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第 2 单元 第 7 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风景图,悠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 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伤感、孤独、悲愤。 B“忽到庞公栖隐处”的“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 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夜归鹿门山,在这种归 途的对比中,表露了诗人隐逸自得的志趣。 D“鹿门月照开烟树”的“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清晰的动
2、态 过程凸显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豁然 开朗,怡然自得之情。 【答案】A(“伤感、孤独、悲愤”错,应是表现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 的襟怀) 2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答案】A(只有第二句写渡头的喧闹)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
3、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3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答案】“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的动态过程凸显出 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 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4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本诗的语言风格。 - 2 -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每一句都没有着力锤 炼的痕迹,但每一句都不显得单薄。开头两句只写世俗生活的场面,却使读
4、者联想起诗人潇 洒超脱的情怀;第三、四句只用世人回村与诗人进山的对比,就显出诗人隐逸的志趣;第五、 六句只写山路上所见所感,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同化;第七、八句只写隐居处的境况,就 呈现出一幅高士隐居图。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眼前景物与诗人隐 逸情趣融成一片。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 情感含蓄而浓烈。 B
5、“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之地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 能归去,用词贴切。 C“孤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 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 一展宏图的矛盾心理。 【答案】C(“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错,此处应是作者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 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6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 凉寒冷的深秋景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
6、”,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 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 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做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 句相呼应。 四、语言表达 7在不同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同一内容表达方式往往不同。请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 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条件表述,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 (1)在商业广告中:_ (2)在给同级单位的请柬中:_ - 3 - (3)在给下级的通知中:_ (4)在给专家的邀请函中:_ (5)办家宴时长辈口头通知晚辈:_ 【答案】(1)欢迎您届时惠顾。 (2)敬请届时光临指导。 (3)务必准时出席。 (4)期待您拨冗莅临。 (5)到时候一定要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