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眼见未必为实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眼见未必为实 写作。 常言说“眼见为实” 。佛却说: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高,用了两句熟语构成了矛盾。第一句话点明眼睛 见到的是真相,是客观存在;第二句话则强调眼睛见到的是内心所想,即主观想象。综上, 本题的矛盾为:眼见的是客观还是主观? 本题给出的是抽象的矛盾,这是海派作文的固有风格。要探讨抽象的矛盾,就要找寻 具体的素材,才能有具体的观点。 眼睛是人的感官之一,经受人的主观控制
2、,看到的也是万物反射出的光,并非万物本 身。因而肉眼所见要保持客观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时候,肉眼所见是主观的。当然,这 个观点属于人云亦云的浅层观点,接下来分析深层的观点。联系列子中讲述的疑邻盗 斧的故事: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 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亡斧者心中装的是邻居之子盗斧的念头,那么看到的自然也 是邻居之子种种类似盗斧的行径。与此类似的,还有列子中齐人攫金的故事: “昔齐人 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 人皆在焉, 子攫人之金何?对曰: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齐人的回答虽让人啼
3、笑皆非,但 的确是当时其内心所想,只想着金子,自然就看不见其他。为何肉眼所见如此主观?从上 述两个故事可以总结原因:假若我们如亡斧者或齐人那般,有着猜忌、物欲等种种不良的 心境,自然会影响我们视角的客观性,导致眼见为虚。 除了内在的心理因素之外,外在的环境因素也能打破“眼见为实” 。韩愈在原道中 提出: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韩 愈把老子比喻为井底之蛙,认为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自然会轻视 仁义。 道德经有云: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 臣。 ”老子认为仁义是好的,但出现的基础却是更好的大道
4、被废弃。的确,当时处于春秋时 期,被老子看作是一个充满种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乱世,大道废弃,人们开始崇尚仁义,试 图以仁义挽颓风。而韩愈在千年之后,自然能跳出这个时代环境的局限,能以更客观的视 角,看到“仁义”的内涵。因而“眼见为实”也受到了环境因素的极大影响。 【立意】 1.眼见未必为实。 2.人会更关注心中所想,故“心想”即“眼见” 。 3.突破“眼见”局限,窥见真实。 4.不为主观情绪所惑,客观公正。 【素材】 1.事例:1941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英国皇家空军的作战指挥官拜访 沃德教授,请他协助改善飞机加强防护子弹的问题。依照当时的航空技术,机体装甲只能 局部加强,否则机体
5、过重,会导致起飞困难及操控迟钝。沃德研究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 击中的部位,而飞行员的座舱与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部位。作战指挥官认为:轰炸机 的机翼最容易中弹,应该加强机翼的装甲。沃德教授却建议加强飞行员座舱与机尾发动机 部位的装甲,因为那儿最少发现弹孔。沃德解释说: “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还能够安 全返航, 而很少发现弹着点的部位,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根本就无法返航。 ” 部长决定接受沃德的建议,加强驾驶舱与机尾发动机的防御装甲。不久之后,联军轰炸机 被击落的比例,果然显著降低。 2.片段: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理论:孕妇效应。孕妇效应意即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 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
6、遍现象,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当一个人刚得知了一个新知 识就会发现原来到处都蕴含着这个知识。这其实是人们容易把自己的关注点投射在外界, 以寻找更多案例来证实内心想法的情况。所以, “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也不无 道理。 3.片段: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王安石告诉我们:不可。无数事实 证明,当然不可。某人却因听见一只爱唱的鸡的旁边捡到一颗蛋,而认为所有的蛋都是这 只爱唱的鸡所生,并从此特别偏爱它,喂以精致的饲料,从而冷落了那只也下蛋的“静” 鸡。这不就是“臆断其有”的表现吗?所以,别把眼“见”全当“实” 。 范文展示范文展示 眼见未必为实眼见未必为实 世间百态,我
7、们用双眼来感知生活。目之所及,是我们认知的第一份印象。 你敢确信着,你的所见吗? 曾有一个太太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说人家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直到有一天,一个 朋友发现不是对面的衣服洗不干净,而是自家的窗户脏了。 我们用双眼去发现,去探索,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因为双眼而蒙蔽,而盲目。太 太看见了“脏的衣服” ,只会去想着人家衣服洗不干净却不会注意自己的窗子上的污渍,她 所见的与其“事实”并不相符。可见,眼见不一定为实。 有时候,一朵花开不一定代表着春天早已降临,一场绒雪不一定说明冬天未曾远去。 我们所感知的,所见的,不一定是世间的根本之理,受到蒙蔽的时候,盲目的人们也无法 看清本质。更多的时候
8、,还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放眼看世界。哪怕是对面的人、物, 就算是再近处的一处景象,也要仔细的看看,不要因为自我而蒙蔽。 人们总是说,眼见为实。可是,当你看见并不真实的一面时,仍然相信这四个字,似 乎就不是真正的“眼见为实” 。 孔子曾领其弟子诸游列国。一次,在他们最艰辛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们一袋小米,他 们只得用其做粥。孔子大弟子颜回,在煮粥的时候就无意看见有脏东西落进了锅里, 他立即用手抓了出来,沾上了米粒的东西弃之实在可惜,颜回只得将其吃下。而后一幕, 恰巧让孔子看见,孔子觉得对其失望。而后,当事情澄清的时候,孔子也不禁感叹,自己 亲眼所见的却也不是真实的,何必非去坚信“眼见为实”呢。有时,眼见的才是盲目的。 你相信自己的眼睛吗?眼睛不会自己构造虚幻,可是所见至此,你怎知看见的就是事 件本质所发生的。眼睛不一定为实,想的也许是假的。我们无法去改变我们看见的,因为 那是必然的,可是,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我们看见的,我们用心去辨别,去感知。 不能不相信所见的东西,却也不能只信看见的事物。你看见的表面不一定与本质完全 相符,也不要为此而不忠信于眼睛。万千世界,我们无法知晓每一件事,但是相信的也不 止是各自的一双眼。 眼见不一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