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语上教案九语上教案 绿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感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品读欣赏,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书。 3、感悟理解,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会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反复朗读课文,利用字典等扫除文字障碍。 2、收集朱自清的有关资料。 3、学习课文示例圈点批注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自己感悟较深或疑惑的地方作 适当的圈点批注。 二、口语训练 仿句:根据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 1: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
2、动的初恋的处女 的心。 仿 句: , ; , 。 示例 2: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 了。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那醉人的绿 呀! , ; 。 (如: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以你为绘画的颜料,送给丹青能手,他必能妙手天成描绘 出世上最美的画卷。那醉人的绿呀,我若以你为种子,撒播于祖国的江河湖泊,一定会净化 污染,整个中华大地成为世上最美的风景区。) 三、导学读标: 1、导入:同学们通过仿句,对绿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绿象征生命,绿象征青春,绿象 征活力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朱自清的绿,看看他对“绿”别一般的理解。板书 课题,并
3、结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 1916 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 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 研究,从事散文创作。1931 年至于 932 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 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 年 6 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 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8 月 12 日,在贫 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 “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 重病,
4、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 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3、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 1924 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 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 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 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 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 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
5、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4、出示学习目标: (1)、初读感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品读欣赏,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书。 四、释疑解难: 1、出示有关字词让学生加拼音。 踞( ) 薄( ) 阴 绺( ) 棱 ( )角 穹( ) 尘滓( ) 皱缬 ( ) 什刹( ) 明眸( )善睐( ) 挹( ) 掬 ( ) 2、就学生在预习时的问题作探讨 五、精读探究: 1、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一节的内容。 明确:(1、点题 2、从几个不同的观察点写梅雨瀑。3、从多个角度描写梅雨潭的绿。 4、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2)、用 P21
6、6 的的圈点符号,对课文的有关内容作圈点,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讨论,小组活动,分组展示成果,教师点拨评点。 六、拓展延伸 当当小导游:读了课文,我们领略了梅雨潭宜人的景色,她娴静、秀丽。请你以导游的 身份,为同学介绍这里的美景。(有条件的可以结合具体的画面。) 板书设计 绿 朱自清 1、点题 2、从几个不同的观察点写梅雨瀑。 3、从多个角度描写梅雨潭的绿。 4、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绿第一教时达标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惊诧 ( ) 镶( ) 几绺( ) 蕴 蓄( ) 掬( ) 倏( ) 挹( ) 睐( ) 2、简答题: (1)、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句中的“惊诧”能否换成“惊奇”
7、或“诧异”等词 语? (2)、对于梅雨瀑和梅雨潭你更喜欢哪一处?为什么? 2、阅读分析,完成文后题目。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 了。我又 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 太 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 了,秦淮河的也太 了。可 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 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用文中的词语填入空缺处。 答案 淡 浓 明 晴 作者写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写北京什刹海的绿杨
8、的 “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的 “浓” , 西湖的波的 “明” , 秦淮河的“暗”是为了衬托说明梅雨潭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实在是恰到好处。 作者认为梅雨潭的绿能够如此醉人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大约潭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的奇异的绿 作者描写梅雨潭的绿时蕴涵了哪些感情? 答案作者热情地描写了梅雨潭的绿, 抒发了自己对生机勃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 表现 了作者对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致研读课文,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学习文章 “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
9、 “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明胶片或幻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有感情朗诵课文,摘录课文中精妙的语句,并加以适当的评价。 2、细致的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有疑惑的地方。 二、口语训练 以寻绿为话题演讲(可以记叙事情,可以描写景物,可以抒发情感。) 三、导学目标 1、导入语:通过同学们的演讲,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绿的热爱,对绿的倾心。下面老师 就和大家再次研读朱自清的绿,深入的去感受绿的生命魅力。 2、出示导学目标: (1)细致研读课文,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学习文章 “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抓住特征
10、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释疑解难: 1、对学生摘抄的语句和评价给予适当的点评。 2、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一些生成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中解决为什么用“据 说”?女儿绿相关问题。) 五、精读探究: 1、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出示探究题: (1)、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么?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写了什么景物? (3)、作者是怎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 明确: (1)作者写景有三个立足点。(讨论中点明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一个立足点是山边,写梅雨潭的远景。 第二个立足点是梅雨亭边,写梅雨潭的环境:山、岩、亭、天、草、瀑布、水花。 第三个立足点是梅雨潭边,写梅雨潭
11、的绿: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联想。把三个 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3)作者是这样抓住“文眼”来写“绿”的: 文章开头点题: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便按游踪之先后,远写飞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 境,实际上仍抓住“惊诧”来写:“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则 是有不尽的活水深潭,是充满生机之绿,这也是梅雨潭可爱之由。其瀑流飞泻而下的气势、 威力令人“惊诧”,水花飞泻情景更可“惊诧”。然而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追捉” 时,“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
12、强调了“梅雨潭的 绿”尤其令人“惊诧”,惊诧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结尾照应开头: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示“惊诧”这“文眼”贯穿始终,而在“惊诧”之前加上“不 禁”,更突出了“绿”的强烈印象。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名学生回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不管写梅雨瀑还是写梅雨潭都能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让我们有身 临其境之感,试想作者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能够抓住特 征描写景物。讨论时具体到语句,通过具体的语句明确修辞、手法、和特征) (2)、整篇课文,你最欣赏哪一节、哪一句?试说
13、说欣赏的理由。 (通过引导讨论明确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 (3)、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对“绿”的由衷喜爱,那 么,作者为什么如此热情的讴歌绿色呢? (明确: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颜色。本文作于北伐战争的酝酿时期,表现了作者对生 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读了 绿 , 你一定感叹绿的丰润; 读了 绿 你一定为作者细腻的笔触感染; 读了 绿 你一定为绿的活力而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其实不同颜色都有其不同的内涵、 不同的的象 征,请以我爱 色为题,写不少于 150 字的小短文,谈谈自己对你所喜欢 的颜色的理解。 板书设计 绿 朱自清 山 边 梅雨亭 移步换景、抓住特征描写景 梅雨潭 教学后记: 绿第二教时达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对所填词语给予适当的评价。 (1)、这时偶然有几点( )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 )了进去, 再也( )寻它不着。 分析: (2)、 ( )着草, ( )着乱石,小心( )身下去,又( ) 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分析: 2、简答题。 (1)、文章写梅雨潭用了很多比喻句,从中找出三出,说说它们分别写出梅雨潭什么 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试体会作者写梅雨潭的绿蕴含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