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2礼记二则礼记二则 课题课题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 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 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情感、 态度与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价值观 1.解先贤圣
2、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 会的基本特征。 2.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 慧。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 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 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作 zh) , 事毕,出游于观(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 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 学生)在侧,曰: “君子何叹?”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 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 ,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
3、, 而有志焉。 ”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动乱纷呈的春秋末 期,而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读准读准 字音字音 嘉肴 (yo) 弗 食(f) 自强 (qin) 教学相长 (zhng) 兑 命(yu) 学 (xio)学 (xu)半 选贤与 (j)能 讲信修睦 (m) 矜 (un) 货恶 (w)其弃于地也 幼有所长 (zhn) 男有分 (fn) 谋闭而不兴 (xn) 通假通假 字字 兑 命曰(同“说” ,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音“yu”) 选贤与 能(同“举” ,选拔) 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 ,指老而无妻) 古今古今 异义异义 一词一词 多
4、义多义 词类词类 活用活用 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 老 有所终,壮 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文言文言 句式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也”表判断) 倒装句: ( “之谓”的用法) 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 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 。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 强调宾语。)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 新新 课课 虽有佳肴虽有佳肴 【讲析课文,疏通文句讲析课文,疏通文句】 展展 开开 着重讲解如下句子,并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式解决文言知
5、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 的美味。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 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 和浅薄。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求学者知不足,才会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学 习。 4.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5.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全文翻译参考:全文翻译参考: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 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 以后就会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够反省自己;
6、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 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重难点把握重难点把握】 1.“之谓”的用法? 明确: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 句,译为: “说的是” 。如: “其此之谓乎” 。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一下,强调宾语。 2.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明确: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教学 相长的规律。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明确: (1)
7、 “教学相长”是文中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 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 ,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 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 过程中使自己得到提升。 “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 我们注重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 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
8、,培养和睦(气氛) 。 2.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 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各个年龄段 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 “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
9、地也, 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 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 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 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 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 社会变乱纷呈,
10、动荡不安; 尔虞我诈, 人人自危; 盗贼横行, 混乱不堪。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层: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 说明。 “大道之行也”总述,以下分述: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第二层: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 可以归纳 “故人不独亲其亲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句。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 地方? 2. 这
11、是两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 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 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 所终” “幼有所长” ,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 第二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 未来的热烈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旨】 虽有嘉肴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 大道之行也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 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 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12、追求。 写写 作作 方方 法法 运运 用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1.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 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 2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1.1.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 。全面具体地展现了 2.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
13、,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 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 谐、 平等的人际关系。 在阐明之后, 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 “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已达到,把握好了重难点。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 目标, 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 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 “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首先, 重视文言文朗读训练,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接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求同学们凭借 课文下面的注释,结合语境翻译课文,然后小组自主探究,最后根据小组提出的 疑难点,教师在班上引导学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