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三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逻辑与思维ppt课件(含视频).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pptx--点击预览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mp4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七第七第七第七课课课课 学会学会学会学会归纳归纳归纳归纳 与与与与 类类类类比推理比推理比推理比推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 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类型:(1)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归纳推理 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 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 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项目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 别 考察对象的 范围 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 全部对象 考察的则是某类事物的 部分对象 结论与前提 的关系 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 范围 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 结论的 可靠性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形 式正确,完全归纳推理 的前提必然推出真的 结论,是必然性推理 是或然性推理,即便前 提都为真,结论也未必 真 联 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 般性程度较大 示例评析 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 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 说形式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这个推理的前提考察了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然 后得出“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 的”这个结 论。这是一个完全归纳推理。 温馨提示: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1)完全归纳推理在归纳中不具有典型性,典型意义上 的归纳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2)为了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应当注意以 下三点。第一,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 度越高。因为考察的对象越多,遗漏反例的可能性越 小。第二,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 为考察范围越广,遗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第三,尽 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的因果关系。(P62) 3.不完全归纳推理 (1)必要性: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 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 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 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2)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 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 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3.不完全归纳推理 (3)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 义。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 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 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我们可以通过考 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 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 程度。 情境导引 一个农夫在野外抓到一只火鸡,带回家喂食饲 养。火鸡畏畏缩缩地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我好吃 的,嗯,肯定有阴谋。”一个月过去了,农夫每天一日 三餐准时给它送饭。火鸡也放下戒心,它想:“日久见 人心,这是个好人!”几个月过去了,圣诞节前一天,农 夫将火鸡放进微波炉烤了。 运用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 分析这只火鸡错在哪里。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 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 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 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 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 (1)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 因果联系。 (2)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 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 原因。 (3)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 求异法、共变法等。 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 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 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求同法的特点是“异中求同”。在被研究对象出 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情况是相同的,那么 这一情况就是被研究对象出现的原因或者结果。 这一方法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 示例评析 某著名科学家去世后,人们发现他的大脑相对于整 个身体来说显得较小,但是他的大脑有许多不常见的皱 褶,这导致他的大脑外皮层比常人大得多。 在其他几个天才人物去世后,发现的情况也是如 此。因此,脑皮层的量大是人类中出现天才的原因。 这里用的是“求同法”。因为天才人物的许多条 件有别,但是大脑有许多不常见的皱褶, 脑外皮层比 常人大得多是共同的。 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 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 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 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 现象a有因果关系 求同法也就是是“差异法、同中求异法”。被研 究对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先行情况中只有 一个不同的因素。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对 象的原因。这一方法常在科学实验时使用。 示例评析 在一个密封的有空气的玻璃罩内,放一只老鼠,老鼠 神态自若;然后抽净罩内空气, 老鼠马上窒息,随即死 亡。 两个场合中,密封的玻璃罩、老鼠等情况均相同,唯 一不同的是是否有空气。有空气老鼠活动正常,无空气 老鼠窒息死亡。 于是得出结论:没有空气是老鼠死亡的原因。 这里包含了“求异法”。因为其他因素相同,只有 是否在空气中加热的区别。 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 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 现象a有因果联系。 共变法也叫“求量法”。通过考察某些现象同时 存在、同时变化的状况。注意:一是只有其它因素保 持不变,两种共变现象之间才有因果关系。同时,这 种共变关系,往往也有一定限度,超出限度,共变关 系也就消失。 在很多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示例评析 对一个物体加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 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由此,人们得 出结论:物体受热与物体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根据 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体温计、气压表等。 求同求异并用法(P63相关链接)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 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 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 的原因。 它的特点“既求同又求异”。如果在出现被研究 现象的一组场合中都有一个共同情况,而在不出现被研 究现象的一组场合中都没有这一情况,那么,这个情况 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示例评析 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往 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 较后发现,穷人的劳作、生活等情况各有差别,但穷人的 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生活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富 人吃的精米白面都把糠、麸皮去掉了。于是,他试着用 米糠和麦麸治疗脚气病,果然有效。 这里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因为“富人的精米和白 面都去糠、麸而多得脚气病”, 求同;“穷人的各种食物都有 糠、麸而少得脚气病”,这是求同;“穷人吃糠、麸少得脚气 病,富人吃、麸多得脚气病”,这是求异。 剩余法(P63相关链接)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 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 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它的特点是“从余果求余因”。一般用来判明事 物复杂的因果关系,而且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 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 这种方法常用于科学探索和司法工作中。 示例评析 科学家发现,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的密度与 从氨制得的氮气的密度存在差别。他们分析从大气中 分离出来的氮气一定含有未知的气体。经过反复测 定,从大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中包含氩气。 这里运用了“剩余法”。因为排除了含 氮量及其重量的因果关系。 温馨提示 (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 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 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 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 (2)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 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 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1“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 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 击铁块,铁块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 生热。”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 B联言推理 C完全归纳推理 D不完全归纳推理 答案:D 解析:从“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等许多能够 产生热的若干个别情况,概括得出“运动能够产生热”的一般 性结论,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D项符合题意,应入选。A 、B、C三项不合题意,应排除。 2.我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 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 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黑子出现很少时,长 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少。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 法中的 A.求同法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大量多、不那么多不那 么多、很少少,体现了一现象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很显然是共变法。故 本题选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三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逻辑与思维ppt课件(含视频).zip)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