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厘米认识厘米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课本第 34 页例 2,第 6 页练习一第 13 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刻度尺量物体 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文讲解课文讲解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 如果孩子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 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 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孩子形成了 1 厘米、1 米实际 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 米10 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 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孩 子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 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
2、 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比如,教学 1 厘 米时,借助图钉、手指的宽度帮助孩子建立 1 厘米的表象。教学 1 米 时,伸开两臂比划 1 米有多长,体验 1 米的实际长度。 2.给孩子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如测量铅笔、身高、黑板等各种 物体的长度,测量跳远的长度。让他们认识一些不同的尺子,实际练 习读取厘米尺与卷尺等尺上的数值, 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长度 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教材在孩子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 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 让孩子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 差别,从而修正
3、自己的估测策略。 前面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 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 方体 (1 立方厘米) , 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 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 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并在尺上 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1 厘米的长度, 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 1 厘 米。在此基础上,用一个图钉长度和孩子手指的宽度帮助他建立 1 厘 米的长度观念。 例 2,通过量纸条的长度,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辅导精要辅导精要 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1 立方厘米)说:通过昨天的学习知道,测量 物体的长度,必须把标准统一起来,并且
4、用正方体测量比较准确,但 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 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 度作了统一规定。 教师拿出各种各样的厘米尺给孩子看,如直尺、三角板、卷尺等。可 多找来一些尺子。 让孩子认识尺子上的刻度、 数字和单位。 尺子上的刻度, 通常有三种, 即长刻度、中刻度和短刻度;在尺子的长刻度上标有数字,学生常见 的尺子有020以内的数字; 在数字1右边标注它的单位 “厘米或” , 它的意思是从 0 刻度到 1 刻度的长度是 1 厘米。 让孩子用前面正方体的一边与尺子进行比较, 可得出正方体的棱长正 好是 1 厘米。再顺次进行比较
5、,1 与 2 刻度之间长也是 1 厘米,。 所有的 1 厘米都一样长,所以我们用它为统一的标准测量物体的长 度。“1 厘米”叫做一个单位长度,“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师拿一个图钉,通 过测量,使孩子清楚地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以帮助孩子看 到 1 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孩子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 宽大约是 1 厘米,让每个孩子都清楚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 1 厘米 的直观表象。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活动,如用手势比划 1 厘米 的长度,闭眼想 1 厘米的长度等,帮助孩子形成 1 厘米的鲜明表象。 让孩子用一个手指的宽量尺
6、子的长度,量 1 下是 1 厘米,刻度从 0 到 1;顺次量 3 下是 3 厘米,刻度从 0 到 3;再顺次量 3 下是 6 厘米, 刻度从 0 到 6;再量 2 下是 8 厘米,刻度从 0 到 8。教师问:8 厘米 的刻度要从 0 到 8 吗?孩子可能想到从刻度从 1 到 9 也行,从 2 到 10 也行。教师问:有什么规律呢?孩子说:1028,918,8 08,只要符合两数相减等于 8 就行。验证:606,303, 101。 教师拿出一条 5 厘米长的纸条,让孩子测量它的长度。用 1 厘米和纸 条比一比,就是测量。可以是开放的,只要孩子能测量出结果就行。 让孩子阅读课文,并引导孩子进行质疑
7、。孩子可能问:为什么书上要 说,量时,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经过比较发现,只 有把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厘米,也就是几减 0 都得几,可以不要再计算,其他的测量方法都要 用减法算。所以,这是测量最常用的方法。 习题解析习题解析 第 1 题,将尺子按默认的测量方法摆放在铅笔下面,铅笔和尺子都是 按实际长度画出的,让孩子看铅笔是几厘米长。设计这种练习形式, 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习测量实物长度的方法。练习时,还可以让孩子用 尺子实际测量削过的铅笔。由于削过的铅笔尖无法靠近尺子的刻度, 可以提醒孩子借助三角板来量。削过的铅笔不一定是整厘米,接近哪 个数,就大
8、约是几厘米。 第 2 题,要求孩子拿出一张纸条,量出 3 厘米、5 厘米、10 厘米等不 同长度,一方面使孩子练习量长度的方法,另一方面巩固 1 厘米的长 度观念。实际测量时,可以让孩子把量出的结果作上标记,如量出 3 厘米,就在纸条上的这个地方画上竖道,并写上“3 厘米”,这样便 于几个同学比较所量结果。纸条可由教师事先从 A4 纸裁下,或是 21 厘米,或 29.7 厘米。 第 3 题,让孩子量一些实物的长度。练习时,一要让孩子明确所量的 长度指的是实物的什么地方;二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测量方法的指导。 如果墨水瓶盒不好找的话,也可以改量其他实物。测量前,最好让孩 子想一想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是 1 厘米, 估一估将要测量的物体大约有 多长?