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府旧题 四言体 横槊赋诗 识曹操 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其长短的 区别不在于篇幅的长短,也不在于句式的长短,而在于歌声的长短。 王士禛说:“曹氏父子兄弟往往以乐府题叙汉末事。”(带经堂诗话 卷四) 曹操往往用汉乐府的旧题(曲)写新词,即用古代民歌的形式写当代现 实的题材。 乐 府 “乐府”一名始于秦,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 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 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知识链接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
2、 家、军事家、诗人。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精兵法,善诗文,其诗歌常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 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其诗大致分为两 类: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代表作有苦寒行薤露行 蒿里行等;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代 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 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 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 横槊赋诗 关于曹操其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望梅止渴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床头捉刀人 煮酒论英雄 以下关于曹操典故中哪个最接近其创作短歌行时的心境 谯水
3、击蛟 绝妙好辞 割发代首 分香卖履 谯水击蛟 太平御览卷436引刘昭幼童传: “幼而智勇。年十岁,常浴于谯水,有蛟 逼之,自水奋击,蛟乃潜退。于是毕浴而 还,弗之言也。后有人见大蛇,奔逐。太 祖笑之曰:吾为蛟所击而未惧,斯畏蛇 而恐耶?众问乃知,咸惊异焉。” 绝妙好辞 世说新语:“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 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 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 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 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 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 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 与修同,乃叹曰
4、: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割发代首: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 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 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 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 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分香卖履: 汉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 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 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 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 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论世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祸连年,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
5、民饱尝流离的 痛苦,面临死亡的威胁,中原地区尤为严重。那时,人心思治,尽快结束纷争 的局面是大势所趋。曹操顺应时代的潮流,肩负起完成统一大业的重任。曹操 领兵南征北战,“挟天子以令诸侯”,渴望统一天下。然而,他虽高标“唯才 是举”,却又叹人生苦短,人才难求。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 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 鸦声。曹操感于此景而持槊立于船头,慷慨歌此短歌行。 建安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 突出的是诗歌方面。建安时期,五言诗繁盛,这时期的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代表诗人有 “三曹”(曹操、曹
6、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 刘桢)和女诗人蔡琰。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掀起文人诗歌 创作的高潮。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的诗歌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传统。 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 学会朗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开头,诗人就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开去,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从表面看, 似乎曹操提出了一个“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消极主题,
7、甚至因此被后世许多悲观之土引为口实; 而实际上刚好相反,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应及时努力的思想。它通过微吟低唱的形 式,倾吐慷慨激烈的心曲。魏源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诗比兴笺序)陈沆 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诗比兴笺卷一)汉高祖刘邦思得猛 士以守四方,曹操想求贤以定天下,他们的思想基调确是很相似的。 学会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 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
8、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 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 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 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 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 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 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
9、 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 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 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曹操至此都没有明言求贤,而是用了言典来作比喻,这就是“婉 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显然诗人这时正奇想天外:明朗的月亮,什么时候能把它摘到手呢?后来李白 “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句应即由此夺胎。这两句写得委实精彩!它除了显示诗 人不失赤子之心想“上九天揽月”外,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因小见大
10、,暗寓贤 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义。 诗人因求贤才不得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又因贤才远道来归附自己而喜不 自胜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 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思贤若渴的主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诗人融情入景,因抬头见月明星稀,乃顿生孤寒寂寞之感。 接着又静中见动,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的贤才。 沈德潜指出:“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古诗源卷 五)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遂以“山不厌高,海不厌 深”作比方,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解的耿耿 赤忱,希望能开创一个“天下
11、归心”的大好局面。 最后四句 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对人才有与周公一样的殷勤态度,表达了诗 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主题归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 强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 成的感慨,以及求贤若渴、慷慨激昂的宏伟抱负。 1.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2.作为英雄人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结合短 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 3.读罢短歌行,在脑海里徘徊的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忧”字。诗中“忧 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诸句,反复写“忧”,并且“不可断 绝”,可见诗人胸中之忧何其重,何其深也。如何理解诗歌中
12、的“忧”? 4. 短歌行志深而笔长、慷慨而雄壮,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如 何进行抒情与言志的。 作业: 1.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典故典故作用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贤才 的深切思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句子,表达自己优待贤 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 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要礼遇天下 贤士,使其帮助自己统一天下的愿望。 作业参考: 诗作开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
13、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感情基调。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 的渴求,所以借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因为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它是在渴求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紧接着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几个句子。引用“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自 己的这一片真情何人能知晓呢?“呦呦鹿鸣”几句,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一个渴望 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 诗歌最后借用“周公吐哺”的典
14、故,诗人以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望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 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透露出曹操的英雄气概。 2.作为英雄人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结合短歌行一诗, 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 人生苦短之忧。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其忧惧 心态毕现。 贤才难求之忧。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恰当地表 现出诗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思念和倾慕的情态,感情真挚。 功业未成之忧。诗人此时一统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 就大业需有更多的贤才相助。所以诗人最后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
15、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 求完成统一大业。 3.读罢短歌行,在脑海里徘徊的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忧”字。诗中“忧思难忘”“何 以解忧”“忧从中来”诸句,反复写“忧”,并且“不可断绝”,可见诗人胸中之忧何其 重,何其深也。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忧”?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 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 豫不决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 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诗经郑风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 对贤才的渴望;引诗经小雅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鸦择木而栖比喻贤 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的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 宽阔胸襟。 用典。使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4. 短歌行志深而笔长、慷慨而雄壮,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进行抒情与 言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