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框第一框 法治国家法治国家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描述与分类:理解法治国家的内 涵。 2.解释与论证:理解建设法治国家 的意义。 3.预测与选择:促进法治国家建设。 4.辨析与评价:良法方能善治。 1.一个概念:法治国家。 2.一个准则: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3.四项内容:法治国家的内容。 4.三项要求:法治国家的三项具体 措施。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含义: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 执政的国家。 2.内容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 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 权。 判一判法律至上
2、就是民众要服从法律。 提示错误。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 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宪法法 律至上实际上是要实现规则治理,即将明确稳定的规则作为“规矩” 来规范国家和公民的行为。需要指出的是,规则治理与民主治理不 可分割,在法治社会,正当的法律都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必 须反映绝大多数民众的期望,符合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体现社会 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这是为民众遵守 规则奠定良好基础。就此而言,法治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的意志来管 理国家和社会,而不是只强调民众的服从,忽视民众对法治生活的 参与。否则会导致法治与人民完全的割
3、裂,法律只是统治者用来治 理民众的工具,其实质就是把法律变成了套在民众身上的枷锁,而 不能给民众带来任何福祉。 (2)坚持良法之治。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 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想一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 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 定得良好的法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亚里士多德的话主要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及其普遍适用性对于 法律实施的意义,即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 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治的效力。良法通常应当是能够有效规范社 会生活,并在制定过程中吸纳大多数社会成
4、员的参与,进而符合社 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一般公平、正义的观念。不能把法治的 惩罚威慑作用极端放大,却忽视了法治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这样的 法治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或导致腐败猖獗、特权泛滥,其生命 力也不会久远。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 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想一想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就必然出现特权吗? 提示人权是人在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领域中地位和权利的“总和”, 其中包括社会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权利、政治权利以及人身权 利。在我国,人权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集合,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保障
5、人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构建法治社 会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个人的福祉。因此,法治要以保护人权作为其 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有效地防止特权对基本人权的侵害,规范公权。 只有这样,法治才能实现其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 安居乐业的价值。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想一想应该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提示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 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 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建设法治国家 1.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
6、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 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 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 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 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 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想一想应该如何推进宪法实施? 提示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 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
7、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 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情境导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 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 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 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 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
8、提出意见。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 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 当主动公开。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可以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外以自己名义履行行政管 理职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结合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讨论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 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提示依法保障公民“四权”的具体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 透明度、开放度,凡是有关公共事务的决策、政策和措施,原则上 应当予以公开,广而告知
9、、广而周知,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公共事 务的可预见性。二是以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公众、组织和媒体对公 共事务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形成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增强 公共事务决策和执行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三是各级党政机关、政 协组织、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都要着力健全诉求表达渠道和形式, 发挥传统优势,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社会成员都能够依靠法律 和制度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增强权益保障的有 效性。四是加大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大众媒体等社会监督力度, 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增强公务员 的责任感。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全面理解公民“四权” (1
10、)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 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 由与权利。 (2)参与权是指公民有依照法律的规定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管理和 决策,参与权更多与公民行动与公共实践有关系,包括对国家公共 生活的管理参与与决策参与。 (3)表达权是指公民有权依照法律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公共生活的看 法。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4)监督权是指宪法赋予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 利,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 利。是公民参政权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 中的一种最具活力的监督。它主要包括
11、五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 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5)关系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被称作公民“四权”。 公民“四权”是保障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要求,是人民实现当家作 主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的途径。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一国的公民当然应当享有知情权,或者说是保障知情权也是国民 主权理念的必要因素。国民享有知情权是国民主权原则的必然前 提,只有国民充分地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参与民主政治,否 则民主主义国家便无从成立;参与权是民主政治的关键,公民要能 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将自己的意志体现为国家公共政策,就 必须有有效的平台和途
12、径参与到公共生活中,而不是一种空发议论; 表达权是民主政治的本质,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本质上是人民有权表达自己的独立意志;监督权是政治管理科学化 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政治高效廉洁的重要保障。 简单来说,知情权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参与权是关键,表达权是本 质,监督权是重要保障。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 12019年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消息称,目前全国31个省 份均已建立高龄津贴制度。与此同时,有30个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服 务补贴制度,29个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和农村留守老年 人关爱服务制度,各类津补贴共惠及3 000多万老年人。这从一个 侧
13、面表明( )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 利 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国家尊重公民权利,社会 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A. B. C. 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体现政治认同。 思路解读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我国人民 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基本政治 权利问题,不符合题意;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抹杀了民主的 阶级性。 答案A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 情境导引 “法制”,就是法律和制度。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法律几乎“荡然无存” 的局面,法
14、制建设的重心是加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之后,在法律 体系基本形成的情况下,法治建设经历了从法制到法治的发展。党 的十五大,根据法学法律界的建议和依法治国的实践逻辑,十五大 报告把此前的提法修改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 “法治国家”代替“法制国家”,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而且是一次 新的思想解放,标志着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认识上的飞跃。现行宪 法第五次修改将原序言中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 制”修改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一字之差带来哪些具体要求的变化? (2)为什么要推动建设
15、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提示(1)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 格实施。既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又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2)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 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如何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首先,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增强法律法规的系统性,解决因体系性 不强导致的法律规定在逻辑上、价值取向上相互“打架”。 其次,要重视发挥立法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变 “政策引领”为“立法引领”,坚持改革于法有据,使改革始终在法治轨 道上进行。这需要在立足国情、
16、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度超 前”谋划立法,使立法更具前瞻性。 最后,要改进立法体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 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去除立法部门化,使 立法真正成为凝聚社会共识、调整利益分配的过程,使立法更好地 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 2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 ( ) 杜绝权力的滥用,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推动实现国家治理 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保证人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 行义务 促进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 A. B. C. D. 议题一 议题二
17、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体现科学精神。 思路解读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制约权力,促使人们正确行 使权力,但不能杜绝权力的滥用,错误;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使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但不能保证人 人遵守法律,错误;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 代化,促进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正确。 答案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中央正风反腐工作“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已有数十 名部级“老虎”被查处,受到法律制裁。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 决心和力度,同时也表明了( ) A.我国公民
18、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C.英雄人物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指在立法和适用法律方面的平等 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选A项;B项 与题干信息无关;C项错误,在我国,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 的特权;法律具有阶级性,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立法方面的平 等,而是指适用法律上的平等,D项错误。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 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
19、人信息, 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条款的确立 旨在( )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维护社会秩序 促进司法公正 A. B. C. 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应保障信息安全并且不能违法取 得及使用,其目的在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及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入选;个人信息不属于政治权利范畴,立法保障公民信息安全与 司法公正无必然联系,不符合题意。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依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规定,领导 干部离任时要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审计领导干部贯彻 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
20、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遵守自然资源 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等。这样做意在( ) 完善监督体系,弱化行政权力 强化管理责任,维护生态安全 健全环境治理,提高治理能力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监管 A. B. C. 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答案D 解析中“弱化行政权力”表述错误;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 任审计,审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 部署情况,这可以强化政府管理责任,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正确;建 立该项审计制度可以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建立该项审计制度并不是为了优化市场监管效能,不选。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
21、练 4.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 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 ) 人大常委会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环保部 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能力 人 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 发改委调整 汽油、柴油的价格 A. B. C. D. 答案D 解析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部门,环保部与发改委属于行政部门, 当选;人大常委会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人民法院属 于司法机关,均不属于依法行政的主体,与题意不符。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5.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 将在公共场合
22、侮辱国歌的犯罪行为入刑,并决定在香港和澳门特别 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中增加全国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法。这表明( )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表决权和立法权,维护国家和国歌尊严 将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的行为入刑,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扩大了公民的政治义务,有利于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将国 歌法适用于港澳,具有宪法层面的意义,有利于维护民族尊严 A. B. C. 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答案D 解析错误,人大代表拥有表决权;中“扩大了公民的政治义务”的 表述错误;材料表明将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的犯罪行为入刑,有助 于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将国歌法适用于港澳,具有宪法层面的意 义,维护
23、民族尊严,入选。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 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 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 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为治理国家和社会立好规矩。 答案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 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 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 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 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科学立法、 民生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因 此,要坚持良法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