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与妻书》----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下册教案 (2份打包)
- 《与妻书》第1课时----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下册教案.doc--点击预览
- 《与妻书》第2课时----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下册教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与与 妻妻 书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 的思路。 3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 “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 “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文中所用典故及相关成语。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童安格诀别,真爱是谁导入: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 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二、简介作者及其他 (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 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 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 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 年 11 月,孙中山从美 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 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 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 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 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 年 4 月 23 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 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 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 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 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 月 27 日,黄 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 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 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 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 。这次起义, 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 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2)烈士生平简介 林觉民(18871911)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 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 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 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 留学。 1911 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 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 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 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 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 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 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 25 岁。 (三)本文的写作经过 1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 二十四 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 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 恕之。 ”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 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2林觉民与妻书 ,又名绝笔书 ,又名寄妻绝笔书 。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 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 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 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 国、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 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 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 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 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 ,现陈列 在福建省博物馆。 三、初读课文,归纳难读、难写的字词,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出标记。 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读准字音,划 分正确停顿;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如语音、句读等。 3学生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文言基础知识】 1、 注音释义 意映卿卿如晤(晤,音 w,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的的非吾所忍(的,音 d,实在、的确) 2.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 3.一词多义竟 A 动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本课) 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 ) 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 ) B 副词 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 ) 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 ) 身 A 名词 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 国殇 )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 B 代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 ) 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 C 副词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 ) 4.词性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爱) B. 名词用作状语 汝泣告我(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 C. 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使尽)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 E. 形容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5.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6.句式解析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老师提醒说明: 课文中时间的记法。 1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辛未,辛亥年,1911 年。 三月, 农历三日,当为公历四月。 念六,二十六日。念,二十。 四鼓,即四更,凌晨 13 点。 2适冬之望日前后。 冬之望日,农历立冬之月的十五日,即农历十月 十五日。 文中所用典故及含义 点拨:所谓“典故” ,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诗句。课文中的典故有如下几 处: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 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 “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 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 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 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春衫” ,当为“青衫” 之误。 “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人忘情” 。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 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 。 “圣人忘情” ,后世多作“太上忘情” ,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林觉民说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 “天下人” ,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 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 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 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 “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 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 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 团圆之日。 “破镜重圆” ,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 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 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 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 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方于都市。有苍头(奴仆) 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 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明月辉。 陈氏得诗,涕泣不食。 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 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 ,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 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 ,表明了他心系 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难句解析】 1、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全句译为: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 ,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把信写完就搁笔了, 又很担心你不能深深地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丢了你去死,说我不了解我的不要我死去 (的心情)啊,因此忍着悲痛跟你讲讲这种苦衷。 2、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春衫”实际是“青衫” ,原句是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太上”就是“太古” ,最远最古的,引申为最高尚的人。全句译为:江州司马的青衫 (湿了) ,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3、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 谋永福也。 “乐”意动用法,以乐。全句译为:你在哭不成声以后体察我的苦衷,也能把天 下人(的福利)放在心上, (那么) ,就应当也把牺牲我跟你的福利作为乐事,去为天下人 谋福利啊! 4、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适” ,合适的意思。 “筛”名词兼动词,既表动作又表动作使用的工具。 “依稀”作 “仿佛” 、 “朦胧”讲。译作:新婚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的某个月半的前后,窗外稀疏的 梅枝就象筛孔一样,筛出了稀疏的月影, (梅影和月影)朦胧地互相掩映。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 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5、 “牺牲”和“百死”同义,这里复用,为的强调死。译作: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目 标告诉你,是我的不是;但是,如果告诉了你却又很怕你天天替我担忧,我即使牺牲一百 次也不退避,使你担忧倒的的确确不是我能忍心的。 四、课文整体感知 【内容主旨】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段) ,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 2、3、4 段) ,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 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 2 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是全文的纲。烈士在 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 段文字,一段详诉, “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 道理。 第 3 段,用“汝忆否” 、 “回忆” 、 “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 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 ,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 人。 第 4 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爱 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说明延缓此不 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说 “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 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把磁头后人的任务托给妻子。 第三部分(5、6、7 段) ,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 死”的衷肠。 第 5 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 ,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 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 衷情。 第 6 段再一次申述自发一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原因,并慨叹夫妻二人的 “幸”与“不幸” ,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 、 “忍舍汝而死”的 思想感情。 第 7 段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 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五、【写作特点】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 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 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 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 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 量。 此外,本文的语言也非常好。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 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 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太上忘情” 、 “望夫化石” 、 “破镜重圆”等。 六、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 ! 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 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 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 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 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 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 ( 人民的灾难使我和 ) 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 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 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 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 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 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 你记得吗 ? 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 “与其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 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 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 ! 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 之前呢 ? 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 ! 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 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个月, 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 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蒙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 ? 何情 不诉 ? 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 “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 ”我也答应了你。前十 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趁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不忍心张口,而 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 唉 ! 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 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 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 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 ? 还是你能这样做么 ? 即使 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 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 ? 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 ? 今天我跟你有 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 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 ? 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 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 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 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 ( 如果那样 ) 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 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 幸运极了 ! 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我要跟你说的话就这些。我在阴间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一定以哭相应和。我平时 不相信有鬼,而今又希望它真有。现在有人提出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心电感应,我也希望他 们说的是事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 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 是我能忍心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不周到。你有幸嫁了我,又怎么不 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 ! 我很幸运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 ! 我们总不能忍心 只图自己幸福。唉 ! 方巾短小而情意深长,没有表达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能够想像到 的。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大约会常常在梦里见到我吧 ! 悲痛极了 ! 辛亥年 三月二十六日夜间四更时候,意洞亲手写。 家里的伯母叔母们都通晓文字,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去请她们指教,应当把我的 心意完全领会厂就好。 七、作业: 熟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做准备。与妻书与妻书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文字词掌握情况 二、熟读课文,领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 第 1 段,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 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的 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 2 段,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提出全文的中心, 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爱汝”与“勇于就死” ,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 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 者统一起来的。 明确:原句略。小结: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 就死” 。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 “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第 3 段,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 情。这一段主要回忆夫妇生活中的数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 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明确: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 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的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 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 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 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 ) 第 4 段,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 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论说全文中心的后半点“即此爱汝一 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 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作者假设了人们命 运的两种情况,具体是哪两种情况? 明确:第一种情况:“死”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 死去;第二种情况:“离”“即可不死” ,也可能“离散不相见” , “较死为苦” 。 )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但眼看“天下人”的“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 ,又怎 能忍受?这就是林“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在行文上,作者采用了反问句式, 请找出反问句,说明其作用。 (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 情。 )此段后一层是嘱咐后事,自己“死无遗憾” ,希望妻子把孩子抚育成人,继承 自己的遗志。从这些说理与嘱咐中,可见林觉民的崇高思想和坦率胸襟。 文章第 2 自然段中说,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 也。 ” 而在第 4 段末了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 论述的深入? 明确:是论述的深入。第一次向妻子解释,是在概括的述说后得出的结论;第 二次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是在详细叙述钟爱之情以及与当时形势对 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 第 5 段, “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进一步表达 全文中心“吾至爱汝”的衷情。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这句话表达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 ,一则说明自 己对妻子的“至爱” ,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 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 第 6 段,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 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慨叹“幸”与“不幸” ,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 “幸” ,夫妻恩爱;“不幸” , “忍舍汝而死” 。 “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 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 ,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林 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 身”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 ) 第 7 段, “当尽吾意为幸。 ”希望妻子透彻了解遗书 的意思,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吾意”即“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 就死也。 ”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思考下列问题(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作者写这封信用意何在? 明确:“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表死别之意, “恐汝不察吾衷”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爱妻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爱天下 2作者与妻子有着怎样的深情厚意?(文中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明确:忆某夕关于夫妻先死、后死的争议 忆两人双栖之所 忆远行欲告又止的前情景 3当时国事如何?作者为什么忍舍妻而死? 明确:“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 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 “离散不相见, ” “天下人之不 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4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 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 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 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 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 者 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 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 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 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 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说它是一曲“正气歌” ,因为 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 “吾今死无余憾” ,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 足以说明这一点。它也是“檄文” ,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 “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 , “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四、反复诵读,品味写法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 哪些表达方式?(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 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 (通览 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 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 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 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 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三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 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3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一、5 段基本上属于抒情, 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二、4、6 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 情,又说革命之理。 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 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 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 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星云,满街狼犬”来比喻。 又如第 6 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亦汝能之乎?”作 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 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教师总结: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遗书 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 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 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 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 量。 本文语言非常好,浅近畅晓。信中之话是烈士说给爱妻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 心弦。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 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 地腥云,满街狼犬”采比喻,又如“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 ? 抑汝能之乎 ? ”分析现状黑暗,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 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虽多处 用了典故,如“太上忘情” 、 “望夫化石” 、 “破镜重圆”等,都融人通俗的语言之中,增 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又不觉艰深费解。 五、【写作特点】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 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 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 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 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 量。 此外,本文的语言也非常好。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 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 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太上忘情” 、 “望夫化石” 、 “破镜重圆”等。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