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我们的衣食之源说课 第一课时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主题五 我们的国家 6.“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一、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通过生动的图例,呈现了水 稻的种植过程。让学生参与活 动,在实践中认识我国农业, 知道农业是美好生活的保证, 从而尊重农业生产者的劳动。 二、学情分析 农村的孩子对农业并不陌生,也积累 了一些生活经验,但是认识只停留在 种和收的环节上,对农业在当今社会 生活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知识
2、基础 城市里的孩子,物质生活相对富足, 不愁吃穿,对农业生产知识的了解与 关注较少,也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性格特点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 辛勤劳动。 2.懂得尊重农业生产者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1.出示谜语:脱去黄金袍, 露出白胖子, 身子比豆小, 煮饭香喷鼻。 (谜底:大米) 2.追问:每天出现在我们餐桌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3.揭示课题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活动一:猜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以本环节是以“猜谜小游
3、戏猜谜小游戏”开课,自然揭题,激开课,自然揭题,激 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发学生兴趣,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二:观察研究,寻找大米的由来 1.在作业单上给图片排顺序,并说一说排列的理由。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播放 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视频 2.看视频,说一说大米是怎么来的。 3.小结:一粒种子要想变成大米,要经过“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 米”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经历长达5个月的时间,工序繁多、周期较长。 活动二:观察研究,寻找大米的由来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选择一种,询 问身边的长辈,了 解它的种植和生产 过程。 4 四、教学环节和设
4、计意图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视频结合生活调查,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稻的种植和生产过程,视频结合生活调查,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稻的种植和生产过程, 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通过调查了解其他五谷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通过调查了解其他五谷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探究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探究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动三:模拟插秧,体验农民艰辛 播放农民插秧视频 1. 观察:观察: 插秧动作插秧动作 田里秧苗怎样田里秧苗怎样 记录:记录: 插秧要求插秧要求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模拟插秧模拟插秧出示要求出示要求坚持三分钟坚持三分钟 2. 3. 随机采访:随机采
5、访: 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 4. 从播种到收割,在这么长时间里,农民还要克服哪些困难?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从中体会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从中体会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 劳动,产生尊重农业生产者劳动成果的情感劳动,产生尊重农业生产者劳动成果的情感。 5. 6. 小结: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 的农耕文化,每当看到餐桌上丰盛的食物,我们要感谢农民的辛 勤劳动,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引出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读一 读书中第53页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活
6、动四:实际行动,珍惜劳动成果 1. 播放同学们浪费粮食的视频 看完视频,看完视频, 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据统计,2018年我国粮食浪费 总量约为3150万吨,到了2019年我 国粮食浪费的总量就达到了3500吨 ,仅一年的时间就上涨了350万吨的 粮食浪费。 联合国多家机构与合作伙伴近 日共同发布2019年全球粮食危机 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 仍有53个国家的约1.13亿人处于严 重饥饿状态 2.出示2019年我国浪费粮食的数据以及全球重度饥饿国家数据进 行对比,引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3.了解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追问:那平时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呢? 商量出在生活中节约粮食的方法和措施。 4.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要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感恩劳动人民的付出,尊重和珍惜它们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要节约、本环节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要节约、 爱惜它。并且真正地付之于行动,商量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爱惜它。并且真正地付之于行动,商量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 措施,落实在生活中,实现导行作用。措施,落实在生活中,实现导行作用。 谢 谢 看 收 谢 谢 看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