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高考仿真模拟卷(八) (时间:150 分钟;分数: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入 21 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 ( 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 (zhu )追求的编剧、 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 B咬文嚼 (ju )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 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jn)严。 C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所熟悉而不注意的一鳞半爪 (zho),稍加点 染,便创作出意境隽 (j n)永的画作,令
2、人一见不忘。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 (ch )风云的人物莅 (l )校讲学,但是没有谁能像博闻强 记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音乐是人类最亲密的东西,人有口有喉,自己会吹奏歌唱;有手可以敲打,弹拨乐器; 有身体动作,可以随性舞蹈。音乐这门艺术可以备于人的一身,无待外求。故而在人群生活 中发展得最早,在生活里的势力和影响也最大。乙诗、歌、舞、拟容动作以及戏剧表演,极 早时就结合在一起。但是对我们最亲密的东西并不就是最被认识和理解的东西,所谓“百姓 日用而不知”。所以古代人民对音乐这一现象感到神奇,对它半理解半不理解。尤其 是人们
3、 很早就在弦上管上发现音乐规律里的数的比例,那样严整,叫人高山仰止 。中国人早就把律、 度、量、衡结合,从时间性的音律来规定空间性的度量,又从音律来测量气候,把音律和时 间中的历结合起来。丙太史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里说:“阴阳之施化,万物之 终始,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变化之情除数学的测定外,还 可从律吕来把握。音乐对人类生活及意识如此潜移默化 ,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至 后 来产生了许多美丽的音乐神话、故事传说。(宗白华美学散步)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尤其 B高山仰止 C潜移默化 D以至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
4、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通过“神舟号”载人飞船飞行的连续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是第三个在技术上已具 备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条件的国家。 B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主页,只要这样你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 - 2 - 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你的情况。 C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意识复苏的过程,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 聚力都逐渐增强的时代。 D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 多的纳税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5、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 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 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_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 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 食多样化的原则。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 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 醋汁、芝麻酱等。 6提取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雨中城”的四个特点,
6、每点不超过 6 个字。(6 分) “雨中城”的构思,源于新世相 2016 年在微博上发起的一个打造一座“永远下雨的城 市”的想法。新世相收到了数百条热情认真的回复。建筑师、艺术家、医生、社会学专业学 生们等 4 345 个雨天爱好者提供了 9 999 个城市建设建议。几位百度员工在看到这个构思后, 萌发了以百度地图为载体、用百度全景技术打造这座“雨中城”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9 月 25 日, “雨中城”正式在百度地图上线。 这座城市在物理世界的坐标, 位于东经 89.5、 北纬 42.9 的火焰山脚下,一个几乎不下雨的地方。但是在“雨中城”里,你还能听到黑龙江 中俄边境伴着江水涌动的雨声,
7、云南苍山洱海旁敲击在瓦片上的雨声,内蒙古通湖草原自驾 途中的雨声,也能听到伦敦、神户、普吉岛、斯德哥尔摩等地下雨的声音。这些雨声,都由 世界各地的喜欢下雨的人们提供而来。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 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 - 3 - 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 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
8、望出 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 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 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 翠,天淡纸鸢舞”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 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
9、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 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 。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 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 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改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 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 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 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 此产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
10、俗。人们用 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 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 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 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 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 渐不被人们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
11、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 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 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 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 - 4 - 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 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 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 的空
12、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 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 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元宵节的逛灯会、 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 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 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 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
13、的重要方式。一 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 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7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 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 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 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
14、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 人丰富的享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 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 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 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 - 5 - 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9根据上述材料,概
15、括应重视传统节日的原因。(4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诗 眼 胡 炎 阳光薄而柔软,秋深了。 风拨弄着树叶,将绿色一点点蚕食。酒后的秦乡长,立于寒意渐浓的街头,忽地就有了 些怅然。 半年没有看老母亲了。那竹篱柴扉、三间矮房之内,母亲抱一方孤独,身体可好? “秦乡长,又发诗情了?”年轻的村主任悄然来到身边。 圈里人都知道,秦乡长既是个有魄力的实干家,又是位业余诗人,官场中实不多见。 秦乡长淡然一笑,未答。 “走吧,找个地方按摩一下,松松筋骨。” “算了,忙你们的事吧。”秦乡长摆摆手。 桑塔纳绝尘而去。出了村,秦乡长透过车窗,望绿野无垠,远方高楼丛立,视
16、线就突然 有了些模糊。那个河水环抱的村落,和村头那棵枝叶如冠的杨树,真实地出现了。朴素如昨, 生动如昨。 那是他的根啊。 秦乡长不禁喃喃吟哦起一首旧诗: 白杨擎着太阳/那是母亲的脸庞/绿叶在风中歌唱/那是母 亲的秀发飞扬/我是一只小山雀/啄着发丝上的阳光/捧起母亲的叮咛/等待着飞翔 幼时的记忆中,母亲秀发如瀑,桃腮含笑。不知情者,看不出这是个丈夫早逝的寡妇, 一个人带着儿子,顽强地撑起生活的风雨。秦乡长就在这单亲的温暖中长大,大学毕业后分 到另一城市工作,直至今天荣任乡长。 在秦乡长的心中,母亲的每一根头发,都是生命的脉络。无论走到哪里,始终走不出母 亲的牵系。小时候,他常给母亲梳头。长发齐腰
17、,他说:“娘,你的头发真长。 ”母亲莞尔一 笑: “孩子,你能走多远,娘的头发就有多长。 ”成家后,他想把母亲接过来住,可母亲 拒绝了: “孩子,你心里有娘,娘就在你身边了。好好做事吧。 ” 回到乡里,副乡长告诉他,那几个上访者刚被打发走。秦乡长“哦”了一声,一乡之长, 大事还忙不完,哪有工夫去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经济建设才是工作中心,才是德政之本啊。 秦乡长交代了一下有关事宜,便决定立即回老家一趟。他心里现在只有娘了。 到了,大杨树举着一蓬黄叶,向他道着岁月沧桑。秦乡长疾步进家,破落的院子里,娘 - 6 - 正俯身浆洗。 “娘! ”秦乡长唤了一声,眼眶便潮润了。 娘看他一眼,表情复杂,须臾之后
18、,竟低下头自顾浆洗,对他视若无睹! 秦乡长心里一沉:“娘,我是秦川,你的儿啊!” 娘蓦地站了起来,站得很直,一如村头参天的白杨。满头银丝,如飞絮般舞着。娘说: “我知道你是秦川。你回来得正好,要不,我明天就去找你。” “娘”秦乡长困惑了。 “你们那儿几个乡亲,一年多了,想见你秦乡长一面,难啊!人家见不着你,就找我这 个当娘的来了。村主任明着欺负人家,你竟然不管不问!你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 ” 秦乡长哑然。一切都太突然,太意外了,让他猝不及防。娘二目通红: “秦川,娘再说一 句,你是公家人,是官,可你要记住,这黄土地上的人,永远都是你的爹娘! ” 秦乡长久久地沉默着。他不敢看娘,娘凛然如山,娘
19、发如银镜。这些年,他的确政绩累 累,可爱民之心还有多少?他心中想的,只是为自己的远大仕途积累资本,只是雷厉风行之 后的逍遥人生,在娘挺立的身姿面前,他还有勇气把那个“人”字写得笔直吗? “娘,我知道了”秦乡长潸然泪下。 在秦乡长的坚持下,娘让他又梳了一次头。秦乡长的手颤抖着,每一根银丝都像针一样 刺着他。 “当秋天染白了母亲的生命/我依然听到大地的脉动/当叶片骑在风的脊梁上远行/我又 望见您迎风傲立的身影”这些瞬间迸发的诗句,雕刀般镌刻在了他的心头。 秦乡长蓦然发现, 为诗多年, 今天他才找到了真正的诗眼。 而这个诗眼, 正在深秋流泪 当晚,秦乡长披星返程。 (选自北京日报) 10简要说说画横
20、线的句子表现了娘怎样的内心活动?(4 分) 答: 11 文章结尾处秦乡长才找到了真正的“诗眼”,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 说说这个“诗眼” 指的是什么?(4 分) 答: 12你认为秦乡长是怎样一个人?(6 分) - 7 - 答: 13举例说说这篇小说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字数在 120160 之间)(6 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送方希则序 宋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 有激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 ,毁誉不以 屑,其量
21、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 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 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 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 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 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 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 君召试中台,以枉 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 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
22、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 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 以 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 ,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 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 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 予佯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 意。同年 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 ,有删改) 【注】 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沉冥郁堙:埋没湮没。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23、( )(3 分)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奇:命运不好 - 8 - B君召试中台,以枉 于有司 枉:冤枉 C岂假 予佯言之哉 假:假装,冒充 D操觚率然,辞不逮 意 逮:及,达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达人之 节而大方之家乎 三五之 夜,明月半墙 B 渊乎其 大雅之君子 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者 C. 形忘乎 外,心照乎内 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 以 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 焉用亡郑以 陪邻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方希则学识渊博,有君子之风,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尽管如此
24、,他却 始终没有被任用。 B作者应方希则之邀写了这篇序,尽管作者与方希则认识较晚,但他们一见如故,成为 知己,交往很默契。 C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之士,才能出众,但却命运坎坷。作者既为他感到惋惜,又觉得他 一定会被后世儒生仰慕。 D本文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很少抒写离别之情,而是重点表达作者对方希则的评价及 态度,送别之情寓于其中。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会 天 子 方 向 儒 学 招 徕 俊 良 开 贤 科 命 乡 举 而 四 方 之 杰 赍 贡 函 诣 公 车 者 十 百 千 数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
25、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 下。(4 分) 译文: (2)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4 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9 -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9 这 两 首 诗 都 写 出 了 “ 清 明 日 暮 ”_ 的 景 色 , 都 抒 发 了 诗 人 _的美好情感。(2 分) 20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 分) 答: (
26、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3 分) 答: 22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 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 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其声呜呜然,_,_。(苏轼赤壁赋)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其可怪也
27、欤!(韩愈师 说) (3)蚓无爪牙之利,_,上食埃土,_,用心一也。(荀子 劝学) (4)青山隔送行,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_,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_。 (王勃 滕 王阁序并诗)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美国媒体做过一个社会实验:一名男子在地铁站用小提琴演奏了巴赫的 6 首作品。他面 - 10 - 前的地上,放着一顶口朝上的帽子。在 45 分钟的演奏时间里,大约有 2 000 人经过,只有 6 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 20 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他总共收到 32 美元。没有人知道, 这位卖艺者是世界上最伟
28、大的音乐家之一约夏 贝尔。他演奏的是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 一把价值 350 万美元的小提琴。而在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的门票售罄, 聆听他演奏的乐曲,平均得花 200 美元。 这个实验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 人相关信息。 - 11 - 高考仿真模拟卷(八) 1解析:选 A。B.咬文嚼(ji o)字,锱铢必较;C.纷纭,隽(ju n)永;D.叱咤(zh )风云。 2解析:选 B。“高山仰止”应为“惊叹不已”。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 仰,仰望。止,句末语气词。意为
29、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 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这里用错了对象。故选 B。 3解析:选 A。“敲打,弹拨乐器”改成“敲打、弹拨乐器”。“敲打、弹拨”共有一 个宾语“乐器” ,中间不能用逗号,要用顿号。故选 A。 4解析:选 D。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 过”。B 项,成分赘余,应把“这样”删去。C 项, “过程”与“时代”不搭配,应将“时代” 改为“过程” 。 5解析: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先认真阅读语段,了解大意,然后再理解上 下句的意思,最后要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注意字数限制。第
30、一 处根据“这是因为蒸不仅能” “并且” “更”填写: “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 崇。第二处根据“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填写: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 的。第三处根据“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填 写: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答案:“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崇 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上锅蒸的 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6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回答本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先划分段 落内部结构,然后再概括每一层次的内容。如前三句是第一层次,主要说明“雨中城”的构 思来源广泛。第四句是第二层次,主要说明用百度全景技术打造这座“雨中城”的想
31、法实现 了。第五、六两句,主要说明“雨中城”正式在百度地图上线。第七、八句主要说明在“雨 中城”里能听到世界各地的雨声。然后按照字数的要求进行删减概括。 答案:构思来源广、全景技术打造、存在虚拟中、汇聚全球雨声。 7解析:选 C。“导致消亡”无中生有,缺乏依据。原文是“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 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 。 8解析:选 B。A.“无法”以偏概全,原文是“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 依从”。C.“成了必然趋势”无中生有。D.关系倒置,是为了使传统节日能符合现代社会的价 值标准。 9(1)文化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 精神与家国情
32、怀;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 展。(2)人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或“可以使一代代人 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3)国家层面的意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 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 12 - 10对秦乡长不把乡亲的事放在心上强烈不满的内心活动。 11为官要替老百姓做主,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土地和亲人。 12是一个对故乡和母亲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是一个有工作能力和魄力的人。 13这篇小说的语言充满了诗意:例如, “那个河水环抱的村落,和村头那棵枝叶如冠的 杨树,真实地出现了。朴素如昨,
33、生动如昨”写出了秦乡长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大杨树举着 一蓬黄叶,向他道着岁月沧桑”写的既是秋景,也写出了故乡的古老; “娘凛然如山,娘发如 银镜”写出了老娘给秦乡长内心引起的强烈震撼。(意思对即可) 14解析:选 C。C 项,假:借助,凭借。 15解析:选 A。A 项, “之”,均为结构助词,的。B 项, “其”,代词,那些;代词, 代“书”。C 项, “乎”,介词,相当于“于”,在;助词,形容词词尾。D 项, “以”,介词, 凭借;连词,表目的,来。 16 解析: 选 A。 由“君召试中台, 以枉于有司, 夺席见罢”可知“他却始终没有被任用” 错误。 17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
34、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 18(1)那些议政的官绅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 此后几天,整顿好装束,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 (2)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 些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 参考译文 庄子把官位当作栅栏,班固把名声当作缰绳锁链。官位爵禄、显耀的名声,是人们非常 希望得到的,它们难道会被憎恶吗?大概只是有激发的作用罢了。因此,道德修养高的人把 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行为顺应自己的心境,财物的富有、地位的高贵不能诱惑他们。 所以,他们的气节正大恢宏,他们的勇气超过孟贲、夏育,别人
35、的毁谤或赞誉都不放在心上, 他们的气量宽阔泰然,欢喜或怨恨的感情不表现出来。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具有了事理 通达人士的节操,博学多才人士的风范。 方希则凭秀才的身份被举荐担任官职,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考中,命运屡次遭受不 幸。不被当朝所用,当然要平静地离开,顺遂自己的心意做事,推求好坏运气的征兆,看淡 身外之物的去留,比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深广,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 我自从来到上都,寓居在旅舍,为尘俗之事奔波劳顿,已经过去两个春天了。恰好赶上 皇上此时正倾心于儒学,招揽贤能优良之士,广开官吏选拔之道,命令乡里举荐人才,因而 各地的有才能的前往参加科举的人,成百上千。我虽然是后辈,出生较晚,
36、但我也前搭后连 挤在他们中间,兴奋地与他们交往,结交的人确实已经很多了。后来才遇到方希则,一见如 故,相见甚欢,行为上不拘形迹,内心里相知默契,即使庄子和惠子那样的交往也比不上啊。 不久,方希则经由皇帝面试选拔做了中台,因被有司冤枉,而被罢免官职。那些议政的官绅 - 13 - 们都为他痛心鸣冤,方希则襟怀正直恬淡,以至于让人无法窥探。此后几天,整顿好装束, 准备好船只,飘然向东而去。因为和我是朋友,向我索要文章作为赠物。 扩大见识和器宇来放远自己的眼光,穷尽祸福依存的道理来知晓命运,这不是能给那些 目光短浅见闻不广的人说的。方希则是通达的人,完全可以和他谈。当初公孙弘曾经退隐归 居乡里,乡里人
37、再次推荐他,射策应试取得第一;刘向几十次上书皇帝,常常听说不被准奏, 然而,最终他成了汉代名臣。凭着方希则的禀赋学识却被埋没湮灭,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 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困顿到这种地步呢?手艺高明的工 匠最晚做成的是珍贵的器物,最后出发却最先到达的是马中的良骏。将来有一天像彩虹一样 光芒四射,平步青云,让那些读书的年轻人仰慕都来不及,这本来就是方希则所拥有的学识 和才华,难道还用借助我详细来说吗?饯行的酒已经进行到一半,在座的人都要离开,我轻 率贸然地写下这些文字,言辞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也分别写 诗表达送别之意,那么,饯行叙旧的深
38、情都详尽地说出来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 19明丽清新 热爱自然、热爱春天 20解析:吴诗,写“梨花”“笙歌”“杨柳”“流莺”这些春天的典型意象,营造出 春天优美怡人的景色,属于侧面描写;陈诗, “病夫危坐”与“市井声”的喧嚣的对比,使人 倍添凄凉之感,后两句诗人又写了“杨柳”在春风中袅袅婷婷,让人倍觉优美怡人,从而起 到对比反衬的效果。 答案:吴诗: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 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莺于柳林间啼鸣飞翔,可见 景色清丽宜人。陈诗:对比反衬。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而城内外人 声鼎沸,节日气氛浓
39、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凝神注目,一改诗歌凄楚 之情。微风习习,杨柳袅袅,顿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 术享受。 21同:能赡养父母,提供物质保障。 异:孔子认为孝更在于“敬” ,和颜悦色,从内心尊敬、关爱父母。(意思符合即可) 22符合孔子的孝道观。列举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更关注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 表现出子女对父母的敬重,使父母的生活更具品质。这正是孔子所倡导的“敬”的体现。 23(1)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2)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4)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5)闲云潭影日悠悠 槛外长江空自流 24写作
40、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材料来看,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约夏 贝 尔,用价值 350 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世上最复杂的作品,在地铁站演奏,停下来听的人少之 又少,只收到了 32 美元;但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则门票售罄,听众平均得花 200 美元。 考生可以由果溯因,之所以会这样,关键是他演出的环境不同。由此得出以下立意角度: - 14 - 不同环境(不同平台)创造不同价值;环境影响人们对价值的判断。在地铁站,有些人停下来 欣赏,有些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更多的人匆匆离去;但在剧院则门票售罄。为什么在地铁 站就很少有人来欣赏呢?因为没有真正的眼光来识别事物的真正价值,由此可以从听众的角 度立意
41、:要有真正的眼光,识别事物的真正价值;用心品味,不要盲从;追求美,不应停留 在表面。但无论在哪里演奏,有价值就是有价值,这与环境、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所以从 价值的角度立意:价值不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文 追求美的真正价值 原来,音乐之于有些人是这样的:不听“街头艺人”指尖与弓弦流过的巴赫作品,而流 浪者摇身一变站在剧院舞台上时,藏在池座黑暗中西装革履,长裙袭地的却绝少不了他们的 身影,宁愿花两百美元附庸风雅,也不愿驻足聆听同一人演奏的同样乐曲,言虽甚,岂不怪 哉!追求美,应该追求美的真正价值。 有人好读书,无论新旧,无论纸面是否泛黄,残破,但求能在书中寻到内心的休憩之所, 而有的人
42、,不但只追求新奇的封面,只着眼“联袂推荐”随大流,读罢释卷,虽难说 好于何处,却也满足,只是满足的空虚甚至可悲。前者是音乐家,身处何地都心怀大美,充 实丰富,后者是打扮光鲜的“乞者” ,因为他只要“看包装”的“伪美” ,日日年年,一无所 获。生活中真正的美,往往并无标签。 对大家来说皇帝的新装一文早已烂熟于心。莞尔之余,又不禁为这位“皇帝”扼腕, 群臣言美,他即信之,爱美无过,而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就会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穿衣尚 如此,为国以何?无怪乎后人评价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为后世广为传颂。这便是了, 倘若有的人分明急切希望与那位他认出是名流音乐家的卖艺人神交,却囿于他人的鄙夷冷眼 而
43、退却,岂不痛哉!临川先生有言“不随以怠”“不随以止”,可见,人云亦云,是看不到 美好事物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美,又分表象美与内在美,歌楼少年们仅流连于琵琶女的乐技与花容,却不知何是“知 音难觅” 。漂流憔悴的歌女,泪流阑干,难道没有无人知我心的苦楚吗?之于上述种种,我要 说,伯牙与钟子期恰好是“角色对换” ,既遇钟期远不够,正是伯牙对钟子期的接纳,不以樵 夫之貌品人,才促成了高山流水的佳话,追求美,是相互的。 那么,小提琴家此时内心定有波澜吧, “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品鉴我的艺术” 。这也许 是大多数人对其想法的揣测。然而,若我是那位音乐家,我会告诫自己:当别人对我的美有 所怀疑时,决
44、不可有所动摇。做倪瓒的竹子茅草貌,韧竹心,其一生不因人们的诟病、批评 而怀疑自己,坚持作画,颇似伦勃朗,不因画夜巡被打入冷宫而失望落寞,反而为世界 留下更多奇伟的艺术财富。 正如哲学发端于惊讶,对美的追求,其滥觞要追溯到千百年前,但我们不应忘记,美不 应只是流于形式,而应当追求它真正的价值,生活处处都有美,希望你不要将其错过,去追 - 15 - 寻美的真正价值吧! 点评 这是一篇堪称典范的考场作文。首先,文章有一定的深度,不同于一般的作文, 作者从人们没有真正发现美的价值立意,比单纯从环境这个角度立意要有深度。其次是文章 的选材非常丰富,并且所选的事例摆脱了大多数考生所选择的流于平常的素材,这样更能给 人新意。此外,古今中外,名人事迹,作者信手拈来,也可以看出其文学素养之高,功底之 深厚。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文采,使文章更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