且刚愎自 用。不给土地,他就要讨伐我们,不如给他土地。他习惯于得到土地,一定会向别 人索要土地,别人不给,他一定对其用兵,然后
8、,我们能够免除祸患而等待事态的 变化。”韩康子说:“好!”便派使臣给智伯万家的县邑,智伯很高兴。他又向魏 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想不给。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他无缘 无故索要,所以不给。”任章说:“他无缘无故索要土地,各位大夫必然惧怕;我 们给他土地,智伯一定骄傲,他在那里骄傲而轻敌,我们这里却因惧怕而相亲密; 以相亲密的兵众对待轻敌的人,智伯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魏桓子说:“好。” 5 这样便又给了智伯一个万家之邑。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土地。赵襄子 不给他。智伯大怒,率领韩、魏的军队来进攻赵襄子。赵襄子逃往晋阳。 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
9、剩三版露出水面, 锅灶被淹没了,灶中生出青蛙,但百姓都没有叛变之心。智伯乘车在水中行进,魏 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持矛居右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 的国家。”魏桓子用胳臂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这是因 为汾水可以灌魏的安邑,而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啊!絺疵对智伯说:“韩魏 两家一定会反叛。”智伯问道:“你怎么会知道?”疵说:“从人情事理知道的。 使韩、魏的兵众随从我们攻打赵国,赵国灭亡后,危难一定会转到韩、魏。现在我 们已约定战胜了赵国,三家瓜分赵国的土地,晋阳城墙没有浸淹的只剩三版高,城 里的人宰食马肉,晋阳城的投降指日可待。然而,这两人没有欣喜的表情
10、,而有忧 虑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魏 桓子。他们两人听了之后说:“这一定是小人想为赵氏游说,使主公您怀疑我们两 家,从而放松对赵氏的进攻。不要相信这样的话。我们两家岂会放弃早晚就要分到 手的赵氏之地,而去图谋那既危险又必不可成的事呢?”两人走后,絺疵进来,问 道:“主公,您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伯说:“你怎么知道的?” 絺疵说:“我看见他俩看我很仔细,然后快步跑开,那是知道我识破他们心思的缘 故。”智伯对这些并不后悔。絺疵便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遣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康子、魏桓子,他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 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进攻
11、赵家,赵家灭亡了,那么韩、魏也要相继灭亡。”韩 康子、魏桓子说:“我们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了出去, 那样祸患立刻就会来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两位主公之口,只进入我一人耳 6 中,有什么妨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行动的日子,然后便 让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死守堤官吏,决开堤口,让大水倒灌智伯军营。智 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军从侧面攻击智伯军,赵襄子带领士兵从正面袭击, 大败智伯的军队,杀了智伯,并把智氏之族全部诛灭。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
12、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 骖乘。智伯曰: “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 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 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 “臣闻唇亡则 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 魏为之次矣。 ”二子曰: “我心知其然也; 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张孟谈曰: “谋出 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 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 其前,大
13、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 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 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谿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 不砥砺, 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 “圣人” , 才德兼亡谓之 “愚人” ; 德胜才谓之 “君 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 人。何则?君子挟 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 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
14、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 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 ,而才者人之所爱; 7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 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 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 于才德之分,而知 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悼之四年, 晋荀瑶(智伯)帅师围郑, 未至, 郑驷弘曰: “知伯愎 而好胜, 早下之, 则可行也。 ” 乃先保南里以待之。 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 闭其口而死。 将门,知伯谓赵孟(赵襄子) : “入之
15、。 ”对曰: “主在此。 ”知伯曰: “恶而无勇,何以为子?” 对曰: “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基(憎恨)知伯,遂丧之。知伯贪 而愎,故韩、魏反而 丧之。 (节选自左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子履桓子之跗 履:踩 B.君子挟才以为善 挟:怀有 C.夫德者人之所严 严:严厉 D.苟能审于才德之分 审:清楚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唇亡则齿寒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 德 而君幸于 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D.知伯贪而愎,故韩、魏
16、反而 丧之 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8 B.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C.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D.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10.下列句子分为四组,都是智伯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 。 知伯曰: “
17、恶而无勇,何以为子?”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 “唇亡齿寒”的道理使这两家很快就和赵氏 联合了起来,结果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 死智伯。 C.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悛是左传 中智伯失败的原因。 D.左传中这一段记叙了智伯在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侮辱赵襄子貌丑而胆怯,于是二人 交恶,此事直接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9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8、 (1)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4 分) (2) 自古昔以来, 国之乱臣, 家之败子, 才有余而德不足, 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岂特智伯哉!(4 分) 13.请阐述在司马光看来,人可分为几类?他的“取人之术”是什么? (3 分) 7.C.严:尊敬 8.A 那么 B 于是竟然 C 在(或引宾)被 D 顺承修饰 9.B 10.A 11.D 此事“直接导致韩、魏、赵三家灭智伯”有误,与左传原文最后一句“知伯贪而 愎,故韩、魏反而丧之”相悖。 12(1)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 原因。 (异,不同;莫之能辨,宾语前置;通,全,整个,皆;所以,的原因。各 1 分) (2)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 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颠覆,灭亡;岂,反问句式;特,只。各 1 分,流畅 1 分。 ) 13.人分四类,有德才兼备的圣人、无德无才的愚人、有德无才的君子、无德有才的小人。 (1 分)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选择小人,还不如任用个愚人。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