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自清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朱自清(1898(1898194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 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 持清白,便取持清白,便取楚辞楚辞中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 乎乎”中中“自清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 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 称扬州人。称扬州人。1920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 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
2、研究会。 1925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人、学者、民主战士。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 作新诗,为早期文学研究 会成员,1922年与俞平伯 等创办最早的新诗刊物 诗,1923年发表的长 诗毁灭,震动了当时 的诗。1924年出版了诗歌 散文集踪迹,1925年 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 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 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 背影,成了著名的散 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 洲。1932年回国,先后在 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 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 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良
3、 之下,他胃病复发8月12日 于北平病逝。他是诗人、 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 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 泽东称赞他“表现我们民 族的英雄气概”。著有诗 集雪朝、诗文集踪 迹,散文集背影、 欧 游 杂 记 等 。 现 有 朱自清全集出版 朗读的基本要求A: 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 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 理,节奏恰当;理,节奏恰当; 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 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四是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四是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 朗读的基本要求朗读的基本要求B: 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一是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 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 理,节奏恰当;理,节奏恰当; 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 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四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 朗读的基本要求C: 1、理解内容 2、看到形象 3、体会情感 4、适当注意眼神 5、把握
5、重音、语调、语速 初初 读读 课课 文,文, l思考:思考: l根据课文题目,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课文题目,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l找出作者的行踪和描写景色的词语、语找出作者的行踪和描写景色的词语、语 段,文章的结构如何?段,文章的结构如何? 初 步 感 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 家中煤屑路清华园里的荷 塘煤屑路家里 作者的行踪是如何的? 出家门 小径 荷塘回家门小径 、课文题目是“荷塘”“月 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 种景物的呢? 第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段:荷塘上的月色 第段:荷塘四周的景色 二二 赏析课文赏析课文 请同学们重点对课文四、五、请同学们重点对课文四、五、 六段进行讨论分
6、析,并选出代表六段进行讨论分析,并选出代表 进行发言。进行发言。 1 1、自由朗读。思考:在这段写景的、自由朗读。思考:在这段写景的 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在哪?文字中,作者的立足点在哪? 2 2、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修、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修 辞?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感特征?按辞?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美感特征?按 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顺序写的? 立足点:荷塘边 v荷叶荷叶 v荷花荷花 荷香荷香 荷波荷波 荷韵荷韵 田田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的裙 袅娜袅娜 羞涩羞涩 明珠明珠 星星星星 美人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闪电闪电 凝碧凝碧 脉脉脉脉 比喻比喻 拟
7、人拟人 通感通感 形态美形态美 动态美动态美 静态美静态美 素淡 宁静 课文第四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课文第四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 荷香、荷波、荷韵。荷香、荷波、荷韵。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写出了荷叶 的风姿;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 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饱满写出了荷花饱满 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香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香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8、声似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写出了荷香轻淡缥 缈、沁人心脾的特点;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 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 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写出了荷 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 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 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生气的
9、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叶子底下是脉 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 致了。致了。”写荷叶的美的情致。写荷叶的美的情致。 赏析第五段赏析第五段 1 1、自由朗读。、自由朗读。 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思考: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 月色的?月色的? 2 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月光月光 月影月影 光与影光与影 泻泻 浮浮 洗洗 笼笼 画画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上的荷塘上的月色月色 朦胧、柔和朦胧、
10、柔和 通感、动态美通感、动态美 为什么说为什么说“泻泻”“”“浮浮”二字点二字点 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照” 替代替代“泻泻”,用,用“漂漂”替代替代“浮浮” 呢?呢?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 梦。梦。 “泻”的范围广,与“流 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 美,显得生动活泼。“照” 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 不灵泛。 “浮浮”突出静态美, “笼笼”
11、可与之对照。 “漂漂”突出动态美, “笼笼”不能与之对照。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 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 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 更有精心拣练的遣词用字。点活 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 生动的起了丰富、润饰、强化 形象的作用。”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金志华 课文第五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课文第五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 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写出月辉照耀,
12、一泻无余的景 象: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写出了雾的轻飘状 态;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 纱的梦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写出了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高高 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 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 上上”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爱。总之,文章从不同角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爱。总之,文章从不同角 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
13、水气交相杂糅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 而成的朦胧景象。而成的朦胧景象。 赏析第六段赏析第六段 课文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课文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 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写出 了树的错落有致;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树色一例是阴阴 的,乍看像一团雾的,乍看像一团雾”写出了淡月下树写出了淡月下树 色,阴暗迷蒙的特点。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第六段 荷塘四周 由 及 以有声衬 。 远远 近近 无声无
14、声 画 面 是 美丽的 气 氛 是 宁静的 格 调 是 雅致的 美 静 雅 小结小结 、四、五、六段中各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请找出并赏析其妙处。 比喻(通感)、拟人 比喻句比喻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 人。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 塘的那边去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 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 小结:比喻
15、具体形象 本本 体体喻喻 体体原句原句 相相 似似 点点 荷荷 叶叶 白白 花花 (荷花)(荷花) 清清 香香 舞女的裙舞女的裙 一粒粒一粒粒 的明珠的明珠 碧天里碧天里 的星星的星星 渺茫的渺茫的 歌歌 声声 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 很相似很相似 月光下,白色荷月光下,白色荷 花与一粒粒花与一粒粒 的明珠相似的明珠相似 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 碧天的星星相似碧天的星星相似 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 断断续续断断续续,若有若无若有若无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 各种感觉(视觉、听
16、觉、嗅觉、味觉、触觉)通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 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 移觉。移觉。 举例:(举例:(1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 2)人靓歌甜。)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听觉转为味觉) (3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着和谐的旋律,如
17、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听觉)(视觉转为听觉) 拟拟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小结:拟人灵秀动人 朱自清看到的景构成的画面给人一 种什么样的感觉? -朦胧、静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 的感觉。 朱自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宁静的荷 塘月色呢? -心情好,兴致高 朱自清有没有得到宁静呢?是不是 真正的宁静?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得到宁静,不是真的宁静 l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 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概括作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概括作 者的情感。者的情感。 l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18、 l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 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l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l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l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 受了。 l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渴求宁静、自由)(渴求宁静、自由) (暂时获得宁静)(暂时获得宁静) (心中怅然)(心中怅然) (不再宁静)(不再宁静) (心中失落)(心中失落) 思考思考 A.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步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本文文眼本文文
19、眼) B.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要联系当时的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19271927年年4 4月月12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日,蒋介石发动反革 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 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 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 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 势,做不到投笔从戎势,做不到投笔从戎, ,拿起枪来革命拿起枪来革命, ,于于 是是“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在夜深人静
20、的时 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 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思考思考: 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朱自清去月下散步的目的是什 么么? -寻找宁静寻找宁静 思思 l那么那么, ,作者找到宁静了么作者找到宁静了么? ? 作者全身心地享用这无边的作者全身心地享用这无边的 荷香月色,但最终有没有得到解荷香月色,但最终有没有得到解 脱。脱。作者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一听作者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一听 到蝉声与蛙声,刚获得的自由和宁到蝉声与蛙声,刚获得的自由和宁 静又在一片蛙声中失去了,不禁发静又在一片蛙声中失去了,不禁发 出出“热
21、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的感慨。的感慨。 (第七段)第七段) 由由 联想旧时江联想旧时江 南采莲的情景南采莲的情景 想到想到 , 想到想到 。 眼前的荷塘眼前的荷塘 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 千余年前的六朝千余年前的六朝 问:为什么作者忽然想起采问:为什么作者忽然想起采 莲的事情?莲的事情? 作者出其不意地将人们带到六朝 时代采莲的热闹场景中,似乎古人 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是作者心驰 神往的,宁静又到不宁静,深切微 妙地反映出他“乐得暂时忘记”而 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 看了又有所想,他想到了什么? -江南旧
22、俗 他为什么会想到江南旧俗呢? -心里宁静,但宁静里又有淡淡的 哀愁。(“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 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 了。”) -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现 实不满,尤其是最后不觉到了家更说明 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刻的。) l去荷塘去荷塘途中的景:途中的景: l 曲径、树、月色曲径、树、月色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哀愁 l荷塘边凝望的景:荷塘边凝望的景: l 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月光月光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喜悦 l 塘上月色:月色、树影塘上月色:月色、树影 l 荷塘四周:树、远山、路灯光、蝉声荷塘四周:树、远山、路灯光
23、、蝉声 和蛙声和蛙声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哀愁 l思接千载采莲景思接千载采莲景 采莲赋采莲赋 景景 素淡、宁静素淡、宁静 朦胧、柔和朦胧、柔和 情情 苦闷、忧郁苦闷、忧郁 困惑、寻觅困惑、寻觅 情情 景景 交交 融融 “ 不宁静不宁静” 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 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发出发出“我什么我什么 也没有也没有”的感慨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 得。得。 心路轨迹:不静心路轨迹:不静寻静寻静得静得静出静出静 结合课文后面的知识短结合课文后面的知识短 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 课文的圆型结构。课文的圆型结构。 明线:
24、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出家门出家门 踱小路踱小路 观荷塘观荷塘 赏四周赏四周 不宁静不宁静 寻宁静寻宁静 得宁静得宁静 失宁静失宁静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喜悦 、形象美形象美手法多样(鲜明手法多样(鲜明 的比喻,明显的对比,的比喻,明显的对比, 强烈的强烈的 衬托,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衬托,生动的拟人,传神的通感) 、语言美语言美新颖而不失生动新颖而不失生动 自然,描述传神,节奏协调(量自然,描述传神,节奏协调(量 词、叠词)词、叠词) 、意境美意境美融情入景、即景融情入景、即景 抒情抒情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 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 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 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 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