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10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第第1 1课时课时 第第2 2课时课时 第第1 1课时课时 故事导入故事导入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君臣知道晏子身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君臣知道晏子身 材矮小,故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材矮小,故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 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 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现在我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现在我 出使到楚国,不应该从这个洞出使到楚国,不应该从这个洞 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只好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只好 带晏子从大门进去。带晏子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
2、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不卑不亢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不卑不亢 地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地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 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君那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君那 里去,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无能的国君那里去,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无能的国君那 里去。我晏婴是齐国最无能的人,所以只能里去。我晏婴是齐国最无能的人,所以只能 出使到楚国来了。”楚王自讨没趣。出使到楚国来了。”楚王自讨没趣。 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外交家凭借他古往今来,有许多优秀的外交家凭借他 们的勇气和智慧,维护了国家尊严,解救国们的勇气和智慧,维护了国家尊严,解救
3、国 家于危难之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上面家于危难之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上面 故事中的晏子就是其中一位。这节课,我们故事中的晏子就是其中一位。这节课,我们 将一起来认识将一起来认识战国策战国策里的一位外交家里的一位外交家 唐雎,他凭借个人能力,取得了外交抗争唐雎,他凭借个人能力,取得了外交抗争 的胜利,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的胜利,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读准易错字音。朗读课文,读准易错字音。 唐唐雎雎(jj) 怫怫然(然(ff) 徒徒跣跣(xinxin) 抢抢地(地(qinqin) 韩韩傀傀(uu) 要要离(离(yoyo) 休休祲祲(jnjn) 缟缟素(素(oo)
4、 战国策战国策又叫又叫国策国策,是一部国,是一部国 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 整理编辑的。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战国策按东周、西周、按东周、西周、 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 中山中山1212国次序,编订为国次序,编订为3333篇。载录了战国篇。载录了战国 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 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公元前:公元前230230年和前年和前225225年,靠近年,靠近 秦国的韩国、魏
5、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国是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国是 魏国的附属小国,仅方圆五十里。安陵在它的魏国的附属小国,仅方圆五十里。安陵在它的 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 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 就派策士唐雎到秦国谈判,以期摆脱当时的危就派策士唐雎到秦国谈判,以期摆脱当时的危 险处境,接着就有了本课的故事。险处境,接着就有了本课的故事。 初读课文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默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 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将难理解的词句标出。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6、,将难理解的词句标出。 小组合作,将各自不明白意思的字词提小组合作,将各自不明白意思的字词提 出来,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出来,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若有讨论未果的字词,请组长记录下来。若有讨论未果的字词,请组长记录下来。 (1 1)通假字。)通假字。 故不故不错错意也意也(“错”同“措”,置、安放)(“错”同“措”,置、安放) 仓仓鹰击于殿上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仓”同“苍”,青色) (2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古义:这样,如此古义:这样,如此 例句:例句:非若非若是是也也 今义:判断动词今义:判断动词 是是 只,仅仅只,仅仅 例句:例句:岂岂
7、直直五百里哉五百里哉 直直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跟“曲”相对跟“曲”相对 交换交换 例句:例句:大王加惠,以大大王加惠,以大易易小小 易易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 即使这样即使这样 例句:例句:虽然虽然,受地于先王,受地于先王 虽然虽然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表转折的关联词,与“但是”表转折的关联词,与“但是” 连用连用 道歉道歉 例句:例句:长跪而长跪而谢谢之之 谢谢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感谢感谢 吉祥吉祥 例句:例句:休休祲降于天祲降于天 休休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休息休息 屈服屈服 例句:例句:秦王色秦王色挠挠
8、挠挠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用手指)轻轻地抓(用手指)轻轻地抓 只,仅仅只,仅仅 例句:例句:徒徒以有先生也以有先生也 徒徒 古义:古义: 今义:今义: 徒弟,学生徒弟,学生 (3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秦王秦王使使人谓安陵君曰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动词,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使于秦于秦(动词,出使)(动词,出使) 使使 虽虽然然(指示代词,这样)(指示代词,这样) 秦王怫秦王怫然然怒怒(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的样子) 然然 此庸此庸夫夫之怒也之怒也(名词,成年男子)(名词,成年男子) 夫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句首发语词,
9、 无实义)无实义) 夫夫 怒怒 秦王怫然秦王怫然怒怒(动词,发怒)(动词,发怒) 怀怀怒怒未发未发(名词,愤怒、怒气)(名词,愤怒、怒气) 受地受地于于先王先王(介词,从)(介词,从) 仓鹰击仓鹰击于于殿上殿上(介词,到)(介词,到) 请广请广于于君君(介词,向)(介词,向) 于于 徒徒 亦免冠亦免冠徒徒跣跣(动词,裸露)(动词,裸露) 徒徒以有先生也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副词,只、仅仅) 挺剑挺剑而而起起(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而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连词,(连词, 表转折,相当于“但是”)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而而 者者 以君为长以君为长者者(代
10、词,(代词,的人)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者(助词,(助词, 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 以以头抢地尔头抢地尔(介词,用、拿)(介词,用、拿) 而安陵而安陵以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介词, 凭借)凭借) 徒徒以以有先生也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介词,因为) 以以君为长者君为长者(介词,把)(介词,把) 以以 (4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请请广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轻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天下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
11、指穿白色丧服)(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伏伏尸百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尸百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倒下) 流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流) 且秦灭韩且秦灭韩亡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灭亡)灭亡) 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旁白、秦王的使者、要求:旁白、秦王的使者、 安陵君、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安陵君、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 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熟悉故事熟悉故事 古代文言文中常用虚词表示语气。阅古代文言文中常用虚词表示语气。阅 读教材读教材P53P53课后习题第三题,体会标红词课后
12、习题第三题,体会标红词 语的语气。语的语气。 1.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也。 第一个“也”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第一个“也”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现代汉语中的“呢”;第二个“也”表示现代汉语中的“呢”;第二个“也”表示 陈述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陈述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2.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何哉哉? 第一个“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第一个“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现代汉语中的“呢”;第二
13、个“哉”表示现代汉语中的“呢”;第二个“哉”表示 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 3.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见事之晚乎乎! 第一个“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第一个“乎”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 现代汉语中的“吗”;第二个“乎”表示现代汉语中的“吗”;第二个“乎”表示 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4.与臣而将四与臣而将四矣矣。 甚甚矣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 第一个“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第一个“矣”表示陈述语气,
14、相当于 现代汉语中的“了”;第二个“矣”表示现代汉语中的“了”;第二个“矣”表示 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 下注释,自主理解句子意思,画下注释,自主理解句子意思,画 出难理解的句子。出难理解的句子。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 君其许寡人!君其许寡人!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 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逆寡人者,
15、轻寡人与?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 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 地尔。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 着脚,用头撞地罢了。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16、,今日是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 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 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根据前面对句子的理解,借助参考书,根据前面对句子的理解,借助参考书,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 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 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虽然如此,(但
17、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 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 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 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 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 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 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8、现在我用 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 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 不是(您说的)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不是(您说的)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 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 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 (交换)呢?”(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 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
19、:“我未 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 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 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 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 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 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 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
20、而 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 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 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 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 横尸在地的是两个人,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横尸在地的是两个人,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 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 拔出宝剑站起来。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秦王面露胆怯之色,
21、直身跪着,向唐雎道 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 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 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背诵全文。背诵全文。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第第2 2课时课时 检查背诵检查背诵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这节课让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这节课让 我们继续探究,看看唐雎为什么能“不我们继续探究,看看唐雎为什么能“不 辱使命”。辱使命”。 理清脉络理清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 文章的层次结构。文
22、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第一部分(第1 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第二部分(第2 2、3 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 锋相对的斗争经过。锋相对的斗争经过。 第三部分(第第三部分(第4 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 得了胜利。得了胜利。 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高潮和结局。 结构图示结构图示 秦王秦王 以五百里易安陵以五百里易安陵 (利诱之)(利诱之) 安陵君安陵君 愿终守之,弗敢易愿终守之,弗敢易 (明辨之)(明辨之) 秦王秦王 逆寡人、轻寡人逆寡人、轻寡人 (
23、盛气凌人)(盛气凌人) 唐雎唐雎 虽千里不易,岂直五百里虽千里不易,岂直五百里 ( (从容答辩)从容答辩) 天子之怒天子之怒 (武力恐吓)(武力恐吓) 布衣之怒布衣之怒 (针锋相对)(针锋相对) 长跪而谢长跪而谢 (折服)(折服) 挺剑而起挺剑而起 (不辱使命)(不辱使命) 开端:秦王想以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开端:秦王想以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 换安陵,安陵君拒绝。换安陵,安陵君拒绝。 发展: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面对发展: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面对 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高潮:秦王与唐雎争论“天子之怒”高潮:秦王与唐雎争论“天子之怒” 和“布衣之
24、怒”,唐雎挺剑而起。和“布衣之怒”,唐雎挺剑而起。 结局:秦王屈服。结局:秦王屈服。 读一读下列句子,说说它们表现了人读一读下列句子,说说它们表现了人 物怎样的态度和性格。通过具体分析语言,物怎样的态度和性格。通过具体分析语言, 把握人物形象,揣摩语言背后体现的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揣摩语言背后体现的人物 心理及性格。心理及性格。 分析人物分析人物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 君其许寡人!君其许寡人! 表现了秦王的盛气凌人、狡诈。表现了秦王的盛气凌人、狡诈。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表现了秦王的无理、蛮横。表现了秦王的无理、蛮横。 今吾以十倍
25、之地,请广于君,而君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表现了秦王的咄咄逼人。表现了秦王的咄咄逼人。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表现了唐雎的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表现了唐雎的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表现了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表现了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表现了唐雎的毫不示弱、据理反击。表现了唐雎的毫不示弱、据理反击。 与臣而将四矣。与臣而将四矣。 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 而安陵以
26、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 先生也。先生也。 表现了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表现了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 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唐雎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缟素,今日是也”。他们各自想表达什么意思?缟素,今日是也”。他们各自想表达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恐吓唐雎的话,意思是如果唐“天子之怒”是秦王恐吓唐雎的话,意思是如果唐 雎惹怒自己,他就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雎惹怒自己,他就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 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
27、是秦王若要强占安陵,唐雎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秦王若要强占安陵,唐雎 现在就要刺杀他,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现在就要刺杀他,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秦王是真心想“易地”吗?从哪里可秦王是真心想“易地”吗?从哪里可 以看出来?以看出来?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而是意在吞并。从秦王并非真心易地,而是意在吞并。从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 的轻视;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的轻视;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 量余地;从秦王被安陵君拒绝后
28、不悦,被唐雎量余地;从秦王被安陵君拒绝后不悦,被唐雎 拒绝后发怒,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意图。拒绝后发怒,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意图。 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 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有“不说”“怫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有“不说”“怫 然怒”“色挠”三处,这些词语串联起秦王情然怒”“色挠”三处,这些词语串联起秦王情 绪的变化。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绪的变化。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 地的要求后,秦王“不说”,表现出极为不满地的要求后,秦王“不说”,表现出极为不满 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
29、坚决表示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 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 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 “士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士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 挠”,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秦王挠”,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秦王 情绪的变化,是安陵国君臣坚贞不屈、英勇斗争行为情绪的变化,是安陵国君臣坚贞不屈、英勇斗争行为 的反映,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色挠”,的反映,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色挠”,
30、 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 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富戏剧性。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富戏剧性。 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 无厌、外强中干。无厌、外强中干。 唐雎: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唐雎: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 暴、正气凛然。暴、正气凛然。 此次出使秦国,唐雎作为一个使臣可此次出使秦国,唐雎作为一个使臣可 谓是不辱使命。外交使节的才能和个性往谓是不辱使命。外交使节的才能和个性往 往体现在他们出色的外交辞令中,文中唐往体现在他们出色的外
31、交辞令中,文中唐 雎的哪一处辞令最让你折服,为什么?雎的哪一处辞令最让你折服,为什么? 品味语言品味语言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 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处唐雎的回答,既保持了作为使臣此处唐雎的回答,既保持了作为使臣 对大国君主的谦恭和礼貌,又委婉地回应对大国君主的谦恭和礼貌,又委婉地回应 了秦王的强加之辞。用“受地于先王”作了秦王的强加之辞。用“受地于先王”作 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可谓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可谓 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问虽与安陵君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问虽与
32、安陵君 的态度一致,语气却更加强硬,维护国家的态度一致,语气却更加强硬,维护国家 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有力,同时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有力,同时 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 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雎作为使臣的外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雎作为使臣的外 交才能和坚定态度。交才能和坚定态度。 唐雎不辱使命,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唐雎不辱使命,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 对的斗争。唐雎外交手段的技巧“巧”在对的斗争。唐雎外交手段的技巧“巧”在 哪里?哪里? “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秦“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秦 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遭到安陵
33、君拒绝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遭到安陵君拒绝 后,“秦王不说”,于是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后,“秦王不说”,于是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 胁之意。对此,唐雎先用屈从口吻说:“否,胁之意。对此,唐雎先用屈从口吻说:“否, 非若是也。”这一回答,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非若是也。”这一回答,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 的气势,然后又说出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的气势,然后又说出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 于先王而守之”,表明并非有意违背秦王的意于先王而守之”,表明并非有意违背秦王的意 愿。这一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节”。愿。这一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节”。 “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秦“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
34、。秦 王见目的达不到,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王见目的达不到,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而唐雎正气凛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而唐雎正气凛 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 “士之怒”进行回击。“士之怒”进行回击。 “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不会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不会 轻易屈服。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富于轻易屈服。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富于 慑敌的威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慑敌的威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 无
35、反顾的行为,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无反顾的行为,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 “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迫使秦王不得不“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迫使秦王不得不 “长跪而谢之”。“长跪而谢之”。 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 由于文章始终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由于文章始终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 人物语言和行为遵循“刺激人物语言和行为遵循“刺激反应”模式反应”模式 平行而下,自然形成了对比,造成了映衬平行而下,自然形成了对比,造成了映衬 互见的效果。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互见的效果。如围绕易地问
36、题,就有秦王 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 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 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 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 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 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一个拒绝回答,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一个拒绝回答, 非常傲气;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这样,非常傲气;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这样, 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人物形
37、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 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 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现场感”。 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 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 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 灭亡”,辞格已卑。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大地凸
38、显灭亡”,辞格已卑。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大地凸显 了人物性格。了人物性格。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唐雎、专诸、聂政、要离都是英勇无唐雎、专诸、聂政、要离都是英勇无 畏、大义凛然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位这畏、大义凛然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位这 样的英雄,并谈谈他们的精神在当今现实样的英雄,并谈谈他们的精神在当今现实 生活中的意义。生活中的意义。 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的林则徐,他不畏强暴,勇赴国难的之”的林则徐,他不畏强暴,勇赴国难的 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热血男儿奋发图强;又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热血男儿奋发图强;又 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如“我自横刀向
39、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谭嗣同,他变法图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的谭嗣同,他变法图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鼓舞着每一位仁人志士勇往直前。鼓舞着每一位仁人志士勇往直前。 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 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的压迫。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的压迫。 增强综合国力,众志成城,抵御外侮。增强综合国力,众志成城,抵御外侮。 学完本课后,我们认识了不卑不亢、学完本课后,我们认识了不卑不亢、 敢于斗争的古代外交家唐雎。言语的力量敢于斗争的古代外交家唐雎。言语的力量 是不可小视的,一次言语战争的胜利,竟是不可小视的,一次言语战争的胜利,竟 可以免去一国可能要遭受的战争苦难。在
40、可以免去一国可能要遭受的战争苦难。在 生活中,当遇到冲突时,我们也应该多学生活中,当遇到冲突时,我们也应该多学 习运用语言技巧化解冲突,做到有理有据,习运用语言技巧化解冲突,做到有理有据, 不卑不亢。不卑不亢。 以小组为单位,课下编排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课下编排课本剧。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唐雎不唐雎不 辱使命辱使命 秦王:欲易安陵秦王:欲易安陵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使秦使秦 原因原因 斗争斗争 经过经过 取得取得 胜利胜利 安陵君:愿终守之安陵君:愿终守之 抵制骗局抵制骗局 反击护国反击护国 秦王:轻寡人与秦王:轻寡人与 唐雎:千里不易唐雎:千里不易 秦王:天子之怒秦王:天子之怒 唐雎:士之怒唐雎:士之怒 不畏强暴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敢于斗争 胆识兼备胆识兼备 唐雎唐雎 不辱不辱 使命使命 不畏强暴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敢于斗争 胆识兼备胆识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