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永遠守護你 文档编号:1265318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题课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型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 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 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 根据情况的不同,

2、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 的科学思维能力。 2.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与价值观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2.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 课 前 预 习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 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自小喜欢读科幻 小说,18 岁那年开始创作,在 1941 年的理智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 则” ,其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 基地系

3、列、 钢窟系列等。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本课两文皆选自新疆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6500 万年前,在地 球上生活了 1.6 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 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 遗骸 (hi) 褶 皱(zh) 劫 难(ji) 追溯 (s) 两栖 (q) 鸟臀 目(tn) 骨骼 () 衍 射(yn) 潮汐 (x) 硅 (u) 携 带(xi) 铱 (y) 辨清字形辨清字形 慧(hu)智慧 熔(rn)熔化

4、 彗(hu)彗星 溶(rn)溶解 理解词语理解词语 俯冲: (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长。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新 课 导 入 新 课 导 入 6500 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 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 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 普作家和科学幻想

5、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新 课 展 开 新 课 展 开 恐龙无处不在恐龙无处不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1986 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 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 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 “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6、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 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 ,再由“恐 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 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2.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作者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短文开篇提出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紧密相连”表现在哪里?有哪些事实能证明它们是互

7、相“产生影响”的?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 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气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 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感悟精彩句子】 1.怎样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 响”这句话? 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

8、系也容易让 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 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课文就是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 有其确凿的根据。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 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 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 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

9、方有独到的发现。 2.“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这一句在全文中的作 用是什么? 这一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它表明了作者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触角已经伸 向另一领域。正是把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的思考,才使作者进一步追问: “恐龙如何能在南 极地区生存呢?”接着作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明了“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 ,这样 又把本来的疑团推进了一步: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 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行文至此,才对本文所要阐明的中心议题正面作答。由此可见,思维方式和提 问方式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先导。这对

10、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应有所启迪。 【探究说明方法】 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行文严谨。 另外还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 的说服力。 举例子:以“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来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这一科学论断。 打比方: “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 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

11、通俗易懂了。 列数字: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 约是在 2.25 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 “大约在 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把握文章主旨】 仔细阅读课文,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本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 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被压扁的沙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对斯石英的性质和形成的研究,有力地证明了恐龙的灭绝是由于“撞击”而并非由于“火 山”

12、。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 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 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这篇短文说明的层次怎样? 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 段) ,提出关于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 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 2 和第 3 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第 5 段至全文完) ,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支持“撞击说” 。这部分又分四层。 第一层(第 5、6 段) ,说明关于恐

13、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 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第二层(第 710 段) ,说明 1961 年一位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 ,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 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 第三层(第 1113 段) ,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 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 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 第四层(第 14 段至全文完) ,通过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 哥州拉顿地区的岩

14、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 生过火山活动。 ”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 【通读课文,课堂讨论】 1.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假说一: “撞击说”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 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假说二: “火山说” 。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2.斯石英有怎样的性质?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非常缓慢,可以保持数 百万年;另一方面,斯石英在很高的温度下,又会很快恢复

15、为普通沙子。 斯石英“只出现在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它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 3.作者讨论斯石英的这些性质与开头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有,这是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之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 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生动,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 怎样灭绝的 ,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

16、了恐龙灭 绝的观点,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写 作 方 法 运 用 写 作 方 法 运 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恰当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两篇文章都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尤其是举例子使用 得十分恰当合适。如恐龙无处不在用“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来说明“恐 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 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 “金刚石” “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 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作者注意了行文 材料的选择,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使被说明

17、的事物浅显易懂。 2.语言简明、严谨、风趣。 作者的语言简明又不失生动。如在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仅用短短的两句议 论就把科学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出来了。作者也很讲究语言的趣味性。如在被压扁的沙子 中“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在幽默 风趣中,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恰当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下恐龙。 (200 字左右) 教 学 板 书 教 学 板 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反 思 比较阅读,查找异同。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

18、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 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又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 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 受到的撞击。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 笔。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 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 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词, 即用来指示或表示人或事物的代词。 常见指示代词有 “这” “这里” “这 些” “这么” “这样” “那” “那里” “那么” “那些

19、”等等。 “指示代词”一般是承前指代,因此分析它们的指代内容时,结合前面的句子分析归纳即可。要注意 的是,在找指代内容的时候要准确,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范围过大,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素材积累:素材积累: 卫生纸的由来 人类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在无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卫生纸的发明也是如此。在近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纪 初,美国史古脱纸业(ScottPaper)公司买下一大批纸,因运送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纸面潮湿产生皱折而无 法使用。面对一仓库无用的废纸,公司所有人都不知该如何是好,在主管会议中,有人建议将纸退回供应 商以减少损失,这个建议获得所有人的赞同,唯有公司负责人亚瑟史古脱却不这么想,他想到在卷纸上 打一排小洞,让卷纸变成容易撕下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纸巾。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卖 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放置于厕所中,因为相当实用方便而大受欢迎,并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doc)为本站会员(永遠守護你)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