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本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976322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本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本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本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本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本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本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圣人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

2、。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节选自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材料三: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惊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

3、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息。”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四: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师说)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

4、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太宗特赐A步舆B令C三卫D举入东宫E诏皇太子F引上殿G亲拜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指满足,与论语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的“厌”词义相同。B.幸,指皇帝亲临某处,与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中的“幸”词义不同。C.理,指道理,与六国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理”意思、用法相同。D.济,指帮助、救助,与烛之武退秦师 “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词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氏春秋认为圣人贤士无不尊敬老师,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圣,与曾经当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用以显示敬学

5、与尊师。B.汉明帝曾到太常府探望,让桓荣坐在东面主位,并召集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拜见,众位学生中有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问的。C.桓荣每次生病,汉明帝就派使者问候,去问候的太官太医多到在路上前后相望,情况严重。桓荣就上奏折谢恩,辞让交还爵位和封地。D.王珪个性刚直、心存忠孝,太宗选择他来担任魏王李泰的老师。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和自己,深得当时舆论的好评。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2)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5.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能否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材料一的观点?请联系材料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6、题。材料一:长乐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

7、,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二:充容长城徐惠以上东征高丽,西讨龟兹,翠微、玉华营缮相继,又服玩颇华靡,上疏谏,其略曰:“以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昔

8、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之所致乎!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也。”又曰:“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又曰:“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又曰:“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上善其言,甚礼重之。(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八卷)【注】皇后,唐太宗之妻长孙氏,人称长孙皇后,德才兼备,与太宗感情深厚。徐惠,湖州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贤妃。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岂非矜功A恃大B弃德C轻

9、邦D图利E忘危F肆情G纵欲之所致乎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赍,指赠送,与谏逐客书“借寇兵赍盗粮”中的“赍”意思相同。B数,指列举过错,与六国论 “胜负之数”中的“数”意思相同。C奄,与有连用,指全部占有,与陈情表“气息奄奄”中的“奄”意思不同。 D善,认为是好的,与苏武传“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的“善”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因特别喜欢长乐公主,所以命令相关官员为其准备了更为丰厚的嫁妆,超过了长公主,魏征认为于礼不合,直言进谏。B.唐太宗发怒要杀掉魏征时,长孙皇后穿好朝服盛赞陛下贤明,为魏征正直进言。为此皇

10、帝曾向大臣房玄龄称赞皇后对自己有帮助。C.唐太宗爱马突然间死亡,迁怒于养马之人,要杀掉他。长孙皇后听闻后,讲了书中的一个故事,让唐太宗明白了此举的不妥。D.唐太宗后期,对外多有征战,在内营建宫室,服玩奢华;充容徐惠上疏劝谏,条理清晰,言辞有力,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2)以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5.长孙皇后和烛之武在劝诫君主时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劝诫方式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

11、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马骥,字龙媒,贾人子。少倜傥,美丰姿。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罢贾而居,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子母。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

12、国人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觉马非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马请导往一观。于是鸡鸣而兴,引与俱去。天明,始达都。时值

13、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然位渐卑,丑亦渐杀。无何,马归,街衢人望见之,噪奔跌蹶,如逢怪物。既归,国中无大小,咸知村有异人。于是缙绅大夫,争欲一广见闻,遂令村人要马。然每至一家,阍人辄阖户,丈夫女子窃窃自门隙中窥语。终一日,无敢延见者。村人曰:“此间一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或不以子为惧。”造郎门。郎果喜,揖为上宾。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

14、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节选自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材料二:蒲留仙研精训典,究心古学,目击清初乱离时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书,以抒孤愤而途识者。历二十年,遂成聊斋志异十六卷。 其书不为四库全书说部所收者,盖以罗刹海市一则,含有讥讽满人、非刺时政之意。如云女子效男儿装,乃言旗俗,遂与美不见容、丑乃愈贵诸事,同遭摈斥也。 (节选自易宗夔新世说) 【注】罗刹海市包括了罗刹国和海市龙宫两部分的故事,罗刹国是作者对现实丑恶的揭露,海市龙宫则是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想象。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视之A双耳B皆背C生D鼻E三孔F睫毛覆目G如帘。2.

1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郡庠,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我国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庠”“序”等施教机构。B.引,文中指领着。与出师表中的“引喻失义”意思不同。C.要,文中指邀请。与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中的“要”意思不同。D.延,文中指引入,迎接。与过秦论“延及孝文王”中的“延”意思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父亲认为读书不可以解决饥寒问题,于是马骥放弃读书,子承父业,慢慢做起以本钱生利息的生意。B.风度翩翩、一表人才的华夏青年马骥出海经商时遭遇风浪,流落到了一个风俗与华夏迥异的地方。C.在罗刹国村民眼中,二万六千里外的中国,

16、人们形象诡秘奇异,只用耳饮食。见到了马骥后,他们就相信了。D.异史氏认为世上人人都装出假面迎合世俗,人情世态如同鬼蜮世界一样阴冷,美好期望只能在幻想中存在。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2)遂与美不见容、丑乃愈贵诸事,同遭摈斥也。5.材料二中,易宗夔分析了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原因,以及该书不被四库全书收录的原因,请对两者分别概括。(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去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为大岭,南为洪碧,东为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初觅炬倩注导,亦俱以炬应,而无敢导者。曰:“此中有神龙。”或曰:“此中

17、有精怪,非有法术者不能摄服。”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人家,与顾仆各持束炬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皆莫能从。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

18、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其隘甚低,与外二关相似。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辈皆顶额称异,以为大法术人,且云: “前久侯以为必堕异吻,故余辈欲入不敢,欲去不能。兹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安能得此!”余各谢之, 曰:“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然其洞但入处

19、多隘,其中洁净干燥,余所见洞,俱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节选自徐霞客麻叶洞天)材料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注倩:请。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底A砂石B平铺C如涧D底E洁溜F第干燥无水G不特免揭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矫,文中指抬头,与归去来兮辞“非矫厉

20、所得”的“矫”意思相同。B.蛇,文中指像蛇一样,与石钟山记“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的“夜”用法相同。C.循,文中指沿着、顺着,与登泰山记“循东谷入”的“循”意思相同。D.胜,文中指优美的,与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胜”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霞客未受村民思想影响,仍和仆人坚持探访山洞,最终领略到神奇优美的风光。B.徐霞客在经过第二关时,发现那里的石头无论是形态还是纹理都与别处所见不同。C.因火把消耗大半,一行人沿原路折返,借火光穿洞而出,恍若重生,像换了个世界。 D.当地村民愚昧迷信,即使徐霞客安然无恙地从洞中出来,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4.把材料

21、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2)“前久侯以为必堕异吻,故余辈欲入不敢,欲去不能。5.两则材料说明了相同的道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宗明元皇帝,讳嗣【注】,太祖长子也,母曰刘贵人,登国七年生于云中宫。太祖晚有子,闻而大悦,乃大赦天下。帝明睿宽毅,非礼不动,太祖甚奇之。天兴六年,封齐王,拜相国。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帝素纯孝,哀泣不能自胜,太祖怒之。帝还宫,哀不自止。太祖知而又召之。帝欲入,左右

22、曰:“孝子事父,小杖则受,大杖避之。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测,陷帝于不义。不如且出,待怒解而进,不晚也。”帝惧,从之,乃游行逃于外。天赐六年冬十月,太祖崩。壬申,即皇帝位,大赦,改年为永兴元年。追尊皇妣为宣穆皇后。公卿大臣先罢归第不与朝政者,悉复登用之。诏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对理民讼,简贤任能。三年春二月戊戌,诏曰:“衣食足,知荣辱。夫人饥寒切已,唯恐朝夕不济,所急者温饱而已,何服及于仁义之事乎?王教之多违,盖由于此也。非夫耕妇织,内外相成,何以家给人足矣。其简宫人非所当御及执作伎巧,自余悉出以配鳏民。”己亥,诏北新侯安同等持节循行并、定二州及诸山居杂胡、丁零,问其疾苦,察举守宰不法;其冤穷失

23、职,强弱相陵,孤寒不能自存者,各以事闻。昌黎、辽东民二千余家内属。帝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刘向所撰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三十篇,采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选自魏书帝纪卷三,有删节)材料二: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节选自李世民帝范)【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是北魏王朝的第二任皇帝。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24、标号涂黑。如日月焉A贞明B而普照C兆庶D之所瞻仰E天下G之所归往。2.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文中指“参与”,与鸿门宴“与嬴而不助五国”的“与”意思不同。B.壬申,干支之一,与归去来兮(并序)“乙巳岁十一月”的“乙巳”都属于标记时间的词。C.丁零,即丁令,匈奴族的一支。苏武传中“丁令盗武牛羊”中提到的“丁令”也是这个民族。D.闻,报告上级,与陈情表“谨拜表以闻”的“闻”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太祖对明元帝拓跋嗣寄予厚望,为了让他继承大统,效仿了汉武帝做法,赐死了他的母亲。B.明太祖慈厚宽怀,认为百姓违背教化,顾不

25、上仁义,是因为担心朝不保夕,温饱问题难以解决。C.拓跋嗣不但喜爱读书,还亲自从经史中取材,新序说苑加以增补,使内容更为完备和贴合古义。D.李世民认为百姓是国家最重要的,国家是君主的根本。这和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作比喻所阐述的思想一致。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素纯孝,哀泣不能自胜,太祖怒之。(2)其简宫人非所当御及执作伎巧,自余悉出以配鳏民。5.由材料二的观点来看,材料一中明元帝拓跋嗣 “帝范”具体有哪些表现?二、名篇名句默写(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写九国的军队虽然拥兵百万,可面对强秦的迎敌之势却犹豫不决。2离骚中“ , ”的两

26、句与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表达了相似的人生境遇。3.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描写洞庭湖,其境界可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 4. 礼运大道之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无限向往,其中在大同社会人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 ”。5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碧波万顷,美玉一般的空灵湖面上,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 ”。6古诗文中常借窗或镜子来表现女子闺中生活,如“ , ”。 7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 , ”,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8离骚中屈原以荷花这一特定意象作为服饰来表现自己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的两句是:“ , ”。

27、9礼运大道之行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 , ”:10.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 , ”。1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和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2古人登高揽胜,常有题作流传后世,含有“岳阳楼”这一胜地的诗句有:“ , ”。三、写作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个旅游攻略还能改进吗?我听劝!”“听劝,这两个工作选哪个?”“听劝,南京一日行如何安排行程?”“帮选,20万以内的车求推荐”从外出游玩的计划制定,到买车、就业等“人生大事”寻求参考,尽管网友求助的内容五花八门,但这些“

28、听劝”的态度倒是如出一辙。这届年轻人对于“听劝”则表现得异常主动、热情与诚恳。也有人对“听劝”表示忧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作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一)1.BEG 句意:太宗特别赐给他一顶轿子,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迎接(搀扶)他上殿,并亲自拜见。“太宗特赐步舆”主谓宾结构完整,B处断开;“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结构一致,中间断开2.C “理固宜然”,名词做状语,意思是“从道理上”。3.C 原文中“及笃”指病情严重,不是指问候人多。且呈上奏折与此无关。4(1)桓荣死后,明帝换上

29、丧服亲临丧礼去送葬,在首山的南面赐他一块地修筑坟墓。(2)他每次发表言论,言辞、神色总是激昂奋发,有一种坚定不可改变的意志。 5能。材料一的观点是“圣人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材料二中汉明帝登基为帝后依然以师礼尊奉当年的授业之师桓荣:材料三中唐太宗不仅自己礼待太子之师,还教诲太子魏王尊敬老师。材料四孔子师从他人来印证圣人尊师。汉明帝、唐太宗与孔子都是贤者,三则事实论据都可从正面证明材料一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圣人贤士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如今人们地位没有达到帝王那样尊贵,才智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却想不尊重老师,这样有什么理由可以达到(帝王圣人的境界)的境地呢?这正是此后五帝废绝、三代盛世消亡不可

30、再现的原因。所以子贡问孔子:“以后人们将怎样称道先生您呢?”孔子说:“我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我只是不停止(或者译为“(如果)不停止(一定要说)的话”),就是喜好学习而不满足,勤于教诲别人而不觉疲倦,大概仅此而已吧。”天子进入太学去祭拜先代圣人,与曾经当过(自己)老师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们)当作臣子看待,这是用来表示敬重学习和尊重老师(的做法)啊。材料二: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等登基为皇帝后,依旧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尊奉桓荣。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主位,摆下桌案手杖。召集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捧着经书听讲受教;众位学生中有的离开座位向

31、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谦让说:“有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的官员)当日供应的器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桓荣每次生病,汉明帝就派遣使者看望问候,太官跟御医们在路上可以前后相望(形容人络绎不绝)。等到病重,(桓荣)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封地。明帝亲自到他家询问病情,一到巷口就下车了,捧着经书徒步走到病床前,抚摸着桓荣的病体流泪,把床褥、帷帐、刀剑、衣被等赏赐给他,很久才离去。从此以后,前来探病的诸侯、将军、大夫,不敢再乘车坐到门口,都远远下车走到病榻前拜见。桓荣死后,明帝换上丧服亲临丧礼去送葬,在首山的南面赐他一块地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

32、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没有答应,桓郁于是接受封赐,却把封邑的租税收入全都给了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材料三: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宗特别赐给他一顶“轿子”(古代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命令侍卫(唐代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迎接(搀扶)他上殿,并亲自拜见,非常受到尊重重视。李纲向太子陈说君臣父子之间的道义,以及问候起居的礼节、检视膳食的方法,道理明畅,语言直白,使听讲的人忘记了疲倦。太子曾经与李纲商讨古代君臣间的名分与教化,以及效忠尽节之事。李纲大义凛然地说:“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把国家的命运交付给他,古人认

33、为这件事十分困难,臣却认为十分容易。”他每次发表言论,言辞、神色总是激昂奋发,有一种坚定不可改变的意志,太子没有不肃然起敬的。贞观十一年,任命礼部尚书王珪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师。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自古以来,帝王的儿子生长于深宫之中,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没有一个不是骄奢淫逸的,因此相继败亡,很少有能够自救的。我如今严格教育子弟,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宁保全。王珪是我长期任用的人,深知他性情刚毅正直,心存忠孝,(因此)选择他来做我儿子的老师。您应该告诉魏王李泰,每次见到王珪,就如同见到我一样,应该加以尊敬,不能懈怠止歇。”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二)1BDF 句意

34、:这些难道不是自夸有功、自恃武力强大,抛弃道德、轻视邻邦,图谋小利、忘记危险,放纵情欲等所导致的吗!“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都是四字短语,结构对称,各自前后断开,即应在BDF处分别断开。2 B 六国论 “胜负之数”中的“数”意思是“天数、命运”。3 B “为此”理解错误,事件错位。皇帝向房玄龄夸赞皇后是因为皇后劝阻了皇帝杀死养马人。4(1)何况他只是凭着疏远的人臣关系,竟能这样直言,陛下不可不听从。(2)陛下以有限的农业收成,去填充无穷尽的欲望;图谋那些还未归附的他国部众,却损失已具规模的大唐军队。5. 长孙皇后委婉的劝诫方式易于接受:善于从身边的小事来启发开导,善用推己及人的心态

35、来劝谏唐太宗,感情真挚。烛之武直言利弊得失,切中肯綮。诱之以利,晓之以理,让秦伯改变心意,最终与郑人结盟,成功劝退秦师。参考译文:材料一: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因公主是皇后生的,特别宠爱,下令官吏资给馈送数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进谏说:“以前汉明帝欲封皇子,说:我的儿子哪能和先帝的儿子相比!下令依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分封自己的皇子。现在馈送给公主,比长公主多一倍,难道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唐太宗赞同他的话,进入内宫告诉皇后。皇后感叹地说:“妾多次听到陛下称赞器重魏征,不知晓什么缘故,今日看他引用礼义来抑制人主的私情,才知他真是社稷之臣!妾和陛下结发做夫妻,曲承恩惠礼遇,每次说话必先

36、候望陛下的脸色,不敢轻犯您的威严;何况他只是凭着疏远的人臣关系,竟能这样直言,陛下不可不听从。”因而请派遣中使持钱四百缗、绢四百匹去赏赐魏征,并且告诉他说:“听说你为人正直,竟在今天看到,所以赏赐你。你应当时常秉持此忠心,不要改变。”唐太宗曾罢朝下来,发怒地说:“我会杀了这个田舍汉!”皇后问是谁,唐太宗说:“魏征每次在朝廷折辱我。”皇后退去,穿好朝服站在宫廷,唐太宗吃惊地问她什么缘故。皇后说:“妾听闻主明然后臣直,现在魏征正直,是因为陛下贤明。妾岂敢不向陛下恭贺呢!”唐太宗这才高兴起来。(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八卷)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

37、然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举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对我是很有益的。”(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二:充容(官名,九嫔之一)长城人徐惠因为唐太宗征讨东方高丽,讨伐西方龟兹,翠微、玉华两宫相继建造修缮,加上服饰、珍玩都十分华贵

38、奢靡,就上疏劝谏唐太宗,内容大略是:“陛下以有限的农业收成,去填充无穷尽的欲望;图谋那些还未归附的他国部众,却损失已具规模的大唐军队。这样做就像从前秦始皇并吞了六国,反而加速动摇其已危亡的根基,晋武帝拥有魏、蜀、吴三国,反而导致他后来的失败覆亡;这些难道不是自夸有功、自恃武力强大,抛弃道德、轻视邻邦,图谋小利、忘记危险,放纵情欲等所导致的吗!因此我知道土地广大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让百姓劳困却是国家容易混乱的根源。”又说:“虽然用茅草盖顶来显示俭约,却仍旧是大兴土木,让百姓疲惫,名义是合理雇用,实际上是用低工资勉强人,这样做不能说没有烦扰百姓的弊病。”又说:“珍奇玩器、奇技淫巧等,是让国家灭亡的

39、器物;珍珠宝玉、锦衣绣服,实在是迷乱心窍的毒药。”又说:“以节俭为基础制定法令,还担心那奢侈的毛病;以奢侈为基础制定法令,凭什么约束后人呢?”唐太宗认为她的话是对的,非常礼待尊重她。(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四卷)(三)1ACF 句意:(马骥)一看,那人两只耳朵朝后长着,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盖住了眼睛。2D “延及孝文王”,延:延续 A正确 B “引喻失义”, 引:援引。C“虽与府吏要”,要:约定3C “但耳食之”理解错误。“耳食”,听说过。4(1)这样过了很久,(马骥)进入一个山村。山村中的人相貌也有像人的,但是都破衣烂衫像讨饭的。(2)于是和美丽不被容纳、丑陋却被越加看重这些事一样,同

40、样遭到摈弃排斥。5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原因:目睹清初的动荡时局,欲借狐鬼故事抒发内心的孤愤之情,以此让有识之士知晓。不被四库全书收录的原因;书中含有讥讽满族人、非议时政的意味,于是遭到了摈弃排斥。参考译文:材料一:马骥,字龙媒,是商人的儿子。他年少时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很有名气。父亲年老体衰,放弃了经商回家闲住,对马骥说:“几卷书,饿了不能煮着吃,冷了不能当衣穿。我儿应该继承父业去经商。”马骥从此就慢慢做起买卖来。 (马骥)跟别人去海外经商,被飓风刮走了,漂了几天几夜,来到一个都市。这里的人个个都非常丑陋,看见马骥来,以为是妖怪,都惊叫着逃走了。马骥刚见到这情景时,还很害怕,

41、等知道那些人是惧怕自己时,就反而去欺负他们。这样过了很久,进入一个山村。山村中的人相貌也有像人的,但是都破衣烂衫像讨饭的。马骥在树下休息,村里人都不敢过来,只是远远地看着他。觉出马骥并不是吃人的妖怪,才开始慢慢接近他。马骥笑着同他们攀谈,他们的语言虽然不同,但大半能听懂。马骥就告诉他们自己的来历。村里人很高兴,遍告乡邻:来客不吃人。但是那些长得丑陋的,看看他就跑了,始终不敢到跟前来。那些来的人,五官的位置都与中国人大体相同,他们摆上酒菜共同招待马骥。马骥问他们怕他的原因,回答说:“曾经听祖父说:西边距离(这里)二万六千里,有个中国,那里的人形象都很诡秘奇异。(原来)只是听说过,现在才相信了。”

42、村人说:“我国所看重的,不在学问才能,而在相貌。长得最美的做大官;稍差一点的做小官;再差一点的也能受到贵人的宠爱,得到赏赐的食物养活妻儿。马骥问:“这叫什么国?”回答说:“叫大罗刹国。往北三十里是都城。”马骥请他们领着到都城看看。于是第二天鸡一叫村人就起身,领马骥一块去了。 天亮后,才到达都城。这时正好退朝,朝中有一顶大轿子出来,村人指着说:“这是宰相。”马骥一看,那人两只耳朵朝后长着,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盖住了眼睛。又出来几个骑马的,村人说:“这是大夫。”挨个指出各人的官职,大都是披头散发、相貌狰狞的丑八怪,但官职越低的,丑相也渐减。一会儿,马骥往回走,街市上的人看见他,吓得大声嚷叫着,

43、跌跌撞撞地跑了,就像碰上了怪物。 回去以后,罗刹国里老老小小都知道了山村有一个奇怪的人。于是大小官员都想见识见识,就叫村里的人邀请马骥过去。可是每到一家,看门人总是把门关死,男男女女偷偷地从门缝里往外瞅着议论着。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敢开门让马骥进去。村人说:“这里有一个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外国,他见得多,可能不会害怕你。”领着马骥去登门拜访。那位执戟郎果然很高兴,把马骥奉为上宾。异史氏说:“装出一副假面孔来迎合世俗,如此世态与鬼域无异。爱吃疮痂癖好的人,天下哪里都有。屈意取悦觉得惭愧,别人反而觉得不错;自己羞愧得要命,别人却鼓掌叫好,如果公然保持男子汉的本来面目去游逛都城,而不吓得人们四散奔逃

44、,大概会很少的了。否则那个献玉楚王的傻人卞和,又怀抱着价值连城的宝玉向什么地方去哭呢?唉!飞黄腾达,富贵荣耀,该当从海市蜃楼的虚幻世界中去寻求才是!”材料二: 蒲松龄致力于研究经典,深入探究古代学问,目睹了清朝初期的动荡时局,便想借助狐鬼的故事,编纂成一部书,来表达自己的孤愤之情,以此让有识之士知晓。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他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十六卷。然而,他的这本书没有被收录在四库全书的“说部”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中一则名为罗刹海市的故事含有讥讽满族人、非议讽刺时政的意味。例如,故事中提到女子效仿男子装束,这实际上是在讲述旗人的风俗,于是和美丽不被容纳、丑陋却被越加看重这些事一样,同样遭到摈弃排斥

45、。(四)1.CFG句意:它的地面平铺着沙石,像涧底一样洁净光滑,只是干燥没水,不只是不用提起衣裳。2.A 非矫厉所得,矫:矫情、造作勉强。 3.C“借火光穿洞而出”理解错误。来到有光透入的地方,火把恰好用完。4(1)那上面有石孔一线,一直透到洞顶,光线从缝隙中往下照射,像明星弯月,可以远望而不可以摘取啊。(2)刚才久等以为(你们)一定落入怪物之口,所以我等想进不敢进,想离离不开。5不轻信盲从他人观点 亲自实践,探求真相。参考译文:材料一:距离上清洞三里,有一个麻叶洞。该洞在麻叶湾,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西麓。开始寻找火炬请向导,也都是答应提供火炬

46、,而没有敢做向导的。有人说:“这里面有一只神龙。”也有人说:“这里面有妖精鬼怪,若不是有法术的人,是不能震住(它们)的。”我于是去前面的村庄,把行李存放在他家,与家仆各拿一个火把进入洞中。当时跟着到洞口的村民有几十个人,都没人敢跟随(我们进洞的)。我们二人就把脚先探进,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入洞中,传递着火炬下去,转了很多个弯儿到洞底。洞逐渐变得宽敞了,可以侧身抬头看了,(我们)才开始拿着火把前进。那洞东面西面的裂缝,都没有进口,正北有个洞孔,低得只有一尺高,宽也是这样,然而它的下面很干燥而且平坦。我们就先把火把放进去,然后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翘起(用力),才度过这个里洞的第一关。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又过了第二关,它的狭窄与低矮和前一关一样,进入的办法也同前面进去的方法。进去之后,(洞壁的)里层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本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