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题2(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10933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题2(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题2(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题2(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题2(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题2(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 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D. 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糖类是供能物质,脂肪是贮能物质,蛋白质是基本物质,但是都可以提供能量,选项 A 正确; 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甘油和脂 肪酸,对食物起物理性消化作

2、用,选项 B 不正确;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肠液中含有 多种消化酶,蛋白质在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选项 C 正确;唾 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感觉到有甜味,选项 D 正确。故选 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综合性强,需要逐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 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A. 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 细胞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 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 细胞和都不能用来做 DNA 亲子鉴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3、、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A 错误; B、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血小板,B 错误; C、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C 错误; D、遗传物质的载体 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只有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能用来做 DNA 亲子鉴定,所以 细胞和都不能用来做 DNA 亲子鉴定,是正确的;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涂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3. 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拟图,B 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 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B 为肺,则 C 中流着静脉血 B. 若 B

4、为小肠,则 C 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增加 C. 若 A 为肺静脉,C 为主动脉,则 B 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若 A、C 都流着动脉血,则 B 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 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 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 可判定:A 是

5、动脉血管,B 是毛细血管,C 是静脉血管。 A、如果 B 为肺部的毛细血管,A 是肺动脉,流动静脉血,C 是肺静脉,C 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A 错误; B、若 B 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少,养料多,B 错误; 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 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 若 A 为肺静脉,C 为主动脉,则 B 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 正确; D、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 脉血。因此

6、 B 结构可能是肾小球,若 A、C 都流着动脉血,则 B 也可能是心脏(如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主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D 错误。 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4. 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射需要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参与 B. 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C.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既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 D. 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构成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灰质中,灰质在

7、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位于周围神经系统。A 正确;B、膝跳 反射和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 正确;C、反射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才 能进行若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没有反应但脊髓没有受到损伤时,有感觉。C 错误;D、复杂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上。D 正确。故 C 符合题意。 【163文库考点定位】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的类型及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 5.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 传染源 病原体 传播途径 传染病 易感人群 A. B. C. D. 【答案】D 【解

8、析】 【分析】 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 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 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 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流感病人的飞沫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 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选项 D 符合 题意。 【点睛】熟记并能判断病

9、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6.人是铁,饭是钢”下列有关人体所需营养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米、面粉中都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脂肪是人体备用的供能物质 C. 既不参与细胞构成,也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维生素 D. 终身食素的人不患夜盲症是因为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 需的。 【详解】大米、面粉中都含有较多的淀粉,主要成分是糖类,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A 叙述正确; 水

10、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占人体体重的 70%,脂肪是人体备用的供能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B 叙 述正确;维生素既不参与细胞构成,也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含量少,但作用大。C 叙述正确;植物性 食物中不含有维生素 A,但是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 A。所以 D 叙述错误。 【点睛】牢记人体营养物质的作用。 7.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 和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 气体分子 A 和 B 的进出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 D. 气体分子 B 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

11、 【答案】B 【解析】 肺泡壁以及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特点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A 正确; 和的进出,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B 错误; 气体分子 A 和 B 的进出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 正确;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气体分子 B 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D 正确。 8.下列疾病与其对应的原因搭配合理的是( ) A. 夜盲症缺乏维生素 B B.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C. 地方性甲状腺肿缺钙 D. 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答案】B 【解析】 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A 形成

12、的,胡萝卜、玉米等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 A,动物的 肝脏含大量的维生素 A,多吃可预防夜盲症,A 错误; 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形成的,B 正确;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为缺少含碘的无机盐,C 错误; 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D 错误。 9.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唾液中的溶菌霉的杀菌作用和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搞好个人卫生都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C. 日前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 HIV 携带者的人

13、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 D. 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A、唾液中的溶菌霉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属于特异性免疫,错 误; B、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搞好个人卫生都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错误; C、日前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 HIV 携带者的人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正确;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

14、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 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故免疫对人体有保 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 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的功能. 10.李明不小心被月季上的刺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 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 B. 3 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C. 若 4 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 D. 该反射弧完成的是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 1 是感受器、5 是效应器,A 错误;

15、3 是神经中枢,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B 错误;如果 4 传出神经处受到损伤断裂,反射弧不完整,刺激 1 处无反射,但是 3 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由(二)白 质上行传到大脑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C 正确;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所以该反射弧完 成的是非条件反射,D 错误。 。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1.某人患脑部疾病, 医生建议口服药物治疗, 在药物经吸收后到达脑部的途径中, 经过心脏的次数是 ( ) A. 1 次 B. 2 次 C. 3 次 D. 4 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 心房,

16、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口服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后,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 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脑动脉脑处毛细血管(患处) 。因此口服的药物到达患者病变部位需要经过心脏 的次数是 2 次。 【点睛】牢记血液循环的路线,同时注意左右进出心脏都要分别算一次。 12. 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 有东西在眼前晃动时眨眼 B. 人在看到酸梅时分泌唾液 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看到小说中感人处时流泪 【答案】D 【解析】 因为人类具有特有

17、的语言中枢,能够对文字产生特有的条件反射。 13.如图 I 和 II 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 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 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不能保持产生该抗体的能力 C. 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D.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答案】B 【解析】 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 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 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

18、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 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 正确; 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 体的能力,B 错误; 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C 正确;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 正确。 14. 下列有关健康和急救做法或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艾滋病疫苗 B. H7N9 禽流感、血吸虫病的病原体都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19、 C. 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 抢救溺水者实施人工呼吸之前,要先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答案】D 【解析】 目前还没研制出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A 错误;H7N9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血吸虫是多细胞动物, 而不是“H7N9 禽流感、血吸虫病的病原体都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 错误;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对异 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C 错误;抢救溺水者实施人工呼吸之前,要先清除其口鼻内的 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D 正确。 【

20、163文库考点定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名师点睛】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 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 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1 年,人类首次发现 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 可控的慢性病。 15. 有关人类反射知识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 B. 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 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瞳孔会缩小 D. 听觉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听觉形成过程中

21、鼓膜能把声波的刺激转化为震动,而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是耳蜗,D 错误。 考点: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16.做试卷的时候,先审题,认真思考,然后写答案。完成这些活动的神经中枢在( ) A. 大脑皮层 B. 小脑 C. 脊髓 D. 脑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 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 杂反射(条件反射) 。 【详解】完成审题、思考等活动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 程,在

22、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因此完成审题、思考等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大脑皮 层。A 符合题意。 【点睛】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17. 下列反射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的是 A. 望梅止渴 B. 吃肉垂涎 C. 谈虎色变 D. 画饼充饥 【答案】B 【解析】 B 是生来就具有的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A、C、D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 后天的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的参与下完成 的。 18.人体排泄的下列物质中,只通过一条途径排出的是( ) A. 水 B. 无机盐 C. 尿素 D. 二氧化碳

2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 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 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二氧化碳只有一条排泄途径, 即通过呼吸系统呼出。故选 D。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19. 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器官是 A. 胃 B. 肝脏 C. 小肠 D. 大肠 【答案】C 【解析】 A、在胃中胃液只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A 不符合题意; B、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化作用;B

24、不符合题意。 C、在小肠内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 化酶,淀粉、蛋白质、脂肪最总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含消化酶种类最 多的消化器官是小肠,C 符合题意; D、大肠中不含消化酶,不消化食物,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3文库考点定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名师点睛】小肠含有多种消化液,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20.是药三分毒,以下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药物越贵疗效越好 B. 服药剂量越多疗效越快 C. 按医嘱服药 D. 非处方药可以随意服用

25、 【答案】C 【解析】 用药并非越贵越好,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A 错误;用药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 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B 错误;不同的疾病,要选用不同的药物,才 能针对性的起到治疗作用,故应按照医嘱,对症用药,C 正确;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可自行判断、 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但服用前需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按要 求服用,以确保用药安全,D 错误。 21.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灰霾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比沙尘暴还大世界公认 PM2.5 是造成灰霾天的 主要因素PM2.5 可直接进入肺,它随着血液循

26、环首次经过如图中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 A. BDAC B. ABCD C. ACBD D. BCA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PM2.5 吸入人体,首先进入肺,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肺静脉,然后依次流经:肺静脉 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即 PM2.5 经过心脏的先后顺序是:左心房 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故选:A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22. 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 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 C. 脑干不属于脑的组成部分 D.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答案】C 【解析

27、】 试题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 理身体对策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等;A 正确;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B 正确;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C 错误;脊髓在椎管里 面,上端与脑相连,两旁发出成对的脊神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 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灰质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白质是脑与脊髓联系的通道;D 正确。 考点: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23.下列各项不属于反射的是( ) A. 食虫鸟见到某些昆虫的幼虫不敢食 B.

28、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 C. 病菌入侵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D.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五部分构成。 【详解】食虫鸟见到某些昆虫的幼虫不敢食属于条件反射;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这是动物的本 能,属于非条件反射;病菌入侵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这是人体生理机能的作用,与反射无关;良 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是人类特有对语言文字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由分析可知,C 符合题意。 【点睛】反射一定要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24.健康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愿

29、望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从免疫角度看卡介苗相当于抗体 B. 日常病痛无须去医院,可以自己按照说明书服用 OTC 药物 C. 对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和治疗,这一过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D. 某人胸部以下瘫痪,针刺其下肢感觉不到疼痛,但具有膝跳反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OTC 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嘱;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 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可以刺激人体产生预防结核病的抗体, 因此卡介苗属于抗原。 A 错误; 日常病痛要到医

30、院检查,确定病症,然后遵医服药;不能自行购买非处方药,B 错误;禽流感患者属于传染 源,对患者及时隔离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 错误;腰部以下瘫痪,针刺其下肢,能够发生反射,但感 觉不到疼,因为神经冲动不能从脊髓传到大脑;脊髓还具有反射功能,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能 够发生反射。通过分析可知 D 符合题意。 【点睛】明确脊髓的反射和传导功能以及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点。 2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B. 免疫是人人生来就具有的 C. 免疫不能出生后获得 D.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 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

31、: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 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 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 叫做特异性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 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所以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免疫不能在出生后获。 26. 合

32、理用药不仅能及时解除病痛,还能防止危害健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病小伤可用家庭小药箱解决 B. 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C. 服用抗生素等处方药需遵医嘱 D. 首次用药或症状较重可加大用药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小病小伤可用家庭小药箱解决,A 正确;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 明书,按说明书服用,不能按照自己经验吃药,B 正确;服用抗生素等处方药需遵医嘱,C 正确;要根据病 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不能首次用药或症状较重可加大用药量,D 错误。 考点:安全用药的常识。 27.近期美洲出现了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虫媒病,病原体为寨卡病毒

33、(Zika Virus) 。我国科学家现已证 明,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直接关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种虫媒病 B. 寨卡病毒属于细菌病毒 C. 为了预防该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携带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抗生素主要是杀菌,而这种虫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不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种虫媒病, A 错误;塞卡病毒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而不是属于细菌病毒,B 错误;为了预防该 传染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保护易感人群,C 错误;患者和塞卡病毒的携带

34、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D 正确。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8.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 A、B 表示人体的系统,a,b,c 表 示部分器官,数字表示部分生理活动。请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其中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c处也可以吸收部分营养物质,这些 营养物质是_。 (2)经过处的气体交换,血液性质的变化是_,经过 A 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_的含量 会升高。 (3)在 A 系统内,瓣膜起到阻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如心室与动脉之间有_,图中 4、5 进行的气体交 换是通过_实现的。 (4)

35、能将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排出的途径有_(用数字表示) ,此外,图中属于人体废物排 泄途径的还包括_(用数字表示) 。 (5)物质 5 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_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_内被利用。 (6)食物中的淀粉进入消化系统后,在消化道中的_开始初步消化,最终在_被分解为物质_。 进入血液首先进入人体心脏的_。人体的呼吸肌处于_状态,4 出肺。 (7)形成尿液的过程需要经过两个重要的过程_和_。 (8)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说明_发生病变了。 (9)我们把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称为 PM2.5。这些颗粒物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_中。 【答案】

36、(1). b (2). 小肠 (3).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4).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 二氧化碳 (6). 动脉瓣 (7). 呼吸运动 (8). (9). (10). 血红蛋白 (11). 线粒体 (12). 口腔 (13). 小肠 (14). 葡萄糖 (15). 右心房 (16). 舒张 (17). 肾小球的滤过 (18). 肾小管的重吸收 (19). 肾小管 (20). 左心房 【解析】 【分析】 图示中 A 是循环系统,B 是泌尿系统;a 是胃,b 是小肠,c 是大肠;是排遗,是排汗,是排尿, 是呼气,是吸气,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 (1)营

37、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 力不同,其中 b 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c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2)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 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即血液性质的变化是静脉血变 为动脉血;经过 A 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升高。 (3)在 A 循环系统内,瓣膜起到阻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如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 瓣,大静脉内有静脉瓣;图中 4

38、(二氧化碳) 、5(氧气)进行的气体交换,其实是气体进出肺,依靠呼吸运 动实现的。 (4)能将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排出的途径有泌尿系统排除水、无机盐、尿素,呼吸系统排除水、 二氧化碳,皮肤的汗腺排除水、无机盐、尿素;由此可知,应该是图中的,此外,图中属于人体废物 排泄途径的还包括。 (5)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物质 5 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 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参与呼吸作用。 (6)食物中的淀粉进入消化系统后,在消化道中的口腔开始初步消化,被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消化成麦芽 糖,最终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分解为物质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小肠

39、处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随下腔静脉 首先进入人体心脏的右心房。人体的呼吸肌处于舒张状态时,胸廓容积减小,肺内压强增大,4 二氧化碳出 肺。 (7)形成尿液的过程需要经过两个重要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 (8)肾小管重吸收是,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无机盐,若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证明肾小管没 有全部吸收葡萄糖,可以说明肾小管发生病变了。 【点睛】牢固掌握人体几大系统的结构与生理功能,并能够从血液循环系统将其串在一起。 29.(1)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结构组成是_,其生活方式是_。甲型流感属于_传染病,主要 通过_传播。具有_和_的特点。 (2)发现甲型流感

40、患者和疑似病例,及早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流感,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预防 H1N1 流感最好注射疫苗。当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_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_,这种免疫 称为_免疫。 精品教育资料文库。 (3) 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 携带 H1N1 流感病毒的人属于_, 与人体细胞相比, 其具有的结构特点_。 (4)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甲流疫苗的人属于_。 (5)抗生素药物属于处方药,为确保用药安全,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用药前都应关注_上的 各项信息。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手指按压的是_动脉。 【答案】 (1).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 寄生 (3). 呼

41、吸道 (4). 空气和飞沫 (5). 传染性 (6). 流行性 (7). 控制传染源 (8). 淋巴细胞 (9). 抗体 (10). 特异性 (11). 传 染源 (12). 无细胞结构, 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13). 易感人群 (14). 说明书 (15). 桡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 行生命活动。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 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 个环节,所以

4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及清除病原体。特异性免 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 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详解】 (1)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结构组成是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并能独 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因此其生活方式是寄生。甲型 H1N1 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 和飞沫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甲型 H1N1 流感患者和疑似病例属于传染源,因此“发现甲型 H1N1 流感患者和疑似病例,应

43、及早应用 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 ,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这些措施属于预防 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预防 H1N1 流感最好注射疫苗。当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刺 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这种抗体只能对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起左右,属于特异性 免疫。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携带 H1N1 流感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 与人体细胞相比,病毒无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4)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没有接种甲流疫苗的人,体内就没有抵抗甲流病毒的抗体,感染甲

44、流 病毒后会患甲流感,属于易感人群。 (5)抗生素类药属于处方药。为确保用药安全,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用药前都应关注说明书上 的各项信息。如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保质期等。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 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 【点睛】牢固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0.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在看到马戏团的猴子听到驯兽员的哨声能做出倒立、翻筋斗等复杂动作后, 他就想:小狗能不能做出复杂的反射活动呢?经过反复思考,他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探究实验:买来 5 只刚 出生不久的小狗,每日三次,先吹哨再定点

45、喂食,观察小狗的取食活动。一个月后,小明发现小狗只要听 到哨声,即使不喂食,也会到达指定地点等候。 (1)小明在实验时作出的假设是_。 (2)上述实验中,小狗听到哨声后到指定地点取食,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这一反射活动属于_,神 经中枢位于_,是建立在_的基础之上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 (3)如果小明进一步实验,只给小狗哨声的刺激,而不喂食,长此以往,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这说 明_。 (4)小狗听到铃声,这种铃声刺激小狗_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递到_成听 觉,然后小狗作出了相应的反应。 (5)非条件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_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

46、的神经中枢位 于_、吮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条件反射必须在_的参与下形成的。 【答案】 (1). 小狗能做出复杂的反射活动 (2). 条件反射 (3). 大脑皮层 (4). 非条件反射 (5). 反射弧 (6). 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7). 条件反射既可建立也可以消退 (8). 耳蜗内 (9).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10). 大脑皮层以下 (11). 脊髓 (12). 脊髓 (13). 大脑皮层 【解析】 【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 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

47、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 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 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1)该实验是由马戏团的猴子听到驯兽员的哨声能做出倒立、翻筋斗等复杂动作后,试想:小狗 能不能做出复杂的反射活动呢?故小明在实验前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小狗能作出复杂的反射活动吗?根据 假设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小明在实验时作出的假设是小狗能做出复杂的反射活动。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

48、 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 的基本方式。上述实验中,小狗听到哨声后到指定地点取食,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这一反射活动属于 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 射弧。 (3)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在时间上的结合。条件反射建立 后,如果只反复给予条件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 消失。初建立的条件反射还不巩固,容易消退。为使条件反射巩固下来,就需要不断地强化。 (4)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就形成了听觉。 (5)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生物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题2(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