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之皇权的强化 材料:行省长官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 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从材料看出,元朝行省制有何弊端?明朝行政机构做了哪些 改革?有何影响? 弊端:民政、军事、财政权都掌 握在行省长官手里。 改革措施: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 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 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为巩固统治,朱元璋在地方 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 地,监控地方,巩固皇 室 明朝诸王分封图 材料二“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 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
2、事,此正 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自明史 材料中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为防止以上弊端出现,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朝臣权力过大,地方分权所致。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 负责。 永远废除丞相,防止朝臣专权永远废除丞相,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巩固统治。 材料:“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 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 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 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 臣”。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
3、举措有有什么利弊?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 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 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材料:明朝五大都督府辖区 左军都督府:山东、辽东、浙江、 右军都督府: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前军都督府:湖广、福建、广东、江西、 后军都督府:河北、内蒙古、山西 中军都督府:中都留守司(凤阳地区)、河南 五大都督府的前身是什么?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 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与武官任命权力统归兵部,这样,
4、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锦衣卫出行图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厂卫特务机构设立的目的 设立者: 锦衣卫: 东厂: 职权: 地位: 监视官民 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皇帝 的耳目和爪牙 朱棣(明成祖) 侍卫、缉捕、,刑狱,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朱元璋(明太祖)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 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材料:“八股”: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每 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 部分组成。后四部
5、分是正式议论,中股是全篇重心。(现在 一般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论 ) 请说出明朝“八股取士”的目的 结合课文,说一下“八股取士” 的命题范围与答题标准? 加强思想控制 考试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八股文”答题的格式有何规定?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 组成,其中后四个部 分为主体,每部分要 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因此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 消极: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为能 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 从者。 积极:有利于考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强 化 皇 权 政治 司法 思想文化 地方 中央 a.废行中书省,设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三司”,直属中央。,直属中央。 B.分封诸子为王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监控地方。 a.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 六部六部b.分散兵权。分散兵权。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 锦衣卫(明太祖)锦衣卫(明太祖) 东厂(明成祖)东厂(明成祖) 课堂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