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四川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四川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开展教育活 动、发展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主渠道, 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 关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科学开展课堂教学, 依据国家、四川省 有关文件精神,针对全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从教学研 究、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制定我省普通高 中语文课 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堂教学研究一、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 材教法、分析 教学实际、制定阶段计划和开展集体备课,要 努力做到目标精准、内
2、容适 宜、方法得当、重视学情、落实 计划和认真备课,才能实现高质量和高品 质的课堂教学。 (一)学习课程标准(一)学习课程标准 要充分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高中语文 课程的基本性 质、理念和目标,理解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 思考不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 选择性必修、选修等不同学段 中的定位和功能,明确学业质量要求。以课 标精神为指导确 定教学内容,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 养, 在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中体现立德树人宗旨、系统育人功能 和全面育 人价值。 (二)研究教材教法(二)研究教材教法 注重对教材的整体认知、具体解读、适度开发、合理整 四川省普通 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
3、求第 1 页 (共 17 页)合,进而确定教学 内容。要具体分析单篇文本,关注不同文 本的体式特征和文化内涵,深入 解读文本并充分发掘其独特 性、深刻性,确定其作为语文教材的工具性价 值和人文性价 值; 同时要有大单元统整意识, 为更好地凸显教材价值, 还 需 要灵活有效地做好教材文本的选择、重组与适度开发等工 作。教法选择上 要尊重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通过群文比读、 单元整合、项目学习等方式 实现不同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价值 追求。 (三)分析教学实际(三)分析教学实际 通过调查问卷、预习任务单、学前检测等载体了解学生 实际,分析学 生学习时所具备的认知基础与可能存在的困难, 思考学生的兴趣点、
4、疑难 点及发展方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 展特点、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确定适 宜的教学内容、适切 的教学方法、适度的教学难度和适当的教学进度。既 2 要关注 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的、共同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又要 尊重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差异性,发 展语文特长和个性。 (四)制定阶段计划(四)制定阶段计划 要在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整体规划, 具体设计学 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确定好各 阶段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 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指向清 晰,与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教 学材料的具体特性、 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相匹配。要注重学生精神成长的价 值取向、
5、 必备的语文知识建构、不同学习情境中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 能力 的提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与教学目标的指向密切关联, 要做好教学资源 的选择与重组、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学习任 务设计等准备。要注意以学习 任务的方式围绕教学资源设计 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不 同类型的语文实 践活动。 (五)开展集体备课(五)开展集体备课 备课活动既是教学实施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是 确保教学效果 的前奏环节。高中语文备课活动,务必树立四 个意识,即课标意识、教材 意识、学情意识、测评意识;务 必落实三项准备,即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 定、教学方式的选 择、教学过程的规划等准备。 要以尊重和发挥学生作为
6、学习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改 进学习方式,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 坚持语文课程的 基本要求,适当设计课前预习任务,保障课内自主学习时 间, 设计符合学生语文经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 养,落实具体学习参与行为。要有意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 式,通过学习规划、笔记整理等方 式学会自我监控和学习管理,提高自学 能力。要注重通过项 目学习等活动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 学会沟 通与协作,掌握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方法,提高实践和创新能 力。教 学方法的设计要灵活多样,除讲授法、诵读法等常规 教学手段的运用外, 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载体、问题导向和 任务驱动的体验式、
7、互动式、启发 式、探究式等课堂教学, 创造性地开发教学样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自由表 。 二、课堂教学设计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体现创意,要有设计感,要充满想象力。一 是要遵循语文 学科的教学规律,二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质 内涵,三是要力求教学设计 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四是要回归 语文常识,回归人的教育。 (一)设定教学目标(一)设定教学目标 3 精准设定目标,明确教学方向。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具体的教 学内容中寻找和创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结合 点和生长点,细化和深化 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确保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并确保育人功能的高 效达成。 1.全面落实育人宗旨 依托不
8、同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学习内容与目标,充 分挖掘 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 传承与理 解等方面蕴含的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 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的发展整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度的文化自信、 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浓郁 的人文情怀,提高阅读和表达的思想境界、思维水 平和言语 品质。 2.系统体现育人功能 根据高中阶段的总体教学目标,聚焦学科素养,结合不 同学习任务群 的设置意图,确定统整性教学目标,以实现语 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 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 标发展的综合效应,改变学科知识散“点” 解析、学科技能 无序推进现象,引导学生在积极的
9、言语实践活动中系统实 现 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3密切结合学生实际 立足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背景、经验基础和心理状态, 以语言为主线, 以文化为底色,以思维为工具,以审美为境 界,把各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 目标与内容,转化为契合学生 实际的操作性目标,恰当定位目标水平,提 高教学目标的可 行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4.精准表述实现过程 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点或突破点上具 体、清晰、精准 地表述目标,呈现学习过程。核心价值重点 关注政治立场、国家观念、文化自信、道德品质、世界观、 方法论等方面 的形成过程;关键能力重点突出获取、解读、 整合、提炼、表达语言文字 的深层涵义,有效而巧妙
10、地展开、 衔接、创造和表达有意义的语篇,依托 具体文字展开想象、 进行推断、合理表达等能力提升过程;必备知识要在 理解、 运用语篇、 群文阅读等必须具备的知识上不断细化, 形成具 体目标。 (二)确定教学内容(二)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 是课堂教学的活的灵魂。 着眼于 “学” , 着力于 “学” , 落实于“学”,要在“关联、整合、融通”的 路径,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让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合理、 高效开展。 1. 整合学习内容 4 2. 首先是任务群的内部整合。根据教学目标整合任务群内 的学习资源 与任务,使任务群的学习内容目标集中、主线明 确、情境贴切、任务恰当, 使之能够充分体现任
11、务群的教学 价值。 其次是任务群之间的整合。根据不同任务群的培育重点 整合相关学习 情境与任务,形成任务群之间相互呼应、各有 侧重、整合发展的教学内容 开发与组织方式。 第三是整合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学段的教学内 容,特别是分 布在不同学段、内容相近或相关的学习任务群, 要统筹考虑和整体规划教 学内容,形成教学合力。 第四是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整合。以任务 群为依 托,整合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或科技、自然等领域,融 合古今 中外,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核心素养。 2.融入思想方法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是 有效交际的思 想方法。确定教学内容时,要精准分析不同任
12、务群对应的不同交际场景, 根据不同交际场景中交际对象的 特征、交际目标与任务、交际媒介与手段、 交际习俗与禁忌 等,以具体的交际任务统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 理 与探究,以此引导和促进学生利用不同任务群的学习资源, 在不同文化 场景、学习场景、生活场景、工作场景中提高有 效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以具体的实践任务为统领,选 择具有语言、思维、审美或文化素养提升价值的等社会生活 情境、个人体 验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依托所选情境设置语 言实践活动。语言实践活动 的内容设计,要以“语言建构与 运用”为主线,通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 发展和提升
13、其思维、审美与文化素养,促进语文学科核 心素 养的整体提升。 (三)明确教学策略(三)明确教学策略 教贵有法, 学贵得法。 一方面,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另一方面, “教” 要为“学”服务。教学策略的抉择上,要 致力学生主体,要致力学到、学 得、学好的追求,要致力思 变、求变、得变的不断改进和改善。 1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要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 语文实践活动 情境。导入、追问、点拨、讲解、评价等常规 教学行为,预习任务单、多 媒体信息技术、实物演示、游戏、 表演、社区语文实践等教学媒介或教学 情境的运用要做到适 当、适时、适量。要注意跨媒介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 5 的需求,
14、关注语文学科和当代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把握好技术手段 与语 文的关系,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基于 网络的教学改革, 以多样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 学习提供支持, 帮助学生有效投 入语文实践。 2注重学生学法 首先,学生身心日益成熟,对学习活动的新颖性、挑战 性提出了更高 要求,方式单一、内容低幼的学习任务已经不 能充分激发学习动机。为此, 要重视带领学生开展语篇研究, 并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情境 化、综合性的学科 问题或有难度、有挑战的学习任务为媒介,激发学生的 学习 动机。其次,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学 习经验, 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自学需求
15、,教师面面俱 到的讲解和事无巨细的 干预,会阻滞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为此,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为学 生营造民主、自由的学 习环境和讨论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 自律习惯。 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引领和示范上,抓住教学契机, 予以有效指导,切忌过度监管、时时操控。第三,高中生学 习兴趣和倾向 渐趋稳定,思维深刻性的发展需求明显增强, 在班级内部又呈现出个性化 的特点。整齐划一、缺乏选择的 教学安排不利于学生学有专长,也不利于 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此,要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结果 的呈 现等方面,充分赋予学生选择权。让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建立深度 阅读领域,让绝大多数
16、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身的潜能。 3丰富教学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学习支架。语文学科的具体情境创 设,包括创设 社会生活情境、个人体验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三个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 息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和互联 网的音频、视频等来创设教学情景,营造 学习氛围,提供生 动、直观、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缺 失。 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要适时、适量、适度、适当,要围绕特定 的教学目 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搭建学习支架,掘通学 习渠道,拓宽学习路径。 构建学习平台,转变学习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 可以基于校园 网或区域互联网,为学生构建互联网学习平台, 创设网络学习环境,践行 跨媒介
17、学习任务,培育学生信息素 养,提高学科学习质量。第一,开展信 息交互式学习。这种 学习方式可以即时分享任务完成情况、问题解决过程 和阶段 性学习成果,还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资源局限,让学生在问 题驱动 或任务驱动下,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搜集、整合不同 的学习资源,创造性 地解决问题,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相应 辅助。第二,开展教学前测、课后 6 分享和讨论。教师可以布 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平台分享观点,既利 于教师搜集 和分析学情,也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课堂上悬而未决的 问 题,网络平台的跟帖、讨论也是有益补充,为课堂教学提 供质量保障。第 三,建立学习资源库。语文学科资源包括文 本文献资源、音
18、频视频、学生 创造的“生本资源”等。资源 库应对资源属性进行标注,便于学生根据所 需搜索和使用。 第四,践行跨媒介学习。培养学生“融媒介学习”的现代 公 民素养。 学习平台的建设要考虑到物质条件、网络条件等客观情 况,量力而行; 学习平台的使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力求轻简。 收集教学数据,开展质量测评。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等信息技术手 段,收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过程性数据、 资料,通过归并整合、分析 概括,观察师生的行为表现,分 析学生的成长历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健全和完善监 控与测评的机制,坚持民主管理,坚持科学评价。对数 据的 统计和分析要有科学方法和规范程序;基于分析
19、结果进行教 学改进、 学习反馈等,要充分结合调研、访谈等质性资料, 不能仅仅依赖数据对具 体鲜活的师生个体进行机械定论。 三、课堂教学实施三、课堂教学实施 过程决定结果,方法决定效率。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 要有整体性 和完整性,要有节奏感和推进感,要有内在逻辑 线索,要有循环往复的相 互勾连。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习 心理,巧妙设计情境,合理设置任务, 基于情境和问题进行 多元互动、交相融会的教学推进。 (一)开展课前预习和调查(一)开展课前预习和调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预习。要保证学生 的课前预习时 间和课内自学时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 间。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 科学设计“
20、预习任务单”,指导 学生做好与课堂学习任务有效关联的预习。 “预习任务单” 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提出问题,通过 “问题串”“任务群”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接触 学习内容、初 步探究关键问题的兴趣和行为。“预习任务单” 要为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自 主发现问题提供支持,形成具有个 性化的预习反馈。教师要对学生预习情 况进行调查了解,并 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 式和设 计教学程序,形成与学生需求相呼应的教学格局,唤醒和激 发学生 学习的内驱力。 (二)推进课中教学(二)推进课中教学 7 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有效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探究 式、体验式等 课堂教学
21、方式,辅之以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 组织生动丰富的学生活动, 注重有效测评,及时反思教学, 努力调整、调控、调适教学行为,让学生 享有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1.科学推进教学进程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出发,以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 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教学时要注意环节清晰,切入 点、生长点、拓展点符合教学资源特质和学 生发展需求,各 个教学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性。基于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 教学时既要关注有序的预设,又要注意灵动的生成。充分尊 重学生在具体 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疑难点、 深化点,根据学
22、生认知发展状 况、课堂中师生的双边互动与对话、课堂实 际情况,适时调节教学过程和节奏。 2.恰当使用教学手段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 语文实践活动 情境。导入、追问、点拨、讲解、评价等常规 教学行为,预习任务单、多 媒体信息技术、实物演示、游戏、 表演、社区语文实践等教学媒介或教学 情境的运用要做到适 当、适时、适量。要注意跨媒介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 的需求, 关注语文学科和当代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把握好技术手段 与语文的关系,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基于 网络的教学改 革,以多样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学习提供支持, 帮助学生有 效投入语文实践。 3.
2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 要全面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根据不同学习要求精心 组织符合学生 认知经验和学科特质的语文学习活动。课堂上 要根据环节推进的需求,通 过生本对话、文本对话、情智对 话、多平台对话,展开师生互动、小组合 作、多渠道交流等 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深度体验和有效表达。教师 要有 改进意识,帮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基于 学习任务群的主题学习、专题学习、项目式小组学习,积极开展合作探究、 研讨交流活动,在具体学习情境中 发展语言梳理与建构能力、文学作品的 个性化解读能力、科 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文化理解和批判能力。教师 要以合 理的任务分配,恰当的方法点拨,多
24、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 活动提供支持。 4.精准进行课堂测评 8 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即时性评价,精准了解课堂 教学目标达成 状况。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在阅读、 表达等实际学习任务中的 真实表现诊断其课堂参与状态、知 识和技能掌握水平。如观察学生阅读习 惯、阅读行为,通过 分享与交流展示阅读发现,考查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等。 也可 以适当采用纸笔测评方式,通过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设计、读 书笔记、 检测训练等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有条件 的学校还可以采用基于 大数据平台的各种综合评价方式,及 时得出课堂教学情况。教师要及时处 理并科学运用测评结果, 关注学生在测评中呈现的问题,并
25、及时进行教学 调整,对学 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5.有效设置课后作业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设置适量、 有效、有价值 的作业。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以及针对性, 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体验 性、发展性等不同要求的作业。 要积极探索具有差异的弹性作业,不增加 学生的课业负担。 要将作业的设置与语文学习任务结合,通过具有探究性、 实 践性、 综合性的情境设置, 引导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通过调查访问、辩论演讲、专题 研究等读写活动实现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6.及时开展教学反思 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回顾教学进程,理性思考教 学中存在的问 题和成
26、功经验,对教学中反馈出来的目标定位、 教学活动设计、具体教学 环节、学生的质疑和表现等教学现 象要进行针对性分析,挖掘隐藏在教学 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找出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共性问题,并尝试通过撰 写教学叙 事、感悟反思和典型案例等,不断完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等相 关规程和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和行为,实现教学相长。 (三)优化课后作业(三)优化课后作业 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 性作业,探索 多种样式的批阅方式,增进辅导、引导和指导 的功能意义,注重学生学习 信心、学习毅力和学习智慧的培 养。 1注重作业设计 要提高作业设计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保证作业 设计的质量
27、, 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体验性、综合性、发展 性、创新性等不同要求的作 业。要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 弹性作业和综合性强的跨学科作业,不增 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要将作业的设置与语文学习任务结合,通过具有探究 性、实 践性、综合性的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 自主、 9 合作、探究的学习,设计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的调查 访问、辩论演讲、专 题研究等读写活动。 2加强批改辅导和反馈矫正 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能针对性地面批讲解,注重学生 学习的过程性 信息搜集,及时做好总结、反馈和矫正工作。 教师在作业上的辅导性功能 意义,要与学生学习的指导性和 引导性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引
28、导学生走向积 极状态的自主学习探究。 四、课堂教学评价四、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的 重要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注重结果 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有机 结合,要正确处理达标性评价和 成长性评价的辩证关系,要健全和完善综 合性素质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整体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确立评价主体(一)确立评价主体 确立多元评价主体。确立教师、学生个体、学习团队等 不同课堂评价 主体,不同主体完成不同评价任务,发挥不同 评价功能。教师在课堂评价 中要发挥相机引领、随机提升和 搭建学习支架的作用,要根据学生提高语 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对必备知识、关键能
29、力、核心价值等进行概括、强化、 提升, 以此搭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支架。学生在课堂评价中 既要对 学习伙伴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也要对自我学习进 行反思性评价,寻找自我改进办法,制定 自我改进措施。学习团队进行课 堂评价时,要对团队内相互 学习、扬长补短、彼此帮扶、共创成果等氛围 与质量进行评 价,以提高学习团队的凝聚力与集体攻关能力。三类评价主 体各司其职,共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确定评价内容(二)确定评价内容 全面确定评价内容。从条件、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确定 评价内容。条 件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氛围、 基础、投入度、参与度等; 过程评价主
30、要包括学生在具体知 识、能力和价值等方面的实质性发展;结 果评价主要是对学 生在课堂上所表达的学习成果的量与质进行评价。在课 堂上 不仅要评价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还要评价学 生的学习 动机、动力、方法、状态等;既要建构核心价值、 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 分项评价内容,也要建构三者的整合 性发展评价内容,全面促进学生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选择评价方式(三)选择评价方式 10 正向选择评价方式。选择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和实施 过程相匹配的, 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在使用情境 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 评价、作品评价等评价方式时, 要灵活使用追问式评价,在追问中引发个
31、 体反思和群体审视。 要善于在课堂追问中,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思维、审 美或文 化素养的本质,利用课堂追问搭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 心价值 的互通桥梁。要在学生回答追问的过程中,相机引导 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语 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核心价值,激发学 生运用语文知识解读文本,创生与 文本高度相关的语文实践 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整体提升语文核心素 养。 (四)呈现评价结果(四)呈现评价结果 呈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结果。制定定量评价目标, 搭建课堂教 学定量评价体系,立足实际、重点突出,指标清 晰、结构合理。累积同一 课型,同一教师,同一学生的长期 评价数据,持续对比、反思、改进。截 取关键教学场
32、景,鲜 明表达评价态度。对文本中体现的核心价值和学生对 文本核 心价值的分析结论,要鲜明表达自己的态度。对学生在阅读 与表达 中体现出的优势或问题,要在语言、思维、审美或文 化素养发展的关键障 碍或发展点上进行具体评价,详细点明 学生的障碍在那里,进展在何处, 还需要发展的是什么以及 为什么等等,要树立评价的证据意识,突显评价 的语文属性 与素养属性。 (五)发挥评价作用(五)发挥评价作用 确保评价最终导向教学改进与学生发展。持续改进结果 评价的结构内 容与呈现形式,避免单一结论,确保评价结果 完整、全面,涵盖课标要求 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与核心素 养,补充动力、态度、价值观等相关因素。 要将
33、过程评价用 于教学改进,课上导向教学环节的推动与知识意义的生成, 课后导向教学反思与改进。要探索课堂教学的增值评价办法,基于每个学生 个体的不同起点进行评价,鼓励进步、引导成 长、塑造自信。要充分信任 高中学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与他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与反思能力, 鼓励学生个体转换 视角、吸纳意见,鼓励学习团队充分交流、合作成长, 引导 学生实现基于综合评价的自主反思与成长。 (六)跟进国家评价改革步伐(六)跟进国家评价改革步伐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跟进 2020 年 6 月 30 日国家深改办 出台的 深 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改进结 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 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健全综合评 价,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语文评价 的推进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