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年高考作文素材:当“银发族”搭乘数字化快车、学霸考上清北,就年高考作文素材:当“银发族”搭乘数字化快车、学霸考上清北,就 为了回高中演讲?为了回高中演讲? 目录: 当“银发族”搭乘数字化快车 在高原荒滩播种希望 什么是好的喜剧 品味“宁静”有回甘 执着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 守望信仰的高山 学霸考上清北,就为了回高中演讲? 在景区刻字,到底是想留下什么?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何以再惊天下 当“银发族”搭乘数字化快车当“银发族”搭乘数字化快车 谢佳宁谢佳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数字鸿沟听起来像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但年长者无需畏惧。只要您愿意踏出第一 步,我们将一路从旁协
2、助。 ” 打开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官方网站,点击“老年人走向数字化” ,会进入“数码 乐龄计划”界面。该计划是新加坡政府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提供系统化指导的 重要举措。网页字号偏大、色彩令人愉悦,报名情况、课程时间、线上资源等信息简单明 了,页面温馨又有趣。 让手机程序、 智能化设备、 网站等照顾老年用户, 避免老年人与现代社会之间形成 “数 字鸿沟” ,是当今社会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保持社交距离使得“数字鸿沟”问 题更加凸显。美国商业资讯网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近 2200 万美国老年人家中没有接入 有线网络,占美国 65 岁以上人口的 42%。报告认为, “数字鸿
3、沟”不仅限制了老年人对基 本公共卫生、社会服务和数字医疗服务信息的获取,还易导致老年人被社会孤立。 跨越“数字鸿沟”当是迈向数字化的全体动员,需要集合政府、企业、社区等全社会 力量,群策群力,帮助老年人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去年,新加坡宣布成立数码转型办公 室,旨在帮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群体提高数字技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疫情后新的社会经 济环境。该项目计划到今年 3 月帮助 10 万名老年人增强数字化技能,同时成立 60 个数字 社区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支持, 25座公立图书馆启动针对老年人的数字阅读扫盲计划, 帮助老年人学会利用互联网访问电子书资源。 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离不开社
4、会的文明温度、文化厚度,更不能止步于 推出缝缝补补式的被动举措,而应在更宏观、更长远的视野上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施策。 这不仅关乎帮助老年人平等获得享受数字时代便利的机会,更在于培育人文关怀,响应时 代进步。 在高原荒滩播种希望在高原荒滩播种希望 扎西顿珠扎西顿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格桑花,西藏人民心中最美丽的花儿,寄托着高原儿女渴望幸福吉祥的美好心愿。张 来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这位援藏干部,凭借实干和 坚守,在雅鲁藏布江畔的荒滩上开垦出一条通往幸福生活之路。 18 年前,40 岁的张来智响应号召,入选成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批援藏干部。每
5、逢 旱季,雅鲁藏布江两岸不少荒滩地经常是一幅砾石遍地、黄沙漫天的景象。想到自己在内 地发展生态的工作经验, 张来智反复思考如何让这里绿起来, 让周边老百姓也跟着富起来。 说干就干。在各方支持下,张来智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东嘎乡选中了一片荒滩地,打 定主意修复生态,发展休闲旅游。困难随处可见,挑战接踵而来。高原生态脆弱,气候恶 劣,再加上荒滩地里土壤成分极少,尽是些沙子石头,林木都不好养活。土地硬?那就尖 镐、钢钎及铁锹轮番上阵;氧气少?那就两个人换着挖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耕 耘,曾经荒凉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优美的景色吸引来了市民及周边村民,就连过往的 游客也经常停下车来歇歇脚。 2013
6、年,张来智又面临一个抉择。是像大多数离退休同事一样,回老家或是中意的城 市安度晚年,还是继续完成生态修复的事业?几乎没有犹豫,他选择了后者。修水渠、剪 树枝、浇水为了干活方便,他干脆就近搭起几间小房。如今,近 80 亩的荒滩地被郁郁 葱葱的沙棘、杨树林覆盖,汩汩流水沿着人工水渠润泽林间,筑巢的鸟儿在枝头鸣叫,整 体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 对张来智而言,从牡丹江旁到雅鲁藏布江畔,变的是奋斗的地点,不变的是为祖国和 人民奉献自己所有力量的信念。选择可以不同,但坚守何其相似。科研工作者的坚守,让 科学难题迎刃而解;驻村干部的坚守,让脱贫攻坚捷报频传;解放军战士的坚守,让祖国
7、 领土不受威胁无数共产党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 任担当,凝聚起奋斗的激情和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离不开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 劲。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事做好,平凡的人也可以 获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什么是好的喜剧什么是好的喜剧 陈佩斯陈佩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喜剧创作要达到故事结构巧妙、方法运用恰当、思想具备高度三者的有机统一,并在 其中加入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 当下,喜剧类综艺节目、舞台作品、影视作品在增
8、多,这反映了社会对喜剧题材的需 求。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创作者应该尽量去保护它、维护它,更认真地对待观众,拿出更 多精品力作。 喜剧创作要达到故事结构巧妙、方法运用恰当、思想具备高度三者的有机统一,并在 其中加入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才能成为好的喜剧作品。 怎样创作好的喜剧作品、挖掘年轻的喜剧人,是我这些年一直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最 近,我参与了喜剧传承节目金牌喜剧班 ,节目围绕传承喜剧技法与精神的主题,将舞台 竞演与真人秀相结合,推出喜剧公开课等特色课程并引入“师承”概念,希望以此激发喜 剧创作者的热情,培养优秀的喜剧传承人。大众媒体的助力,能推动喜剧行业培养更多观 众,营造良
9、好的喜剧发展氛围。 好表演要建立在好作品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创作者更多地关注喜剧的文学创作,从剧 本开始组织喜剧、结构喜剧,然后再谈表演。戏剧离不开塑造人物形象,在这一点上,喜 剧表演和其他戏剧类型的表演并无不同。如果过于强调喜剧表演的形式感,则容易陷入追 求形式、忽视内容的误区。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喜剧创作不太注重结构和讲故事,一味地追求包袱,把“创造笑 声”放在了过高的位置,这会使演员在表演时容易急功近利,也难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年 轻人要沉下心来研究喜剧,从内容出发,去思考如何创作。 我希望分享创作喜剧的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传递好的喜剧观念。喜剧艺术需要 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但有些创作
10、原则需要坚持。笑声是需要创造的,创造出让人笑的 条件, 人们才会笑。 这就给我们这些 “创造笑声” 的人提出一个课题认识喜剧的本质。 只有明白了喜剧的本质,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创造出适合的条件,最终产生好作品。 品味“宁静”有回甘品味“宁静”有回甘 赵赵 畅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今,远离喧嚣嘈杂,享受宁静静谧,成为不少城市居民向往的生活状态。宁静,滋 养着人们的心境,让人得以在沉静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彼此之间的心声。 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 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摹出天
11、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 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 是。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 滋味、独特的享受。 其实,宁静也是一种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有声之声、和谐之声。有声音生态 学家写道: “寂静是落雪的低语,等雪融后又会化成动听的流水声,铮铮淙淙地让人想闻声 起舞。寂静是传授花粉的昆虫拍扑翅膀时带起的柔和曲调,当它们为了躲避一时微风小心 翼翼在松枝间穿梭时,虫鸣与松林的叹息交织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边回响。 ”宁静, 其实并非绝对的无声,而是在声音的流变中,为人们熨帖心情、抚慰心灵提供一种氛围
12、和 契机。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回归自然”的理念,多走进大自然,不断丰富自己 的“宁静体验” 。 如果说,宁静可以分为外在宁静与内在宁静,那么外在的宁静是不可或缺的。外部环 境越宁静, 个体就越容易感觉到自己是周围环境的延伸。 宁静能为耳朵提供养分, 让人 “听” 到许多,正所谓“安静的地方是灵魂的智库,是真与美的诞生地” 。人的灵魂需要安顿,精 神需要滋养,而外在的宁静也可以帮助找回内在的宁静。这样,生活便会打开新的窗口, 让人看到更多美好。 当然,外在宁静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因人而异。事实上,外在宁静只有经由内在宁静 的转化, 才能给人增添厚重的理性之美, 并逐渐引领人走向生命的充盈和
13、崇高。 作家有言,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内在宁静的滋养、升华,往往离不开独处,甚至需要与孤独 为伴。 也许,并非所有的独处都能使人宁静、所有的宁静都能让人快乐。但如果面对这样的 宁静,甚至是孤独与寂寞,能够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矢志坚守与奉献,也能收获不一 般的人生意蕴。 “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 ,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 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就是一位欣享宁静、甘于孤独、 超越孤独的强者。她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宁静地研究艺术、保护文物,因为信奉“祖 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樊锦诗说: “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
14、的自我。 ”这种幸福观,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价 值坚守与高尚情怀,也彰显着宁静的价值、宁静的力量。 品味宁静,总有回甘。感受宁静、享受宁静,尽情体会个中滋味,需要我们努力改造 客观世界,也用心改造主观世界。 执着的追求执着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无私的奉献 于于 石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这样一幕: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为 97 岁高龄的夏森老人佩挂奖章,整理绶带。夏森老人激动地要从轮椅上起身,习近平总书 记又一次俯身, 微笑着示意她安心坐好, 将鲜红的荣誉证书送到她手中。 这是至高的礼遇, 也是崇高的
15、礼赞。14 岁投身革命、15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工作岗位离休后的夏森,投 身脱贫攻坚事业,累计捐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203.2 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教学 条件,并资助 182 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 每次说起学生、学校、教育、脱贫这些话题,老人就会滔滔不绝,讲述自己去过的地 方、遇到的学生。在她心里,最牵挂的还是求学的孩子,最关心的还是脱贫的事业。 “人都是有爱心的,要把它献出来才算圆满” 。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夏森一生不变 的追求。从积极投身革命,到专注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再到投入脱贫攻坚事业夏森这 一“献” ,可说是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颗赤子心、满腔家国情,在祖国和人
16、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熠熠生辉。当发现一 些地方教学环境依然简陋,当看到有的贫困学生还在辍学边缘挣扎,夏森毅然为自己的晚 年锚定了目标: “不能让孩子们在教育上吃苦。 ”因为吃过苦,所以才会对吃不饱、穿不暖 有更深感触;因为懂得教育的价值,所以才会更加不遗余力、倾其所有。 春天播下种子, 秋天收获希望。 一封由 32 名贫困大学生联名写给夏森的感谢信里说道: “我们决心把您的关爱化为一生前行的动力, 当下好好学习, 学成报效祖国。 ” 浓浓爱国情、 拳拳报国志。有人远赴边疆教书育人,有人继续深造学有所成对资助的学生,夏森一 直坚持着自己的育人观:考上什么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思想道德表现
17、,必须热 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知道,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有了这层底色,孩子 们才能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拥有立身之本。 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教室课堂正是如夏森这般鞠躬尽瘁的身影,书写了一个 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成就了一个个志存高远的梦想。谈及多年来的捐助,夏森说, “革命了 一辈子,就是希望国家富强,人民能过上好日子” ;聊起接下来的打算,她表示, “尽自己 的全部力量,帮助到每一位寒窗苦读的学子” 。这是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也是一位老前辈的 愿望。唯有让奉献的种子发芽生长,让家国的情感传承不息,才是对老人最由衷的报答、 最真诚的回馈。 守望信仰的高山守望信仰的高山 李洪兴李洪兴 来
18、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雄关漫道、战胜艰险,理应激荡信仰的力量,挺起脊梁、敢于担当,执着追求、坚定 前行。有了雄健的精神,就一定能不断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从江西瑞金出发,在贵州遵义转折,于甘肃会宁会师,在陕西延安扎根。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 牺牲,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在会宁长征胜利纪念馆的序厅,主题为“万水千山”的壁毯格外醒目。边走边看,一 份份史料、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现了长征的波澜壮阔。长征途中的艰险与考验、 牺牲与拼搏直击人心。讲解员分享了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
19、肠明志”的故事,讲 到这是他对生命的理解, “不是简单的活着 ,而是活着背后的信仰” 。的确,长征胜 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 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无数红军将士舍生忘死、抛洒 热血。讲解员动情地说: “这些牺牲的红军用生命铸就了一个信仰与胜利的高度。 ”无论过 去、现在和未来,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能保持强大战斗力,恰 恰是因为人们心中有一座理想信念的高山,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今天,人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望着信仰的高山。1936 年 10
20、月,为掩护主力部队会合 和休整,红四方面军红 5 军副军长罗南辉带伤指挥大墩梁阻击战,不幸牺牲。一次,四川 来访团队寻访“老乡”罗南辉,听说有位“马支书”义务看护陵园十几年,凑了些钱送给 他以示感谢。 “马支书”说: “他们连命都不要了,我们做这些算什么。 ”言毕,分文未取。 讲这个故事时,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说,大家在大墩梁上纷纷接过旗帜, 继续长征。信仰如磐石,可破却不可夺其坚;如丹岩,可磨而不可夺其赤。以信仰创造奇 迹, 以守望信仰充实生命, 以传承长征精神完成一次心灵书写, 激励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
21、 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 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再闯很多“娄山关” “腊子口” 、再跨很多“雪山” “草 地” ,都需要精神支撑、信仰坚守、价值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雄关漫道、 战胜艰险,理应激荡信仰的力量,挺起脊梁、敢于担当,执着追求、坚定前行。有了雄健 的精神,就一定能不断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面对采访,李俊丰馆长说,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给观众讲解完一场,自己也会豁然 开朗,充满前行的力量。 “风雪漫过桃花山,脚步依然向前,艰
22、难跋涉在风雪中,人心上旗 帜不倒信念如磐翻过风雪中的雪山,才懂得千秋伟业任重道远。民族复兴在眼前,壮 美河山一幅画卷。 ”如今,一首原创红歌风雪漫过那座山响彻会宁会师地,鼓舞人们在 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学霸考上清北,就为了回高中演讲?学霸考上清北,就为了回高中演讲? 来源:澎湃来源:澎湃新闻新闻 “我告诉你们,北大清华招生组都是很狡猾的! ”北大清华在招生时抢着给他打电话的 故事,成为了刘嘉森演讲中最常出现的桥段。 2015 年,作为衡水中学的“文科状元” ,刘嘉森以 673 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大学期间, 他就被教辅公司请到各地巡回演讲, 四天在大学上学, 三天
23、在全国各地高中 “赶 场” 。他“凡尔赛”式的演讲视频在网上传播甚广。 不仅是刘嘉森,在短视频平台上随意一搜,就能找到数十个与他类似,自称有名校背 景的“状元” 。而台下听得津津有味的莘莘学子,或许不知道,他们无比崇敬的这些学长学 姐,其实是教辅公司的“托儿” ,反复讲述自己当年的辉煌,就是他们的工作。 从“小镇做题家”到“小镇演讲家” ,刘嘉森的故事呈现出浓浓的黑色幽默感。相关采 访显示,当他发现考上名校既不能“赚大钱” ,也不等于成为“人生赢家”的时候,产生了 巨大的心理落差。这时教辅公司找他做演讲、推销书,他才发现“没想到这个事居然挺受 欢迎” ,这种演讲原来“有市场” 。 当初打电话争
24、抢“状元”的清北招生组,一定没想到, “状元”考上清北之后,只是为 了复述过去的辉煌。 刘嘉森的职业选择是他个人的事,外界不必苛责,但值得探讨的是,我们应该抱着什 么样的心态来面对高考,面对大学教育? 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对名校的想象与和实际情况的错配。在高中生与相当一部分家长的 眼里,名校背后链接着一系列“高大上”的词汇,好似考入名校就意味着跻身上流社会, 从此走向人生巅峰,但事实上,大学生涯与想象中的情景往往大相径庭。 高考成功并非万事大吉,所谓“状元”和名校生依然需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 基础学科专业,如果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枯燥的学术研究,反而会让人觉得 痛苦不堪。而热门专业
25、也面临着“内卷化”的倾向,让名校生就业并不轻松。这种落差, 会让很多“天之骄子”一时难以适应。 笔者也算出身名校,见识过许多高考“状元”在大学遭遇滑铁卢,在高中值得称道的 学习能力,在大学课堂上频频失灵,甚至遭遇挂科;也见过更多通过考研、就业等形式弯 道超车的非名校生。当“状元”光环被祛魅之后,你会发现,不肯努力的“状元”很多时 候还比不上一位踏实勤奋的普通学生。 大学和名校远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很多人是“被社会教育”过,吃过了苦 头才明白这一点的。 说到底,这些年来名校被“唯分数论”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把考名校当成人生唯一目 标的大有人在。但事实上,大学是为了给人生开拓更宽阔的边界,如
26、果像刘嘉森这种名校 归来又一头扎入给高中生教辅培训的大潮,不禁给人一种“考上名校就是为了指导更多人 如何考上名校”的荒诞感。 这种“内循环”不仅进一步加剧教育焦虑,更容易让考大学变成存量“内卷” ,而无益 于高等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拓宽社会增量的功能实现。 刘嘉森做演讲赚了钱, 但对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来说, 应该尽快将上名校和 “赚 大钱” “获得成功”脱钩。人生是漫长的接续奋斗的旅程,途中也有比考试更多的风景,考 上大学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站。 在景区刻字,到底是想留下什么?在景区刻字,到底是想留下什么? 来源:澎湃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3 月 21 日下午,有 3 名游客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墙
27、体上刻划。据最新通报,3 名违法行 为人已被延庆警方查获,并被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到景区刻名字留念,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不文明现象。其中,长城是“重灾区”之一。 去年,就有多起游客在八达岭长城刻字的新闻报道。这或许是从西游记里,孙悟空在 五指山留下“到此一游”的情节中学来的。但显然,这一点都不好玩。在文物上刻自己的 名字,首先暴露的就是自己的素质。你想“青砖留名”?对不起,实际是“臭名远扬”了。 而且,这不只是素质问题。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以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 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 2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 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并处 200
28、 元以上 500 元以下罚款。 另外,我国刑法里有一个罪名叫做“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 ,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 规,明知是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而予以损毁,情节严重的行为,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在文物上刻字只是文明不文明的问题,它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不止是古迹里的文物,近来年,随着旅游市场的兴起,不少游客连自然保护区都不放 过。如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四川黄龙的五彩池钙化滩、贵州溶洞景区的钟乳石等,都曾 遭受一些游客的“魔爪”或“毒脚” 。 这种破坏现象越来越多,也就倒逼景区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如八达岭长城 在 2020 年 4 月出台了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
29、,除了对一些破坏者行政 拘留、罚款、列入不文明旅游记录外,北京延庆区 12 家等级景区,也对以上人员实施联合 惩戒、不予接待。 这一防范理念,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景区管理联网及黑名 单共享机制。当有游客破坏文物超过两次,不仅仅事发景区“不予接待” ,其他地方景区也 可以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限制。如此,既从源头上杜绝了这些不良行为的游客,也扩大了 震慑力,使其他游客不敢有侥幸心理。 文物保护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一方面,需要游客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和法律素养。另 一方面,也需要管理部门做好提示和警示,比如语音广播游览规范及相关处罚措施等。这 次八达岭长城的破坏者,还是网友拍照曝光的
30、,如何发动公众来监督景区不文明行为,也 值得总结和思考。 总之,要形成一种闭环:一旦有人破坏文物,就必然付出代价,得到深刻教训,然后 形成案例,进而警醒其他人。当这些该有的措施一一到位,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名胜古 迹的意识,类似的不文明旅游乃至违法犯罪行为,才会越来越少。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何以再惊天下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何以再惊天下 来源:北来源:北京青年报京青年报 樊大彧樊大彧 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既是严肃的学术问题,也是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现实课题。 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仅可以生动述说过去,也将深刻 影响当下和未来。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当前我们
31、更加迫切地需要 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更加渴望从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中汲取复兴 的精神力量。 3 月 20 日,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 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2019 年底至 2020 年间,三星堆遗址新发现 6 座“祭 祀坑”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玉琮等重要文 物 500 余件。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曾在 1986 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时隔三十 余年后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 “考古中国”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旨在通过对古 文化遗址有重
32、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作为 “考古中国” 项目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在发掘初期就有了丰富的收获, 新的发现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古蜀文明,认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三星堆新 一轮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相关成果是中华文 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 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35 年前那次发掘,获得了 一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 带给世人无尽的遐想。 硕大的耳朵、 前凸的双眼、 三角鼻
33、梁 此前发现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文物,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给人以 十足的神秘感,因此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域外文明,更出现了“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这样 的大胆“狂想” 。 已经开始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回答有关三星堆和古蜀国的各种疑问。最新考 古成果“有话要说” ,三星堆文化并不孤立。此次发现的铜尊、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 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三星堆属于古蜀文化遗址,据测定,其 年代距今 4000 年延续至距今 3200 年。新一轮考古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 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通过考
34、古展示鲜活的中华民族历史,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意义重大、成果重要。 可以说,35 年前三星堆“一醒惊天下”是历史的意外馈赠,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抢救性 考古发掘,今天的考古发掘,则是一次集结各方力量的主动性科学行动。 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由国内 34 家单位共同参与, 还有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 术、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学、冶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参与其中。考古 发掘工作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方式进行,就是要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 作, 就是要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 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 就是要让中华民族伟大而古老的历史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
35、。 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既是严肃的学术问题,也是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现实课题。 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仅可以生动述说过去,也将深刻 影响当下和未来。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当前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 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更加渴望从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中汲取复兴 的精神力量。 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建立的文化自信,是更 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 国气派的考古学取得的成果越多,我们对伟大中华文明的“未知”就越少,我们的文化自 信就越足,我们伟大复兴的力量就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