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212021 届高三联考届高三联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140140 分分) ) 本卷共本卷共 353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4 4 分分,共计共计 140140 分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目要求的。 1. 受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全国大葱种植面积普遍减少,大葱价格暴涨。去年山东的大葱批发价涨 到了每公斤 15 元,而到了各地农贸市场大葱价格高达 20-25 元公斤。春节临近,大葱的价
2、格又冲新高。 “向钱葱”影响着葱农和消费者的生活,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注:D1、S1 为变动前,D2、S2 为变动后)() A.B. C.D. 【答案】C 【解析】 【详解】受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全国大葱种植面积普遍减少,大葱价格暴涨。这意味着供给减少, 价格上涨。春节临近,大葱的价格又冲新高。这意味着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A:A 图显示,需求曲线左移,需求减少,A 不符合题意。 B:B 图显示,供给曲线右移,供给增加,B 不符合题意。 C:C 图显示,供给曲线左移,供给减少,需求曲线右移,需求增加,价格上涨,C 符合题意。 D:D 图显示,需求曲线右移,需求增
3、加,但供给曲线右移,供给增加,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2. 去年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精准脱贫脱困的实现途径是“五个一批”,即生产脱贫一批、 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农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的关键阵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下列传导正确的有()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鼓励农民以土地投资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凭劳动要素获得收入 增加扶贫贴息贷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贫困户贷款成本 打通扶贫产品供应链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题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以
4、土地投资入股,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正确。 :实施教育扶贫能提高劳动者技能,劳动者能凭借技术要素获得收入,错误。 :扶贫贴息贷款属于积极的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错误。 :打通扶贫产品供应链能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增加销售收入实现脱贫,正确。 故本题选 C。 【点睛】 3. 2020 年 7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总书记的指示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双循环发展思路的提出()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是重塑我国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
5、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双循环发展思路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提出来的,是我国为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抉择,正 确。 :双循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正确。 :内循环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选。 :双循环发展思路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选。 故本题选 A。 【点睛】 4. 2020 年 12 月 1 日,中共安徽省委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O 三五年远
6、 景目标的建议 。 建议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下列举措有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有() 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 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 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通过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而不是“享受同 等的社会保障权益”,错误。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发挥财政的作用,国家要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 网,
7、正确。 :社会保障是通过再分配方式进行的调节的,而不属于“初次分配”,错误。 故本题选 B。 5. 安徽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合闲置资源打造百姓“益”站,延伸社区服务,实现为民服务零 距离。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医保缴纳、入党流程、民情反馈等问题在“益”站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答疑解 惑。此外,“益”站还配有公平秤、血压计、雨伞等便民设施供群众使用。打造百姓“益”站有利于() 创新基层组织机构,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夯实社区自治基础,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整合社区治理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高基层服务效能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城市基层组
8、织机构是居委会,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创新基层组织机构,错误。 :社区自治的基础是居民自己选举当家人,题中未体现,排除。 :题中安徽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合闲置资源打造百姓“益”站,延伸社区服务,实现为民服务 零距离,这有利于整合社区治理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合力,符合题意。 : 题中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医保缴纳、 入党流程、 民情反馈等问题在“益”站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答疑解惑。 此外,“益”站还配有公平秤、血压计、雨伞等便民设施供群众使用。打造百姓“益”站有利于推进基层治理创 新,提高基层服务效能,正确。 故本题选 D。 【点睛】 6. 2020 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65 周年。 自治区成
9、立 65 年来, 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累计超过 2.35 亿元, 全国 19 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共同建设“大美新疆”。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 前所未有的成就,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些变化得益于() 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公民政治权利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新疆人民的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 国家实施了正确的区域发展战略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直接涉及宗教信仰自由,而且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排除。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民族政策,错误。 :新疆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实行了正确的区域发展
10、战略和新疆人民的努力奋斗,正确。 故本题选 C。 7. 2020 年 12 月 5 日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5 周年纪念日, 其成员数由成立之初的 57 个增至 103 个, 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坚持“有事大家商量办,发展成果大家共享”的原 则,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多方共享经济成长的机会。它的成长史进一步证明,多边主义才是解决经济全球 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的金钥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边主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成员国合作的基础,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中国积极推动成立亚投行,体现了大国的主导作用 合作发展将推动
11、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题中亚投行坚持“有事大家商量办,发展成果大家共享”的原则,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多方共 享经济成长的机会。它的成长史进一步证明,多边主义才是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的金钥匙。 这说明多边主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合作发展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符合题意。 :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错误。 :该选项“主导作用”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 D。 【点睛】 8. 声若洪钟,气贯长虹;松柏之志,经霜犹茂。17
12、 年前,他领军战非典;17 年后,他披挂上阵,冲到抗击 新冠疫情的第一线。白头不改扶伤志,杏林回暖济世人;国难当头逆流走,抗击肺炎定神州。84 岁的钟南 山院士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能为祖国多作一点贡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向钟南山院士 学习()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科学至上的理念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的导向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最大的愿望,是能为祖国多作一点贡献。”说明我们应当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勇于 担当时代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符合题意。 :材料没
13、有体现科学至上的理念和创造精神,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9. 2020 年 11 月 24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作为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 大的火箭,长征五号 2016 年首发成功,2017 年 7 月第二次发射因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失 利后,研制团队负重前行、艰苦攻关,200 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 万余秒关键技术试验,2 万多次地面试 验终于迎来长征五号的“重生”。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立足关键部分能够推动整体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 B. C. D.
14、 【答案】C 【解析】 【详解】:立足关键部分说法错误,应当是立足整体,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排除。 :200 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 万余秒关键技术试验,2 万多次地面试验终于迎来长征五号的“重 生”,这表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符合题意。 :试题限定唯物辩证法角度,而“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属于认识论范畴,不符合试题规 定性,排除。 故本题选 C。 10.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 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在这一范围内,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以下
15、 是四位同学对这段话的理解,解读正确的是() A. 小明:“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我们要为真理而奋斗!” B. 小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雷雷:“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D. 梅梅:“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的意识真是太伟大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C:恩格斯的这段话是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把指导自己 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C 符合题意。 ABD:材料强调的是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不涉及真理的含义、
16、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ABD 不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 习习清风,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激荡与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 总书记告诚全党:要坚持底线思维,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系辞下 ) 下列古诗文中与此句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南宋吕祖谦东莱博议葵丘之会)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
17、成弊政。(胡居仁居业录)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意思是天下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不强盛就会走向衰落; 治理国家若不寻求发展进步,社会就会走向衰落,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符合题意。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 相违背,体现了矛盾着的事物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符合题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
18、时碧 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不符合题意。 :“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意思是即使有好的政策法规、好的主张,如果执行的 人执行不当,反而会成为弊政,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2.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该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辩证否定是外力的否定,要树立创新意识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能赶得上。应该放下过去的包袱,站在今
19、天的起点上,奋 力前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树立正确 的意识,符合题意。 :题意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外力的否定,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20 年 12 月 28 日至 29 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 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材料一2013 年中央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倡议,截至 2018 年底,有
20、60 万家家庭农场被列入家庭农场 名录,是 2013 年的 4 倍多,其经营范围从粮经结合,到种养结合,再到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预计到 2022 年全国家庭农场数量将达到 100 万家。但是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展滞后,与农 业生产不相适应,土地流转很少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权责关系不明确等因素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材料二安徽某村党委把发展壮大家庭农场作为抓好农村基层党建重要工作,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抱 团发展、项目支撑等,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持续凝聚干群心,探索出一条具有该村特色村级集体经 济发展新路子。村两委先后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并鼓励村民大胆创业,劳动致富
21、,陆续办起了 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等工厂,收益颇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与行情,不断强化农业产业 化经营:村里投资成立了苗木公司,将全村 5000 亩可耕地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全村集体经 济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有效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截至 2020 年 11 月底,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 入 210 万元,超过 2019 年全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120 万元,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 民富裕富足的新路。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村的成功对我国乡村建设的启示。 【答案】(1)
22、家庭农场整体数量快速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潜力大。同时家庭农场存在土地流转不 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村的发展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壮大 的村集体经济是全村发展的关键和根本,同时鼓励村民创业办厂,是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该村的发展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村民既有集体经济发展带 来的收益实惠,也有村民创业多种方式获得的报酬。该村的发展得益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 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需
23、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又发挥了村集体的引导与调控作用。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三农”工作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 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 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状况。考生认真研读材料,抓取关键 信息,2013 年至 2022 年,家庭农场数量从 15 万到 60 万到 100 万,经营方式、发展质量有重大改变,“农 业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展滞后,与农业生产不相适应,土地流转很少签订正式
24、的书面合同,权责关系 不明确等因素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总结概括:家庭农场整体数量快速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 潜力大。同时家庭农场存在土地流转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村的成功对我国乡 村建设的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然 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确定解题思路。 首先总体阐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然后从所有制方面分析:联想主
25、干知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 济制度。结合试题材料分析:该村的发展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壮大的 村集体经济是全村发展的关键和根本,同时鼓励村民创业办厂,是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 制经济的发展。 从分配方面分析:联想主干知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结 合试题材料分析:该村的发展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村民既有集体经济发展带来 的收益实惠,也有村民创业多种方式获得的报酬。 从经济体制方面分析:联想主干知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结合试题
26、材料分析:该村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激发各类市场 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力,又发挥了村集体的引导与调控作用。 【点睛】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 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理论启示,还是行为启示,若是理论启示,一般提出理论 依据;若是行为启示,侧重于应该怎么办层面,要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若设问比较笼统,需理 论启示和行为启示均要思考,可按理论依据+具体做法模式思考。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 2021 年 1 月
27、1 日正式实施,这是新 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习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 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各 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典是 民事权利保护的时代宜言书,权利的范围就是权力的边界,维护民法典权威要求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民法 典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 索,如现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应抓紧清理、适时修改,以保持民法典 稳定性和适应
28、性相统一。 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能更好地推动民法典的实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党坚持依法执政,带头守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民法典的实施,保障人民权益。政府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决策、依法监督,建立法治政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人大加强立法,推动相 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司法机关把握立法精神,以公正司法保护 民事主体权利,促进民法典的统一适用,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民法典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实施为材料,从政治 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
29、 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能更好地推动民法典的实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知识 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材料涉及的主体有 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司法机关,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依法执政、法治政府、 人大职权、公正司法。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依法执政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带头守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材料信息:“各 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结合主 干知
30、识分析:此举意在推动民法典的实施,保障人民权益。 法治政府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建立法治政府。材料信息:“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 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维护民法 典权威要求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结合主干知识分析: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决策、依法监督,建 立法治政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人大职权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大拥有立法权。材料信息:“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 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如现有 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同民法典规定和原
31、则不一致的,应抓紧清理、适时修改,以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 应性相统一。”,结合主干知识分析:人大加强立法,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 适应性相统一。 公正司法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大拥有立法权。材料信息:“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 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司法解 释中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应抓紧清理、适时修改”,结合主干知识分析:司法机关把握立法精神, 以公正司法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促进民法典的统一适用,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
32、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 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 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 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或者从 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概括答案要点。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 年 12 月 1 日出版的第 23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文章强调,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为弘
33、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考古学背负着巨大的浪 漫梦想,考古让我们证实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让我们看到历史无法记载、没有记载的事,也可以帮我们 修正历史曾经有过的记载。青少年在学习考古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也能 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习近平都希望世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 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考古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纽带。 材料二2020 年 7 月,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因其高考 676 分,位居湖南省文科第 4 名,却选择 了北大“冷门”考古专业而受到各方关注。对此,有人认为留守
34、家庭的孩子应该选一个好就业、赚钱多的 专业改变家族命运;也有人认为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更重要。对兴趣的坚守,使得钟芳蓉吸引了考古界前辈 的关注和支持。她的“偶像”樊锦诗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对 于这份鼓励,钟芳蓉连夜回信:“很庆幸自己能在樊先生的影响下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定地选择了北大 考古专业, 让我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力量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 为考古献身, 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 ” 或许正如部分人所说,过多的关注让她倍感压力,但是也让她更加看清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让她有了更 大的力量面对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考古工作作为一项探索“
35、过去”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谈谈对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的认识。 (3)丢掉梦想和兴趣,可能远比世俗意义上的“选错专业”更可怕,请你拟定一则宣传标语,向青少年强调 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考古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利于继承和发 展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和源远流长(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考古学 能够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利 于
36、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2)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选择考古专业,可以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实 现人生价值。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影响了人 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对于钟芳蓉而言,选择考古专业是她的兴趣所在,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钟芳蓉基于从事考古工作能够满足 自身发展需要而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当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钟芳蓉的选择遵循了这个
37、标准。 (3)答案示例: 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方向,有规划的人生才更精彩。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要驶向哪个码头,无论吹什么风 都没有用。 规划铸就成功人生,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理想的人生,从生涯规划开始。 职业规划,人生工程的蓝图。 【解析】 【分析】本题以考古工作的发展为考查背景,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要求考生调动和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考古工作作为一项探索“过去”文化事业的重 要性。本题知识限定模糊,但从设问和教材可知,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
38、。 依据材料中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文章强调,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得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考古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 格、中国气派,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 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增强文化自信。 依据材料青少年在学习考古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荣誉
39、感。可知考古学能够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 任的时代新人。 依据材料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习近平都希望世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 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考古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纽带。可知考古工作有利于增强中华 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谈谈对钟芳蓉选择考古专业的认识。本题知识限定明 确,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属于认识类的主观试题。根据材料中“有 人认为:考古是个冷门专业, 作为一名留守家庭的孩子,应该报考金融、计
40、算机等赚钱的专业,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也有人认为:选最 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比选最赚钱的专业重要。考古界的人则争相表达着对她的支持,多家博物馆更是直 接给钟芳蓉寄出了礼物”,可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的角度分析作答。对于钟芳蓉而言,选择 考古专业是她的兴趣所在,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说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人生道路 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3)丢掉梦想和兴趣,可能远比世俗意义上的“选错专业”更可怕,请你拟定一则宣传标语,向青少年强调生 涯规划的重要性。本题属于开放式试题,考生只要结合梦想和人生规划提出宣传标语,满足要求即可。 【点
41、睛】认识 (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认识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 识,常见设问有“谈谈你对的认识”、“ 如何认识”、“如何看待”、“ 如何评价”、“ 如何分 析”等。这种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 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一“为 什么”、“怎么办” 的解题思路来作答“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 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 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 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 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 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 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