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九九 短新闻两篇短新闻两篇 (30(30 分钟分钟,33,33 分分) ) 一、基础达标(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 “人人都有麦克风” 的时代,( )。 近来, “跪求体” “哭 晕体”在一些网络文章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 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有网友说,“跪求体” “哭晕体”配合“惊天一 响” “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_,则容易 传播谣言肆虐,还少了一份真诚。与“营销心态”结成同盟,一些新闻 信息产品就变成了_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_,媒体人就会忽视多
2、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出现漏 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就无 从谈起。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 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大 话当作讲故事,把耸人听闻等同于_;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 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使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用各 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 的观点、真诚的创作。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2 - A.网络使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层出不
3、穷,也折射出年轻网民求新 求变的特点 B.网络上的一些表达方式个性十足,折射出年轻网民求新求变的特点, 层出不穷 C.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而年轻网民也具有求 新求变的特点 D.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求新 求变的特点 【解析】选 D。A 项,句子强调的是“网络”,与后文衔接不紧密,可排 除。B 项,“折射出年轻网民求新求变的特点,层出不穷”语义不连贯, 表述不够顺畅,可排除。C 项,“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和“年轻网民求 新求变的特点” 是转折关系的,但文段的中心是 “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 表现出“年轻网民求新求变的特点”,不存在转折关系,故表述
4、不恰当, 可排除。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则少了一份真诚,还容易产生谣言肆虐。 B.则容易助推谣言肆虐,还少了一份真诚。 C.则少了一份真诚,还容易助推谣言肆虐。 D.则容易产生谣言肆虐,还少了一份真诚。 【解析】选 C。原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传播谣言肆虐”句式杂糅; 另一个是前后两个分句语序不当,应该先说 “表达要以真诚为出发点” , 再说“裁剪素材”等的危害。B 项和 D 项未解决语序不当的问题;A 项 - 3 - 和 D 项中的“产生谣言肆虐”成分残缺,“肆虐”后应加“的情况”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哗
5、众取宠 奇货可居 久而久之 脍炙人口 B.夸夸其谈 奇货可居 长此以往 喜闻乐见 C.哗众取宠 待价而沽 长此以往 喜闻乐见 D.夸夸其谈 待价而沽 久而久之 脍炙人口 【解析】选 C。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夸 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前文说“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 可厚非”,后文说“少了一份真诚”,根据语境,横线处有“迎合群众, 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的意思,用“哗众取宠”更恰当。待价而沽: 等待有好价钱才出售,旧时比喻等待时机出来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 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奇货可居:商人把难得的货物囤积 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凭借某种独特
6、的技能或成就,作为要求名 利地位的本钱。两个成语都有“等待高价”的意思,但前者偏重于“待 价”,强调等待满意的待遇;后者偏重于“奇货”,强调本身有特殊价值 或特殊才能。 “一些新闻信息产品”不一定是“奇货”,所以不能用“奇 货可居” 。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久而久之: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根据“就会忽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 出现漏洞”等不良后果可判断,用“长此以往”更恰当。喜闻乐见:喜 欢听,乐意看。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 都称赞。由上文的“耸人听闻”可判断,用“喜闻乐见”更恰当。分析 可知,C 项最为恰当。 - 4 - 二、拓展阅读
7、(2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奥斯维辛集中营逃狱记 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最 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在这里曾经关押了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只有 144 人,波兰人卡齐米尔兹皮乔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已 91 岁高龄 的他讲述了70多年前成功逃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以及自己不同寻 常的生活。 1942 年 6 月 20 日这一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出口处负责路障的一 个党卫军士兵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因为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霍斯的 汽车就在他的面前。车里有 4 个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其中一名少尉正朝 他大喊大叫,骂骂咧咧。 “清醒一下,你这
8、个家伙!”那个军官喊道:“赶快放行,要不我打 死你!”那个卫兵吓坏了,连忙升起路障,让这辆马力强大的汽车过去。 然而,要是这个卫兵走近一点看,就会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汽 车里那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因害怕而变得灰白。原来,他们根本不是 党卫军,而是穿着偷来的制服、开着偷来的汽车的波兰囚犯。而行动的 策划者那名“少尉”,就是皮乔夫斯基。 皮乔夫斯基说:“我们是被送到那里的第二批人,被迫参与集中营 的修建。 ”囚犯们每天必须工作 12 至 15 个小时,在隔壁建造一座大型 的新营区。 皮乔夫斯基回忆说:“在开始的 3 个月里,我们全都处于极度的恐 - 5 - 惧之中。 ”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从
9、 1940 年 6 月到 1941 年 6 月, 纳粹党卫军不断地杀害囚犯用警棍将他们殴打致死,这是解决集 中营拥挤问题最简单的方法。饥饿、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将集 中营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所有这些如今都记录在案。但是皮乔夫斯基 记忆中的细节仍然令人震惊。囚犯们每人发一把勺子和一只锡碗 不仅用于吃喝,还要在晚上当尿盆使用。 “如果谁的勺子丢了,就要像狗 一样就着碗吃;如果碗丢了,那就一点汤都喝不到了。 ”他说。有时候, 德国卫兵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假期而杀人。皮乔夫斯基说:“当卫兵们 感到无聊时,他们会取下某个囚犯的帽子扔到远处,然后再命令他去捡 回来。当囚犯跑过去时,他们就朝他开枪。然后声
10、称该犯人试图逃跑, 被他们阻止,于是为此得到三天的休假。 ” 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如何应付这样的生活?皮乔夫斯基说:“有些 人祈祷,但是那些在他们到来之前被关进集中营就曾祈祷的人会说: 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 有 6 个星期的时间,皮乔夫斯基被分派运送处决后的尸体。 “死亡 墙位于 10 号和 11 号楼之间。卫兵们将囚犯们排成队,然后从背后朝他 们头部开枪。 ”随后,就会有一堆脱光了衣服的尸体,由皮乔夫斯基抬着 脚踝,另一个人抬着胳膊,扔到手推车上,再送到火葬场。 “有时一天是 20 具,有时是 100 具甚至更多。这其中有男人、女人,还有孩子。 ”他重 复说,“还有孩子。 ” 一
11、天,一个名叫尤金尼厄斯本德拉的乌克兰朋友来找皮乔夫斯基, 本德拉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在集中营的汽修厂劳动。他告诉皮乔 - 6 - 夫斯基,德国人准备处死他(本德拉),已经列入死亡名单了。皮乔夫斯 基说:“这一下我彻底绝望了。 ”于是,逃跑的计划萌发了。 1942年6月20日,早上在仓库干活时,皮乔夫斯基暗中拧掉了一个 锁门的螺栓,因此他们可以爬进去。他们来到二楼的储藏室,破门而入, 换上了军官的制服。同时,本德拉用配制的钥匙进了汽修厂,开了一辆 汽车过来。 他们开着汽车前往出口,一路上党卫军向他们敬礼,并高喊“希特 勒万岁” 。到了路障处,由于极度紧张,汽车内的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 苍白。
12、皮乔夫斯基说,“这是最富戏剧性的时刻,我开始叫骂。 ”党卫军 士兵服从了命令,升起了路障,汽车向着自由驶去,他们成了逃出奥斯 维辛集中营屈指可数的 144 人之中的 4 个人。 (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从文章的主题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B.从具体内容看,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这样能更好地揭露法西斯的惨 无人道。 C.从叙述的手法看,多引用新闻当事人的话,更真实,更客观。 D.“囚犯们每人发一把勺子和一只锡碗”的细节,让人真实地看到了法 西斯的反人类,嗜杀成性,毫无人性。 【解析】选 D。 “让人真实地看到了法西斯的
13、反人类,嗜杀成性,毫无人 性”错,应该是“让人感到在法西斯的监狱中,人不如狗,生不如死,人 的尊严被践踏殆尽” 。 - 7 -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概括,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奥斯维辛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关押过数百万人,成功逃 脱的比例极低,成功者之一皮乔夫斯基回忆了集中营的严格管理。 B.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本德拉伙同皮乔夫斯基成功窃取了集中营司 令官罗道夫霍斯的汽车,是成功逃脱的重要原因。 C.在皮乔夫斯基的回忆中,纳粹对关押在集中营的“囚犯”有生杀予夺 的大权,有时仅为了得到几天的休假便随意杀人。 D.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造就了大量的“囚犯”死亡,机械师
14、本德 拉预感到自己将难于幸免,于是策划了这次行动。 【解析】选 C。A 项,文章的内容不是写集中营的管理情况,故“管理” 一词不正确。 B 项, “伙同皮乔夫斯基成功窃取” 不正确,原文是 “同时, 本德拉用配制的钥匙进了汽修厂” 。D 项,“机械师本德拉预感到自己将 难于幸免,于是策划了这次行动”不正确,原文是“行动的策划者 就是皮乔夫斯基” 。 6.怎么理解“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一句话的含意?(6 分) 答 : _ _ _ _ _ _ _ - 8 - _ 答案:这句话是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无人道的高度概括。这里的纳粹分 子根本没有怜悯、仁慈和同情心,他们无法无天,任意杀人;这里的
15、“囚 犯”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随时会被处死,让人怀疑上帝的存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2 分)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设在果园里,亲自 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 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 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 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 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
16、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 多卖了 3 000 多元,带来效益 900 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 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 “送教下乡” , 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 后来,62 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 考本科。在他督促下,又请农校对全村 208 名果农进行培训,191 人获 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 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 - 9 - 做饭、取暖烧燃气,100 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 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
17、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 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 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 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 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 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 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 4 万公里。 他开车,我坐在旁 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 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
18、帽、衣服、 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 年春节前,我俩回 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 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清锅冷灶啥也没 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戚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 里过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在人家家里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 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 - 10 - 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 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
19、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 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 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 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 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30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 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 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 人民
20、的好儿子。35 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 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 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 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 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 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 - 11 - 都掌握农业技
21、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C.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 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 作的支持。 D.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 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表达了村民的 感激之情。 【解析】选 C。A 项,“为了帮农民致富”说法错误,更确切说应该是为 国家扶贫。B 项,“和邢台农校一起”说法错误,原文是“借邢台农校” 来“送教下乡” 。D 项,“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说 法错误,结合文章“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
22、专。后来,62 名拿了 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在他督促下,又请农校对全村 208 名果农 进行培训,191 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 可知,所列数字并非都表 现村民的收益。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 分) ( ) A.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 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 献的精神。 B.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 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 的呼吁。 - 12 - C.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
23、术,还 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 顺的。 D.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 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 主要为议论。 【解析】选 A。B 项,“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 生活条件的呼吁”说法不当,对第二则材料主旨的整体把握有误,应该 是讲为了扶贫,舍弃小家的奉献精神。C 项,“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 接受新事物”说法错误,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 例,并非保守。D 项,“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说法错误, 材料一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记叙
24、。 9.这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试简要分 析。(6 分) 答: _ _ _ _ _ _ _ - 13 - _ 答案:材料一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 做出的贡献,材料二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材料 三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原因是报告人的身份不 同。村总支书记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 证者,学校党委副书记是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的。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2017 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 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表示,教 材修改要求将“
25、8 年抗战”一律改为“14 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 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 14 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 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地体现。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14 年抗战”概念, 主要是将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 的六年抗争也包含在“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 这一修改可以说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也更为符合历史 事实。 “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 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首先,中国抗战第一枪在 1931 年沈阳北大营 就已经打响;其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30 万东北抗日联军
26、在 1931 年 至 1937 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从“九一八事 变”开始,在 1931 年至 1937 年间,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 - 14 - 抵抗,9 月 19 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 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 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 中的一部分。确立“14 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全面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 日战争的基本历史事实。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同时更 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14 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 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
27、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更是对民族脊梁、抗 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8 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 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 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 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 是极大的不公,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这是对 所有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 “8 年抗战” 与 “14 年抗战”之间的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 柱的不良居心。在国际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
28、抗日战争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历史学家 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 评,14 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 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同时,14 年抗战史的书写,也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 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 - 15 - 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 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 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 平。 (人民日报2017 年 01 月 12 日 09 版,有删改) 【相关链
29、接】 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 “8 年抗战” 是指从 1937 年 “七七事变” 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 年抗战”则是指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 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腾讯网 中国人民的抵抗从 1931 年开始就没停止过。东北的抗战不仅是 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 争,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这一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 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14 年抗战”这个概念 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重南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30、中国人民的抵抗从 1931 年开始就从没停止过,“九一八事变”成为 中国人民开始反抗侵略、中华民族开始进行不屈不挠抗战的重要标志。 B.教育部要求 2017 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 年抗战”概念,原因之一 就是这一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 C.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 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 16 - D.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此前一直沿用的“8 年抗战”,而代之以“14 年 抗战”,这一历史概念的修改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解析】选 C。C 项,结合文本内容“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 进行曲 。这些不被
31、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 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这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的最大 敬畏和尊重”可知,“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 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于文无据。 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8 年抗战”是指从 1937 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事实 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军民已进行了长达 6 年的局部抗战。 B.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有关中国的抗战部分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 年抗战史”的说法,落实“14 年抗战”概念也可以与之吻合对接。 C.“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32、的东北义勇军、东 北抗日联军,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和尊重。 D.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对国际上长期存在着的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的偏见提出了批评。 【解析】选 B。B 项结合文本内容“14 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 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 重大牺牲” “14 年抗战史的书写,也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 够更好地进行对接”等可知,“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 年抗战史的 说法”于文无据。 3.请结合材料,简述教育部要求教材修改全面落实“14 年抗战”的重 - 17 - 大意义。 答: _ _ _ _ _ _ _ _ 答案:第一,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抗战问题上的混乱认识。全面有效 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体现对历史真实的尊重。第二,这是对所有 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第三,唤醒国际认知,突出 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