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单元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及文艺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及文艺 第第2626讲讲 从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到“罢黜百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条件:经济上: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经济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 瓦解;阶层上:士(知识分子)阶层崛起。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2)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 展
2、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主要流派 (1)早期儒学 人 物 主张 贡献和地位 孔 子 核心思想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 民”;主张“克己复礼”;提出“有教无类”的 教育思想 创立儒家学派;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 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尊称为“至 圣” 孟 子 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为“仁政”;提出“民 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使儒学 体系更完整,更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 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 子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
3、王道”;提出“君舟 民水”的论断;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 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理解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 提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 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 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分析 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提示:“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敬 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解决人世间的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教无类”体现了 教
4、育公平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其他学派 主张 影响 道 家 老 子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一切事 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 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道家思想 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 以及中国人的道德人格产生深 远的影响 庄 子 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 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 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 家 韩 非 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
5、的法治 理论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 历史发展趋势 墨 家 墨 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 平、稳定的愿望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辨析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区别 提示: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 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历史背景 (1)客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
6、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应社 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 学体系。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主张 目的 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加强君权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维护统治秩序 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2)付诸实践:汉武帝认为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遂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并付诸实行
7、。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理解 董仲舒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提示:(1)继承: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实行仁政:限田、薄 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 (2)发展: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神化皇权: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阴阳家)。无为而治:天为百神之大君、覆育万物、以无为而治思想阐释 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黄老道家)。 总之,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8、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3.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士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辨析 正确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和
9、阴 阳五行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罢黜百家”并 不是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 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 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易 错 辨 析 1.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的“仁”的继承 【辨析】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 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
10、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内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2.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大体相似 【辨析】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提出“性恶论”,法 家也主张“性恶论”,但仔细比较可知,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 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易 错 辨 析 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就是孔子、孟子的“儒学” 【辨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
11、糅合了道家、法 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 学的继承和发展。 4.“民本”与“农本”思想相近 【辨析】民本是指以民为本;农本则是指以农业为国家经济的根本。春秋时期的老子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杀,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民 本”思想的体现;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是“农本”思想的体现。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典例1 (2018 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
12、“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 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 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 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B项错误; 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
13、层是不太可能 去研究科学的,D项错误。 【答案】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1 (2016 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 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C 【解析】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 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C项正 确
14、,A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儒 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2 (2019 福建泉州二模)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说,孔子游历 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 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 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 ) 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 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
15、思考 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 C 【解析】题干中提及对于两小儿辩日的疑问,孔子无法作出判断,可知当时人们对自 然现象在思考,也包括小儿、孔子,故选C项;题干中的小儿不属于“百家”,排除A项;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还未受到统治者重视,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定为正统思想,排除B项;题 干并未提及小儿就学于私学,而是孔子游历过程中发生的,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典例2 (2019 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 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
16、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 )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解析】“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材料没有提及遭到封建士大夫的批判,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 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B项错误;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
17、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 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防止暴政,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 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为了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D项错误。 【答案】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3 (2019 辽宁沈阳三模)后汉书 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 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 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 “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 B.加
18、强社会道德教化 C.维护封建纲常秩序 D.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C 【解析】根据材料“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 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 的说法”可知强调 “三纲五常”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C项;“彰显君主以德 治国”为直接目的,排除A项;“加强社会道德教化”为手段,排除B项;“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为直接目的,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4 (2014 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
19、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 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B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 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 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 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 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20、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1.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 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2.荀子 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 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A B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3.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
21、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 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 观点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4.汉书 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 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 主张( )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D 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5.董仲舒认为
22、:“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 治,与天异者大乱。”这种“天人感应”思想主要继承了儒家的哪一思想( ) A.仁政 B.制天命而用之 C.敬鬼神 D.礼 6.史学大师钱穆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应称之曰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之正式确立,则在汉武帝之后。”“士人政府”的正式确立主要表现在(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刺史制度的建立 C.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习儒学,行察举 A 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2018 湖北华师大一附中5月押题)周公将从远古到
23、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 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 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 A.将血缘纽带注入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D 【解析】将血缘纽带注入政治秩序之中是指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出现于西周而 不是孔子所为,A项错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 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B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 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C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
24、是要求 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D项正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2.(2019 山东济南二模)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公元前603年晋灵公派一勇士杀大夫赵 盾,勇士从赵府窗户里偷看到赵盾正在吃只有鱼的晚饭,惊叹其“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飨”, 不忍杀之,遂拔剑自刎而死。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春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 B.晋灵公专制残暴残害忠良 C.春秋时社会有崇俭尚贤之风 D.鱼已成为民众的基本食物 C 【解析】身为重臣,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这是勇士不忍杀他,反而自杀的原因,故选C项; 赵盾吃的简朴,不能
25、反映出民生凋敝,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赵盾为“晋国重卿”,晋 灵公不是直接下令杀他,反而是派出勇士暗杀,说明这时晋国还没有实现绝对专制,排除 B项;材料中没有普通民众的食谱,赵盾吃鱼不等同于民众吃鱼,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3.(2018 河南商丘三模)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 ) A.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 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 C.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 D.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 C 【解析】题目中并未出现法治,A项错误;题目中并
26、未牵涉对自身修养的高低要求,与题 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不相符,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 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相符,C项正确;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属于比喻,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4.(2019 福建莆田二模)尚书 洪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用以 解释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周易选取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 种自然物作为生成万物的根源,并将变化的事物抽象为对立的阴阳。这些主张( ) A.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发展 B.脱离了人民的社会实践 C.体现了强烈的迷
27、信色彩 D.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础 A 【解析】根据材料“尚书 洪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用以解释 各种事物的构成和社会发展,周易选取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 然物作为生成万物的根源,并将变化的事物抽象为对立的阴阳”可知这些主张用物质来 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发展,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些主张用物质 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来源人民的社会实践,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些主张用物质 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体现唯物主义,排除C项;儒家思想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础,排除 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28、提 升 5.(2018 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墨子 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 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 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 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B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墨家反对儒家的厚葬、强调音乐及相信命运造成的铺张浪费 和人的懒惰,而这并不是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根源应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不适合 当时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A项错误;墨家批判儒家的铺张浪费,主张节俭,这说明其代 表普通劳动者的利益,B项
29、正确;儒墨社会关注的点都是如何稳定社会,C项错误;材料并 未反映其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6.(2018 河南安阳二模) 言论者 名句 出处 老子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 管仲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半则知荣辱 管子 牧民 孟子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 离娄上 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 ) 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 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 A 【解析】材料中“言论者”包含了先秦时期重要人物,A项正确;材
30、料中未涉及对神崇 拜,B项错误;政治权利与材料中“仓廪实则知礼节”不符,C项错误;隆君与材料中“贵以贱 为本”不符,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7.(2019 河南洛阳三模)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 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 ( ) 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 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 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 B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31、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 传播”反映的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不同阶级发表不同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 渐瓦解,故选B项;“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 也得到传播”反映的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不同阶级发表不同的政治主张,他们的思想主 张不是代表周文化,排除A项;“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反映的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不同阶级发表建社会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排除C项;“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 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反映的是社会局势动荡时期,不同阶级发 表不同的政治主张,没
32、有加剧社会局势的动荡,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8.(2018 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 记述 出处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史记 萧相国世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 穑,衣食滋殖。” 史记 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 家给人足。” 史记 平淮书 上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缓和
33、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A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指汉初经济残破社会不稳;“因民之 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是指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 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 给人足”是指通过无为而治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无为而治主要 是恢复发展经济而不是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B项错误;小国寡民说法错误,C项错 误;题干
34、没有涉及地方势力的发展,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9.(2019 四川南充三模)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 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D 【解析】根据材料“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 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可知,孔子是无神论者,董仲舒提出君权 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反映儒学根
35、据社会发展需要作出调整,故选D项;董仲舒发展了儒 家思想,而不是背离儒家思想,排除A项;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排除C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0.(2019 江苏苏锡常镇二模)公羊学派是研究春秋的一个重要学派,汉武帝要加强 权威,他们就从春秋中发现了“大一统”;汉武帝要抗击匈奴,他们就从春秋中释 义“尊王攘夷”;汉武帝要改变汉初以来的政策,他们就讲春秋有“新王必改制”。公 羊学派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 ) A.孔子著作遭受学者曲解 B.无为而治成为
36、指导思想 C.法家学派占据统治地位 D.现实政治影响儒学发展 D 【解析】该学派的改变是基于政治的变化,故选D项;孔子著作反映了适应政治的要求, 进行了补充,排除A项;汉武帝抛弃了无为而治,排除B项;公羊学派也是法家学派,排除C 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1.(2018 山西大同、阳泉二模)以下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据此表可知,当时 选用丞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时期 功臣子 外戚宗室 各级属吏 经学之士 汉武帝 5 3 1 3 汉宣帝 4 1 汉成帝 1 1 3 汉哀帝 1 4 A.重用文臣贬抑武将
37、B.兼顾德才两重标准 C.采用儒家思想 D.利用中朝牵制外朝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材料只是说明丞相的出身而不能说明贬抑武将,A项错误;据材料“功臣子、外 戚宗室、各级属吏”都无法说明兼顾德才标准,B项错误;据材料经学之士出身的丞相历 代受到重用,表明汉代采用儒家思想治国,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丞相出身,丞相属于外朝, 材料并未反映中朝情况,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2.(2018 广东二模)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
38、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 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 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D 【解析】秦朝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便已确立,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儒学士大夫家族通 过垄断知识演化成士族集团,未体现其经济基础,B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儒学士大夫家族 演化成士族集团,与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无关,C项错误;由材料中儒学士大夫家族 通过垄断知识演化成士族集团并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说明自汉代独尊儒术后,儒 学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力,D项
39、正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3.(2018 北京西城高三上学期期末测验题)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 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 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 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40、 升 能 力 提 升 材料二 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世界:一部历史 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形成原因。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答案】特征:内容上,学派众多(或思想活跃);思想主张带有时代性;关系上,各种思想 之间有关联;思想传承并发展;多元到一统趋势。 原因:内容上,社会变革;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关系上,中华文化同源;国家统一趋势 增强。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4.(2018 天津河西区三模)中共十九大提
41、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上,“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原则。与之相对则称之 为“无道”。孔子的“有道”具有两个特点:所有的人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靠 “仁”来实现和谐,具体表现为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的政策。这一理论在当时以及其后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成为统治者自我认识、自我批评和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 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儒家 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
42、并非以儒学 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的功能。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实质是一场现代 价值的重建运动。其倡导者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用近代的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 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高扬民主与科学之旗,包含着八十年中 西文化论争在认识上的飞跃。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 求,合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止乎科学和民主,但马克思主义当然又包括了科学和 民主。 陈旭麓近代中
43、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1940年,毛泽东写道:“尊重中国古代文化,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是尊重 历史的辩证法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不是无批判地兼收并 蓄”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所谈的“有道”的内涵;概括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产生的积极 意义。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抨击儒家思想的目的及意义。 (4)依据材料四,说明毛泽东同志认为应该如何尊重中国古代文化。儒家传统文化中有 哪些精华需要
44、我们今天去继承和发扬?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答案】(1)内涵:礼与仁。积极意义: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提供政治理想的标准和基本 原则;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者自我认识与反思的理论依据。 (2)特点:汉武帝尊崇儒学是注重儒学的“文饰”功能,而不是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全部 政策的出发点。 (3)目的:建立现代价值观念。意义: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是认识上的飞跃和思 想解放;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潮流。 (4)具体做法:剔除从传统文化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精华:“和为贵”“仁 者爱人”;国家统一、为政以德;积极入世、居安思危;忠诚守信、孝老爱亲;有教无类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