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134 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学学 科科 : ;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 ;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 : ; 年年 月月 日日 第 2 页 共 134 页 2012018 8 - -2012019 9 学年度第学年度第 二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科目 语文语文 教学教学 班级班级 八年级八年级 教科书名教科书名 称及册数称及册数 (20182018 年审定)年审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每周每周 节数节数 节节 总授课总授课 节数节数 节节 时间时间 单元单元 教教 学学 内内
2、容容 计划计划 节数节数 实授实授 节数节数 出出 入入 原原 因因 第第 1 1 2 2 3 3 周周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 1 社戏社戏 2 2 回延安回延安 3 3 安塞腰鼓安塞腰鼓 4 4 灯笼灯笼 写作:学习仿写写作:学习仿写 口语交际:应对口语交际:应对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4 4 5 5 6 6 周周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5 5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6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7 7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8 8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写作:说明的顺序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2 第第 7 7 8 8 9 9 周周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9 9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1010 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1111 刻舟记刻舟记 1212 诗经二首诗经二首 写作:学写读后感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1010 周周 期中复期中复习习 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9 9 第 3 页 共 134 页 2012018 8- -2012019 9 学年度第学年度第 二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
4、目科目 语文语文 教学教学 班级班级 八年级八年级 教科书教科书 名称及名称及 册数册数 (20182018 年审定)年审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每周每周 节数节数 节节 总授课总授课 节数节数 节节 时间时间 单元单元 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 计划计划 节数节数 实授实授 节数节数 出出 入入 原原 因因 第第 1111 1212 1313 周周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一:学习演讲词 1313 最后一次演讲最后一次演讲 14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616 庆祝奥林匹克
5、运动复兴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二: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1414 1515 1616 周周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1717 壶口瀑布壶口瀑布 18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1919 登勃朗峰登勃朗峰 2020 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经过丽江 写作:学写游记写作: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时讲话口语交际:即时讲话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1717 1818 1919 周周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2121 壶口瀑布壶口瀑布 2222 在长江源
6、头各拉丹东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2323 登勃朗峰登勃朗峰 2424 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经过丽江 写作:学写游记写作: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时讲话口语交际:即时讲话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2020 周周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及考试期末复习及考试 9 9 第 4 页 共 134 页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 八年级学生语文从整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 、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识拼音;有些同学古诗会背但不会写,或写不正确; 至于改病句做过练过考过再考还是做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做 相关内容的选择题时错误率高。 (2) 、阅读能力不强 阅
7、读短文,许多学生不能从文中提取正确信息,学生的语言的概括能力不 强,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至于赏析句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灵活 运用教给的方法进行答题。 (3) 、作文水平不高 从作文批改的情况来看,较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足,文章的段落少,语句 不够通顺,中心不明确,有的同学作文只是从阅读短文中抄些内容,甚至个别 同学一个字也不写,写作态度极差。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作为教者要强化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教学,使 本年级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改变态度,关爱学生。放下架子,蹲下身 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情感的交流是我们工作的突 破口,用情感到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8、潜能。我们的策略是:扶特-促 中-培优,通过个别辅导和分散培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扶特培优,具体做好四 个字:细,从细节、小事入手。盯,盯紧特殊学生,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 建立帮扶制度,建立课后辅导机制。活,开展竞赛,开展活动。因材施教,分 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优秀生和特殊生,也要关注中等生和下等 生,努力提高整体成绩。2 第 5 页 共 134 页 2018 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1 社社 戏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
9、色。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一、解题导入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 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 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 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如
10、果你看过,那就请你 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 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 向往。 (分别请学生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自然导入介绍作家作品及对社 戏的补充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 (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扫清文字障碍。 宕 dng 沁 qn 头昏脑眩 xun 惮 dn 踱 du 棹 zho 归省 xng 行hng 辈 撺掇cun du 凫 f
11、水 撮 cu 桕 ji 楫 j 旺相xing 3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研讨结构,把握情节:三、研讨结构,把握情节: 1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复述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第 6 页 共 134 页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 大门) 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
12、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研讨课文第一、二部分:四、研讨课文第一、二部分: 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 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 (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增强小 说的表现力。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 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 请教,对方很看不
13、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 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 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 者的。 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明确: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 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 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体贴照顾的无微不至, 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 么多
14、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 个字来,对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 多么宝贵的享受。 (3)更加重要的是,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 掘蚯蚓、 钓虾、 放 牛,相对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 因此,我对这样的乐土、这样的童年往事,一直到现在,也念念 不忘。 第 7 页 共 134 页 五、小结。五、小结。 1教师再次强调有关鲁迅的重点介绍、课文的结构安排意图。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提出质疑。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 1抄词(见词语手册)各三遍。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景美情美故事美的句子(至少三句
15、),并分别 说说美在哪里。 3思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三、四题。 第二课时 一、研讨课文第三、四部分:一、研讨课文第三、四部分: 讲析上节课的作业第 2 题,在学生分组探讨的基础上,全班讨论。 (一)找出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1景美:(突出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可以从写的不同角 度去分析。)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 光的红,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此外,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直接描写船,那航
16、船,就像 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情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等品质。) 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 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 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 陪我去看戏;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 给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私,大伙的团 结协作。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 (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等。) 如看戏前的风波,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孩
17、子 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心情,归航一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 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架船本领,最有趣的是偷豆一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二)指导朗读几个重点段落,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景物美、情感美和故事 美,如: 1情感美开船出发:一出门,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 景物美月夜行船: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3故事美月下偷豆: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于是各人便到六 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第 8 页 共 134 页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处理) 二、自读课文,讨论疑难。二、自读课文,讨论疑难。 (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相互讨论,为下节课作准备。)
18、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一、二题。 2摘抄文中所有表现景美、情美、故事美的好词佳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前课内容,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大家讨论。一、复习前课内容,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由同学们解答,不能解决的,由教师解答。 然后,引导大家集中讨论以下问题。 二、问题讨论。二、问题讨论。 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平桥村的情况介绍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
19、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 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 的那种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 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4.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 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5.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 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
20、美、故事情节美。 (另外一个说法是:所谓那夜似的好豆 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 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 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品味词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三、品味词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 1 题,加着重号的词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 2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 3 题,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说出来和大家一 起分享吧。 四、引导归纳中心:四、引导归纳中心: 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 第 9 页 共 134 页 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
21、表现 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 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1 细读文章, 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 (提示:可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谈。) 2熟读、背诵文中的体现景美、情美、故事美、情感美的段落。 3作文:我最 的一个人 提示:(1)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如:欣赏、难忘、喜欢、讨 厌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题目。(2)用具体的事例和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 画人物性格。 2.2.回延安教学设计回延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 、学
22、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 、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 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语文从整体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 、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识拼音;有些同学古诗会背但不会写,或写不正确; 至于改病句做过练过考过再考还是做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做 相关内容的选择题时错误率高。 (2) 、阅读能力不强 阅读短文,许多学生不能从文中提取正确信息,学生的语言的概括能力不 第 10 页 共 134 页 强,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至于赏析句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灵活 运用教给的方法进行答题。 (3) 、作
23、文水平不高 从作文批改的情况来看,较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足,文章的段落少,语句 不够通顺,中心不明确,有的同学作文只是从阅读短文中抄些内容,甚至个别 同学一个字也不写,写作态度极差。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作为教者要强化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教学,使 本年级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改变态度,关爱学生。放下架子,蹲下身 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情感的交流是我们工作的突 破口,用情感到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我们的策略是:扶特-促 中-培优,通过个别辅导和分散培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扶特培优,具体做好四 个字:细,从细节、小事入手。盯,盯紧特殊学生,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
24、建立帮扶制度,建立课后辅导机制。活,开展竞赛,开展活动。因材施教,分 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优秀生和特殊生,也要关注中等生和下等 生,努力提高整体成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导入】创设情境 用一首陕北民歌引题,让同学们体会陕北民歌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 歌词的特点,导入新课的讲授。 【讲授】课前检查 一、读准字音: 搂(lu)定 白羊肚(d)手巾 糜(mi) 子 黍 (sh) 类 油馍 (m) 气喘 (chu n) 二、解释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
25、用叠字。表示数 量多。 (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4)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 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三、作者作品简介 贺敬之, 1924 年生于山东省峄县。 40 年代开始诗歌创作, 已出版 放歌集 、 雷锋之歌 、 贺敬之诗选 、 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 1945 年在集体创作 著名歌剧白毛女中 担任执笔,此剧 1951 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 年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回延安 是贺敬之 1956 年重回延安参加 五省(区) 第 11 页 共 134 页 青年造林大会时写
26、的一首抒情诗。诗人 1940 年到延安,1946 年离开延安。从 1946 年到 1956 年,其间离开整整 10 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 写了五个部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 ,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 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 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 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 情深切。 【新课鉴赏 】 一、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 二、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
27、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三、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四、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十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五、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其余人轻声跟读。 (2)要求学生找出用得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讨论这些词语的含义,分析作 者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归纳。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二部分。 (1)女生、男生交替读第二部分。 (2)结合预习提示讨论重点词语的含义,重点讨论、分析第 2、3、4
28、 节的意思以 及比兴、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归纳。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诗歌第一部分通过莫 抓 贴 梦 搂 扑等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 现了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激动。第二部分忆当年,写延安在思 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热爱、眷恋之情.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三、四部分。 (1)指名朗读,要求思考并能找出本节的中心句母亲延安换新衣 。 (2)讨论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 总分总 ;讨论夸张、排比、 拟人、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 的。 (3)总结归纳,然后学生齐读。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五部分 第 12 页 共 134
29、页 (1)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然后明确:本节是抓住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 位,进一步深化主题的。 (2)结合自读提示,讨论诗人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体会 末两节的含义。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诗歌三至五部分先画出一个亲人欢聚的特定场面,然后写老爷爷 社主 任 团支书三代人的欢喜和变化;然而选取典型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 安的新貌,最后先用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起兴,使人产生联想,然后 诗人展开联想的羽翼,飞跃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极简练地写了从宝塔山到 天安门,从
30、新民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战斗历程中延安对革命的贡献。 2-1-c-n-j-y 【课文要点概要】 1、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 寿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 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 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 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 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 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 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
31、、爱人民的感情达到 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 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2、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 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登时 莫要 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 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 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3、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 如: 双手接定宝塔山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 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
32、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 挚情景。 4、修辞 【练习】知识巩固 第 13 页 共 134 页 (一)下面句子中说法正确的只有一项请选择。 A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西的一种民歌。 B贺敬之是一个严谨创作的诗人, (回延安)是他的饱满的政治热情,运用多 种修辞手法抒发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怀念之情的优秀诗篇。 C“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这一节诗句只运用了夸张的修 辞手法。 (二)按下边的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 1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来抒情: 2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 3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 4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 【作业】知识延展 一、背诵全诗。 二、模仿回延安的
33、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 3.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 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第 14 页 共 134 页 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 间艺术,
34、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 式,具有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 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 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 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 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
35、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 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 韵的。 作品: 安塞腰鼓写于 1986 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 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一、朗读课文一、朗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注音、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亢奋 戛然而止 磅礴 解释: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戛然而止 亢奋 叹为观止 2、朗读指导: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 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 而节奏较快。 )还要注
36、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朗读水平 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入课文情景,进而读出 文章的画面美、音乐美、力量美(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 3、分节、分男女朗读,注意节奏、重音。 : 4、朗读品味阶段。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再一次体会 安塞腰鼓的壮美。交流、学生评议。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1、知内容: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这是_的安塞腰鼓的句 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词句。 2、理结构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 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
37、分水岭都 是一句话。 第 15 页 共 134 页 试找出起止段落,找出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 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研读全文一、研读全文 1、 我们来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 2、第二部分第一层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怎样的特点,如何写的? 3、 提问: 这样 好 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4、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从句式特点及思 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二、品味语言二、品味语言 朗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 请用 我喜欢_句子, 因为_
38、 的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 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 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也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 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 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 任选一题任选一题 1、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式或比喻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2、 这腰鼓,使冷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
39、即变得亢奋了。 这句话通过感觉的改变,侧面体现了腰鼓产生 的震撼力,请以这种语言风格仿写一句话,说说腰鼓还使什么发生了变化? 答案:第一课时:二、1、有如下一些答案: 壮阔 豪放 火烈 有力 元 气淋漓 惊心动魄 奇伟磅礴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容 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 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从中让学生 第 16 页 共 134 页 感受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2、找出: 好一个安塞腰鼓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是文章内容与 结构上的核心句。1:从舞蹈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四
40、个角度来写。或舞 蹈的场面美 、 雄壮的鼓声美 、 击鼓的后生美 、 变幻、奇丽的舞姿美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 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 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
41、的艺术享受 中,使人叹为观止。 第二课时 一、1、这就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 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 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结尾以声写静 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即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略 4、容不得一股劲!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 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 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那么一 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 天地间,让人遗落一 切冗杂 , 痛快了山
42、河、蓬勃了想象力 ,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 以为生命。 二、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从用词方面说:(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 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 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 咝溜溜用得好,好在 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 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 忘情 没 命用得好,
43、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 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 第 17 页 共 134 页 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 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
44、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 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从写法上说: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以声衬静。 4 4 灯笼灯笼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 了解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 3. 学习作者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和点拨法。 2. 品味分析法。 3.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教学导入一、教学导入 有些事,如一阵清风,过去了就过去了;有些事,逝去了,便成为永恒;而有 些事,如散落在记忆深处的珍珠,永不褪色,在脑海中
45、挥之不去。今天,我们 来学习吴伯箫的灯笼 ,看灯笼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二、教学步骤二、教学步骤 文题解读文题解读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第 18 页 共 134 页 知识卡片知识卡片 灯笼 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 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 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 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 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
46、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 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 马灯。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吴伯箫(19061982) ,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 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 黑与红 北极星 忘年等文集中。 吴伯箫从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资聪慧,十四岁便考入曲阜师范。1931 年 师大毕业,在青岛大学(现为山东大学)当过三年多校长办公室职员,之后在 简易济南乡村师范当过一年半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吴伯箫人如其文,有着崇 高的思想境界。吴伯箫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 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以其精美的散文作品丰富了我国 的文学宝库。 语基积累语基积累 生字词注音=QCHZ焚身(fn)溺炕(n)神龛(kn)皎洁(jio)犬吠(fi) 乡绅(shn)斡旋(w)怅惘(chngwng)锵然(qing)裴公(pi)燎 原 (lio) 司马懿(y)熙熙然 (x) 夜深星阑 (ln) 霍骠姚 (pio) =JCHZ 多音字注解=QC吓(h)恐吓 (xi)吓人骠(pio)骠勇 (bio)黄骠马宿(s)宿舍 (xi)一宿 (xi)星宿=JCHZ形近字集锦=QC磷(ln)磷火 鳞(ln)鱼鳞嚷(rng)喧嚷 壤(rng)土壤讼(sng)诉讼 松(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