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0 年上海秋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年上海秋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 【考题】【考题】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 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总评】【命题总评】 纵观 2020 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上海题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一贯风格:文字简约 却能引发思考生活,设疑思辨而又不乏灵活开放。 自 2017 年高考改革以来,上海卷作文题总以冷静而又客观的叙述方式示人,寥 寥数语又能突出重点,不失为一大亮点。2017 年是对充满变数的生活“预测”的思考, 2018
2、年是对普遍存在的“被需要”心态的认识,2019 年是对相异比照中认识事物与 体认自我的启发,2020 年是对意外变革中人的能动应对之判断。 2020 年注定是人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必然引起人们深刻思考的年份。今年 的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似乎有意直面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命题人又相当智慧地把 这种“转折”表述成世上常见的一种现象,个人成长中有之,社会发展中有之,当这 些现象与人的“有所作为”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必然引发学生纵观个人成长、历史 发展的某些规律,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由此思考人与之如何相处,乃至 如何自处的问题。这样的命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更考查学生的思 想
3、高度。既有现实性,又有永久性,还有深刻性。 作文材料首先通过条件判断表明“转折”不可预料,接着经由一个问句引发深层 思考,设疑思辨透过表象探究本质;前句又是生活情境概括性预设,这也是上海卷一 直刻意呈现的,这种设置代入感强,使得考生有话可说,审题不会出现偏差。总的来 说,命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体现现今时代精神和当下育人导向。 【试题详析】【试题详析】 作文题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材料:“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 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其二是作文要求:“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材料主体高度凝练,区区两句话,寥寥三十余字。第一句话是多条件限制
4、的判断 句,充满暗示性。句子的主干是判断,枝叶是条件限制。所谓“重要的转折”是世事 大变局、人生大关捩,暗示现实、不避时事,“世上”暗含时空,当下与史上、咫尺 与天涯。“许多”意即这种转折的普遍或多元;“意想不到”预示猝不及防、难以预 料。第二句是选择性疑问句,指向性明确。材料以问句引发思考:“人对事物发展进 程”的能动性有哪些?是“无能为力”还是“有所作为”?表面似有疑问,实际上在 引导考生深入思考:表面赋予选择,实则指向非常明了。这种普遍存在的世事、人生 大“转折”意料之外“发生了”无可回避,怎么办?对此的回答,虽然要看我们对“事 物发展进程”的认知,天灾与人祸,似有不同对待。而儒家早已明
5、示:“知其不可而 为之”。可为之,不可亦为之,彰显积极与努力,不失豪迈与悲杜。当然,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确实可敬可畏,倘若真是“无力回天”,强调一时顺势而为,也应是不错的 立意。 而命题的“要求”部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实则对作文构思立 意给予最大限度的开放态度。只要是基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言之成理都是可取的, 充分保障考生写作构思不受限制,非常有利于学生自然而然进入理性思辨。 总之,作文材料审题难度不大,暗示性很强,指向性明确,写议论文是明智的选 择。 【优秀作文点评】【优秀作文点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类上) “生活需有明有暗、有晴有雨,滋味就在变而不猛
6、的曲折中。”诚哉此言,世上 许多重要转折常在意料之外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添上不一样的色彩。面对这出乎意 外的转折点,除了坦然接受,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坦然接受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转折,的确不失为一种应对转折的积极方式。生活中 的转折总在不经意间袭来,顺生乐生的心态显示出拥抱转折的释然。就像面对突然而 至的仕途失意,苏轼依然发出“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之言。当我们承 认转折、并欣然接受它的到来,才有可能正面应对。转折是人生的必然,而如何直面 转折的挑战确是一道必修课。 不过,如果一味只知坦然接受转折的到来,而不去思考如何在转折到来后尽已所 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那么人终将在一遍遍的妥协中丧
7、失自我存在的生命意志,丢失 自我的生命价值。因而,在突如其来的双腿残缺后,史铁生依然说:“命定的局限尽 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直面转折的挑战,用已有的生命意志去战胜存在的可怕深渊,人方可在困厄中起 舞,展示出自我独特的生命意志。对于真正的强者而言,转折只会增加他们行路的趣 味,却终将无法改变他们行路的目的地。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在突如其来的打压 与空穴来风的诬陷中,汪曾祺却说:“当了一回右派,我真是三生有幸。”而后,他 凭借乐观而坚毅的精神继续写作,写出那些体察万物的清雅之作,站在那些看似无法 改变的转折之上,达到“方寸之间怀有对万物的深情”的境界,更给当时虚浮的丈坛 带来一
8、阵清风。以理性战胜转折,以坚毅战胜未知,无畏而不屈,无悔而无怨。道阻 且长,行则将至。 进一步而言,世上的转折总在未知中突袭,而最大的未知其实是我们自己。何况, 有些转折或许是一次出乎意料的惊喜,积极应对则将创造意料之外的可能;有些转折 看似增加了波澜,但当我们理性迎战,就有可能扶大厦于将倾。而无论转折走向何方, 我们所最终遇到的都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其实,当我们敢于运用勇气与智识冲破那些突然而至的转折时,那些转折也都不 再重要了,一切不过云淡风轻。生活中的转折很多时候并不可逆,生老病死,天灾人 祸,以人为之力根本无法预料,更无法改变,但当我们以开阔的心胸站在高处藐视那 些突如其来的转折,当
9、我们在向前奔跑时曾深切地爱过、活过,我们就能够向死而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小波说:“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我说:“我不能决定转折怎么来、怎么去,但我能决定怎么一路向前,怎么一路 高歌。” 点评:点评:本文的最大亮点是行文逻辑层层递进。开头即紧扣题意,基于转折点出乎 意料的客观事实,明确坦然面对的基本态度,进而主张积极直面“转折”,用理性战 胜转折、用坚毅战胜未知,于是把文章的立意提升到“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我 不能决定转折怎么来、怎么去,但我能决定怎么一路向前,怎么一路高歌”。这样富 有逻辑的阐述,立意深刻,圆满完成了对人面对事物进程是否“无能为
10、力”的理性思 考,显示了作者成熟的思想力。 本文的第二个亮点是语言简洁流畅,语句中不乏充 满智慧的思辨。同时,在行文中又能够自然引用名人名言,巧妙用历史名人的人生遭 际印证自己的观点主张,令人耳目一新,显示了作者广泛的阅读积累量和超强的文字 驾驭能力。 戴镣铐而舞戴镣铐而舞(一类上) 就像天空忽然变了色,就像雨瓢泼而至,就像隆隆的炮火,就像汹涵的病毒。云 雨是天地的重大转折,人事而至人世的重大转折。 我承认事物的进展有所必然,但也相信有些尚可逆转。必然是无常,逆转是为常, 我们在无常中寻找常,我们戴镣铐而舞。 我承认世上的许多重大转折似乎始于意想不到,正如同近百年前德军一夜闪击波 兰悍然拉开二
11、战的惟幕,世界因之变色;正恰似今年新冠疫情扑面而来,中原海外无 一幸免。 他们仿佛揭示了事物进展的不可违逆:希特勒的狼子野心始终存在,德军的气焰 始终嚣张,而病毒也就在那儿,似乎不是你便是他, 终会打开这个潘多拉的魔盒。 当重大的转折始于无意之中,当一切发生于料想之外,我们不禁思考我们对于事 物发展的进程时候真正无能为力? 不是的。 我相信有的转折可以被改变,造成一切转折的不过是人的平庸之恶。新冠疫情始 于食野味者的贪婪冷漠:我,一个人,只是吃了野味,又有何错;始于官员与医院的 忽视自私:这,只是普通的疾病,切莫误传谣言个体的冷漠是为平庸之恶,平庸 之恶的堆叠酿成灾祸。二战又何尝不是如此,若是
12、没有苟且的绥靖政策,若是没有漠 视法西斯开进捷克斯洛伐克,这场转折或许不会发生。 一切始于平庸之恶。 但我并不否认世上有无可逆转的事物进程。它是四季风花雪月的更替,是一个人 从青涩开始抽枝长叶逐渐不可避免地走向灯枯油尽它是万物的不可违逆,是自然 的法则。 无可逆转是为无常,尚可改变是为有常,所以我们愿意逆来顺受于无常,拼尽全 力改造有常,我们戴镣铐而舞。 恰如切尔诺贝利所言“每一代人都有所必需的承担的苦难,我诅咒我应付的 代价,但我坦然接受这一切”,我求以勇气与热忱,我以勇气面对无常,以热忱改造 有常。 不信有常失去热忱的人生命灰白,否定有常便是成全命运的必然性,这是对于生 命力的扼杀,于是西
13、西弗斯的反抗变得黯淡,于是俄狄浦斯的求索褪去色彩,普罗米 修斯的背负失去了意义,潘多拉魔盒中的希望不会再出来。这样的人生于偶然死于偶 然,人间不值得他来。 不信无常失去勇气的人则又是另一极端。我看那英雄黄土美人枯骨,我看那徐福 东入蓬莱不复返,我看那贞观之君竟死于丹药,我看那不信无常的人不过是充其量的 自大,我想到秋水说这天地呐,又岂止“三王之所连,五帝之所禅”! 当个人有了勇气与热忱,社会中的种种个人更需要互助与包容。游褒禅山记 中说要把志、力与物相结合,若说个人的勇气与热忱是为志,我们更需要他人作为我 们的力与物,于是便不至于落入“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的境地。我感怀于李文亮 医生的勇气与
14、热忧,但我更为他被平庸之恶层层压垮的无助而扼腕叹息;我也悲叹于 路易十五毕生追逐太阳王的荣光,却总是因贵族的冷漠而无疾而终。 当我们赋行为以勇气与热忱,当社会团结一致,我们在无常下改造有常,我们在 必然的事、物进程中寻找可以改变的部分,我们个人的光辉得以发展,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民族便能创造一页又一页灿烂而辉煌的篇章。 人呐,走吧,戴镣铐而舞吧! 我们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点评: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将自己的观点融于“戴镣铐而舞”之喻中,边分 析边论述, 水到渠成。 开篇由作文材料引出 “我们在无常中寻找常, 我们戴镣铐而舞” , 接着在“德军闪击波兰”“新冠疫情”等分
15、析后,回答了作文材料的探问,并给出了 明确的答复“不是的”;然后在析因“一切始于平庸之恶”之后立论:“拼尽全力改 造有常”,最后指出,赋行为以勇气与热忱,便能续写辉煌的篇章。文章另一亮点是 材料充实,有史料如二战“德军闪击波兰”“绥靖政策”,有现实如“新冠疫情”, 有引用如“切尔诺贝利”及“平庸之恶”的看法,有的出自课本如秋水游 褒禅山记等等,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顺天之性,尽人事顺天之性,尽人事(一类中) “是一场风暴让我们相遇,又是另一场风暴让我们分离”,双桅船中如是描 述表现不确定性和出乎意料。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然而这绝 非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
16、能为力。相反,人可以顺天之性,尽人事。 重要的转折往往指事件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空间上承前启 后。于个人,或许是人生选择、择业契机。于国家,或许是重大事件,譬如疫情,带 来惨痛损失,亦有移风易俗的深远影响。 意想不到,往往意味着人根据规律、理论,乃至直觉推测事物发展进程,形成预 见,而这一预见不同于事物发展的现实结果。 然而,问题并不在于预测“凡事预则立”。出乎意料的原因常常在于人们对 规律的把握失之深入、失之透彻。 这首先是因为自然世界浩大,人处一焉。即便人已掌握了大量科学理论规律,其 之于无边的自然仅是冰山一角。人之于天地,正如稊米之在太仓。自然界中仍存在巨 量规律在人的
17、掌握之外,有待于被不断探索认识。 而更普遍的则在于,人常常懒于探索规律,把握规律。常有人认为历史无用,因 为事物发展千变万化,未必依照历史过往的发展规律,然而实则人更应深入地考察事 物发展的历史,从中深入把握规律,去除种种偶然性留存必然性,去芜存菁。同时, 人亦须明晰规律的适用范围。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诚然,“天地有大美而不 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自然之理的运行有时并非人所能掌控,然而人对事物发展 的进程绝非无能为力。人与自然天地处于平等的位置,自然之理运行,而人亦有其可 为/能把握的部分。我们不应“藏于天而不知人”,应把握、顺应规律,改变所能改 变的一切。“盛
18、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我们应把握自身、社会的命运、国 运。 同时,对于暂时无法掌握、尚有待于被认识的自然之理,一方面,我们应仰望星 空,不断向宇宙探索。另一方面,此时无为胜于“乱为”。对人无法把握的部分,应 顺天之理,为规律自然/不受干扰地运行留下空间,从而使自然万物趋于善的境界。 故曰,顺天之性,尽人事,人方能诗意悠游地栖居于大地上,不以物伤性,而万 物亦将和谐共生。 点评: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全文通过析因以明理,层层推进,一气呵成。文章开 篇亮明观点,借双桅船巧妙引出作文材料,然后给出答案“人可以顺天之性,尽 人事”,简洁明了。论述部分先阐释两个重要概念“重要的转折”和“意想不
19、到”, 进而分析“出乎意料的原因”在于“自然与人”:自然之无限“有待于被不断探索”, 而人类“懒于探索规律,把握规律”。最后通过分析“自然之理”的知与不知,得出 “顺天之性,尽人事”的结论。本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使用材料丰富多样,如开篇所 引舒婷双桅船、文中的“凡事预则立”、“稊米之在太仓”的引文,对荀子天 论的引述和分析娓娓道来,说理充分。启示写作者唯有涉猎之广,方能识见之 深。 尽人事,尽人事,听天命听天命(一类中) 世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都是在意想不到之中发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 为力,我们应当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 转折是一个中性词,对于积极的转折即转机,自然不必多言。而对于消
20、极的转折, 其产生原因有二:天灾和人祸。 先从人祸说起,我想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可以很好地概 括人祸产生的原因, 转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生活无数疏忽的累积, 或是因为认识局限, 即没有发现潜在的风险, 但更多的自以为是的心态, 认为只要把握好主要矛盾就足矣, 因而有意或无意地遗漏。 对于这一类原因, 我想荀子所言: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需要广泛的涉猎,学习,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解事物,在把 握事物全貌的情况下,发现潜在的风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省,避免祸患的 发生。 而对于天灾,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我们应当提升对自然以及社会的认知,探索 事物发
21、展规律,从而做好准备。 但更多时候,我们面对的许多转折仍是意想不到且无法避免的。对于这些,窃以 为,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 坦然面对。罗素说: “须知参差多态, 乃是幸福本源。 ” 许多转折也许会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它亦 能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在视角变换中领略别样风采。 苏轼一生历经波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乌台诗案,一夜之间,苏轼从朝中元老 变为罪臣,被发配到偏远的黄州,但苏轼并未因此消沉,他与世俗农夫一起务农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发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掷地有声 的人生格言,人生中的挫折莫过于从巅峰到底谷的起落,但即便如此,亦
22、能从中发现 人生的乐趣。况且,苦难本身也是一种财富,苦难能够历练出生命的韧性,对苦难的 思考也能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因而,从生命的角度而言,借用海氏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言: “静是动的变式。” 转折只是生命中短暂的变轨,但并不影响我们重新涌入生命的洪流,汪国真在雪野中 写道:“风是俏丽,雪是峥嵘”,转折中生命层次得以丰富,生命韧性得以体现。 尽人事,听天命。做好准备,坦然面对。 点评:点评:本文亮点之一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明确观点主张。文章开宗明义基于转折 的意想不到的事实,道出观点“我们应当采取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亮点之二就 是论证分析逐层深入,分析“转折”类别,由积极的“转机”引出消极的“
23、转折”, 并点明消极的转折产生的原因。先说“人祸”再说“天灾”。然后着力阐述,意想不 到且无法避免的“更多时候”,从人生的角度,一分为二地梳理其利弊,通过苏轼的 人生经历例证,最后得出“转折中生命层次得以丰富,生命韧性得以体现”的通透感 悟。本文亮点之三是使用素材丰富多样,课内素材如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 忽微”、荀子劝学里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课外素材如:罗素的话“须 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海德格尔的“静是动的变式”,苏东坡传的“吾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汪国真的“风是俏丽,雪是峥嵘”丰富 多彩,论证充分有力。 尽人力后再听天命尽人力后再听天命(一类中) 阿甘说:
24、“生活就像吃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的。”这显示 出了生活的丰富与不可控性,似乎也揭示了一个冷酷无情的现实人对事物发展的 进程无能为力。项羽那一刻的妄自尊大放走刘邦导致原本必胜的局面悄悄转折;日军 偷袭珍珠港直接导致了战争的特折;更有无数普通人在很平常的时间就决定了后半生 的命运,但在当时对其或好或坏、或优或劣一无所知。 这些有人力参与的事件都已如此涵括意想不到的转折,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 更何况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力,人更加无能为力了。就如卡夫卡所言:“真正的 道路在一条绳索上,与其说是供人行走的,毋宁说是绊人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根据热力学中的熵增定理,宇宙发展到最后都
25、会变为王小波 白银时代中同此凉热、毫无分别的一片白茫茫的空蒙。 可现实并不是如此。那就意味着,尽管人于字宙间极为渺小,但个人依旧可以以 稊米般渺小的躯体去预测、准备、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使之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就如圣地亚哥在归途中遇到鲨鱼群,这一转折意想不到,他对这一事件的出现无 能为力,但他可以用打不败的硬汉精神去抗争。这不仅是具象的与鲨鱼的抗争,更是 一个独立个体与命运的抗争,把握当下,悬置过去与未来的时空。此为尽人力。 但不是所有的抗争都会如你所愿。孔子为扬周礼而辙环天下,但举世仍然以法家 的铁血手腕治国,孔子的理想在当时并未实现。 于是孔子发言了,“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于
26、是孔子退而著书,以 “后死者”自居,终于在后世得到了他心中的那个理想社会。此为听天命。 所以与其自怨自艾于命运的波澜,为可能到来的意想不到的转折而或喜或悲,不 如为这样的可能性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你的理想是符合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满 的,那么即使在当时得不到实践,总会在历史的某个时空得到回应。就像我们战战兢 兢避开奥威尔笔下1984中的老大哥,而“一体国”也终究只是我们中的象喻。 即使那意想不到的转折超过了人力的预测与准备,你的理想得不到实现,那么人力本 身,已经足够美丽。 伍尔夫曾言:“人不该只是静置在花瓶中供人观赏的静物,而应该是在草原上随 风而舞的旋律。”在尽人力之后再听天命,为可能到来
27、的意想不到的转折做好准备, 这样才能做到“无论风暴将我带至何处,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点评:点评:本文的最大亮点就是基于丰富的例证有序论证分析,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开头先通过阿甘的话引出“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的现实情况,再通过实例 历数历史上多种“转折”或变局,借卡夫卡的名言,发出探问引发思考,得出“现实 并不是如此”的判断。论述过程,先举硬汉圣地亚哥对抗鲨鱼乃至命运,是为尽人力; 再列孔子扬周礼而辙环天下之事,力证听天命。然后得出“与其自怨自艾于命运的波 澜”“不如为这样的可能性做好充足的准备”的结论,再用奥威尔笔下1984 以 及扎米亚京的我们为论据,后以伍尔夫名言作结,从
28、而论证了“在尽人力之后再 听天命”,使文章的论述得以自圆。文章材料丰富,有“刘项变局”和“偷袭珍珠港” 等史料,也有阿甘正传、老人与海、1984、我们等影视、文学作品, 从古至今,概莫能外,详实有据,充分有力。 花终将会开花终将会开(一类下) 欧亨利的小说以其结局的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而备受瞩目,诚然,生存于世 难免会经历很多重大的转折,且这些转折往往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但这并不意味 着人无法左右事物的发展进程。 重大转折的发生,往往代表着前阶段的退幕和新阶段的勃发,机遇和挑战并存。 转折是事物逻辑中极具魅力的,它保有鲜活的生命力,免于一成不变的常态。 有人不免有这样的疑问,处于意想不到的剧
29、烈变革之下,人不是往往会被惊惧裹 挟,失了往常的冷静吗? 确实是这样。 但即使经历了太多浮沉流离,杨绛先生从未有过乱世浮躁的戾气。处于文革这样 出人意料的重大转折,她趋避名利沉浸学术研创,坚守着自锄明月种梅花的情操,以 隐忍且坚韧的姿态,默默前行。她的翻译堂吉诃德,百岁感言走到人生边上, 再次完成了人生重大转折,即是在转折之下推动事物发展进程的最好佐证。所以说, 惊惧是必然,但坚韧且冷静对之是为预见下一次的转折的伏笔。 人生的重大转折往往是出人意料,却不都是无迹可寻,都是建立在努力或懈怠的 基础上的;即便是气运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抓住这次转折完成飞跃,或者迅速 从泥潭中脱身,再进一步推动事
30、物发展进程。处于日月兼程的 21 世纪,无疑是出人 意料的重大转折发生的高频时代。借助日益透明公开的科技,全面丰富的信息知识, 我们本应享有优势,更好的去推动事物发展。但现实是网络时代转发“锦鲤”大行其 道,是佛系青年备受推崇,是有野心的人遭到嘲讽,不免悲哀。 少年是需要点野心的,眼巴巴期待转折的机遇从天而降实则对事物的发展毫无作 用地盘是空缺不扎实的。而对于那些出人意料的,称人心意的转折,也不必被幸 福冲昏头脑,而是“借助芦苇的摆动”,看清风的本质,去推动事物发展进程。 在这个本该美好的夏天,因为出人意料的新冠病毒,失去了很多生机。我们对于 自然肆意的侵害终究导致了报复,可以说,这不是超乎想
31、象的。但当我们风月同天之 时, 我相信我们也会立于这转折之上, 熬过低谷, 创造人类乃至世界的美好未来, 推 动事物发展进程。 即便是死气沉沉的死谷也能抓住一点点意外的雨水,开出漫山遍野的灿烂花海, 我们自然也不会远。 点评:点评:本文题为“花终将会开”而文中不再现,此种行文方式于考场作文其实有 点冒险,但是亮点由此而来奇崛之处见峥嵘,论证之中显文采。 文章开头由司空见惯的欧亨利小说结局特征引出作文材料,并大胆质疑其充分 性。接着诠释“转折”内涵,点明其魅力所在“保有鲜活的生命力”,暗示题意。再 就人之常态与失态之变,“惊惧”与“冷静”之转,以杨绛先生为例,论述顺势而为、 坚守之后的人生蜕变,使生命保有“鲜活”、灵动。然后揭示个中原因:“建立在努 力或懈怠的基础上的”,籍此从反面批驳“佛系”之无为,自然道出“少年是需要点 野心的”,要积极主动、见微知著,最后联系现实,在当下新冠病毒肆掠之时,更应 主动出击,推动事物发展。文章末了通过“死亡之谷”“花开遍山”隐喻,使人恍然: 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处,只要坚守、只要努力,“花终将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