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经济学全册完整劳动经济学全册完整 教学课件教学课件4 第第1章章 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的需求 重点掌握重点掌握 1.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的含义; 2.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 3.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第第1节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一、劳动力的含义一、劳动力的含义 (一)劳动力的概念(一)劳动力的概念 1.概念概念: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 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解释解释:(:(1)人力与非人力的区别;()人力与非人力的区别;(2)成)
2、成 年、健康与非成年、不健康的区别;(年、健康与非成年、不健康的区别;(3)劳)劳 动与非劳动的区别;(动与非劳动的区别;(4)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第第1节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二)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二)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 1.劳动劳动: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 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 目的的活动。目的的活动。 2.人口人口: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 的总和。的总和。 3.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指人
3、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 那一部分人口。那一部分人口。 第第1节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4.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 意意 愿的人口。愿的人口。 5.非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劳动适龄人口中不具有劳动能力或没有劳:劳动适龄人口中不具有劳动能力或没有劳 动意愿的人口。动意愿的人口。 6.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7.潜在劳动力资源潜在劳动力资源: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与: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与 劳动适龄人口以外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之和。劳动适龄人口以外实际从
4、事劳动的人口之和。 8.现实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指劳动力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以外实际:指劳动力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以外实际 从事劳动的人口之和。从事劳动的人口之和。 9.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与16岁以下人口中将来具有劳动能岁以下人口中将来具有劳动能 力的人口之和。力的人口之和。 10.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指实际从事:指实际从事(不不含失业人员含失业人员)劳动的人口。劳动的人口。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 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中 有劳动能力者有劳动能力者 劳动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以以 外有劳动能力者外有劳动能力者 潜在劳动力资源潜在劳动力资源 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适龄人
5、口中 有劳动能力者有劳动能力者 劳动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以以 外实际从事劳动外实际从事劳动 的人口的人口 现实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 劳动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以以 外实际从事劳动外实际从事劳动 的人口的人口 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人口中实劳动力人口中实 际从事劳动者际从事劳动者 劳动劳动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以以 外实际从事劳动外实际从事劳动 的人口的人口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16岁以下人口中岁以下人口中 将来有劳动能力将来有劳动能力 的人口的人口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 l 第第1节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图图1 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
6、类 劳动力资劳动力资 源(源(1616岁岁 以上)以上) 非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 失业人员失业人员 从业人员从业人员 职职 工工 其他人员其他人员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l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 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l按就业分组,包括:(按就业分组,包括:(1)职工;()职工;(2)再)再 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私营业主;(4) 个体户主;(个体户主;(5)私营企业及个体经济从业)私营企业及个体经济从业 人员;(人员;(6
7、)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农 村从业人员;(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包括现)其他从业人员(包括现 役军人等)。役军人等)。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 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一)(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 理论之一理论之一 边际生产率理论的边际生产率理论的两个前提两个前提和和一个核心一个核心:前提一,
8、:前提一, 利润最大化;前提二,技术水平不变;一个核利润最大化;前提二,技术水平不变;一个核 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注意注意:需求是行为学概念,而需要则是心理学:需求是行为学概念,而需要则是心理学 概念。概念。 劳动力的短期、长期与超长期需求劳动力的短期、长期与超长期需求 表表1-1 短期、长期与超长期分类短期、长期与超长期分类 时间范围时间范围可变化要素可变化要素不可变要素不可变要素 短短 期期劳动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资本与技术 长长 期期劳动力与资本劳动力与资本技技 术术 超
9、长期超长期 劳动力、劳动力、 资本与技术资本与技术 劳动力需求假设的四个方面劳动力需求假设的四个方面 一、一、生产技术假设生产技术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旨在进行: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旨在进行 静态分析;假设技术条件可变,便于进行动态分静态分析;假设技术条件可变,便于进行动态分 析。析。 二、二、组织目标假设组织目标假设:一般为三种情况,即利润最大:一般为三种情况,即利润最大 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出最大化。此外还有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出最大化。此外还有 企业规模最大化、服务最大化和财政收入最大化企业规模最大化、服务最大化和财政收入最大化 等。等。 三、三、市场环境假设市场环境假设:一般为
10、三种情况,即完全竞争:一般为三种情况,即完全竞争 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 四、劳动力是否同质假设四、劳动力是否同质假设 第第2节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该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假定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该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假定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可分为三个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随之递增。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随之递增。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递减。:边际产
11、量为负,总产量递减。 注意注意:以上规律是基于统计学意义上的,而不是:以上规律是基于统计学意义上的,而不是 单个企业数学抽象的结果。单个企业数学抽象的结果。 (劳动的)边际收入(劳动的)边际收入 一、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一、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 此时,由于产品价格不变,因此此时,由于产品价格不变,因此 边际收入边际收入= =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产品价格 二、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二、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 边际收入边际收入= =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的原价产品的原价 格供给量格供给量价格降低部分价格降低部分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l完全
12、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此时,此时,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工资工资 l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原工资原工资增加的劳动者数增加的劳动者数 + +总劳动者数总劳动者数工资上升部分工资上升部分 第第3节节 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 一、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一、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 详见详见p20图图1-11,长期成本曲线为,长期成本曲线为ABEH的连线。的连线。 二、成本最小化与劳动力需求二、成本最小化与劳动力需求 详见详见p21图图1-13及及p22图图1-14 三、工资的
13、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三、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性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性:(:(1)取决于等产量)取决于等产量 线的形状,如果等产量线曲率小,则资本对劳线的形状,如果等产量线曲率小,则资本对劳 动力的替代性则大;反之则反是。(动力的替代性则大;反之则反是。(2)取决于)取决于 资本供给的弹性,资本供给弹性越大,替代性资本供给的弹性,资本供给弹性越大,替代性 越大;反之则反是。越大;反之则反是。 第第3节节 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 工资上升对产量减少的影响:工资上升对产量减少的影响: 1.取决于工资上升对产量的供给曲线的影响,如果取决于工资上
14、升对产量的供给曲线的影响,如果 工资上升导致产量的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则产工资上升导致产量的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则产 量会大幅度下降;反之则反是。一般而言它取决量会大幅度下降;反之则反是。一般而言它取决 于工资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比重高,则产量于工资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比重高,则产量 的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则大;反之则反是。的供给曲线左移的幅度则大;反之则反是。 2.取决于需求曲线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大,则产取决于需求曲线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大,则产 量会大幅度减少;反之则反是。量会大幅度减少;反之则反是。 3.取决于由技术条件决定的等产量线性质,如果该取决于由技术条件决定的等产量线性质,如
15、果该 等产量对工资成本上升较敏感,则产量下降的幅等产量对工资成本上升较敏感,则产量下降的幅 度较大;反之则反是。度较大;反之则反是。 第第4节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 一、概念及类型一、概念及类型 1.概念: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概念: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 系。系。 2.类型:类型:E=0,1,1,=1,=。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相对性二、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相对性 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在不同的位置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在不同的位置 上有不同的弹性表现,对此可详见上有不同的弹性表现,对此可详见p29图图 1-21. 第第4节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 五、劳动力需求弹
16、性的决定要素五、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 “希克斯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 当其他要素不变时,劳动力需求弹性与以当其他要素不变时,劳动力需求弹性与以 下四种因素正相关:下四种因素正相关: 1.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 2.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的需求弹性;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 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第第4节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 三、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公式三、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公式 四、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四、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
17、资弹性 1.当当 时,时,A与与B为替代关系,或竞争关系;为替代关系,或竞争关系; 2.当当 时,时,A与与B为互补关系;为互补关系; 3.当当 时,时,A与与B不相关,或称独立关系。不相关,或称独立关系。 dW dL L W W L E % % A A B B AB W W L L E 0 AB E 0 AB E 0 AB E 第第5节节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 1.希克斯技术进步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 件下,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件下,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
18、上升。 2.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在资本与 劳动的比率既定条件下,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的增劳动的比率既定条件下,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的增 加超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增加。加超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增加。 3.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与:与2相反。相反。 第第5节节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种力量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种力量 的对比:的对比: 1.由于技术进步,生产等量产品,需要的劳动力可能由于技术进步,生产等量产品,需要的劳动力可能 减少;
19、减少; 2.由于技术进步,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由于技术进步,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 产品销量上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产品销量上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 需求量增加。另外,技术进步会通过劳动者收入的需求量增加。另外,技术进步会通过劳动者收入的 增加带来对商品和劳务消费的增长,这种新增消费增加带来对商品和劳务消费的增长,这种新增消费 的增加会创造新的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会创造新的劳动力需求。配第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 便说明了这一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便说明了这一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 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将不断减少,而第二、的提
20、高,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将不断减少,而第二、 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不断增加。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不断增加。 第第6节节 短期劳动力需求短期劳动力需求 与长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 在短期能变动的要素只有劳动力,而且劳动在短期能变动的要素只有劳动力,而且劳动 力工资率由市场(完全竞争)决定,因而当工资力工资率由市场(完全竞争)决定,因而当工资 率提高后,如果产品价格不变,那么迫于成本压率提高后,如果产品价格不变,那么迫于成本压 力必然会压缩产量(假设这时处于劳动的边际产力必然会压缩产量(假设这时处于劳动的边际产 品价值小于劳动的边际成本阶段),同时减少劳品价值小于劳动的边际成本阶段),同时减少劳
21、动力的需求量。而在长期,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动力的需求量。而在长期,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 资本量,以资本替代劳动力。资本量,以资本替代劳动力。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曲线更平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曲线更平 缓,即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缓,即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 线有更大的弹性(详见线有更大的弹性(详见p34-35图图1-23、1-24)。)。 第第7节节 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 一、一、对特殊社会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策对特殊社会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策 的经济效果(详见的经济效果(详见p36图图1-25)。)。 二、对特
22、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二、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 (详见(详见p 38图图1-26)。 结论:对特定社会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结论:对特定社会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 策及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必须三思策及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必须三思 而后行,有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而后行,有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 案例案例: :美国劳工部对工资补贴效果的实验证据美国劳工部对工资补贴效果的实验证据 1980-1981年间,美国劳工部在俄亥俄州(年间,美国劳工部在俄亥俄州( Ohio) 的戴顿(的戴顿(Dayton)地区进行了一场劳动试验,以对地区进行了一场劳动试验,以对 两个目标群
23、体工资补贴计划的成效进行评估。两个目标群体工资补贴计划的成效进行评估。 该试验将一大批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福利救该试验将一大批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福利救 济领取者随机地分配到三个小组中。济领取者随机地分配到三个小组中。 第一组得到保证,如果雇主雇佣他们,雇主将得第一组得到保证,如果雇主雇佣他们,雇主将得 相当于该雇员第一年工资相当于该雇员第一年工资50%和第二年工资和第二年工资25% 的税收减免,税收减免的最高额度分别限制在每的税收减免,税收减免的最高额度分别限制在每 位雇员每年位雇员每年3000美元和美元和1500美元。美元。 案例案例: :美国劳工部对工资补贴效果的实验证据美国劳工部对
24、工资补贴效果的实验证据 第二组得到保证,如果雇主雇佣他们将得到上述第二组得到保证,如果雇主雇佣他们将得到上述 数额的直接现金支付,而不是税收减免。数额的直接现金支付,而不是税收减免。 第三组作为控制组,没有优惠条件。第三组作为控制组,没有优惠条件。 按照理论预测,第二组雇员被雇佣的数量将会最按照理论预测,第二组雇员被雇佣的数量将会最 多,第一组次之,第三组最少。多,第一组次之,第三组最少。 由于政府方面的原因,这一试验在仅仅六个月后由于政府方面的原因,这一试验在仅仅六个月后 就终止了。终止时,第一组有就终止了。终止时,第一组有13.0%的人被雇佣,的人被雇佣, 第二组则有第二组则有12.7%人
25、被雇佣,第三组竞然也有人被雇佣,第三组竞然也有 15.3%的人被雇佣。的人被雇佣。 案例案例: :美国劳工部对工资补贴效果的实验证据美国劳工部对工资补贴效果的实验证据 对此,对此, Gary Burtless解释,第一、二解释,第一、二 组会使雇主意识到这些雇员是组会使雇主意识到这些雇员是“福利福利 救济领取者救济领取者”,这些人可能是生产率,这些人可能是生产率 比较低的,从而降低了雇佣他们的意比较低的,从而降低了雇佣他们的意 愿,即会产生愿,即会产生“烙应效应烙应效应”,或称,或称 “统计性歧视统计性歧视”。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Gary Burtless,“Are Targeted Wage
26、 Subsidies Harmful? Evidence from a Wage Voucher Experiment,”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39(October 1985):105-114. 第第2章章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 重点掌握重点掌握 1.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2.工资率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收工资率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收 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第1节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1.
27、概念:从质的角度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概念:从质的角度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 主体在一定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主体在一定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 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 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内,可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内,可 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 和。和。 第第1节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2.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因素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因素: (1)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个人决策)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个人决策 的结果的结果; (2)劳动力供给要充分体现劳动者)劳动力供给要充
28、分体现劳动者 的个人意愿;的个人意愿; (3)劳动力的供给不仅包括数量,)劳动力的供给不仅包括数量, 而且还包括劳动时间和强度。而且还包括劳动时间和强度。 第第1节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二、劳动力供给假设二、劳动力供给假设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追求效用最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追求效用最 大化,效用函数的自变量包括收入和余暇。大化,效用函数的自变量包括收入和余暇。 2.市场环境假设: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不市场环境假设: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不 完全竞争。完全竞争。 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同质或异质。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同质或异质。 第第2节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人
29、口与劳动力供给 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 1.劳动力的定义:劳动力的定义: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 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的市场性劳动 意愿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意愿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没有劳动能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没有劳动能 力以及在押犯人不属于劳动力范畴。力以及在押犯人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没有报酬的工作不属于劳动范畴。没有报酬的工作不属于劳动范畴。 第第2节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2.三个雇佣概念三个雇佣概念: (1)零工受雇零工受雇是指劳动合同期
30、限在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在1个月以个月以 内内的受雇人;的受雇人; (2)临时受雇临时受雇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在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在1个月以个月以 上上1年以内年以内的受雇人;的受雇人; (3)长期受雇长期受雇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在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年以上 或无期限或无期限的受雇人。的受雇人。 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 1.影响各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的社会学因素与经影响各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的社会学因素与经 济学因素:济学因素: (1)社会学因素:结婚、生育、家庭状况、健)社会学因素:结婚、生育、家庭状况、健 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康程度、就业观念等; (2)经济学
31、因素:工资率、财产状况、税制、)经济学因素:工资率、财产状况、税制、 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习惯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习惯等。 2.劳动力参与率的基本规律:男性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基本规律:男性劳动力参与率 呈倒呈倒U型周期性变化,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总体型周期性变化,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总体 水平比女性要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水平比女性要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M型或型或 倒倒U型。型。 三、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三、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个人非劳动
32、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6.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7.宏观经济状况;宏观经济状况; 8.其他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其他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设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设 附加性劳动力假设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设附加性劳动力假设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设 l相同点相同点:男性成年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男性成年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 期不存在敏感性反应,只存在就业期不存在敏感性反应,只存在就业失业,失业, 不存在劳动力不存在劳动力非劳动力。男性成年劳动非劳动力。男性成年劳动 力为一级劳动力。而中年妇女则为二级劳力为一级劳动力。
33、而中年妇女则为二级劳 动力。动力。 l不同点不同点:前者认为对于二级劳动力,失业:前者认为对于二级劳动力,失业 率率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而后者则认;而后者则认 为,失业率为,失业率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 第第3 3节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工资率作为影响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工资率作为影响 劳动力供给的惟一因素,并进一步假定工劳动力供给的惟一因素,并进一步假定工 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无限可分,则可得到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无限可分,则可得到 p56的图的图2-10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劳
34、动力供给弹性一、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 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 动力供给弹性。动力供给弹性。 第第3 3节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二、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1.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其他因素不变,表现为其他因素不变, 仅工资率变动而引起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仅工资率变动而引起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在图像上表现为同一供给曲线上的点上下移在图像上表现为同一供给曲线上的点上下移
35、 动。动。 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工资率不变,因,表现为工资率不变,因 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引起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引起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在图像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在图像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第第4 4节节 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一、效用理论一、效用理论 (一)效用概念: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一)效用概念: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 足程度。足程度。 (二)基数效用论(二)基数效用论 1.两个重要假设:一是效用是可以度量的,二是边际两个重要假设:一是效用是可以度量的,二是边际 效用是递减的。效用是递减的。 2.
36、基数效用论认为,在既定收入约束下,若消费者消基数效用论认为,在既定收入约束下,若消费者消 费各种商品或劳务,均衡时满足费各种商品或劳务,均衡时满足:每每1元钱在消费各元钱在消费各 商品或劳务时得到相同的效用。即:商品或劳务时得到相同的效用。即: 常数 P MU P MU P MU n n 2 2 2 1 ( (三)序数效用论三)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否定了基数效用论的两个重要前提假序数效用论否定了基数效用论的两个重要前提假 设,该理论提出的设,该理论提出的4点重要假设是:点重要假设是: 1.消费者能够对消费品表达自己的偏好(完备性公消费者能够对消费品表达自己的偏好(完备性公 理);理); 2.
37、传递性;传递性; 3.偏好于数量(即多比少好);偏好于数量(即多比少好); 4.消费者为了多得到一单位的某物品所愿意放弃的其消费者为了多得到一单位的某物品所愿意放弃的其 他物品的数量总是不断减少的。他物品的数量总是不断减少的。 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基数效用论,而新福利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基数效用论,而新福利 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序数效用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序数效用论。 二、时间的效用二、时间的效用 余暇和劳动收入是效用函数中的两个自余暇和劳动收入是效用函数中的两个自 变量。工资率是单位劳动时间的收入,变量。工资率是单位劳动时间的收入, 也是余暇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是余暇的也是余暇的机会成
38、本,或者说是余暇的 影子价格。影子价格。 在无差异曲线上,有:在无差异曲线上,有: 在主体均衡时,有:在主体均衡时,有: 0 Y U H U dH dY ,从而有:MRS dH dY 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l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收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收 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数学公式为:数学公式为: l 所谓替代效应,是指在收入或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所谓替代效应,是指在收入或效用不变的条件下, 工资率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工资率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数学公式为:数学公式为: 0
39、 t Y 收入效应 0 t Y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情况一览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情况一览表 工资工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替代效应 工作工作 时间时间 闲暇闲暇 时间时间 工作工作 时间时间 闲暇闲暇 时间时间 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与家庭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家庭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当收入较低时,收入的增加,表现为替代效应当收入较低时,收入的增加,表现为替代效应 大于收入效应,从而工作时间增加,余暇时间大于收入效应,从而工作时间增加,余暇时间 减少;当收入较高时,则相反。减少;当收入较高时,则相反。
40、 (二)家庭劳动力供给(详见(二)家庭劳动力供给(详见p74图图2-25) 道格拉斯道格拉斯有泽法则有泽法则: 1.丈夫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丈夫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2.妻子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市场参与妻子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市场参与 率也越高。率也越高。 第第5节节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是从左下方向右一、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是从左下方向右 上方倾斜的?上方倾斜的? 1.工资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任何劳动者工资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任何劳动者 身上都发生作用;身上都发生作用; 2.收入效应在一些低收入的劳动者身上
41、基本收入效应在一些低收入的劳动者身上基本 不起作用。不起作用。 二、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情况二、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详见(详见 p76图图2-27) 第第6节节 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分配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分配 一、劳动力供给的利息、工资因素一、劳动力供给的利息、工资因素 二、经济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二、经济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就业愿望丧失效应就业愿望丧失效应:经济萧条、雇佣条件恶化时,经济萧条、雇佣条件恶化时, 放弃寻找工作等待经济复苏,从而减少劳动力供放弃寻找工作等待经济复苏,从而减少劳动力供 给。给。 2.附加性劳动力效应:经济萧条、收入下降,为了保附加性劳
42、动力效应:经济萧条、收入下降,为了保 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会增加劳动力供给。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会增加劳动力供给。 上述两种效应,如果前者占上风,劳动力供给会减上述两种效应,如果前者占上风,劳动力供给会减 少,反之则会增加。少,反之则会增加。 期望未来工资 当前工资当前利息率 f劳动力供给 1 第第7节节 劳动力流量表劳动力流量表 一、劳动力的变化一、劳动力的变化 劳动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劳动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化, 譬如就业者变成失业者,失业者变成非劳譬如就业者变成失业者,失业者变成非劳 动力,非劳动力又有可能变成劳动力,等动力,非劳动力又有可能变成劳动力,等 等。分析这
43、种变化,有利于做出相应的决等。分析这种变化,有利于做出相应的决 策,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策,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二、流量与存量二、流量与存量 劳动力的流量反映劳动力变化的情况,而劳动力的流量反映劳动力变化的情况,而 劳动力的存量则反映某个时点劳动力的现劳动力的存量则反映某个时点劳动力的现 状。状。 三、劳动力流量表三、劳动力流量表 通过制定一个三维矩阵劳动力流量表,能通过制定一个三维矩阵劳动力流量表,能 够较清晰地刻画劳动力变化情况。够较清晰地刻画劳动力变化情况。 四、使用流量表做政策分析四、使用流量表做政策分析 通过对劳动力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劳通过对劳动力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发现
44、影响劳 动力流动的因素,从而做出科学决策以提高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从而做出科学决策以提高劳 动力市场的效率。动力市场的效率。 五、转移率五、转移率 通过劳动力流量表可以计算出劳动力转移的概通过劳动力流量表可以计算出劳动力转移的概 率。率。 六、劳动力的流动实际状态六、劳动力的流动实际状态 通过劳动力转移率的分析既可以分析不同时期通过劳动力转移率的分析既可以分析不同时期 劳动力流动的状况和效率,而且还可以比较不劳动力流动的状况和效率,而且还可以比较不 同国别之间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从而分析不同同国别之间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从而分析不同 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效率情况。劳动力市场制度的效率情况。 第第3章章
45、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重点掌握 1. 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 2.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3. 3.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第第1节节 均衡的基本含义均衡的基本含义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数量均等数量均等,即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二是,即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二是行为最行为最 优优,即供求双方均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即供求双方均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 (一)局部均衡分析与
46、一般均衡分析(一)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 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代表人物是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代表人物是马歇马歇 尔尔。 第第1节节 均衡的基本含义均衡的基本含义 2.2.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市场、所有商品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市场、所有商品 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瓦尔拉瓦尔拉。 (二)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二)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1.1.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变量
47、的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变量的 调整能瞬时完成。调整能瞬时完成。 2.2.动态均衡分析:考察时间因素在变量调整动态均衡分析:考察时间因素在变量调整 中的作用。中的作用。 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 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 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三)非均衡概念(三)非均衡概念 1. 1.古典均衡理论认为,非均衡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古典均衡理论认为,非均衡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会立即向
48、其他状态转化。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会立即向其他状态转化。 2.2.现代非均衡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制度现代非均衡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制度 刚性约束、非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具有稳固刚性约束、非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具有稳固 性。性。 古典古典 均衡均衡古典非均衡古典非均衡现代均衡现代均衡现代非均衡现代非均衡 数量相等数量相等 且且行为最优行为最优 数量不等数量不等或或 行为非最优行为非最优 数量相等数量相等或或 行为最优行为最优 数量不等数量不等或或 行为非最优行为非最优 稳定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 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1.供大于求供大于求:原因可能是
49、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原因可能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 相匹配,物质资本储备不足,或者经济社会运相匹配,物质资本储备不足,或者经济社会运 行中存在问题。行中存在问题。 2.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原因或者是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劳:原因或者是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劳 动力增长速度,或者劳动力数量呈下降态势,动力增长速度,或者劳动力数量呈下降态势, 或者是由于经济运行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相匹或者是由于经济运行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相匹 配。配。 3.供求均衡供求均衡:它意味着(:它意味着(1)劳动力供给全部被)劳动力供给全部被 社会吸收;(社会吸收;(2)劳动力需求全部得到满足。)劳动力需求全部得到满足。 第第2节节
50、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一、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 1.1.当现行工资率高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当现行工资率高于均衡工资率时,劳 动者之间的竞争会迫使现行工资率下动者之间的竞争会迫使现行工资率下 降;降; 2.2.当现行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厂当现行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厂 商之间的竞争会迫使现行工资率上升。商之间的竞争会迫使现行工资率上升。 第第2节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1.1.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