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7.太阳 四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第 7 课 1.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从课标领域看,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读图、观察、讨论、建模等活 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探究方面:能在教师 的指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 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科学态度方面: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 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 完善自己的探究。 从内容安排来看,学生之前已经认识地球的组成物质、了解宇宙 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认识常见的岩石与矿 物。本单元要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状况及其运动规律。能基 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观
2、察、探究、推理,得出结论。 太阳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 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本节课按照逐级渐进的原则, 逐层展开三组教学活动。依次是:阅读太阳的相关资料,了解太阳的 基本特征。观察太阳,描述太阳的运动规律。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 角,精确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为第四课打好基础。乐于为完成 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 2.2.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2.1 已有认知情况分析 2 从四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来看,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地球、月亮和 星星;有小组合作能力及动手测量和观察分析能力。太阳的运动和影 子的变化,对于学生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但他们对于自然界的运 动
3、和变化缺乏认识。 本课通过观察影子的变化, 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推测太阳的位置;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懂得一 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2.2 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为期一天的连续观察也许是第一 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活动中应引导:1.正确的记录方法; 2.激发学生观察记录的兴趣; 3.将所有实验观测数据集中到一张记录 纸上,有利于分析,最后通过模拟太阳的运动,讨论总结出规律。让 学生既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也学会用大脑思考。 3.3.学习学习目标目标 3.1 知道像太阳这样的天体叫恒星,了解太阳的概况。 3.2 知道太阳在一天中的
4、高度变化规律和运动轨迹。 3.3 会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4.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概况。 教学难点: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5.5.教学教学资源资源准备准备 相关视频和图片、量角器、线 、温度计、气温表、电子表、卷 尺。 3 6 6 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设计图 7.7.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7.1 阅读资料,了解概况 7.1.1 同学们,请看看外面的太阳,注意看太阳时不要直视,你能用 出示几种太阳位 置图。 用不同的方法测 量太阳高度角。 依据经验,说说各是什 么时间的太阳,理解影 子和光照角度有关。 通过操作、观察、记录, 得出
5、数据。进一步理解 概念。 阅读资料 了解概况 将抽象且巨大的宇宙空 间距离转化为学生可以 感受的数据。 了解太阳概况, 计算太阳光照到 地球的时间。 说说和太阳运 动有关的成语。 描述太阳 位置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引出 太阳高度的问题。 测量太阳 高度角 讨论:太阳高度 的各种问题。 激活学生的思维,设 计引发学生思考的问 题。 总结影子的变 化规律及太阳 运动的规律 总结 得出规律 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太阳位置的变 化与我们生活 的关系。 发现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知道科学实践要有持之 以恒的精神。 通过问题延续科学探究, 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 出示场景图和示 意图,讲解太阳 高度角。 描述每
6、个时刻太阳在天空 中的位置引出太阳高度角 的概念。 4 词汇来描述太阳吗? 7.1.2 现在我们来阅读与太阳有关的文字资料,你能用一些句式来描 述太阳吗?(太阳看上去不大,但其实是一颗巨大的星球,比地球大 130 倍;太阳看上去很远,但其实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与 地球的平均距离被称为 1 个天体单位。) 7.1.3 请看书 20 页,回答数据: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以及光速、 火箭速度、飞机速度、步行速度,太阳的表面温度,太阳的体积,地 球的体积等,请你计算并回答问题:此刻照在你身上的阳光是几分钟 前从太阳发出的?假如此刻你乘飞机去太阳,当到达太阳表面时,你 的年龄是多少岁?你还有什么疑
7、惑? 7.1.4 观看与太阳有关的视频,谁来说说:太阳表面是什么样的? 太阳内部是什么样的?太阳黑子是怎么回事?你明白什么是日珥、 日 冕、太阳风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太阳概况。通过计算太阳光照 到地球上的时间, 将抽象且巨大的宇宙空间距离转化为学生可以感受 的数据。 7.2 描述太阳位置 7.2.1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在哪里?你还见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 吗?那是在什么时候?请你说说和太阳视运动有关的成语。 (“东升西落”“日上三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落西山” 等。) 这些成语说明太阳的什么特点? 5 7.2.2 请看书 21 页上面的图,画出太阳的位置。 7
8、.2.3 出示几种典型的太阳位置图,请你说说各是什么时间的太阳。 7.2.4 讨论:如何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你明白什么是“太阳高 度角”吗? 7.2.5 出示场景图和示意图,讲解太阳高度角。 (1)出示场景图,描述太阳高度角。 (2)画出示意图,讲解太阳高度角。 (3)观察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太阳高度角有什么规律。 小结: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任何物体,它们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 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 通过描述每个时刻太阳在天空的 位置引出太阳高度角这个重要概念。 7.3 测量太阳高度角 7.3.1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教室外的阳光,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要 有什么样的
9、条件?我们一起来测量太阳高度角。 方法一: 一个同学背对太阳站立。 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 测出这根线与地平面之间夹角的角度。 方法二: 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 用铅笔在地面上画一条从东到西长 10 厘米 左右的直线。 6 将木棍立在直线中央, 一人站在木棍东侧或西侧并用手扶住木棍, 另一人蹲下用量角器测定木棍是否与地面垂直, 特别是木棍一定要垂 直于木棍北侧的地面。 阳光下,木棍北侧的地面会形成木棍的影子,在影子的最北端用 铅笔画下一条线。 这时, 木棍、 影子和太阳光线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影子线和东西线的夹角就是当时的太阳高度角。 方法三: 把太阳高度测量器放在水平桌面或地面上,
10、让铅垂线和 90线重 合。 旋转测量架,让太阳光线通过它的圆孔投影到下一段的圆面上, 保证投影圆面和太阳光斑重合。 读出测量架箭头所指刻度盘上的度数,就是当时的太阳高度角。 7.3.2 请同学们自动组合小组,每组 5-6 人,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测量 现在的太阳高度角,再在操场上寻找不同的物体,记录它们在阳光下 的影子长度,并记上时间。 7.3.3 回到教室,同学们,猜一猜,下一节课后或太阳快落时或明早 太阳升起时, 影子还在原来的位置吗?影子会运动吗?怎么动?朝哪 个方向动?太阳的高度位置的变化怎样?气温有什么变化?你们可 以讨论后回答。 7.3.4 布置观察记录:每一节课下后,到标杆(或篮球架
11、、旗杆、树 等)已经做了记录测量的地方,再去记下影子、太阳高度、气温的变 化情况,直到第二天此时为止。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 7 示移动的方向。 小结:同学们,这是一次辛苦的实践活动,也是培养毅力的一次好机 会,看谁能自觉完成。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让学生参与实际测量,进一步理解太阳高度角,并发现 太阳的视运动规律。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探究热 情。 7.4 总结讨论,得出影子的变化规律。 7.4.1 讨论: 上午 9 点和下午 3 点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太 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正午为界,呈现出轴对称性,上、下午的太阳高 度相等,只是方向不同)请按时间顺序整理出太
12、阳在一天中的视运动 轨迹。 7.4.2讨论: 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小, 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大? 7.4.3 出示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讨论:一年中,同一地点正 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小结:影子的变化规律:西东;长短长。太阳运动的规律:东 西;低高低。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和活动。 7.5 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7.5.1 提问: 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塑料大棚、 晒衣服、估算时间、辨别方向、乘凉、太阳镜、做手影、太阳能电器 等。) 8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延续科学探究, 使学生感
13、受到只要保持好奇心, 结合多种方法主动探索,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学以致用,才是科学探 究的本质。 7.6 总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太阳和影子的关系,人们利 用这些进行了很多发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 畅想? 8.8.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9.9.教学评析教学评析 本节课教学本着遵循教材的原则, 没有对教材内容和活动呈现顺 序做改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观察、思考、实践和讨 论。从认识太阳展开话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观测 太阳”为主线,提出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思考原因。再 开展实践操作,探究兴趣彻底被激发出来。不但获取丰富的表象、而 且能深
14、入的研究并举一反三, 得出了太阳影子的变化规律及一系列相 关知识。课后持续的观察、记录,培养了学生对科学实践持之以恒探 太阳高度 气温 影子 早晨 低 低 长 中午 高 高 短 晚上 低 较低 长 太阳运行太阳运行 自东向西自东向西 9 索的精神。 教学环节上通过一系列简单的问答, 让学生知道了光、 热、 温度、 距离、体积、恒星、光速、火箭速度、飞机速度、步行速度,太阳的 表面温度,太阳的体积,地球的体积、日珥、日冕、太阳风等知识。 再进行相对复杂的探究活动,巧妙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交 流,运用引导性语言,注意知识层面与知识层面之间的连接。从描述 太阳的位置、理解“太阳高度角”这个科
15、学概念,到用不同的方法来 测量太阳高度角。不仅提升了个人操作和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小组合 作精神,为了避免学生停留在测量这一层面,激活思维,设计了引发 学生思考的问题和活动。使用对比分析法,将实验现象和数据明显区 分,更有利于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规律。使用科学仪器进行观 察和测量,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课先让学生自行观察、描述太阳,然后一人回答,多人补充, 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烘托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交 流、小组合作、总结、质疑、延伸等多种形式,提高综合能力。 若能全天候观察、测量、记录太阳的东出西落景观,效果可能会 更好。 10. 附:记录单 太阳高度 气温 影子 早晨 中午 10 参考资料 1郝京华编著,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下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 社。 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