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韩愈作者:韩愈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韩愈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 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列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唐宋八 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 洵、苏轼、苏辙。洵、苏轼、苏辙。 51岁因上表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岁因上表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 政,肯将衰朽惜残年。”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古文运动倡导者:古文运动倡导者:
2、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 宗元一起提出“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文道结合”的观点。 “道”,即孔孟之道,是内容,“文”是载到的工具,“道”,即孔孟之道,是内容,“文”是载到的工具, 是表现形式。是表现形式。 同时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同时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 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 风。风。 题解题解师说师说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
3、体,属议论文范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 随便些。初中学过的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爱莲说、 马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陈述陈述 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 师问题的看法。师问题的看法。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 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 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抨击时 弊,宣
4、扬从师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的道理。 句句读读(dudu) 或或不不焉焉(fufu) 经经传传(zhunzhun) 从从师师(cngcng) 读读书书(dd) 不不能能(bb) 传传道道(chunchun) 从从容容(c c ngng) 聃聃(dndn) 蟠蟠(pnpn) 苌苌弘弘(chngchng) 近近谀谀(yy) 贻贻(yy) 冉冉(rnrn) 潘潘(pnpn) 长长幼幼(zhngzhng) 须须臾臾(yy) 怡怡(yy) 传道受业解惑传道受业解惑 或不焉,或师焉或不焉,或师焉 “受”通“授”,传授。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不”通“否”。 字词注音字词注音 通假字通假字 第第
5、1段: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段: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从师的必要性从师的必要性 第第1-3段: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段: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第第4段: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段: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第5 5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结
6、论:向后学号召结论:向后学号召 1 1不拘于时;不拘于时;2 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内容简析内容简析 正反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举例论证 师说师说怎样体现“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怎样体现“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唐朝“古文运动”倡导:唐朝“古文运动”倡导: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师师 说说将“学者有师”、“尊师”、“重道”的思想通将“学者有师”、“尊师”、“重道”的思想通 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比论证、第三段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比论证、第三段 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发,是
7、文(形式)道(内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发,是文(形式)道(内 容)统一的典范。容)统一的典范。 敢于面对现实,表见解、抒真情。敢于面对现实,表见解、抒真情。师说师说针对当针对当 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恶习,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时耻于从师的社会恶习,进行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 进步的师道见解。进步的师道见解。 因此,因此,师说师说是唐“古文”的代表作。是唐“古文”的代表作。 内容简析内容简析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 义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
8、括又全面;作者既概括又全面;作者 强调学而知之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能者为师,不耻下问不耻下问, 尊重老师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但作者所说的但作者所说的“道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 所说的所说的“业业”,是是“六艺经传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与我们所讲的“道道” 和和“业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他把“士大夫之族士大夫之族” 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看成 反常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9、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内容简析内容简析 本文写作特色本文写作特色顶真顶真 (即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即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例句:例句: 古之学者必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孰能无惑?惑惑?惑而不从师而不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吾,吾从而师之。从而师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贤于弟子。 重点字词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古之古之学者学者 古:古: 今:今:
10、 句读句读之不知之不知 古:古: 今:今: 小学小学而大遗而大遗 古:古: 今:今: 今之今之众人众人 古:古: 今:今: 所以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传道授业解惑矣 古:古: 今:今: 弟子弟子不必不必不如师不如师 古:古: 今今: 求学的人求学的人 有专门学问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子停顿的地方句子停顿的地方 看字发出声音看字发出声音 小的方面学习小的方面学习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一般人,普通人一般人,普通人 许多人许多人 代词“所”代词“所”+介词“以”:用来介词“以”:用来 的的 表示因果的连词表示因果的连词 不一定不一定 用不着,不需要用不着,不
11、需要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1)师)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吾师道也吾师道也 不耻相师不耻相师 或师焉,或不焉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 作名词,作名词,老师老师 作名词,作名词,专门技艺人专门技艺人 作动词,作动词,学习学习 作动词,作动词,从师从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以为师为师 作动词,作动词,学习学习 作动词,作动词,从师从师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2)之)之 作作代词代词,有两种情况:,有两种情况: 择师而教之择师而教之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作助词助词
12、,有四种情况:,有四种情况: 古之学者古之学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其他情况: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其他情况: 蚓无爪牙之利蚓无爪牙之利 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 吾欲之南海吾欲之南海 指代人或事物:指代人或事物: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译为“的”: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译为“的”: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在动词、形容词
13、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作动词,“到”、“往”作动词,“到”、“往” 作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3)其)其 作代词作代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余嘉其能行古道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作语气副词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有两种情况: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三人称代词:他) (指示代词:那些)(指示代词:那些) (他们)(他们) (他)(他) (他们的)(他们的) (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表猜测:大概)(表猜测:大概) 作业 背诵默写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