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板块 写作 专题一 准确的审题立意.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70837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板块 写作 专题一 准确的审题立意.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板块 写作 专题一 准确的审题立意.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板块 写作 专题一 准确的审题立意.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板块 写作 专题一 准确的审题立意.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板块 写作 专题一 准确的审题立意.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四 板 块 写作 专题一 准确的审题立意 语语 文文 2022 根据最新高考评价体系语文科高考评价精神,写作能力是指在特定情境中, 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的能力。要求为:熟悉各种实 用文体和文学体裁的特征及写作常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能根据写作的 具体情境和要求,正确选用文体、语体,灵活使用语言文字和各种表达手段, 构造完整语篇;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能按 语篇功能和写作目的,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符合文体和语体的 要求。 内 容 索 引 一、材料阐释类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二、话题思辨类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三、交际语境类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所谓

2、审题立意,就是根据题目的意思来确立自己写作的中心。考场作文必 须准确理解命题的意义,然后紧扣题意来写。写作的过程就是准确阐释或 演绎命题意义的过程,或者说,考场作文就是对命题者所命题目意义的理性 或形象的解释。合乎题意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求;是否准确把握题意是决 定分数高低的第一衡量标准。目前,我国高考作文试题大致可分为材料阐 释类、话题思辨类、交际语境类(任务驱动型)和创意写作类,对这四类作 文的特点与审题立意的方法,考生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准确的把握。 一、材料阐释类作文题的审题一、材料阐释类作文题的审题 立意立意 材料阐释类作文题是目前高考作文运用最广泛的题型。2020年新高考全 国卷卷作文

3、题、北京卷作文题第(1)小题、天津卷作文题均为这种类型。 其最大特点是要求考生的文章必须符合材料明示或隐含的思想观念和价 值倾向。 具体而言,新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明示的是疫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距离 的同时密切了人们的联系,北京卷作文题的第(1)小题明示的是每一个个体 都有自己的价值,天津卷作文题隐含的是中国面孔充满正能量。虽然这三 个作文题都让考生“选准角度”或“自选角度”,但事实上考生并不自由,因为 考生的立意必须符合材料明示或隐含的立意,若偏离此立意,就会被判为偏 题、跑题而得分较低。这类作文试题强调“立意控制”,具有强烈的“命意” 导向, 准确审题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关键。 准确审题立意“四法

4、” 1.提炼中心法 这是材料阐释类作文题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作时,如 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就会使所写文章既 切题又有深度。所以,遇到材料阐释类作文题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 意。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作文题材料中的关键性语 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题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 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技法指导技法指导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 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 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

5、最佳的立意。 4.由物及人法 面对材料阐释类作文题中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 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 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一)(2020 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 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 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 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 学

6、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 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 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真题示例真题示例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1.明要求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一要求 提醒考生写作中注意两点:写作主题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综合 以上材料”提示考生需综合材料,全面理解。 2.观全局 材料主要分两部分

7、,前一部分讲述的是疫情当前,人成为病毒的潜在携带者, 为了生命健康,人们选择拉开物理距离;后一部分讲述的是各行各业的一线 工作者冒着风险作业,以忘我的奉献串联起社会各行各业,有序推进抗疫工 作。 3.抓关键 综合分析材料和任务要求,不难判断:准确理解“疫情”背景下的“距离”与 “联系”是此次作文命题的关键命题中“联系”指向团结、众志成城,而 “距离”的内涵是“隔离不隔爱”。 可以说,这道作文题没有审题难度,可采用提炼中心法或抓关键句法直接立 意。考生们都亲历过疫情,肯定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但是,想要写出精 彩的文章并非易事。在写作时,要注意写出“疫情”背景下“距离”和“联系” 之间的辩证关系

8、;同时,还需注意语言的表达和文章的结构。 参考立意 疫情拉开了距离,隔不断爱。 疫情拉开了距离,密切了联系。 距离相隔,更见真情。 “一米”距离,彰显温情和力量。 满分作文 距离无法阻挡联系,疫情隔断不了真爱 山东一考生 距离阻挡不住联系,疫情隔断不了真爱。(简短的开篇,申述观点,照应题 目,灵巧、自然) 英国诗人约翰 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准确地引用名言,显示考 生阅读储备)2020年前后,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隔离成为重要举措。面对疫 情,国家果断采取措施,人民紧急落实行动。居家隔离,杜绝聚堆;社区封 闭,“安全一米线”处处可见。然而,隔离阻挡不住联系,疫情隔断不了真爱; 隔离的是疫

9、情,不变的是真爱。(恰当地介绍背景,是对材料的高度概括,也 是行文立意的基础)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在孤军奋战;隔离中我们同舟共济,互助中我 们守望前行!(再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句话,强调疫情之中的联系) 诚然,疫情的发生,让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变得疏远。要么居家,不出门就 是对疫情的最好的预防,大人小孩蜗居在家中,虽足不出户,但其乐融融;对 国人来说,这是一场修行,是一场考验。要么保持安全距离,全副武装,口罩 消毒液防护服,这是避免感染的有效途径!是的,隔离和距离让疫情趋向于 缓解。不断下降的感染人数足以说明我们隔离的力度和效果!(此段说“距 离”) 其实,距离阻挡不了联系,隔断不了真爱

10、。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国人没有 退缩!医生护士的一封封请战书,包含大爱;企业职工加班加点,急需物资得 以保障;爱心人士纷纷捐款,解决燃眉之急;志愿者倾力相助,政策得以有力 执行爱心如寒冬里的暖流,如冬日里的朝阳,给人们注入了爱的力 量!(此段说“联系”) 距离隔断不了责任。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连日奔波,亲赴 一线,了解疫情,研究方案,部署行动;各地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全国驰援,请战 奋战;普通百姓甘当志愿者,投身防疫一线,助力防疫!(点面结合,展现专家、 医护人员、普通百姓在疫情中的“联系”) 难以忘记隔离中一心奉献、推迟结婚的你,难以忘记超负荷工作、不 知疲惫的你,难以忘记一把

11、汗水一口饭、全力投入建设的你,难以忘记主动 隔离、不顾小家的你(镜头快闪,强化的还是“联系”) 一幕幕,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丽场景;一点点,都是隔断疫情、 隔离不了真爱的动人画面! 最近爆火的一段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战 争年代,驰骋沙场的英雄辈出,而和平时代,也有英雄!也值得尊敬!正是因为 他们的付出,我们的距离变成了联系,我们的隔离更加有了意义!(点明意义, 辩证说理) 距离阻挡不住联系,疫情隔断不了真爱!(呼应首段,照应标题,强化观点) 点评 1.逐层深入,观点鲜明。作文题目采用整齐的句式,巧妙点明“距离 与联系”的关系,并且符合疫情下的议论背景;首

12、段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引 人入胜。文章先从隔离所带来的距离分析,指出疫情下隔离的必要性,列举 现象,剖析问题;然后又指出隔离的距离并没有阻断人们的联系,议论逐层 深入,切合命题者意图。作者每段的首句善用分论点,结构层次清晰,给阅 卷教师以较好的视觉效果。 2.句式锤炼。作者匠心写作,既有面上的铺陈排比,又有点上的重点议论,点 面结合。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普通百姓,举例都切合主题,素材典型丰富, 内容充实有力。文章注重语言的锤炼,无论是引用名言,还是锤炼四字句, 都显示出较强的文学功底。文采斐然,思想感人。 (二)(2020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

13、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 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 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 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 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 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分析 1.明要求 命题人创设了一系列真实的情境,如“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 杜甫”等,引导考生认识家国情怀、造福人类、传送温暖等“中国面孔”的内 涵,但材料部分仅仅是诠释“中国面孔”的概念,写作任务部分对概念的限制 进一步

14、收紧,要求写出“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表明考 生只能写对“中国面孔”的新认识。 “走过2020年的春天”一句,对考生的写作背景有了进一步的限制。“新的思 考和感悟”是和原有的认识相对的,考生要写出新旧认识之比照。 2.观全局 材料采用下定义的方法,通过四个连续的句子,把命题者对核心概念 “中国面孔”的理解展示出来:杜甫句,表明其家国情怀的内涵;屠呦呦句,表 明其用中医药造福人类的内涵;医务工作者的笑脸句,表明其抗疫救人的内 涵;快递小哥句,表明其传送温暖的内涵。省略号,意味着“中国面孔”还有 许多其他的内涵,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读和选择。“也是用各种方 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

15、你和我”,将概念明确指向了每个普通的中国人,是 你我一起,共同形塑,形成了“中国面孔”,进而使概念落地生根,延伸到每一 位普通人的生活,让考生更加有话可说。 3.抓关键 作文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材料、写作导语、写作要求。立意关键在于解 析材料和写作导语。写作导语主要分为两句话。核心句是“你对中国面 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这句话明确了写作的核心对象和核心概念, 即“中国面孔”,作文内容就是考生对其的思考和感悟。限制句是“走过2020 年的春天”,它规定了范围,也就经历了抗疫的大背景。考生自然会明白,对 “中国面孔”的思考还应该基于防疫抗疫的社会现实,这也恰恰体现了“新的 思考和感悟”的具体

16、所指,也就赋予了“中国面孔”新内涵,以便于考生对疫 情作出新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立意 我为中国新面孔添彩。 中国面孔,你我同塑。 以科学精神塑中国面孔。 勇担责任,展中国新面孔。 科学防新冠,中国新面孔。 平凡之我,亦能形塑中国面孔。 满分作文 眼 眼 眼 天津一考生 说起“中国面孔”,不由得便想起了抗疫期间的几双眼睛。(“凤头”开篇, 直接入题) 眼睛的主人们有着共同的职业。他们有的是名闻遐迩的专家,有的是 普通的医生,有的是有着特殊身份的护士。(点明眼睛的主人的职业,暗合 题目要求的写作背景走过2020年的春天) 钟南山自信的眼睛 在很多网站和报纸杂志上,钟南山都是自信的科学家形象,尤其是

17、他的 那双正视前方的睿目。他的自信源自他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更出于一 个科学家的求真求实的基本信仰。“新冠病毒绝对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自信的话语后其实是深深的忧虑与不安,他的话语更像是一串令人惊醒的 哨声,哨声过后是全国性的集合整队,是匆忙却有序的操练 。而今,凝视封 面上钟老的双眸,我终于明白,这才是“中国面孔”上最有魅力的风景。(考 生把钟南山自信的话语比作“一串令人惊醒的哨声”,接着写“哨声过后是全 国性的集合整队,是匆忙却有序的操练”,大大压缩了钟南山话语产生影响 的时间间隔,直观呈现全国各地的行动,这样的画面拼接组合,具有感人的 力量) 女医生坚毅的眼睛 第一次看到这双眼睛就被深

18、深地吸引了。不,准确地说是被震撼了!不 知道女医生的年龄,不知道她的名字,医生帽与医用口罩遮住了面孔的四分 之三,于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成了摄影师有如神助的特写。从那双眼 睛里,我读出了浓浓的坚毅,读出了浓浓的勇敢,读出了浓浓的刚强,读出了 一往无前,读出了百折不回。也许,她并不高大,并不强壮,甚至也不漂亮,但 她的那双明亮的眼睛,真的是胜却人间无数,是“中国面孔”上最美丽的风景。 (女医生的名字叫黄霞,是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的医生,人民日报曾整版 报道过她的事迹。也许本文作者真的不知道女医生的名字,也许作者故意 对此作虚化处理,但这样的虚化却深得写作的精髓。虚化是为了强化眼睛 的“炯炯有神”,

19、由个及类,以浓墨重彩渲染突出一类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 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合理的放大与彰显) 蔡利萍含泪的眼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蔡护士的名字,但若提起因抗疫殉职的武昌医院刘 智明院长灵车后那个追跑的身影,很多人都会流下眼泪。电视上的影像是 远景,谁也看不清作为妻子的蔡护士的眼睛,但可以想见一定是泪眼蒙眬。 两个月后,接受媒体采访的她提起这些仍是泪落不止。特定时期,生离死别, 但她也只是休息了两天,就又坚强地出现在了抗疫的岗位,以极大的热情投 身于充满危险的战斗中,这是怎样的境界啊!她知道,只有全身心地为可能 受到病毒威胁的每一个人去工作,才是对丈夫的最好的纪念。那含泪的眼 睛,你能说不是“中国面孔

20、”上动人的风景吗?(对蔡利萍护士眼睛的描写,用 两个月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画面中“泪落不止”的眼睛进一步补充,前后映衬, 很好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个人,三双眼睛,不同的眼神里有着相同的热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 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引用艾青的诗句,巧妙点旨)让我 们记住这一双双直击我们灵魂的眼睛吧!愿你我都能与其作长久的对视与 深入的对话,然后让各自的眼睛闪亮在“中国面孔”上最合理的位置,真诚诉 说,倾心传递。(文章每段的最后,作者都用一句话点明这双眼睛与“中国面 孔”的关系,点题扣题严谨) 点评 该文选择不同的眼睛来表现“中国面孔”,视角可谓独特,构思可谓巧妙。 1.以“点”

21、写“面”。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钟南山、女医生、蔡利萍 三双眼睛是三个“点”,这三个人一个是专家学者,一个是普通医生,一个是 有特殊身份的护士,这样精心选择的“点”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从更广的 “面”上凸显“中国面孔”的特征。三个人的眼睛,分别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钟南山的眼睛,突出的是“自信”;女医生的眼睛,突出的是“坚毅”;蔡护士的 眼睛,表面写落泪,实际上要突出的是她对“我”与“国”关系的理性选择。 2.立意高远。写眼睛不是目的,事实上考生也没有把行文重点放在对三个 人眼睛的具体描写上,而是重点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质,提取其中的“中国精 神”,立意是高远的。作者最后落笔于“让各自的眼睛

22、闪亮在中国面孔上 最合理的位置”,实际上是启发读者,要从这些人身上汲取足够的精神营养, 并用自己的行动成为“中国面孔”的形塑者。 【写作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辈”一词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两个 字包蕴着当仁不让的责任感,昭示着义不容辞的“主场感”。无论何时,“我 辈”都是一群让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 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此题是材料阐释类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我辈”,

23、由这个词 非常容易联想到李白的名句“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材料整体来看,“我辈”是 充满正能量的一个社会群体形象代表,在这个核心之下,这则材料有三个角 度可选。“我辈”包含两层含义:“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 场感”。 “我辈”是一群人,但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种精神集合。 它让人心生敬佩,这和第点关系密切,因为有责任有担当,所以让人心生 敬佩。 “我辈”不是特定的谁,任何普通人只要有责任,有担当,都可以自 称“我辈”,都能让人心生敬佩。 2.(2021年1月八省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 安全

24、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 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 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 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 的捐款可购买3 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 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 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 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25、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试题由材料、任务以及要求构成,各有一段文字进行说明。 第一段是材料,简述抗美援朝历史:第一、二句分别交代了战争发生的背景 和原因;第三、四句写前方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第五、六句写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后方民众竭力支援前线的爱国主 义精神;第七、八句写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巨大意义。 第二段是写作的任务要求,任务情境是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的主题征文活动,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考生的感受和思考。 围绕“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征文主题,考生可以选择从大的层面切入,写 抗美援朝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

26、当代的价值与意义;也可以选择小的 方面切入,比如从志愿军的角度,从后方广大支援者的角度写他们在极不对 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如何面对艰苦卓绝的挑战,从而激发新一代弘扬抗 美援朝精神;当然也可以综合立意。 切题立意: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铭记抗美援朝精神,走好新长征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感悟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密码”。 二、话题思辨类作文题的审题二、话题思辨类作文题的审题 立意立意 话题思辨类作文题是近年来上海卷、浙江卷、江苏卷常用的写作题型。 这些命题都试图在材料中设置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引导考生摆脱那些泛泛 之论,在具体说理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辨性与批判性。例如,上海卷 2017202

27、0年的作文试题就分别要求在预测与否、需要与被需要、不同国 家的音乐与“中国味”的音乐之间、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等话 题中作出辩证分析。 2020年江苏卷和浙江卷的作文试题也是话题思辨类作文题。江苏卷作文 题要求反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是 否应当提倡这种行为?浙江卷要求反思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关于个人人 生坐标定位的落差或错位。这种题型提出一种正反对立的问题情境,让考 生选择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思辨。这类作文题写作的 关键在于有无辩证思考,立意是否深刻。 技法指导技法指导 作文立意如何“深刻”? 1.洞悉历史进程,了解人生世事,有辩证思考的

28、习惯 别人认为本来如此,你却看出本该如彼;别人以为事出偶然,你却看到实出 必然;别人觉得司空见惯,你却看出荒唐滑稽总之,从生活中的现象入 手,联想由此及彼,深挖现象背后的道德、制度以及文化层面的实质,升华 为宏大的主题,这种说理比逻辑推论更奇警,更震撼。 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某市消防支队全体官兵学英雄,见行动。一年来,为 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他们紧急出动800多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对这则材料,一般同学都会从消防官兵英勇无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思考, 这样尽管没错,但流于肤浅。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消防官 兵固然英勇无私,但出动800多次,足以看出该市消防安全方面存在漏洞。 因此

29、,可确立一个深刻而独到的论点:消防队应把重点放在“防”上,而不是 “消”上。 2.思想高度凝练概括,从平凡的事物中揭示人生的意义 考生要能够从纷繁芜杂的历史现象和生活现象中抓住本质,显示出光彩射 人的魅力,有时是把笔触伸进人性的最深处。 如“每一片圣洁的雪花都有 一个赖以凝结的核心,那核心必是一粒灰尘”,简约而深刻。 3.多维归因,追本溯源,对生活作剔骨抽髓的解剖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要受其特定的条件(原因)支配。高考作 文所给的题目也脱不了这个框架,在审题时,要学会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使文章的立意深刻,使分析有深度。分析原因时,可以由现象到结果,对事 件背后的道德、制度、文化进行

30、深度挖掘,也可以由结果反溯原因。 真题示例真题示例 (一)(2020 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 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 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1.明要求 纵观2020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上海卷的作文题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一贯风格: 文字简约却能引发思考,设疑思辨而又不乏灵活开放。作文题由两部分组 成,其一是材料:“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 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其二是作文要求:“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2.观全局 材料主

31、体高度凝练,寥寥数十字。前半句是多条件限制的判断句,充满暗示 性。“重要的转折”暗示现实,不避时事,“世上”暗含时空,当下与史上、咫尺 与天涯。“许多”意即这种转折的普遍或多元;“意想不到”意味着猝不及防、 难以预料。后半句是选择性疑问句,指向性明确。材料以问句引发思 考:“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无能为力”还是“有所作为”?表面似有疑问,实际 上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指向非常明确。 3.抓关键 这个作文题目,可以置换为“谈谈你对人在事物发展进程中作用的认识和 思考”。考生要透过表象探究本质。既要关注问题的现实性,还要思考“重 要的转折”的历史普遍性,思考要有深度。越是简短的题目,越有丰富的内 涵

32、。这是上海卷作文题的特点。 参考立意 面对世界上意想不到的转折,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人是能够改变和影响事 物发展进程的,人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积极作为,人定胜天。 意外的转折,分内的作为。 莫畏艰难,为者事成。 我命由我不由天。 满分作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上海一考生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 猛的曲折里。”诚哉此言,世上许多重要转折常在意料之外发生,在人们的 生活中添上不一样的色彩。面对这出乎意料的转折,除了坦然接受,人们还 能做些什么呢?(设问开篇,引人思考) 坦然接受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转折,的确不失为一种应对转折

33、的积极方 式。生活中的转折总在不经意间袭来,顺生乐生的心态显示出拥抱转折的 释然。就像面对突然而至的仕途失意,苏轼依然发出“回首向来萧瑟处,也 无风雨也无晴”之言。我们只有承认转折并欣然接受它的到来,才有可能 正面应对它。转折是人生的必然,因而如何直面转折的挑战是一堂必修课。 (以苏轼之例,谈如何直面转折。此处退却一步,以守为攻) 不过,如果只知一味被动接受转折的到来,而不去思考如何在转折到来 后尽己所能,推动事物发展,那么人终将在一次次的妥协中丧失自我存在的 生命意志,丢失自我的生命价值。因而,在突如其来的双腿残疾后,史铁生 依然说:“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不过

34、”一 词,转为攻势。以史铁生之例,强调人生需要挑战) 直面转折的挑战,用已有的生命意志去战胜存在的可怕深渊,人方可在 困厄中起舞,展示出自我独特的生命意志。(此为观点句)对于真正的强者 而言,转折只会增加他们行路的趣味,却始终无法改变他们行路的目的。在 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在突如其来的打压与空穴来风的诬陷中,汪曾祺凭借 乐观而坚毅的精神继续写作,写出那些体察万物的清雅之作,站在那些看似 无法改变的转折之上,达到方寸之间怀有对万物的深情的境界,更给当时虚 浮的文坛带来一阵清风。以理性战胜转折,以坚毅战胜未知,无畏而不屈, 无悔而无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此段结尾很有气势与力量) 进一步而言,世

35、上的转折总在未知中突袭,而最大的未知其实是我们自 己。何况,有些转折或许是一次出乎意料的惊喜,积极应对则将创造意料之 外的可能;有些转折看似增加了波澜,但若我们理性迎战,就有可能扶大厦 于将倾。而无论转折走向何方,我们最终遇到的都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此段深化一层,进一步阐述主观努力的意义) 其实,当我们敢于运用勇气与智识冲破那些突然而至的转折时,那些转 折也都不再重要了,一切不过云淡风轻。生活中的转折很多时候并不可逆, 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以人为之力根本无法预料,更无法改变,但当我们以开 阔的心胸站在高处藐视那些突如其来的转折时,当我们在向前奔跑时曾深 切地爱过、活过,我们就能够向死而生。

3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辩证 说理,以示深刻) 王小波说:“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我说:“我不能决定转折怎么来、怎么去,但我能决定怎么一路向前,怎 么一路高歌。”(化用王小波的话结尾,翻出新意,手法高明) 点评 本文的最大亮点是行文逻辑层层递进。开头即紧扣题意,基于转折, 点出意料之外的客观事实,明确坦然面对的基本态度,进而主张积极直面转 折,用理性战胜转折,用坚毅战胜未知,于是把文章的立意提升到“向死而生” 的生活态度“我不能决定转折怎么来、怎么去,但我能决定怎么一路 向前,怎么一路高歌”。这样富有逻辑的阐述,立意深刻,圆满完成了对人面 对事物进程是否“无

37、能为力”的理性思考,显示了作者成熟的思想力。 本文的第二个亮点是语言简洁流畅,语句中不乏充满智慧的思辨。同时,在 行文中又能够自然引用名人名言,巧妙用历史名人的人生遭际印证自己的 观点主张,令人耳目一新,显示了作者的阅读积累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二)(2020 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 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

38、诗歌。不 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分析 1.明要求 题目要求:“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而材 料中的核心词语是“人生坐标”“美好期望”“预期”“角色”“落差”“错位”。 考生只要围绕“期望”“定位”在“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落差或错位”这 个内容构思行文就可以。 2.观全局 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为引子,即从个人角度表述,强调每个人的人生都有 “人生坐标”和“美好期望”;第二句从家庭和社会角度表述,强调家庭、社会 对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预期”与“定位”;第三句则对前两句的表述进行综 合,实际上点出了思考的角度:我们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人生坐 标”

39、“美好期望”难免会存在“落差或错位”。 而这种“落差或错位”是在“不 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3.抓关键 此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辩证地看待、面对、正视因现实生活不断变 化而产生的“落差或错位”,分析论述“落差或错位”产生的原因与解决“落差 或错位”的策略,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参考立意 正视落差,走好人生路。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人生应该属于自己。 满分作文 从心所向 无问西东 浙江一考生 王小波说:“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其实每个年轻人都 有好多奢望,因为年轻敢于梦想。人生安得长少年,我们必将走出家庭,迈 入社会。身份的转变及与父母、社会期望产

40、生的落差可能让我们迷惘无 措,甚至迷失在时代的洪流中。(引用王小波的话开篇,很好地避免了对材 料的复述,又能切中肯綮引入话题) 有能力的家长可以扶君上马再送君一程,但更多的父母只能目送你独 自去闯荡。家人能陪着你跑一段时间,但不能一直陪着你跑。我们终须找 到自己的梦想,不能总是在父母的荫蔽下生活。我们要跟上父母的节奏,不 做不肖子孙;更要超越父母的期盼,做到人格独立,自力更生。齐白石的“学 我者生,似我者死”一直在告诫着世人要创新,同样,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又不 能捆住孩子,孩子要朝父母的期望努力,更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从家庭层 面分析,要正确看待落差,追逐自己的梦想) 梦想不会轻而易举地照进现实

41、,成长的路难免坎坷。无论是走在他人 的前面还是落后于他人的步伐,我们都容易产生心理落差。站在成长的岔 路口,我们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志存高远。世上的名与利太多、太杂,一 不小心就会泥足深陷。其实那些内心的理想与残酷现实的落差大部分都 是不被满足的欲望产生的。陶潜有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为 了父母的期望或为了一时的名利而选择一条道路,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年 轻人不要轻易选易走的路,要选长远的路。只有与时俱进,以志趣立志向, 以本心择未来,以人民需要为旨归,我们才能创造于身于心于他人皆有裨益 的人生。(从社会层面分析要消除落差,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志存高远) 马云成功之前,有谁看好电商呢

42、?他何尝不是遍历创业的艰辛苦痛,才取 得了成功。即使面对家人的质疑和社会的嘲讽,他还是坚定着自己的梦想, 选择埋首苦干,从心所向,可见他内心的坚韧和目光的长远。“95后”快递小 哥哥李庆恒被评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获杭州市政府百万元购房补贴,对 此,你又怎么看呢?(连续用例加反问句式,增加了说理的力量)年轻就该多一 点尝试,当代青年面对的是精彩纷呈的新时代,有无限的生机,人生的可能 不应被过早地定义,家庭也好,社会也罢,请多给我们一点包容,我们将会创 造一个更令人惊喜的世界。(以典型事例论证了在落差面前,成功之士都早 点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执着坚守梦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至理之言)

43、要把握住这“黄金时代”,唯有坚定目 标。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不问西东,从心而行,方能助我们消除迷惘,实 现人生的价值。追求梦想本就不易,生活的落差又怎能阻挠我们。他人怀 疑的目光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结尾进一步深化观点) 点评 1.主题宏大,深入浅出。考生从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落差中 得出青年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志存高远,与时俱进;家庭与社会要鼓励 青年追求梦想、追求创新、追求进步的观点。考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 将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分析得很清楚,论证深入浅出。 2.用语活泼,用例典型。文章语言活泼,既有如“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这 样典雅的表达,也有“大胆

44、去走你的夜路”这样平实的表达,颇有韵味。文章 的事例选用也很恰当,如以马云为例谈个人与社会的落差,以遵循父母之命、 谋短期之利与志存高远作比较,突出“从心所向”的魅力,以李庆恒的事例唤 起家庭社会对青年梦想的包容,用例精当。 3.前后照应,深化主题。文章从青年“黄金时代”的“奢望” 开始讲起,结尾总 结青年在“黄金时代”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与路径,强化了“从心所向 无问西东”的主张。 【写作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关于“初心”,三字经解释为“性本善”,华严经云“不忘初心,方得始 终”,孟子则认为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 “勿忘初心,方

45、得始终。”留住初心,已成为一种追求。然而,生活是一个具 体化的过程,初心只是人生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也有人认为,忘掉初心其实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放下初心,根据形势作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反倒是 对初心最好的坚持。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话题思辨类作文题。在审题立意 时,要找出这些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题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 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 观点。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网站发布的献给新一代

46、的演讲后浪,一经播出便火爆全网。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向你们的自信 致敬”“向你们的大气致敬”“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饱含深 情的真挚表达,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巨浪”。 后浪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给予年轻人充分肯定,以欣赏、赞美、 致敬的姿态,为年轻人加油鼓劲;也有不少人表示,有些年轻人不是这样的 “后浪”,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材料讲述了某网站发布的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引 起

47、人们对年轻人是否能承受起这样的夸赞的讨论。考生可以联系实际,确 定立意,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既是有格局、有才华、善学习,深具创新精神的 “后浪”,也是能吃苦、敢担当,传承历史的“前浪”。相信新一代的中国青年 们定能以更昂扬的精神、更坚定的信念面对现实和未来,而这正是代代传 承的中国精神在今天的意义。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立意,过度的夸奖,可 能使人迷失方向;真正的赞誉,是成功之后的奖赏。 三、交际语境类作文题的审题三、交际语境类作文题的审题 立意立意 所谓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到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 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交际语境写作的原理就是:读者、 目的、角色、话

48、题等语境要素决定着语篇的内容和形式。 交际语境类写作试题提供了明确的交际语境,将话题内容、作者身份、读 者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文体、语言风格等作为题目的“规定成分”出现, 考查考生根据写作任务语境去设计写作主题、选择材料、选择材料的呈 现方式(文体)和语言表达风格等的能力。 交际语境类作文题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题型,又叫“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 出现在全国卷中。例如: 2020年全国卷,话题内容是对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感触,作者身 份是学生,读者对象是同班师生,写作目的是在班级读书会上围绕前述关于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材料展开讨论,写作文体是发言稿,语言风格要 符合发言稿的特征。 20

49、20年全国卷,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作者身份是中国 青年代表,读者对象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与会人员,写作目的是准 备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发表中文演讲,写 作文体是演讲稿,语言风格要符合演讲稿的特征。 2020年全国卷,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作者身份是毕业前的高三学 生,读者对象是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作目的是结合材料与他们分享自己 的感悟与思考,写作文体是书信,语言风格要符合书信的特征。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话题内容是“带你走近 ”,作者身份是电视 节目中华地名的客串主持人,读者对象是中华地名现场观众和电 视机前的观众,写作目的是准

50、备客串主持电视节目中华地名,写作文体 是主持词,语言风格要符合主持词的特征。 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全国卷“三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 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 物、大而无当”。这正是交际语境写作的核心要义。 技法指导技法指导 交际语境类作文题审题立意的步骤 交际语境类作文题材料的内容多突出“立德树人”理念,引领青年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社会正能量。材料后的导语一般是 “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对这样的材料可以分三步来审题立意。 第一步,分解材料,多向发散 对材料要学会分解,分解成一个个小个体后,多向发散。多向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四板块 写作 专题一 准确的审题立意.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