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四四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50(50 分钟分钟,56,56 分分) ) 一、基础达标(36 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辞 曰:“臣之壮也。 ” 辞:推辞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 之 敝:损害 D.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之 唯:只有 【解析】选 D。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解析】选 C。连词,因为/介词,用。A 项,语气词,表陈述;B 项,连词, 表假设,假如;D 项,代词,它。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 例句:晋军 函陵 A.越国以鄙远 B.邻之厚 ,君之薄也 C.与郑人盟 D.以乱易整,不武 - 2 - 【解析】选 C。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结盟”和“驻 军” 。A 项是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B 项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变雄厚” 。D 项是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名词。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若亡郑而有益 于君 D.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 C。有益,有好处。古今义相同。A 项,夫人,古义是那人,今 义是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 项,东道主,古义是东方道路上(招待过
3、客) 的主人,今义是请客的主人。 D 项,行李,古义是出使的人,今义是出门所 带的包裹、箱子等。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B.且贰于楚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选 C。A 项,“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应是“于晋无礼” 。B 项, “贰于楚”状语后置,应是“于楚贰” 。C 项,“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应是“有何厌” 。D 项,“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应是“于君有益” 。 6.下列对本文有关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为“十三经”之一。 B.“晋侯” “秦伯”,分别
4、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 子、男五等爵位,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C.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名,古代婴儿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 - 3 - 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取字。称名是对人的尊称。 D.最后一段的“公”是指晋文公,晋国国君。 【解析】选 C。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称字是对人的尊称。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每句 4 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 文: _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 文: _ 答案: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 不符合武德的。 8.(2
5、020重庆高一检测)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一般地说,“智慧”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最大特点在 于:_ 。 “知识”要求广,“智 慧”要求新;只死读书,有“知识”而无己见、无创意,也不算是有“智 慧” 。但_。 “智慧”必须有“知识” 作 基 础 , “ 智 慧 ” 包 括 “ 知 识 ” 而 又 超 越 “ 知 识”,_。 - 4 - 答案:“智慧”具有创新性(原创性) 两者又非完全对立(两者又 有紧密联系) “智慧”是在知识基础上的创新 【状元秘诀】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三关键 阅读阅读: :语句补写
6、题虽说考查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 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 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 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 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推导推导: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 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 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检查检查: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 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 要及时纠正
7、。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 贴切、 严密。 9.(原创)烛之武的游说艺术令人叹服,分析下面一句话的妙处,并按要 求仿写。(4 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 妙 处 : _ - 5 - _ 王明的一个同学借了他的这边风景,上数学课偷看时被老师没 收了。王明要回来后,那个同学还想借,王明想拒绝,但又不想伤感情, 请借鉴烛之武的语言艺术替王明设计一段说辞。 说 辞 : _ _ _ _ _ 答案(示例):(妙处:)先退步,然后分析攻打郑国的困难,再分析灭郑的 弊端。 (说辞:)我不是不想借给你,可是你控制不住自己,上课期间偷看,
8、 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耽误老师的时间;万一再被老师没收了,老师 就再也不信任我了,等放假以后再说吧。 10.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 的内容。(6 分)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 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 非出一人所成。 ”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主张左 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关于左丘明的记 载最早见于 论语 公冶长 ,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 经义考 ), - 6 - 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 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 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未知
9、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 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1)第一方 面: _ _ _ (2)第二方 面 : _ _ _ _ _ (3)第三方 面 : _ _ _ _ _ 答案:(1)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2)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 (3)一般论者认为有关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 二、拓展阅读(20 分) (2020定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0 分) - 7 -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 ,罪莫大焉。吾其奔 也。 ” 遂奔
10、狄。 从者狐偃、 赵衰、 颠颉、 魏武子、 司空季子。 狄人伐 (qing) 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 季隗,生伯 、叔刘;以叔 隗妻赵衰,生盾。将适 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 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 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 而行。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 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 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氏曰:“行也!怀与安, 实败名。 ”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
11、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 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 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 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 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 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 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 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 ,以与君周旋。 ” - 8 - 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
12、 能力。晋侯 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晋 公子乎!天 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乃送诸秦。 ( 节 选 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有删减) 【注】 :人名。櫜鞬(go jin):藏箭和弓的器具。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有人而校 校:较量对抗 B.公子取 季隗 取:通“娶” C.将适 齐 适:到去 D.君其 礼焉 其:人称代词,你 【解析】选 D。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 1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 之余也其/
13、何以报君 B.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 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C.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 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D.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 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解析】选 C。注意句子中的并列句子,“子女玉帛”与“羽毛齿革” 并列,“则君有之”与“则君地生焉”并列,由此可断句。 - 9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重耳逃亡期间娶了叔隗,后将到齐国,便让叔隗二十五年后再嫁, 叔 隗没有应允。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
14、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并送给他二十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这也是晋国后来与秦国围攻郑国 的重要原因之一。 D.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 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解析】选 C。A 项,重耳娶的是季隗。 B 项,重耳是被妻子和狐偃灌醉 后送他离开的,四马一车为一乘,这里应为“八十匹马” 。 D 项,楚成王 只是礼待重耳而并未用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原文“子玉请杀之”并 不能证明子玉被激怒了,也可能是他有远见卓识,意识到了威胁,所以 子玉动了杀机。 14.把文
15、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6 分) 译 文 : _ _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5 分) 译 文 : _ - 10 - _ 答案: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 (“子” “四方之志” “其”各 1 分,句意通顺 3 分) 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宾语前置 1 分,通假字“反” 1 分,“不谷”1 分,句意通顺 2 分) 【培优自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就木”后来演变为成语“行将就木”,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 濒临死亡。 B.“辟君三舍”其
16、中“舍”是屋舍,后来演变为成语“退避三舍” 。 C.侯,周代爵称,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D.天,即上天。古代人的思想中主宰人类命运的至高无上的神。 【解析】选 B。 “舍”是古代的三十里。 附【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 蒲 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命令享有养生的俸禄, 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没有比这更大 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 ”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 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一个叫 咎 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 耳。重耳娶了
17、季隗,生下伯 和叔刘;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 盾。 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 “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 ” - 11 - 季隗回答说: “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 还是让我等您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 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待下去。(他们)想去别的地 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 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行 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 ”重耳说:“没有 这回事。 ”姜氏说
18、:“你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会毁坏你的功名。 ” 重耳不肯走。姜氏与子犯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子犯。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依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 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赶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 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 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 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 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 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
19、 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就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 天所赞助的人呢?” 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 - 12 - 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 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 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 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 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 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 弓套奉陪您较量
20、一番。 ”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楚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 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 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 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 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 必定会遭大祸。 ”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加固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产 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 ,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 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
21、以损怨,不闻作 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 救也;不如 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 之也。 ” - 13 -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 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人之 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 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 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 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 子西以告宣子,曰:“
22、子为晋国,四邻诸侯 不闻令 德,而闻重币,侨也惑 之。 侨闻君子长 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 宣子说 , 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 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 ,庐井 有伍。大人之忠俭者, 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 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 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 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 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 【注】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封 洫:田界。舆人:众人。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23、项是 ( ) A.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 /吾其与之 B.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 - 14 - 产/吾其与之 C.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 吾其与之 D.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 产吾其与之 【解析】选 A。注意“诵之曰”之后表示诵的内容,应在“曰”后面断 开,“孰”与“吾”分别是两个分句主语,“吾”前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人游于乡校”中的“乡校”是指乡间的学校。 B.“子皮欲使尹何为邑”中
24、的“邑”本义是城邑,这里与“为”连用, 意思是“掌管城邑”的工作。 C.“四邻诸侯不闻令德”中的“诸侯”是指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 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并有出军 赋和服役的义务。 D.“庐井有伍”中的“庐井”指房舍与田地。 【解析】选 A。这里的“乡校”指乡间议事的公共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皮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参 考依据。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 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
25、而塑 - 15 - 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D.子产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文章最后用对比的 手法,给予了子产高度的赞扬。 【解析】选 A。 “子皮”应改为“子产”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译 文 : _ _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译 文 : _ _ 答案:(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 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克 救也 克:能够 B.郑人病 之 病:忧患 C.宣子说 ,乃轻币 说:说话 D.子产使都鄙 有章 鄙:边远的地方 【解析】选 C。说:通“悦”,高兴。 6.下
26、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文中“人之爱人,求利之也”的“利”字用 - 16 - 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如吾闻而药 之也 B.侨闻君子长 国家者 C.四邻诸侯不闻令 德 D.我有田畴,子产殖 之 【解析】选 D。例句与 D 项都是使动用法。A 项“药”为名词的意动用 法,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B 项“长”为动词,掌管。C 项“令”指美好。 附【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 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 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 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
27、么要毁掉 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 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不能够挽救的;不如开个 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子产说:“(他 太)年轻,不一定行。 ”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 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 (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 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
28、 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 - 17 - 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 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 吗?我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 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 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前往晋国,子产委托书信给子西,带给范宣子,信 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向诸侯索 取的)贡纳很重,我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 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 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 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 ”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 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土地四边有封界, 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 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 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 力。 ”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土田,子产栽培。 子产死了,谁来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