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课文内容】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 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 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 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 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 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
2、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 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 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字词汇总】 字词解释 1.社戏社戏 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 g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 yn 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 y立:矗立。 潺 chn 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 png:覆盖在小木船
3、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 zho:划(船)。 楫 j:桨。 撮 cu: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 dn:怕,畏惧。 归省 x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 hng 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 cun 掇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 f水:游泳。 絮 x叨 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 di 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 pio 渺 mi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 渴睡:瞌睡。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不识好歹:成语,是好是坏都分不出来。 2.回延安回延安 登 dng 时:立即,立刻。 糜
4、 mi 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炕 kng:北方用砖、坯等砌成的睡觉的台,下面有洞,连通烟囱,可以烧火取暖。 脑畔 pn 上:方言,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2 3.安塞腰鼓安塞腰鼓 惊心动魄 p: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 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蓬勃:繁荣,旺盛。这里作动词。 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 亢 kng 奋:极度兴奋。 瞳 tng 仁:眼珠。 恬 tin 静:安静。 晦 hu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 j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蓦 m然:突然,猛然。 冗 rng 杂:繁杂。 震 zhn 撼 hn:震动,
5、摇撼。 元气淋 ln 漓 l: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颤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 ji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磅礴:形容词,(气势)盛大。 烧灼 zhu:动词。烧,烫。灼,火烧、火烫。 渺远:遥远。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4.灯笼灯笼 神 shn 龛 kn:旧时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阁子。 皎 jio 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凑 cu 巧:正好赶上。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争讼 sng:因争论而诉讼。 斡 w旋 xun:调停,调解。 静穆 m:安静而严肃。 怅 chng 惘 wng:因失意而心事
6、重重;惆怅迷惘。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美好。 不甚了然: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点,但是不完全。 可悯 mn:令人怜悯。 字词记忆 1.社戏社戏 归省 gu xng 行辈 hng bi 惮 dn 用 撺掇 cunduo 凫水 f shu 棹 zho 着小船 2.回延安回延安 糜 mi 子 3.安塞腰鼓安塞腰鼓 狂舞 kung w 闪射 shnsh 火烈 hu li 飞溅 fijin 亢奋 kngfn 晦暗 hun 大彻大悟 d ch d w 羁绊 jbn 冗杂 rngz 蓦然 mrn 搏击 b j 烧灼 shozhu 奔突 bnt 翻飞 fnfi 4.灯笼灯笼 神龛 shn kn 凑 cu 巧
7、 人情世故 争讼 sng 斡旋 wxun 静穆 m 怅惘 chngwng 点缀 不甚了然 可悯 mn 3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课文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极具条理的说 明文。无论是生动形象、用语典雅地介绍物候现象,还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地介绍与物候有关 的知识,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说明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作者用科学研究 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 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这两篇短文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作者深广的科学视野和敏锐
8、的科学眼光。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学到作者多角度探索问题的思维方法。 大雁归来抒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大雁是春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雁群与人 类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群体结构也以家庭为单位,富有亲情。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 具有社会性。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径,给大雁制 造着灾难。本文简直是一篇爱鸟的抒情诗,作者笔下,大雁是如此可爱,人与大雁和谐相处,情 趣盎然。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 间的脚印” 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在岩石上, 这些岩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
9、变化的, 是一种大自然的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记。 【字词汇总】 字词解释 5.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冰雪融 rng 化:春天来了,温度上升,冰和雪都融化了。比喻万物重新充满生机,生机勃勃 的场面。 孕 yn 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 s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 n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风雪载 zi 途:载,满。形容气候恶劣。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 yng 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刺槐 hui 连翘 qio 延迟:推迟到较后的时间。 衰 shui 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
10、的样子。 次第:依次。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鸟臀 tn 目恐龙:恐龙的一个目,骨盆构造与鸟类相似,多为植食性或杂食性。 潮汐 x:海水的定时的涨落,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所造成。早潮叫潮,晚潮叫汐。 遗骸 hi:指的是弃置而暴露的尸体。 天衣无缝 fng: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褶 zh皱 zhu:这里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致密:精致紧密。 携 xi带:随身带着。 劫 ji难:泛指灾难。 追溯 s: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 7.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喧闹:喧哗热闹。 集会:集合
11、在一起开会。 寂寥:寂静;空旷。 沼泽地: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4 情趣:情调趣味。 缄 jin 默:闭口不说话。 狩 shu 猎:打猎。 凋 dio 零:草木凋谢零落。 滑翔:在空中飘行。 目空一切: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8.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山麓:山坡和周围平地相连接的部分。 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烘烤: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 砂轮:天然砂石制成的扁平圆石,它绕轴旋转。 平卧:脸朝上,背朝下躺着,平躺。 鹅卵石: 指的是风化岩石经水流长期搬运而形成的粒径为 60200mm 的无棱角的天然粒料; 大于 200mm 者称漂石。 法子:办法,方法
12、。 低洼:比四周低的地方。 生成:(自然现象)形成;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 浑浊: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干涸,岩石风化成土。形容经历千年万年那么长的时间。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指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 逐渐变质。 磨损:机件或其他物体由于摩擦和使用而造成的损耗。 沉积:水流、风等流体在流速减慢时,所挟带的砂石、尘土等沉淀堆积起来。 字词记忆 5.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 mng f 次第 c d 翩然 pin rn 孕育 yny 销声匿迹 xio shng n j 载途 zit 周而复始 zhur f sh 草长莺飞 co zhng yng
13、 fi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潮汐 cho x 遗骸 y hi 褶皱 zh zhu 携 xi带 追溯 s 7.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缄默 jin m 窥视 ku sh 狩猎 shu li 顾忌 g j 凋零 dio lng 滑翔 hu xing 目空一切 m kng y qi 8.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山麓 l 帷幕 wi m 烘烤 hng ko 低洼 d w 浑浊 hn zhu 海枯石烂 hi k sh ln 腐蚀 f sh 磨损 m sn 沉积 chnj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课文内容】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 “芳草鲜 美,落英缤
14、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 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 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 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 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 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5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 述顺序
15、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 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 喜悦, 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给人以隔雾观花、 若隐若现、 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 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16、【课内文言文】 9.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课文字词详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为业:作为生计。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这里指划船。远近:偏 义词,这里指远。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夹(ji):沿,靠。杂:别的。芳:指花。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一说, 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很,非常。 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前:向前。穷:尽。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
17、,到了尽头。源,源 头。得:看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若:好像。舍(sh):离开。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初:开始。才:仅仅、只。通:通过。豁(hu)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 阔敞亮。豁然,开阔敞亮。开朗,开阔明亮。旷:宽阔。舍(sh):房屋。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俨(yn)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qin)陌(m)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 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其中:那里面。种(zhng)作:耕种劳作。着(zhu):穿着。 悉:全,都。 黄发
18、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tio):指老人和小孩。并:一起。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自乐:自得其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乃: 于是, 就。 大: 很, 非常。 从来: 从地方来。 具: 详细。 要(yo): 同 “邀” , 邀请。设:准备,设置。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咸(xin):全,都。问讯:询问,打探消息。云:说。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 女。邑人:同乡的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焉:于之,从这里。间隔:隔绝、不通音 讯。乃:
19、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具言:详细地说。叹惋:感叹。延:邀请。辞去:辞别离开。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语(y):对说,告诉。不足:不值得,不必。为:向,对。道:说。 6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既:已经。得:找到。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及:到。 诣(y):拜访。如此:像这样(的事情)。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即:立即。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 的标记。遂:终于。复:再。得:找到
20、。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高尚:品德优异。士:对男子的美称。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计划。果: 实现。寻:随即,不久。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顺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溪流的)两岸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便看到了一座山。 5
2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很整齐的样子。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 相听到。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衣着,都像桃源外的人。老人和孩子们个个 都安闲快乐。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食物(来款待他)。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
22、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 绝的地方。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人)都感叹、惋惜。 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15.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村人告诉(他)说: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 16.未果,寻
23、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 7 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 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 那里没有压迫, 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 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24、。“桃花源”是个虚构 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 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 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
25、乐业)。 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暗示这是一个 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 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0.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课文字词详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26、水声, 从:自,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篁(hung)竹:竹林。闻:听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鸣,发出声响。乐(l):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之:代水声。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下:名词作 状语,向下,在下面。水尤清冽(li):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为,作为。近岸:靠 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卷(qu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翻卷。 以,而。为坻(ch):成为
27、水中高地。为屿(y):成为小岛。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为嵁(kn):成为不平的岩石。青树:青葱的树木。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zhu ),参差披拂:(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全,都。若空游无所依: 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在空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 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澈,穿透。布,照映。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ch)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
28、游去。俶尔,忽然。逝,离开。 往来:来来往往。翕(x)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乐: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西南:向西南。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表修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 8 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明灭 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势:形势,形状。犬牙差(c)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 齐。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交错。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四面:四周。环合:环绕合抱。寂寥(lio):寂静寥落,静悄悄的。凄神寒骨
29、:感到 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悄(qio)怆(chung)幽邃(su):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幽邃,幽静深 远。以:因为。其境:这里的环境。清:凄清。久居:长时间停留。居,停留。 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之:指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同:共同,一起。游:游玩。者:的人。隶(l):追随、跟随。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而:表修饰。从:动词,跟随。小生:年轻人。曰:名叫。 重点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
30、(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十 分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露出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 在水底的石头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呆
31、呆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那氛围)令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课文分析 1.
3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 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发现小潭“心乐之” ,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 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 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9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33、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 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 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 ,观鱼时他觉得鱼 “似与游者相乐” ,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不禁触景 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一
34、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 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这是静止的; 就溪水来说, 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 这是流动的。 _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 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35、远逝,往来翕忽。(全石、游鱼、阳光、影子) 7.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8.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核舟记核舟记 课文字词详解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妙精巧。奇,奇妙。以:用。径寸:直径一 寸。为:做。这里指雕刻。 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 罔(wng):无。因:顺着、就着。势:(原来的)形状。象:模拟。形:形象。 情:神情。态:姿态。尝:曾经。贻:赠。 盖大苏泛赤壁云。
36、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云:句末语气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有(yu):同“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余数。奇(j):零数、余数。可:大约。 许:上下。轩敞:高、宽敞。者:的地方。 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 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词作状语)。覆:覆盖。启:开。雕栏:雕刻着花纹的 栏杆。相望:(左右)相对。之:代“窗” 。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落:水位下降。徐:慢慢地。兴:起。石青:用石青(名词作状语)。糁:用颜料 等涂上。之:代“字的
37、凹处”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 峨冠(gun):高高的帽子。而:表并列。髯(r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为: 是(判断动词)。居:处。 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共:一起,同时。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执:拿。卷端:指 手卷的右端。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10 卷末:指手卷的左端。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现:露出。 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其:代“苏、黄” 。相比:互相靠近。比,靠近。者: 的地方。隐:隐藏。
38、绝:极,特别。类:像。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袒:裸露。矫(jio)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昂,仰。不属(sh):不相类似。属, 类。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卧:卧倒。诎(q):同“屈” ,弯曲。支:支撑。其:代“佛印” 。倚之:(左臂) 靠在左膝上。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 卧:摆着。楫(j):船桨。椎(zhu)髻(j)仰面:束成椎形发髻,仰着脸。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衡:同“横” 。攀(bn):扳。若状:像的样子。啸呼:大声喊叫。执: 拿。 左手
39、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那。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正。容,神色。若然: 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其:代“核舟” 。船背稍夷(y):船的顶部较平。背,指船顶部。夷,平。其:代“船 背” 。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 细:(笔画)细微。钩画:一钩一画(名词)。了了:清楚明白。其:代“字” 。丹: 朱红。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通:总。为:雕刻。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
40、,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 并:连词,和。为:雕刻。有(yu):通假字,同“又” 。而:但。其:代“核舟” 。 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曾(zng)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盖:原来。简:挑选。修狭 者:长而窄的桃核。修,长。技:技艺。灵怪:神奇。 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个个具备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
41、观,雕栏相望焉。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8.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1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
42、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艺也真神奇啊! 课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 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 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 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
43、.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 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 “撤 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 么? 相同。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 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2.诗经二首诗经二首 关 雎 关关,在河之。淑女,君子好。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
44、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水中 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追求的愿望难 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 船的左右两边采摘。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 的左右两边挑选。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可分为三章。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 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第
45、二章为第二、三两节, 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男子 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 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 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 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第三章为第四、五两节,写男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 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情到 极处必生幻,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
46、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 转变。 “琴瑟友之” ,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 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幻想当然并非现 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极富浪漫情调,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 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12 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 思念” ,再到“幻想结合” ,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 情中的苦与乐,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 的追求和向上的
47、精神。 蒹蒹 葭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 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 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 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48、。我 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 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 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 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 ,文止而余情不散。 ” 第一章八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 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 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接着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
49、寻河对岸的“伊人” 。这“伊人”是 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的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 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着追求,但“伊人”都缥缈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 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 “溯 洄从之,道阻且长” ,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 也。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 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着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 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 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 ,这是时间的 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 , 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 ,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 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 ,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 情主人公坚持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注意“”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