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20212021人教版化学必修人教版化学必修1 1 教学训练专用教学训练专用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第第 3 课时课时 重点复习课重点复习课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01 要点要点 系统认知系统认知 02 演练演练 效果检测效果检测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要点一要点一 喷泉实验喷泉实验 1喷泉形成原理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减小内部压强) 当气体
2、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 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 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2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头。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3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
3、)烧瓶要干燥;烧瓶要干燥; (3)烧瓶充满气体。烧瓶充满气体。 4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气体 NH3 HCl SO2、CO2 NO2与与 O2 吸收剂吸收剂 水或盐酸水或盐酸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 水水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例例 1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1)图图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
4、头滴管及烧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 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 ASO2和和 H2O BCO2和和 NaOH 溶液溶液 CNH3和和 H2O DNO 和和 H2O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2)比较图比较图和图和图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是是_(填填“增增 大大”或或“减小减小”,下同,下同)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是是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 强。城市
5、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强。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填填“图图”或或“图图 ”)中装置的原理相似。中装置的原理相似。 (3)某学生积极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设计了如图某学生积极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所示的装置。 如果关闭活塞如果关闭活塞 c,打开活塞,打开活塞 a、b,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可能出现的现象为,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_ _。 在在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 c,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的现象是_ _。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解析解析(1)SO2和和 NH
6、3均易溶于均易溶于 H2O,CO2能与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而溶解,三者均溶液发生反应而溶解,三者均 能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形成喷泉;只有能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形成喷泉;只有 D 项项 NO 不溶于水,不能形成足够大的压不溶于水,不能形成足够大的压 强差,不可能形成喷泉。强差,不可能形成喷泉。 (2)对形成喷泉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图对形成喷泉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图是因为烧瓶内气体压强突然减小是因为烧瓶内气体压强突然减小 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则是因为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则是因为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 差,形成喷泉
7、。现实生活中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图差,形成喷泉。现实生活中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图原理相似。原理相似。 (3)图图装置中如果关闭活塞装置中如果关闭活塞 c,打开活塞,打开活塞 a、b,再挤压胶头滴管,氨溶解,右烧瓶,再挤压胶头滴管,氨溶解,右烧瓶 内气体压强减小,左烧瓶内的内气体压强减小,左烧瓶内的 HCl 进入右烧进入右烧瓶,发生反应瓶,发生反应 NH3HCl=NH4Cl,在,在 烧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左右两烧瓶压强急剧减小,此时打开活塞烧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左右两烧瓶压强急剧减小,此时打开活塞 c,则两烧瓶中同,则两烧瓶中同 时产生喷泉。时产生喷泉。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
8、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答案答案(1)D (2)减小减小 增大增大 图图 (3)盛有盛有 NH3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两烧瓶中同时产生喷泉两烧瓶中同时产生喷泉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变式变式 1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 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 与稀盐酸与稀盐酸 BNaHCO3与与 NaOH 溶液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与稀盐酸 人教版
9、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解析:解析:Cu 与盐酸不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与盐酸不反应,没有气体生成,A 错误;错误;NaHCO3与与 NaOH 反应没有气体反应没有气体 生成,生成,B 错误;错误;CaCO3与稀与稀 H2SO4反应生成微溶物反应生成微溶物 CaSO4,阻止,阻止 CaCO3和稀和稀 H2SO4 反应,所以产生气体的量很少,无法形成喷泉,反应,所以产生气体的量很少,无法形成喷泉,C 错误;错误;NH4HCO3与稀盐酸反应迅与稀盐酸反应迅 速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锥形瓶中的压强远远大于烧瓶中的,能产生喷泉,速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锥形瓶中的压
10、强远远大于烧瓶中的,能产生喷泉,D 正确。正确。 答案:答案:D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要要点二点二 氨气的制取氨气的制取 制取氨气中的装置制取氨气中的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三套装置三套装置)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2氨气的干燥装置氨气的干燥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3尾气处理尾气处
11、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以避免污染空气。 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例例 2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 并探究氨气的性质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 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部分仪器已 略去略去)。请回答:。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12、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2)用装置用装置 B 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填填“a”或或“b”),并说明选,并说明选 择的理由是择的理由是_ _。 (3)打开装置打开装置 B 中的止水夹中的止水夹 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 性质是性质是_,_。 (4)为防止污染环境,以下装置为防止污染环境,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 _(填序号填序号)。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
13、页上页 解析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 2H2O。 (2)氨气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氨气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变红,说明水溶液显碱性。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变红,说明水溶液显碱性。 (4)不利于氨气的吸收,不利于氨气的吸收,、能防止倒吸,能防止倒吸,会发生倒吸。会发生倒吸。 答案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a 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氨
14、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3)极易溶于水极易溶于水 与水反应生成碱与水反应生成碱 (4)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变式变式 2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CCl4。下列不适宜。下列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做氨气的尾气 吸收装置的是吸收装置的是( ) 答案:答案:C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要点三要点三 浓浓 H2SO4特性特性 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 性质性质 说明或化学方程式说明或化学方程式 蔗糖的脱水蔗糖的脱水 C12H22O11 浓硫酸浓硫酸12C
15、11H2O 脱水性脱水性 乙醇脱水乙醇脱水 C2H5OH 浓硫酸浓硫酸 170 C2H4H2O 吸水性吸水性 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和还不能干燥碱性和还 原性气体原性气体)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性质性质 说明或化学方程式说明或化学方程式 钝化钝化 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钝化 和金属单质反应和金属单质反应 Cu2H2SO4= CuSO4SO42H2O 强氧化性强氧化性 和非金属单质反应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C2H2SO4= 2SO2CO22H2O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16、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例例 3 浓硫酸具有以下五种性质:浓硫酸具有以下五种性质: A强酸性强酸性 B强氧化性强氧化性 C高沸点、难挥发性高沸点、难挥发性 D脱水性脱水性 E吸水性吸水性 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请将答案前的字母分别填入括号中。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请将答案前的字母分别填入括号中。 (1)用用 NaCl 固体和浓固体和浓 H2SO4在加热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 ) (2)用磷矿粉用磷矿粉主要成分为主要成分为 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和硫酸反应制磷酸。( ) (3)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热的浓硫酸与铜
17、片反应。( ) (4)热的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热的浓硫酸与木炭反应。( ) (5)浓硫酸干燥浓硫酸干燥 H2、O2、Cl2、HCl 和和 SO2等气体。等气体。( ) (6)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7)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 ) (8)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HBr、HI 和和 H2S 等气体。等气体。( ) (9)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18、 ) 解析解析 要根据变化的实质联系浓硫酸的性质,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体现浓要根据变化的实质联系浓硫酸的性质,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体现浓 H2SO4的强氧化性等。的强氧化性等。 答案答案 (1)C (2)A (3)AB (4)B (5)E (6)B (7)E (8)B (9)AD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变式变式 3 关于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关于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在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在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
19、又表现出酸性在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D每每 1 mol 铜参加反应就有铜参加反应就有 2 mol 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被还原,同时生成 1 mol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答案:答案:C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要要点四点四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技巧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技巧 1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方法 (1)电子守恒:硝酸与金属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氮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电子守恒:硝酸与金属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氮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等于金属原等于金属原 子失去的电子数。生成子失去的电子数。生成 1
20、 mol NO2、NO、N2O、N2、NH4NO3分别得到分别得到 1 mol、3 mol、 8 mol、10 mol、8 mol 电子。电子。 (2)原子守恒:原子守恒: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以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以 NO 3的形式存在,一部分转化为还原 的形式存在,一部分转化为还原 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反应消耗的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反应消耗的 HNO3中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中氮元素的物质的量 相等。相等。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3)利用离子方程式计算:利用离子方程式计算:HNO3与与 H2SO4的混
21、合溶液与金属的反应,当金属足量时,的混合溶液与金属的反应,当金属足量时, 不能用不能用 HNO3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离子方程式计算,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应用离子方程式计算,H 的物质的量 的物质的量 为为 H2SO4和和 HNO3中的中的 H 的物质的量之和。 的物质的量之和。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2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技巧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技巧 (1)如果金属被如果金属被 HNO3溶解后,产生的溶解后,产生的 NOx气体气体(NO2、NO)与与 O2充分混合后又用充分混合后又用 H2O 恰好完全吸收,则金属失去的电子
22、数等于消耗的恰好完全吸收,则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等于消耗的 O2得到的电子数。得到的电子数。 (2)如果金属被如果金属被HNO3溶解后, 再向溶液中滴加溶解后, 再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使金属阳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溶液使金属阳离子恰好完全沉淀, 则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则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 HNO3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等于生成氢氧化物时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等于生成氢氧化物时 消耗的消耗的 OH 的物质的量,因此, 的物质的量,因此,m(沉淀沉淀)m(金属金属)m(OH ) m(金属金属)n(e ) 17 g mol 1因为 因为 M ne Mn nOH M(OH)n。 人教版化学人
23、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例例 4 将将 32.64 g 铜与铜与 140 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和 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请回答:。请回答: (1)NO 的体积为的体积为_L,NO2的体积为的体积为_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后,向溶液中加入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后,向溶液中加入 V mLa mol L 1 的的 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恰好使 溶液中的溶液中的 Cu2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 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 HNO3溶
24、液的浓度为溶液的浓度为_mol L 1。 。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NaNO3, 至少需要, 至少需要 30% 的的 H2O2溶液溶液_g。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解析解析 (1)设生成设生成 NO 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x,NO2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y。 则有则有 xy 11.2 L 22.4 L mol 1 3xy 32.64 g 64 g mol 12 解得解得 x0.26 mol,y0.24 mol; V(NO)0.26 mol22.4 L
25、 mol 1 5.824 L; V(NO2)0.24 mol22.4 L mol 1 5.376 L。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2)由原子守恒得由原子守恒得: HNO3 Cu NO3 22HNO32NaNO32NaOH HNO3 未反应的未反应的 NaOH NO、NO2 n(HNO3)n(气体气体)n(NaOH) 所以所以 c(HNO3)aV 10 3 0.5 0.14 mol L 1。 。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3)由得失电子守恒得由得失电子守恒得: 32.64 g 64 g mol 1
26、n(H2O2) 解得解得 n(H2O2)0.51 mol, m(H2O2)0.51 mol 34 g mol 1 30% 57.8 g。 答案:答案:(1)5.824 5.376 (2)aV 10 3 0.5 0.14 (3)57.8 H2O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变式变式 4 在在 100 mL 混合液中,混合液中, HNO3和和 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0.4 mol/L 和和 0.1 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92 g 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27、 Cu2 的物 的物 质的量浓度是质的量浓度是( ) A0.15 mol/L B0.225 mol/L C0.35 mol/L D0.45 mol/L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解析:解析:因发生的是因发生的是 Cu 与与 NO 3、 、H 的反应,故要判断三者最少量的是什么,并由此 的反应,故要判断三者最少量的是什么,并由此 进行计算。进行计算。 3Cu 8H 2NO 3=3Cu 2 2NO4H2O 3 8 2 3 1.92 64 mol 0.40.2 0.1 mol 0.4 0.1 mol 由此可知由此可知 H 的量不足 的量不足,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则则 n(Cu2 ) 0.4 0.2 0.13 8 mol0.022 5 mol, c(Cu2 ) 0.022 5 0.1 mol/L0.225 mol/L。 答案:答案:B 人教版化学人教版化学必修必修1 1 返回导航返回导航 下页下页 上页上页 02 演练演练 效果检测效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