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089869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教师用书 备考方略一 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 考查 内容 试题年份 选文出处 涉及的考点 2019 全国卷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括分析; 文言翻译。 2019 全国卷 史记 商君列传 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括分析; 文言翻译。 2019 全国卷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括分析; 文言翻译。 2018 全国卷 晋书 鲁芝传 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括分析; 文言翻译。 2018 全国卷 后汉书 王涣传 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括分析; 文言翻译。 2018 全国卷 宋史 范纯礼传 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

2、括分析; 文言翻译。 选材 特点 阅读材料均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作品。传主多为忠直爱民,治政有方或力主 改革,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如贾谊、商鞅、吴起等等。 备考 建议 (1)强化基础,迁移联想。文言文的命题往往是“选文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因此,应 该扎扎实实进行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基础的梳理与积累,熟而能化,联想迁移。 (2)广泛阅读,拓展视野。加强课外阅读的广度,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历史掌故、政 治制度、变法革新以及文化习俗、地理沿革等。 (3)聚焦考点,强化训练。以高考试题为样本,精选类似文章,针对训练。 一、(2019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

3、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 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 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 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4、。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 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 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

5、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 (节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 C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于 郡中”是

6、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 除 D 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A 项。“门下”是状语,应 为“置(于)门下”, “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 而非“门下”, 故“甚幸爱”前应断开, 排除 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

7、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A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 “道、 法、 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 在诸子百家中, 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 墨家、 道家和法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 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 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

8、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 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 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 提升的学科素养。“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错,事件顺序颠倒,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 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9、” 译文: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译文: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1)“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说人的坏话。 “初学”,学识肤浅。“擅”,独揽。“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纷乱诸事”即“使 诸事纷乱”,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数”,屡次,多次。“连”,接连。“或”,有的。 “稍”,逐渐。 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 复杂混乱。” (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参考译文 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

10、名。吴廷 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来置于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刚 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下政治清明,为全国第一,(吴公)以前和李斯是同乡,又经常向李 斯学习做事,于是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说贾谊虽年轻,却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汉 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纪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 孝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 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因此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对他破格 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 太平,正

11、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初步制 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官印数字用五,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 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 地上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 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 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 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

12、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 时孝文帝刚刚接受过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 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 分, 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 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 听完之后, 孝文帝说: “我 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 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 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贾生 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

13、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 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 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二、(2019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 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 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 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 “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14、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 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 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 不循 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 左庶长,卒定变法 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15、。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 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 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 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 商君列传) 教师用书 大一轮复习讲义 语文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

16、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 /必杀之/无令出境/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比较四个选项的不 同之处,结合上下文,通过分析语意和句子结构进行判断,从而排除干扰项。“公孙鞅年虽少” 意为“公孙鞅虽然年轻”,句意、结构均完整;“奇才”即“杰出的才能”,作“有”的宾语。故“少” 和“有奇才”中间应该断开,排除 A 项。“愿王举国而听之”意为“希望大王把国家的政务全部交 给他处理”,“而”表修饰,其前不

17、可断开,排除 D 项。“听用”即“听从任用”,“王即不听用鞅” 意为“大王如果不听从任用公孙鞅”,“不听用鞅”为“必杀之”的前提,故“必杀之”前应断开,排 除 C 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由原文“汤武下循古而王”可

18、知, “汤 武”二人均为国君,即商汤和周武王。孙武是有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 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 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 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

19、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 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误。由 原文可知,太子犯法,并未施以刑罚,而是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和太师公孙贾。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译文: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苟”(如果)、“法”(效法)、 “循”(遵守)。(2)关键词“期年”(一年)、第一个“之”(到),状语后置句“令行于民”。 答案: (1)圣人

20、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 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卫鞅年轻时就喜 欢循名责实、慎赏明罚的刑名之学,侍奉魏国宰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 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前往慰问他。公叔座说:“公孙鞅虽然年轻, 却有杰出的才能,希望大王把国家的政务全部交给他处理。大王如果不听从任用公孙鞅,就 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公叔座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下达命令在全国内寻求 有才能的人,将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

21、失地,卫鞅就西去进入秦国,通过孝公 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你用什么打动 了我们的国君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他,他特 别高兴。”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 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 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 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 殷不更改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度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赞

22、扬。”孝公 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 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 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要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 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太师公孙贾。第二天,秦人就都遵照新法 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掉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山林里也没了 盗贼,家家富裕人人富足。百姓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镇大大安定。于是任 命卫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裕强大。孝公派遣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卫鞅埋伏士 兵突然袭击并俘

23、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回到秦国。魏惠王的 军队多次被齐、秦击败,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削弱,(魏惠王)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 区献给秦国用来求和。然后魏惠王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 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作 商君。 三、(2019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 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 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

24、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 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 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 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 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 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 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25、起默然 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 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 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 ;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 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 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 卫鲁/君

26、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 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 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 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 法。画线句中的两个“则”领起下文的推论句或结论句,其前均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C、D 两 项;根据句子大意,应该是鲁君怀疑吴起,“疑”的主语是“鲁君”,“鲁”前应断开,据此排除

27、 A 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 “韩、赵、燕”错,应为“韩、赵、魏”。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 史称“三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28、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 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 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 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 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C 本题考查归纳内

29、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 “他 深表不满”错,无中生有。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文: 解析: 涉及特殊句式、 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点。 (1)“此也”, 判断句。 “所以”, 的原因。“弗如”,不如,比不上。(2)“及”,等到。“走”,逃跑。“之”,到。“伏”, 面向下俯卧。 答案: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

30、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吴起率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鲁国 有人说:“鲁国是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 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起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罢免了吴起。 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德,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领,攻打秦国,攻克了五座城 池。吴起做将领,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替士兵分担劳苦。有个生毒疮 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毒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起来,说:“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吮 吸毒疮,他父亲作战时不退缩,于是死在敌人手里。吴公现在又替我儿子吮吸毒疮,

31、我不知 道他会死在哪里啊。”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能得所有士卒的欢心,于是任 命吴起为西河郡守,来抵御秦国、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武侯。武侯在西河 泛舟顺流而下, 行到中途, 回头对吴起说: “太美了, 山川是如此险要, 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 吴起回答说:“从前殷纣的国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 经它的南面,他不施行德政,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推行德政而不在于地理 形势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郡守,很有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为 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跟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年轻,

32、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处在这个时候,是应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应 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许久,说:“应该交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 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却妒忌吴 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到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德,吴起一到 楚国就被任命为令尹。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击退三晋的军队;向 西讨伐秦国。诸侯都为楚国的强大而忧虑。楚国昔日君主的内外亲族都想加害吴起。等到悼 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攻击吴起的那些人 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

33、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于是让令尹把射杀吴 起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因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备考方略二 紧抓文言基础,打牢阅读根基 打牢文言基础(一) 文言实词 近几年高考试题没有直接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而是把对实词的理解融入文章阅读、文 言断句、文言翻译等各个题型中,进行综合考查。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三 应试复习,应该从打牢应试基础做起。 (一)一词多义 1填一填。 (1)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 (2)秦贪,负 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欺于王而负 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胜负 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5)决负 约

34、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宁许以负 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7)忘恩负 义 (8)负 隅顽抗 (9)久负 盛名 (10)不分胜负 答案: (1)背负 (2)依仗 (3)辜负 (4)失败 (5)违背 (6)使担负 (7)辜负 (8)依仗 (9)享有 (10)失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 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 ,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 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 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 躯貌之用。” 寻 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馀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拜

35、清河王岳拜 司州牧 拜 送书于庭 上堂拜 阿母 (2)行 闻业名行 余嘉其能行 古道 赵王畏秦,欲毋行 (3)寻 寻 迁东郡守 后寻 业断决之处 既窈窕以寻 壑 (4)过 可谓有过 躯貌之用 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 答案: (1)拜:任职 行礼,表恭敬 拜见 (2)行:行为 实行,践行 前往 (3)寻:不久 寻找 沿着,顺着 (4)过:超过 过错 责备 (二)古今异义 1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答案: 使者,出使的人。 (2)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答案: 阻塞不通,此为

36、“处境困难”。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 答案: 意外变故。 (4)宁溘死以流亡 兮 古义: 今义:指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 答案: 随水流而消逝。 (5)蹑履相逢迎 古义: 今义:奉承、拍马。 答案: 迎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 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 皆引试之,中 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 三石。 而终身自以为 九石。岂不悲哉?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其实 所用不过三石( ) (2)左右 皆引试之( ) (3)所用不过 三石(

37、) (4)而终身自以为 九石( ) 答案: (1)他实际上 (2)近臣,随从 (3)不超过 (4)认为 (三)词类活用 1填一填。 (1)籍 吏民,封府库( ) (2)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 (3)吾得兄 事之( ) (4)相如廷 斥之( ) (5)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 ) (6)稍稍宾客 其父( ) (7)侣 鱼虾而友 麋鹿( ) 答案: (1)登记 (2)游泳 (3)像对待兄长一样 (4)在朝廷上 (5)使为王 (6) 把当做宾客 (7)以为伴,以为友 2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 送资贿甚盛。宣不

38、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 “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 是吾志也。” (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活用词:_ 译文: (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活用词:_ 译文: 答案: (1)活用词:奇,以为奇 译文: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 得非常丰厚。 (2)活用词:“富骄”,形容词作名词,富贵人家。 译文: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参考译文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

39、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 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 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 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 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 了。” 一、实词 5 大命题点探析 命题点 1 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把握 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40、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 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则解释为 “兵器”。 1本义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兵”的 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 2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 如: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 彩鲜明。 如: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

41、,北州咸 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 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 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 野镇将,带 新野郡守。寻迁 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节选自周书 独孤信传 ,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进行解释。 (1)北州咸 敬服之( ) (2)服章有殊 于众( ) (3)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 新野郡守( ) (4)寻迁 荆州防城大都督( ) 答案: (1)咸:全都;(2)殊:不同;(3)带:兼任;(4)迁:升职。 命题点 2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

42、)的词语的意思不同 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 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类型 解释 1.词义扩大 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 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谷不可胜食也” 中的“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 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3.词义转移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 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4.词义弱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如“

43、羞”, 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同样的词语, 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 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 如“宣言”, 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6.感情色彩变化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 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如“逢迎”, 古义是“迎 接”,中性义;今义是“迎合”,贬义。 2(1)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答案: 旷远的样子。 (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_ 今义:数词。 答案: 十分之一。 (3)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_ 今义:颜料或染料。 答案: 神态、脸色、姿容。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_ 今义:寄

44、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答案: 安置,安身。 (5)阮籍猖狂 古义:_ 今义:肆无忌惮。 答案: 狂放,不拘礼法。 (6)众人 匹之 古义:_ 今义:多数人,大家。 答案: 一般人。 (7)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古义:_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答案: 申诉,诉说。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 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 皆引试之,中 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 三石。 而终身自以为 九石。岂不悲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其实 所用不过三石( ) 左右 皆引试之( ) 所

45、用不过 三石( ) 而终身自以为 九石( ) 答案: 他实际上 近臣,随从 不超过 认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译文: 答案: 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 参考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强弓。他曾经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 把(他用过的弓)给群臣看,群臣就都试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说:“此弓(的强度) 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宣王很高兴。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都不超 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强度),这岂不是可悲的吗?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经,字伯常,刑部

46、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经刚介方正 ,好 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 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 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 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 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 ,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 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改庶吉士,授检讨 ( )

47、 经刚介方正 ( )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 状( ) 若无干涉 ( ) 答案: 官职名称 正直 结交、交往 关联牵涉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译文: 答案: 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 参考译文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务。 周经倔强耿直,喜欢勉力劝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 且忌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 员趁机弹劾大臣交结勾通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 弹劾

48、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 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 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 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 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务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 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 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 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 命题点 3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 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如:名词用作动 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用作 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