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王芸专题练有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045082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王芸专题练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王芸专题练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王芸专题练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王芸专题练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王芸专题练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王芸专题练王芸专题练 木质的村庄木质的村庄 王芸 溯流而上,大致可以发现,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决定着一 座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南方的传统村庄, 多木。 木是结构房屋的主体, 构造实用的部分, 也镶嵌于修饰的部分。 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 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 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 这样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描述。木质的部分 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笔。但它安详,如同村头的老树,似 乎可以

2、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我固执地以为,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 舒展地放置身心。 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下,总有 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 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不弃的陪伴。 有了这些树,再寡静人稀的村庄,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丰采风时,去过一个叫坪上的 古村。绕村半壁的石垒古墙上,散布着数十棵八百至千岁的古树,大多为樟树,看起来三四 人方可伸臂合围,还有生长极缓慢的石楠和罗汉松,腰身紧致。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 路绵延成环抱的姿态,护卫着这个村庄。 盛夏

3、,慕名至婺源,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这里古村密集,因被群山抱持而 得以保持本真生态。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 2 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 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 腐烂、 风化, 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 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 木质的物件,有自身的寿限。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起承转合 中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翼翼地维护,还是有 人力难及之处。而且,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哪里可以做到周全无遗的呵护? 老宅里,愈是繁复的细部,

4、那些镂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础、窗框、飞梁、翘檐,有着目 光和手指难以触及的细微转折和深部空间,却可以被粉尘、虫豸、风雨、阳光轻易抵达。这 些来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长的时光中,随性出入,耐心地对这些部件进行二次雕琢,直到它 面目全非。 每走进一处老宅, 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 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 何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搬进县城,但她 与老宅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对 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也似连缀着 无声的叹息。 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

5、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此时,它安卧在 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傅正在赶 活儿。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 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 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之不疲地将时间打发在这些事情上,全然 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 也是在虹关村, 我们路过一处只剩支离骨架的老宅, 颓败的脏腑隐没在半人高的草木中。 3 野草恣肆地横逸斜出, 疯狂滋长, 改变了老宅原

6、本封闭自洁的空间。 已经没有门扉的木框上, 悬有一枚蓝色簇新的门牌:“浙源乡虹关村 100”。新与旧,如此突兀地组配在一起,颇为 触目惊心。 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的, 还是主人主动地放弃, 在他处修建了新宅。 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 样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 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遇。 人们改善生活品 质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 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 也有老宅被移植。 人挪活, 树挪死, 那么老宅呢?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挖掘而出, 远

7、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 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的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 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 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 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 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老的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面目无异,可 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 暴的水泥气取代。 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 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呻

8、吟, 又 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只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 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 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这一切构成了某 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结。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A. 文章题目强调的“木质”,既包括建造村庄房屋的木材,也包括四处见缝生长的草木, 还包括村头村尾、桥边河沿栖息的大树。 B. 作者一路寻访老宅,而老宅留给作者的整体印象是安详、颓败而又压抑的。 C. 显峰和老詹作为文中描述的人物,他们拥有对木质村庄眷

9、恋不舍的共同情怀,跟江南传 统的古村老宅一起成了作者的审美对象。 D. 作者只抓住“木质”这一南方传统村庄的构成元素细加品味,便道出了村庄的特点和其 蕴含的古风古韵,展现了独特的写作视角。 E. 文末提到“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被风摇动,寓意这座老宅有望如作者所期参照商 业模式得以复建,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耐人寻味。 19. 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20. 赏析文章第四段中的画线句。 21. 请分条概括文中老宅的几种命运及各自背后的原因。 22. 文末“但, 这不是完结”体现了作者对古村未来的思考。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内 涵。 【答案】18. BE 19. 点明木质与村庄的联系及其重要性,

10、照应标题,总领全文,引 出下文对老宅、古树、天然草本植物等的描写。 20. 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树以它空中盘结的巨大枝条记载了流逝的时光和历经 的岁月古老沧桑的特点,也显示出村庄的悠久历史,/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21. 空置废弃。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翻新。珍惜老宅;提升生活品质。移植修复。 出于商业目的。 22. 老宅的颓败、古村的消失让人心疼,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作者呼吁更多懂得、体恤、珍 惜它们的人保全并延续古村古宅。 古村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积淀, 是中华千年精神文明的体现, 5 其中保留广大劳动人民智慧 的结晶,比如古村中一些古老的建筑等,所以我们要大力保护 古村。

11、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题。 (甲)木质的村庄 王芸 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 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 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 盛夏,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 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 后半叶,在族谱上可查找到源头。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 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 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

12、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 房主如何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的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 搬进县城,住进水泥楼房多年,只在年假时偶尔回一趟老宅,但她与老宅有过相同 的呼吸节奏,成长的记忆渗透着被老宅过滤的光线的质感,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 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 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也似连缀着无声的叹息。那是时光的馈赠,也 是无法挽留的遗憾。无法,却又拼力想去挽留。 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前一日进 屋时,因为老宅低调的门脸、高耸的板壁、紧凑的结构,木匠师傅们想了很多种办 6 法。此时,它

13、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似 乎有它稳稳地坐镇一方,这满屋的狼藉躁动之气,都不足为虑了。不远的天井一角, 堆放着比人高的沙土、瓦当,瓦当是从老宅屋顶上揭下的,有着让今天的匠人称羡 的结实质地。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傅正在赶活儿。进门的一侧厢房里,也有木匠 师傅在忙,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 木屑粉尘“装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 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此不疲地将时光打发在这 些事情上,全然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

14、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 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 立在同样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遇。 人们改善生活空间,生活质地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 的贵,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 续。 也有老宅被移植。它们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 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的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 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 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

15、泼泼的生气? 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 角,借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老的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 来面目无异,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 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 7 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呻 吟,又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只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 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 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 这一切构成了某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

16、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结。 (选自人民日报) (乙)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 杨 (主持语) : 冯骥才在为全中国 56 个民族做一次地毯式的文化普查和整理保护。 这个听起来十分庞大的目标,冯骥才在酸甜苦辣中,一点一点靠近。 杨: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这根神经被触动了? 冯:触动我应是在上世纪 1990 年到 1991 年的时候,我去周庄。那时候周庄没名 气,正面临改造。我看见老远河岸边上有一幢房子探出来,它留下一个倒影,房子 边上还系着一叶小舟,简直跟画一样。他们说,这幢房子马上就要被拆了。旧房主 现在都在拆老房子,要把木头卖掉,然后用那个钱来盖一个水泥的新房子。我说这 么好的房子

17、拆了不觉得可惜?他说你还不知道,这幢房子不仅好看,柳亚子当年搞 南社就是在这里。当时我说,好,需要多少钱?他说需要 3 万。我说我在上海正办 画展,原先我办画展是不卖画的,现在刚好有些台湾人找我买画,我卖两幅小画, 准备几万块钱把这房子买下来。我回到上海就把画卖掉,跟当地联系,当地一听说 是我买,马上就涨到 15 万。 杨:啊,我以为是降到 1 万。 冯:结果涨到 15 万。 杨:这回来了个冤大头。 8 冯:我说怎么办,那就再卖掉几幅画。后来他们说你别卖了,如果你再卖的话, 它还会涨价;但你已经做了一件好事,他不会再拆了,因为他已经知道它有价值了。 后来这幢房子果然保留下来了。 杨(主持语):

18、相对于“保护”的艰难,民间文化“消失”的速度,却快到不可 想象。冯骥才奔走呼号、上山下乡,只为用最快的速度摸清民俗文化的家底,即便 如此,这项计划也将耗时十年。然而从 2003 年“遗产抢救工程”开始,冯骥才都是 靠着自酬资金,在支持着几乎所有的经费支出。 冯:后来又一次,我们决定开有关年画的全国性旅游会议,当时我觉得没有办法 开,也没有那么多钱。有山东人说,冯先生,那你到潍坊来开吧,所有的费用都由 我们花销。我们就到山东去了,在开会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出版社叫学苑出版社, 那个社长也是山东人,挺义气,他说:“那么杨家埠卷(木版年画全集之一) 这本资料画册我来出版。”他说他给我出书一分钱不要,他

19、走后,到了第三天,我 忽然得到一个消息,他被调动工作了。我当时觉得一切全都落空,那时候我想,我 必须得有一笔钱,正好国家允许搞私人基金会,我来做这件事吧。但是我怎么办, 我必须画画,因为我手里的画已经不多了。那时候,我白天要跑到各部门去,我管 着各式各样社会上的事情,又管着小说协会的事情,我必须夜里画画,那几个月画 到什么地步,你看,这手有这么大一疙瘩。 杨:真是啊,非常突出。 冯:非常突出,就是那么画到十月份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腕子弯不过来了,有个东 西挡着,我一摸已经起来那么一疙瘩。可我觉得我还必须继续画,才能把这两百万 卖出来。后来我的好朋友赵文瑄,他是台湾的演员,喜欢看我的散文和小说,有

20、时 9 候到天津来找我要一本书。他知道这个事了,他说冯老师感动我好几次了,就让我 也感动他一次吧,他正好有一笔一百万的稿酬,他说全交给我的基金会。 杨:他也很棒。 冯:非常棒,我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我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杨:您说过,没有情怀,就传不了文化。 冯骥才:让青少年热爱,迷恋传统文化,根底在教育。或者说,人文精神就是教育 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 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反过来,自觉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促使一个 人心清目远、富于责任、心灵充实、情感丰富而健康。只有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 关切社会难点、加强心灵修养与审美素养,深化校

21、园里崇尚精神的人文氛围,才能 使我们的“80 后、90 后”热爱传统文化,具有文化情怀。 【初读】 1.阅读木质的村庄思考老宅面临着哪几种命运?请根据全文分点概括。 2.请阅读 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 , 根据上下文补全第段杨澜的采访词。 【品读】 3.结合语境,赏析木质的村庄第段的句子。 进门的一侧厢房里,也有木匠师傅在忙,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 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 4.木质的村庄第段写到“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 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明明村庄被“填植”后更“丰美”, 为什么又说“被抽

22、空”?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10 A第段周庄的老宅主人不断涨价,是因为他知道了老宅的文化价值,从而有了保 护它的意识。 B第段冯骥才谈到出版社社长赞助落空一事, 意在说明抢救文化遗产自筹资金的 艰难。 C第段写赵文瑄赞助一百万,因为冯骥才不遗余力保护文化遗产的举动感动了 他。 D第段冯骥才说“我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指像赵文瑄那样仗 义疏财、对朋友慷慨相助的人。 E第段冯骥才认为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 【联读】 6.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准备邀请一些致力于“挽留记忆”的人士到学校 做讲座,木质的村庄的詹姓老人和挽留记忆杨澜访谈冯骥才的冯骥才 相比,你更愿意听到谁的讲座?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说说原因。 7. 木质的村庄第段末尾写道:“无法,却又拼力想去挽留。”挽留记忆 杨澜访谈冯骥才写到:“相对于保护的艰难,民间文化消失的速度, 却快到不可想象。”请结合两文分析“文化保护”为什么举步维艰。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王芸专题练有答案.doc)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