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土文化“盘活”读写教学 作者说 乡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悠久丰厚的 乡土文化,鲜活多彩的现代文明,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也为教学 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宝贵素材。因此,教师应尝试将乡土文化内容引入课堂,使学 生接受更为全面的语文教育。 笔者学校的教研团队尝试打破文本与生活间的壁垒,让读写教学与乡土文化相对接,从而 丰富语文教学课型与内容,创新读写教学策略。 游览家乡景观,抒写亲身感受 古老的乡土,孕育了丰富而具有深远影响的人文景观,留存了许多名胜古迹,流传着 诸多先贤圣哲的高风懿德。家乡景观浸润着历史的芳香,蕴藏着岁月的年轮与回响,闪烁 着人
2、文情致的光芒。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滋养源泉。 在教学长城与运河台湾的蝴蝶谷庐山的云雾水乡之歌槐乡五月 等课文时,我们带领六年级学生游览被赵朴初先生誉为“淮北第一神山”的大伊山,组织 学生参观“石棺墓遗址”等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让学生体味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学生 面对妙石嶙峋、幽洞隐秀、林木苍翠的美景,不禁心旷神怡;站在伟岸的盐河护坡上,看 着潺潺流淌的清澈河水,听着来往航船的声声鸣笛,无不舒畅惬意。 因为学生有了亲身感受,所以在写观后感时,一段段优美的参观、游览文字,便自然 地从他们的笔尖流淌而出: 距今六千多年前,在黄海之滨的大伊山脚下,生活着一支勤劳勇敢的原始部落。他们 垦荒种田、狩
3、猎捕鱼、磨石制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留下了许多刻着那个时代 独有印记的珍贵文物。大伊山石棺墓遗址,被一位学者称为“中国最早的石棺墓”。它作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们每一个灌云人的骄傲。 我站在盐河岸上,清风扑面,浸沐一身清凉,清澈的盐河水首先映入眼帘。这条银色 的、柔情的长带,在清风中轻轻抖动,好似呼唤我去拥抱两岸葱绿的树、峥嵘的石 伊山南山顶,怪石嶙峋,悬崖绝壁。在悬崖上有一个天然岩洞。我们小心翼翼地 向上攀登,脚下是万丈深渊,片片云雾从“白云洞”里飘出。进入洞内,仿佛进入了神秘 世界,迎面就是“聚云阁”三个遒劲有力的石刻大字。此时,我心中很自然地想起了一位 游人的观后留诗:“
4、日月经天千古颂,伊山胜境誉神州。” 面对如诗如画、秀丽神奇的山水景观,学生怎能不激情满怀?怎会在欣然挥笔时无话 可写呢?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拓展了学生的读写空间,也能让学生感觉教材中的写景文 本更加亲切深刻。 访问家乡名士,表述承继心声 历代辈出的仁人志士、英才名士,为国为民、气贯长虹,在家乡大地上谱写了一支支 金曲壮歌,给家乡历史增添了夺目的光辉。风流人杰是乡土文化资源中极为厚重的部分, 这些人物的精神业绩,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能量,能够成为激活后人心志的熊熊火焰,亟待 教师的开掘与发扬。 在教学詹天佑钱学森李时珍等课文的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到,家 乡也有这样的名人志士,他们为家乡、为国家,
5、甚至为世界的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进 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历史,我们利用语文综合实践课, 组织开展“家乡名人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家乡也是名人故乡的过程中,激发起热 爱家乡土地、家乡人民的情感,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家乡名人小调查”活动的主要流程为: 学生利用节假日访问长辈或熟悉的社会人士, 了解家乡古今名人情况,并将搜集来的资料与信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整理;一段 时间的调查过后,学生独立撰写调查报告,要求重点突出、内容集中,写清被调查人物的 生平、主要功绩及自己的思考与感受;最后,在班内举行“家乡名人调查报告会”,全面 展示调查成果。 有个学生在报告
6、会上以“不老的眷恋”为题,赞颂家乡先贤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 家汪德耀教授: 漫漫 90 余载,汪德耀教授这位可敬的老人,以他的悠悠赤子之情,用他那如椽之生命 大笔,向祖国母亲递交了一份又一份圆满的答卷。他总是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情感, 书写自己的未来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这样的读写训练过程,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读写能力,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的 理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要有建设家乡的意识,做一个“有根”的人。 采撷家乡诗话,积累鲜活语言 家乡诗话,主要指地方历史性诗文,尤其是历代诗人探访本地时留下的不朽诗作,以 及丰富的生活语言资源。它们主要来自史书记载、报刊资料、民间生活,是我们家乡独有
7、 而鲜活的语言库存。教师引导学生采撷、品味并积累这些诗文老话,能够滋养学生语言的 灵性,增强其表达潜能与可持续发展力。 在教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时,我们会结合相关诗句,指导学生采撷古今诗人描绘家 乡的诗词,并编写制作“古今诗文吟家乡”主题手抄报。学生读了杨锡绂咏大伊山中 “海甸平无极,苍然见此山。向东疑地尽,如带有流环。雪净梅则瘦,风停竹自闲。驰骊 犹未已,不敢问烟鬟”等诗句,对家乡古之美景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家乡人民创造了许多富含哲理、体现家乡特色的生活语言,包 括歇后语、方言词句等。在教学语文教材中的“谚语”“歇后语”等内容时,我们给学生 布置了一项社会语言调查作业:
8、回家访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我们家乡有哪些 富有特色的谚语、歇后语和方言。学生对这项作业的兴趣十分浓厚,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搜 集了大量体现地方特色的方言土语。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指导学生进行了分类整理,仅在 方言方面就整理出 20 多种类别。这些家乡方言,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还能给学 生一定的人文启迪。例如“望人汤”一词,出自过去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穷人没有 粮食吃,煮的饭很稀,甚至能照见人影。学生能从这个词中品味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的历程, 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师之所以把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引入语文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懂得这些 方言的含义,促进语言传承;另一方面则更为重
9、要,即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使其语言表 达更加鲜活。 调查家乡民俗,导写辨析体会 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富有民间特色的文化习俗丰富了学生的日 常生活;然而,这些民间风俗习惯,既有其健康、合理的一面,也有其腐朽、落后的一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受其熏染。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间文化与习俗,我们 结合相关教学专题,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引导学生学习辨析体会,在读写表达中树立 正确认识。 例如,在西游记导读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唐僧取经”,让他们了解到唐僧 取的是印度的佛经,他对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组织学生参观 家乡石佛寺,要求学生注意朝拜人的言行举
10、止,并摘抄庙宇墙壁上书写的马克思、达尔文、 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关于佛教文化的科学论述。学生回校后,教师再组织集体讨论,指 导其进行心得体会写作。有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佛教是文化, 非迷信。那些烧香拜佛的人,常常祈祷着健康与平安,表达着他们心理上的某些诉求。”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佛教文化的同时,教师也应向学生渗透科学的无神论教育。 此外,我们选择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询问家长,了解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以此进行 民间风俗教育。学生对这一活动的兴致很高,他们详细调查了自己家乡有关春节、元宵节、 “二月二”、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饮食、起居、婚嫁、丧葬的民俗文 化内容。
11、这些民间习俗是人们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长期沿袭、积淀而成的,反映了 人们的文化与心理诉求,但也不免精芜并存。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注意随风入俗, 也要让他们学会批判吸收、移风易俗,在相关的读写练习中,表达科学的思想认识。 知晓家乡特产,设计推介广告 家乡的名特产品是家乡物产的代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是指 导学生开展语文读写实践活动的良好资源。教师让学生知晓家乡名特产品,了解这一张张 物产名片,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入推介广告设计,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感悟,拓展其 读写空间。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先让学生深入家庭、走向社会,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调查之后 再在班内进行交流介
12、绍,由教师进行汇总,通过语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或在学校“博客 群”上发表;最后,指导学生为这些产品撰写推介广告词,鼓励他们将家乡的特产推广到 全国各地。学生们兴致高涨,费尽心思,一首首内容新颖、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宣传歌谣 在他们的笔下诞生了 滴醋,汪恕有,家乡一绝,中华名优。(“汪恕有滴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声传华夏,誉达全球。(“灌云风鹅”)豆丹,优蛋白,低脂肪,专治胃寒良方。(“灌 云豆丹”)小脆饼,香又脆,南岗狗肉,味鲜美。云雾山茶绿,伊芦水藕白。家乡特产数 不清,请君品尝快快来。(灌云名特产集合) 为产品撰写的广告词和歌谣,在学生中间广泛传诵,就像一首首十分动人的歌曲。师 生
13、每每听到,或欣慰,或自豪,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孕育的生命,它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乡土文化,就是 一种充满野草气息的原生态文化,是主流文化的“根痕”。当下,语文教师应以教学为桥 梁,引领学生踏上乡土文化的认识之旅,让他们的思想文化启蒙自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 向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延伸。我们的教研团队通过让语文教学与乡土生活相对接,开辟 了一条富含地方特色的读写教学路径,有助于拓展学生读写空间,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改编自 2020 年 10 月 16 日语言文字报文章激活乡土文化 拓展读写空间结 合地方特色开展读写教学;作者: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教师/杨以军;图片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